1樓:
最後兩句「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意思是春天的美景雖然已經消歇,眼前的秋景足以令人留連。(王孫,原指貴族子弟,這裡泛指隱居的人。)
表達了詩人喜歸自然,寄情山水,崇尚恬靜、淡泊的田園生活,不願處於汙濁官場的情懷。
2樓:隨心欲順自然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這首詩為山水名篇,於詩情畫意之中寄託著詩人高潔的情懷和對理想境界的追求。最後兩句詩表達詩人找到了一個稱心的世外桃源,所以就情不自禁地說:「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本來,《楚辭·招隱士》說:「王孫兮歸來,山中兮不可久留!」詩人的體會恰好相反,他覺得「山中」比「朝中」好,潔淨純樸,可以遠離官場而潔身自好,所以就決然歸隱了。
這首詩一個重要的藝術手法,是以自然美來表現詩人的人格美和一種理想中的社會之美。表面看來,這首詩只是用「賦」的方法模山範水,對景物作細緻感人的刻畫,實際上通篇都是比興。詩人通過對山水的描繪寄慨言志,含蘊豐富,耐人尋味。
3樓:匿名使用者
《山居秋暝》是唐代詩人王維的作品。此詩描繪了秋雨初晴後傍晚時分山村的旖旎風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樸風尚,表現了詩人寄情山水田園並對隱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滿足心情,以自然美來表現人格美和社會美。全詩將空山雨後的秋涼,鬆間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聲音以及浣女歸來竹林中的喧笑聲,漁船穿過荷花的動態,和諧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給人一種豐富新鮮的感受。
它像一幅清新秀麗的山水畫,又像一支恬靜優美的抒情樂曲,體現了王維詩中有畫的創作特點。
山居秋暝的最後兩句表達了作者什麼情感
4樓:香菇戰寶
雖然春光已逝,但秋景更佳,表達了詩人願意留下來。其喜歸自然,寄情山水,崇尚恬靜、淡泊的田園生活,不願同流合汙的感受。厭惡宦海之情溢於言表。
原詩《山居秋暝》
唐代:王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譯文新雨過後山谷裡空曠清新,初秋傍晚的天氣特別涼爽。明月映照著幽靜的松林間,清澈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竹林中少女喧笑洗衣歸來,蓮葉輕搖是上游蕩下輕舟。
春天的美景雖然已經消歇,眼前的秋景足以令人留連。
5樓:耨耨の尐悅兒
3、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從「誤入塵網中」到「復得返自然」,一個「自」字表達出詩人獨特的「山居」領悟,更顯秋韻之圖乃是對羈絆人性的官場社會的強烈反駁。「留」者「居」也,而「山居秋暝」之「居」不僅有自然的深情召喚,更是詩人心靈的駐足。正是在這種精神背景下,為世人所景慕的「春芳」在詩人眼中就顯得不足為怪了。
參考
但我覺得這樣回答更好:
最後兩句詩人覺得「山中」比「朝中」好,潔淨純樸,可以遠離官場而潔身自好,表達了渴望安逸閒適的生活,對官場名利的厭惡之情。
6樓:蒂歸
山上剛剛下過一場雨,晚上天氣清涼帶來了秋意。松林沐浴著皎潔的月光,清清的泉水從河床的石頭上流過。洗衣服的婦女們歸來,竹林裡笑語喧譁,漁船順流而下攪動了一片片蓮葉。
春天的芬芳留不住就由它去吧,我自己卻要居住在這風光秀麗的山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詩中明明寫有浣女漁舟,詩人怎下筆說是「空山」呢?原來山中樹木繁茂,掩蓋了人們活動的痕跡,正所謂「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鹿柴》)啊!
又由於這裡人跡罕到,「峽裡誰知有人事,世中遙望空雲山」(《桃源行》),一般人自然不知山中有人了。「空山」二字點出此處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霽,萬物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氣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見。
「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天色已暝,卻有皓月當空;群芳已謝,卻有青松如蓋。山泉清冽,淙淙流瀉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條潔白無瑕的素練,在月光下閃閃發光,多麼清幽明淨的自然美啊!
王維的《濟上四賢詠》曾經稱讚兩位賢隱士的高尚情操,謂其「息陰無惡木,飲水必清源」。詩人自己也是這種心志高潔的人,他曾說:「寧棲野樹林,寧飲澗水流,不用坐樑肉,崎嶇見王侯。
」(《獻始興公》)這月下青松和石上清泉,不正是他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嗎?這兩句寫景如畫,隨意揮灑,毫不著力。象這樣又動人又自然的寫景,達到了藝術上爐火純青的地步,非一般人所能學到。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竹林裡傳來了一陣陣的歡歌笑語,那是一些無邪的姑娘們洗罷衣服笑逐著歸來了;亭亭玉立的荷葉紛紛向兩旁披分,掀翻了無數珍珠般晶瑩的水珠,那是順流而下的漁舟劃破了荷塘月色的寧靜。在這青松明月之下,在這翠竹青蓮之中,生活著這樣一群無憂無慮、勤勞善良的人們。
這純潔美好的生活圖景,反映了詩人追求過安靜純樸生活的理想,同時也從反面襯托出他對汙濁官場的厭惡。這兩句寫得很有技巧,而用筆不露痕跡,使人不覺其巧。詩人先寫「竹喧」、「蓮動」,因為浣女隱在竹林之中,漁舟被蓮葉遮蔽,起初未見,等到聽到竹林喧聲,看到蓮葉紛披,才發現浣女、蓮舟。
這樣寫更富有真情實感,更富有詩意。
詩的中間兩聯同是寫景,而各有側重。頷聯側重寫物,以物芳而明志潔;頸聯側重寫人,以人和而望政通。同時,二者又互為補充,青松、青松、翠竹、青蓮,可以說都是詩人高尚情操的寫照,都是詩人理想境界的環境烘托。
既然詩人是那樣地高潔,而他在那貌似「空山」之中又找到了一個稱心的世外桃源,所以就情不自禁地說:「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本來,《楚辭·招隱士》說:
「王孫兮歸來,山中兮不可久留!」詩人的體會恰好相反,他覺得「山中」比「朝中」好,潔淨純樸,可以遠離官場而潔身自好,所以就決然歸隱了。
這首詩一個重要的藝術手法,是以自然美來發現詩人的人格美和一種理想中的社會之美。表面看來,這首詩只是用「賦」的方法模山範水,對景物作細緻感人的刻畫,實際上通篇都是比興。詩人通過對山水的描繪寄慨言志,含蘊豐富,耐人尋味。
7樓:鬱金香芬芳
古古惑惑古古怪怪你斤斤計較沒空看
8樓:匿名使用者
清新、幽靜、恬淡、優美的山中秋季的黃昏美景。王維所居輞川別墅在終南山下,故稱山居。一場秋雨過後,秋山如洗,清爽宜人。
時近黃昏,日落月出,松林靜而溪水清,浣女歸而漁舟從。如此清秋佳景,風雅情趣,自可令王孫公子流連陶醉,忘懷世事。此詩以一"空"字領起,格韻高潔,為全詩定下一個空靈澄淨的基調。
全詩動靜結合,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月照松林是靜態,清泉流溢是動態。前四句寫秋山晚景之幽靜,五六句寫浣女漁舟之喧譁。
詩之四聯分別寫感覺、視覺、聽覺、感受,因象得趣,因景生情。
求解,《山居秋暝》中最後兩句表達了作者的什麼情感?
9樓:匿名使用者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是詩人有感而發。雖然春光已逝,但秋景更佳,願意留下來。王孫指詩人自己,這是詩人對《楚辭·招隱士》「王孫兮歸來,山中兮不可以久留」的詩意的反其義而用之,是說春天的芳華雖歇,秋景也佳,隱著自可久留。
正如詩人在《青溪》所言:「我心素已閒,清川澹如此。」其喜歸自然,厭惡宦海之情溢於言表。
10樓:小薇薇
1、《山居秋暝》中最後兩句是「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表達了作者想遠離官場而潔身自好的歸隱心境。
2、原文
山居秋暝
王維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3、譯文
空曠的群山沐浴了一場新雨,夜晚降臨使人感到已是初秋。皎皎明月從鬆隙間灑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林喧響知是洗衣姑娘歸來,蓮葉輕搖想是上游蕩下輕舟。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隨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孫自可以久留。
4、簡析
《山居秋暝》是唐代詩人王維的作品。此詩描繪了秋雨初晴後傍晚時分山村的旖旎風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樸風尚,表現了詩人寄情山水田園並對隱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滿足心情,以自然美來表現人格美和社會美。全詩將空山雨後的秋涼,鬆間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聲音以及浣女歸來竹林中的喧笑聲,漁船穿過荷花的動態,和諧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給人一種豐富新鮮的感受。
它像一幅清新秀麗的山水畫,又像一支恬靜優美的抒情樂曲,體現了王維詩中有畫的創作特點。
11樓:匿名使用者
王 維《山居秋暝》是山水田園詩的代表作之一,它唱出了隱居者的戀歌。全詩描繪了秋雨初晴後傍晚時分山村的旖旎風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樸風尚,表現了詩人寄情山水田園,對隱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滿足心情。
竹林傳出歸家洗衣女的談笑聲,蓮蓬移動了,漁舟正下水撒網。任憑春天的芳菲隨時令消逝吧,遊子在秋色中,自可留連徜徉。
12樓:手機使用者
雖然春bai光已逝,但秋景更du佳,願意留下zhi來。王孫指詩人自己,這是dao詩人對《楚辭招隱版士》「王權
孫兮歸來,山中兮不可以久留」的詩意的反其義而用之,是說春天的芳華雖歇,秋景也佳,隱著自可久留。正如詩人在《青溪》所言:「我心素已閒,清川澹如此。
」其喜歸自然,厭惡宦海之情溢於言表。
13樓:灰飛煙滅
春天的芬芳留不住就由它去吧,我自己卻要居住在這風光秀麗的山中版。
尾聯兩句「權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是詩人有感而發。雖然春光已逝,但秋景更佳,願意留下來。王孫指詩人自己,這是詩人對《楚辭·招隱士》「王孫兮歸來,山中兮不可以久留」的詩意的反其義而用之,是說春天的芳華雖歇,秋景也佳,隱著自可久留。
正如詩人在《青溪》所言:「我心素已閒,清川澹如此。」其喜歸自然,厭惡宦海之情溢於言表。
14樓:匿名使用者
尾聯兩句「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是詩人有感而發。雖然春光已逝,但秋景回更佳,願意留下答來。王孫指詩人自己,這是詩人對《楚辭·招隱士》「王孫兮歸來,山中兮不可以久留」的詩意的反其義而用之,是說春天的芳華雖歇,秋景也佳,隱著自可久留。
正如詩人在《青溪》所言:「我心素已閒,清川澹如此。」其喜歸自然,厭惡宦海之情溢於言表。
15樓:閉閒華臺宇
3、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從「誤入塵網中」到「復得返自然」,一個「自」字表達出詩人獨特的「山居」領悟,更顯秋韻之圖乃是對羈絆人性的官場社會的強烈反駁。「留」者「居」也,而「山居秋暝」之「居」不僅有自然的深情召喚,更是詩人心靈的駐足。正是在這種精神背景下,為世人所景慕的「春芳」在詩人眼中就顯得不足為怪了。
參考
但我覺得這樣回答更好:
最後兩句詩人覺得「山中」比「朝中」好,潔淨純樸,可以遠離官場而潔身自好,表達了渴望安逸閒適的生活,對官場名利的厭惡之情。
《行路難》中最後兩句詩,詩人的感情陡起,詩人表達了什麼感情
行路難李白 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饈值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閒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詩文解釋 金樽斟滿清酒,一杯要十千錢,玉盤裡擺滿珍美的菜餚價值萬錢。面對佳餚我放下杯子,停下筷子...
別董大,詩中描繪了的景色,後兩句詩表達了詩人的情感
描繪送別時候的自然景色。後兩句表達了作者對董大內涵的肯定和鼓勵,於慰藉中寄希望,充分表達了對友人的鼓勵 別董大寫的後兩句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情感 別董大寫的後兩句表達,他當時也還處於連買酒的錢都沒有的 貧賤 境遇之中,自是窮困不堪,但詩人沒有因此沮喪 沉淪,而是想到要奮翮高飛,其慷慨豪放之氣自不可掩。...
流傳千古的名句這兩句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不怕困難,敢於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雄偉氣概和遠大抱負。鄉愁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詩歌表達對故鄉,對祖國戀戀不捨的一份情懷。詩歌中更體現了詩人余光中期待中華民族早日統一的美好願望。原文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長大後,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