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一抹丶丶吊淡笑
迴向是佛教修學過程當中,非常重要的一種修行功夫。會向,是指我們所培養出來的功德、智慧、善行、良知,我們不想一個人去享受。相反,我們把它還原為「迴歸」,與法律界的眾生分享,從而在不失良知的前提下,敞開心扉,讓功德有明確的方向。
1、將「子」所成就的一切美德歸「他」法律界的所有眾生,以表明他所成就的美德不屬於他自己,而是眾生共有的。這樣,我們就可以開闊眼界,大展身手,學習菩薩「利眾生」的偉大精神。
2、因「物」的各種功德,我們將回歸到法界的「理」體,它不是生而不滅的。既然真理是普遍平等、無所不在的,那麼,如果我們把各種事物的功德歸位於法理學,真正做到「三無」,即「內無一人,外無一人,外無一物」,那麼功德是普遍的,與空虛的世界。沒有盡頭。
3、歸因歸果:歸因之地的一切功德,都歸至尊佛果。因此,只有大力培育好事業,才能取得舉世無雙的成績。
擴充套件資料:
迴向的分類
回因向果:將因中所修的一切功德,迴向最高無上的佛果。
回自向他:將自己所修的一切功德,迴向給法界一切眾生。
迴向是實踐「自他兩利」、「怨親平等」的大乘菩薩道的最佳法門;因為迴向的物件可廣及法界一切眾生,而回向怨親債主,可以化解惡緣為善緣、化阻力為助力。
迴向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精神體現,唯有了悟「人我一如,怨親平等」精神的人,才能迴向。所以一念迴向心,為菩薩一切行中推為上首;因此,無論修什麼行門,做什麼功德,皆應迴向。
2樓:宇宙外的三道題
迴向是佛教修學過程當中,非常重要的一種修行功夫。所謂『迴向』是將自己所修的功德,不願自己獨享,而將之『回』轉歸『向』與法界眾生同享,以拓開自己的心胸,並且使功德有明確的方向而不致散失。
迴向是實踐自他兩利、怨親平等的大乘菩薩道的法門;因為迴向的物件可廣及法界一切眾生,而回向怨親債主,可以化解惡緣為善緣、化阻力為助力。迴向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精神體現。
3樓:度媽真偉大
迴向釋義 (術語)或作迴向。回者回轉也,曏者趣向也,回**己所修之功德而趣向於所期,謂之迴向。期施自己之善根功德與於他者,迴向於眾生也。
以己之功德而期自他皆成佛果者,迴向於佛道也。大乘義章九曰:『言迴向者,回己善法有所趣向,故名迴向。
』往生論注下曰:『迴向者,回己功德普施眾生,共見阿彌陀如來,生安樂國。』止觀七曰:
『眾生無善我以善施,施眾生已,正向菩提,如回聲入角,響聞則遠,迴向為大利。』(《佛學大辭典》丁福保 編) 做完早晚課,或完成一件功德,為什麼要做迴向? 迴向(梵語parinama)的意思代表何義?
就是要我們將所作的一切功德,令自己超越解脫,破除自我執著,因而圓成佛道,下化眾生為宗旨。 若修淨土法門的佛門**,亦必然迴向西方,命終之際,往生必成,若不發願迴向著,欲往生淨土,終無是處。 藕益大師雲:
「縱得上品善,若不迴向,亦不得往生;若芝麻小善,懂得迴向,往生必成」。 迴向有如此重要,當我們早晚功課作完,乃至作完一切功德後,必須以最虔誠之心,於佛菩薩形像前做若無佛菩薩者,就合掌面向西方,以懇切之心做迴向亦可。(如本法師著《佛學問答》) 為何佛門**,很重視迴向?
意義何在? 迴向(梵語parinama),又作迴向、轉向、施向。以自己所修之善功德,迴轉給眾生,並使自己趨向菩提涅槃。
或以自己所修之善根,為亡者追悼,以期亡者安穩,諸經論有關回向之說甚多。 東晉慧遠大師之大乘義章卷九分迴向為三種:
一、菩提回向:回己所修之一切善法,以趣求菩提之一切種功德。
二、眾生迴向:念眾生故,回己所修一切善法,願以與他。
三、實際迴向,以己之善根,回求平等如實法性。 道綽禪師於安樂集卷下,解釋迴向有如下六種:
一、以所修諸業迴向阿彌陀佛(梵語amita-buddha),往生淨土,待得六通後,再返世間救度眾生。
二、回因向果。
三、回下向上。
四、回遲向速。
五、回施眾生悲念向善。
六、回入去卻分別之心。 綜貫經論,迴向可分十種:
一、回因向果。
二、回事向理。
三、回小向大。
四、迴向佛道與迴向眾生。
五、回劣向勝。
六、回自向他。
七、回少向多。
八、回自因行向他因行。
九、回世向出世。
十、回此向證。(如本法師著《佛學問答》) 問:佈施以三輪體空為貴,然則以功德迴向菩提道及眾生,是否落相?
因迴向必有我、功德、對方之三相故。(林慧明) 答:佛氏門中,講理不廢事,說事不廢理。
三輪體空理也,迴向事也,淺學淺解者,自以迴向為方便,夙學入深者,自應契歸體空為直實。我人功德是相,迴向是著相,三輪體空亦是相,存念亦是著相,然則如之何而可?曰,不住無為,不盡有為,亦不迴向,亦是念空,庶近之矣。
(李炳南老居士《佛學問答類編》)
4樓:百度使用者
此詞有『迴轉趣向』之語義。意謂回**己所作的功德善根以趣向菩提,或往生淨土,或施與眾生等。如舊譯《華嚴經》卷十五〈十回向品〉所說:
『此菩薩摩訶薩修習一切諸善根時,以彼善根如是迴向,令此善根功德力,至一切處。』《無量壽經》卷下雲:『聞其名號,信心歡喜乃至一念,至心迴向願生彼國,即得往生。
』 在《大乘義章》卷九之中,曾提出三種迴向,即 (1)菩提回向:謂回自己所修一切善法,以趣求菩提的一切種德。 (2)眾生迴向:
謂深念眾生,故願回自己所修一切善法給與他人。 (3)實際迴向:謂為滅有為,趣求實際,以回自己的善根,求平等如實法性。
《華嚴經疏》卷二十六將此三種迴向開列為十種,即 (1)回自向他, (2)回少向多, (3)回自因行向他因行, (4)回因向果, (5)回劣向勝, (6)回比向證, (7)回事向理, (8)回差別行向圓融行, (9)回世向出世, (10)回順理事行向理所成事。 此中,前三者為眾生迴向,次三為菩提回向,次二實際迴向,最後二種通果及實際。 迴向──功德的施與 菩薩連自己的功德,都願施與給別人。
把自己所積的功德,為了別人的幸福,轉向給別人,叫做『迴向』(parin!a^ma),這也可說是博愛精神之大乘佛教式的發展。功績或善根,本來是作為善行之果報而自動蓄積的,故其果報,本來是一定會帶給善行者本人的。
除了當事人本身做不善而其功績抵消之外,其行為的效力是不會消失的。現在,對於如此的功績,菩薩也說:『為了別人,要把這個功績轉給別人。
』『為了一切有情,願我不會發生沒有用處之善根!』 如此,菩薩所積的善根,乃變成慈悲的力量。以慈悲的實踐為其一切行的整個內容之菩薩,他一面實踐佈施等善行,為別人而積聚功績,同時為防止自己的功績被抵消而儘量迴避惡行。
因為如果做壞事而墮落地獄,則為別人的幸福而欲做的奉獻,以及菩薩道的實踐,都會變成不可能。因此,為了完成奉獻於別人之目的,惡行是必須迴避的,持戒是必要的。 〔參考資料〕 《觀無量壽經》;《觀經疏》卷四;《往生禮讚偈》;《華嚴經探玄記》卷八;《淨土宗略鈔》;《選擇傳弘決疑鈔》卷四;《往生論註記》卷四;多田鼎《迴向論》。
佛教中「迴向」是什麼意思
5樓:匿名使用者
迴向,是佛教修學過程當中,非常重要的一種修行功夫。所謂『迴向』是
將自己所修的功德,不願自己獨享,而將之『回』轉歸『向』與法界眾生同享,以拓開自己的心胸,並且使功德有明確的方向而不致散失。通俗地說就是以自己所修之善根功德,迴轉給眾生,並使自己趨入菩提涅盤;或以自己所修之善根,為亡者追悼,以期亡者安穩。
迴向,梵語parinama,又作轉向、施向。《大乘義章》卷九雲:「言迴向者,回己善法有所趣向,故名迴向。
佛教所說的迴向是什麼意思?
6樓:aaa**王
就是念誦**抄佛號等等 ,你要做什麼事情 ,作用什麼。
大回向文:
願以此功德迴向給十方法界一切眾生,迴向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薩摩訶薩,迴向三寶眾龍天,守護伽藍諸聖眾,三途八難具離苦,四恩三有盡沾恩.三遍
迴向文是:願以此功德迴向給(名字)的歷代宗親,六親眷屬,歷劫冤親債主,錯@殺@,誤@殺@,故@殺@的一切生靈,人,非人等,願你們早日離苦得樂,脫離六道輪迴,往生極樂世界。往夕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痴,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三遍
7樓:匿名使用者
我的理解,來回向也相當是一種動機源。你做這件功德的動機。有的人想升官發財,捐錢給寺院後就回向:願我升官發財。這種心願就種下了因,以後結的果就是這方面的。
念地藏經一般是迴向給自己累生累世的遠親債主,這種迴向就是念經是為了消除業障的。
如果你堅定地想往生西方,就每做一件好事就要回向,願以此功德,迴向給西方極樂世界。就成為了你到西方的資糧。
如果是希望眾生成佛,就回向給法界眾生。迴向自己能早日成佛救度眾生,等等。
所以要看你自己的願望了。種什麼因,得什麼果吧。
8樓:匿名使用者
記得南懷瑾老菩薩在講解維摩詰經時講過
其實迴向的道理就是輪迴的道理
宇宙萬物回是旋轉的,起點答也是終點
因中有果,果中有因
也就是說將所做之功德迴向眾生恰恰是最終回到了自己那裡但如果心存這種想法反而不會了
如果要將某功德迴向給具體的物件
只要心念一起即完成了迴向
不一定要專門再做迴向
這就是心念的力量~
9樓:匿名使用者
『迴向』是佛教修學過程當中,非常重要的一種修行功夫。所謂『迴向』是將自己所修的功德,不願自己獨享,而將之『回』轉歸『向』與法界眾生同享,以拓開自己的心胸,並且使功德有明確的方向而不致散失。
10樓:匿名使用者
唸咒是為了用佛菩薩的加持力解決自己和他人的問題,例如念觀音回菩薩的心咒就可以和答觀音菩薩的慈悲心相應,自己也會慢慢變得善良了。唸經是為了和佛菩薩的慈悲、智慧相應。這樣就可以獲得不可思議的功德。
但這些功德用來做什麼呢,最好是用於幫助他人,那就從心裡發給願:我這次唸咒唸經的功德都奉獻給一切法界的一切眾生。這就是佛菩薩的心量,也是佛菩薩的心願。
那這時你就和佛菩薩的慈悲智慧圓融了。你心遍虛空就能和佛菩薩的心相應啊。這就是迴向。
唸佛唸咒要心裡懇切,這就是所謂一心念佛。迴向也要心裡懇切,這才是如法的迴向。
那回向有什麼利益呢?1.你把唸咒或經獲得的功德如法迴向了,那就是把自己微不足道的一滴水放到佛菩薩的功德海洋裡了,微不足道的一滴水進入大海,就和大海一體了,就有了大海的力量。
2.我們凡夫都有自己的煩惱,例如你剛才還在念佛,但後來遇見不好的對境,心裡起了貪嗔痴等煩惱,那你剛才的功德沒有迴向就會銷燬,我們說火燒功德林就是這個含義。那您迴向了,就把功德存到法界銀行了,不但不會火燒功德林,而且是有非常高的利息呢。
你的功德在法界銀行會越來越大。成為你修行成佛的資糧。因此,我們做了任何功德都要回向。
佛教所說的迴向是什麼意思,佛教裡的迴向是什麼意思
就是念誦 抄佛號等等 你要做什麼事情 作用什麼。大回向文 願以此功德迴向給十方法界一切眾生,迴向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薩摩訶薩,迴向三寶眾龍天,守護伽藍諸聖眾,三途八難具離苦,四恩三有盡沾恩.三遍 迴向文是 願以此功德迴向給 名字 的歷代宗親,六親眷屬,歷劫冤親債主,錯 殺 誤 殺 故 殺 的一切生...
佛教中是什麼意思,佛教中歡喜是什麼意思
你問的,是 末後常見的 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嗎?這裡的歡喜,有聞法的法喜,意樂,認同,讚歎,誠懇信受,心意交融,由此種種,產生的樂的覺受及外在表現。佛教中的歡喜是什麼意思?佛教中的歡喜有2種解釋,具體如下 1 快樂 高興 滿心歡喜。歡歡喜喜過春節。她掩藏不住心中的歡喜。2 喜歡 喜愛 他歡喜打乒乓球...
佛教中「開眼」是什麼意思,請問佛教中開光是什麼意思啊?
要看上下文!憨山大師勸世文 紅塵白浪兩茫茫,忍辱柔和是妙方。到處隨緣延歲月,終身安分度時光。休將自己心田昧,莫把他人過失揚。謹慎應酬無懊惱,耐煩作事好商量。從來硬弩弦先斷,每見剛刀口易傷。惹禍只因閒口舌,招惹多為狠心腸。是非不必爭人我,彼此何須論短長,世界由來多缺陷,幻軀焉得免無常?吃些虧處原無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