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語中菩提是什麼意思,佛教中的菩提是什麼意思?

2021-03-03 23:05:14 字數 6030 閱讀 4898

1樓:同體平等

菩提、真如、如來藏、本性、實諦、等。皆佛性。

發菩提心,即是願意成佛,離苦得樂。

佛教中的菩提是什麼意思?

2樓:匿名使用者

菩提就是

覺悟的意思。

佛教修行的目標有兩個:一是解脫,也就是解脫生死輪迴,二是菩提,也就是覺悟,也就是智慧。

但是佛教有大小乘之分,大小乘的覺悟,也就是智慧有較大的區別,大乘的覺悟要遠遠大於小乘的覺悟。

小乘的覺悟主要是四聖諦與十二因緣。在37道品中的「七菩提分」就是小乘覺悟的內容。

大乘的覺悟遠遠大於小乘。大乘追求的是佛的境界,到成佛之時能得一切種智,無所不知,而小乘追求的是阿羅漢的境界,所獲得的是一切智,只是見到真心的總相而已,還見不到真心的妙用。

梵語bodhi,巴利語同。意譯覺、智、知、道。廣義而言,乃斷絕世間煩惱而成就涅槃之智慧。

即佛、緣覺、聲聞各於其果所得之覺智。此三種菩提中,以佛之菩提為無上究竟,故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譯作無上正等正覺、無上正遍智、無上正真道、無上菩提。

3樓:容春買子

你好!菩提,是梵語音譯,是覺悟、智慧、知識、道路的意思,廣義講是斷絕世間煩惱而成就涅盤的智慧。因佛祖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證道,菩提即為覺悟,成就佛果之意。

我的回答你還滿意嗎~~

4樓:檀清安侯嬋

菩提子在佛門中意義廣大,是聖物,具有非凡的加持力。大多用於念珠等物,根據文殊師利菩薩的《曼殊室利咒藏中校量數珠功德經》中記載,念珠的材質不同功德便不相同,其中最殊勝的則是菩提子,經中提到若帶菩提子材質的念珠,時時戴在身邊,不管你做什麼均有無量功德。

原文是這樣說的:若用菩提子為數珠者。或時掏念或但手持。

誦數一遍其福無量不可算計難可校量。若欲願生諸佛淨土者。應當依法受持此珠。

曼殊室利菩薩言。菩提子者。若復有人手持此菩提珠。

不能依法念誦佛名及陀羅尼。但能手持隨身。行住坐臥所出言說若善若惡。

斯由此人以持菩提子故。所得功德如念諸佛誦咒無異。獲福無量。

難得的是此經中還開示了念珠如法的數目,不同材質念珠的功德。總之一句話,菩提子是諸佛加持印證的聖物,是使眾生解脫煩惱憂愁的方便法。

阿彌陀佛。

5樓:勾蘭英蔚嬋

佛家「菩提」一詞是梵文的音譯,意思是覺悟、智慧,用以指人忽如睡醒,豁然開悟,突入徹悟途徑,頓悟真理,達到超凡脫俗的境界等。

菩提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證得了最後的光明的自性,也就是達到了涅盤的程度。涅盤對凡夫來講是人死了,實際上就是達到了無上菩提。

梵語bodhi,巴利語同。意譯覺、智、知、道。廣義而言,乃斷絕世間煩惱而成就涅盤之智慧。

即佛、緣覺、聲聞各於其果所得之覺智。此三種菩提中,以佛之菩提為無上究竟,故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譯作無上正等正覺、無上正遍智、無上正真道、無上菩提。

有關佛之菩提,據大智度論卷五十三載,有五種:

(一)發心菩提,謂十信菩薩發心求菩提,其心則為至菩提果之因。

(二)伏心菩提,謂十住、十行、十回向等階位之菩薩行諸波羅蜜,制伏煩惱,降伏其心。

(三)明心菩提,謂登地菩薩了悟諸法實相畢竟清淨,即所謂般若波羅蜜相。

(四)出到菩提,謂第八不動地、第九善慧地、第十法雲地等三階位之菩薩,於般若波羅蜜中得方便力,亦不執著般若波羅蜜,滅除繫縛之煩惱,出離三界,到薩婆若(一切智),故稱出到菩提。

(五)無上菩提,謂等覺妙覺證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即佛果之覺智。

以上合稱五種菩提。又法華經論卷下於佛之法、報、應三身,立法佛菩提(法身菩提)、報佛菩提(報身菩提)與應佛菩提(應身菩提)等三種菩提。

大乘義章卷十八區分無上菩提為方便菩提與性淨菩提兩種。此外,三菩提亦為天台宗之十種三法之一,即:

(一)實相菩提,又作無上菩提。悟實相理之真性菩提。

(二)實智菩提,又作清淨菩提。悟契合理之智慧。

(三)方便菩提,又作究竟菩提。悟自在教化眾生之作用。

上之三者與法身、般若、解脫三德無別

據往生淨土論載,遠離:(一)執著自我,(二)不欲令一切眾生得安穩,(三)僅求自己之利益等三種與菩提門相違之法。稱為三遠離心或三種離菩提障。

同書又列舉三清淨心:(一)不為自己求安樂(無染清淨心),(二)除眾生苦而令其安樂(安清淨心),(三)令眾生赴菩提而予其永遠之樂(樂清淨心)。是為三種隨順菩提門法之心。

以上皆須依賴智慧、慈悲、方便等三門始可令遠離或生起。

又求無上菩提之大乘修行者,稱作菩提薩埵,略稱菩薩。求無上菩提之心,稱作無上菩提心、無上道意或菩提心。順趣菩提三十七種之行品,稱菩提分法。

佛成道之處所,稱為菩提道場、菩提場,其道場樹稱菩提樹。祈祖先等成佛,而修冥福,稱為增上菩提。結講唸佛,廣祈眾生增進佛道,稱為菩提講。

檀那所屬之寺院,稱為菩提寺、菩提所。[菩薩地持經卷三無上菩提品、大品般若經卷二十

二、菩提心經卷

一、舊華嚴經卷三十

八、卷五十

二、新華嚴經卷七

十、維摩經卷上、大寶積經卷

一、卷二十

七、大智度論卷四十

四、成唯識論卷一]

6樓:匿名使用者

菩薩的意思是覺有情。有情指有情眾生。有情眾生覺悟,發菩提心,行菩薩道,是為菩薩。

菩薩為利益有情眾生,發心救度,令眾生出離苦海,早日覺悟佛理。

菩薩道即是自利利他。

7樓:匿名使用者

菩提,自性,如來藏,大圓鏡智,法身佛。都是指生命生死的本性根源。菩提道即解脫生死。菩提,就是現在講的生命之謎。產生智慧生命活動的根源。佛教的最終目的就是(了生死)。

8樓:頓金生才癸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梵語譯音,意譯為「無上正等正覺」。意即:能覺知一切「真理」,並能如實了知一切事物,從而達到無所不知的一種智慧,是佛之覺行圓滿的無上智慧。

《大智度論》言:「惟佛一人智慧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大乘菩薩行的全部內容就在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梵語anuttara-samyak-sam!bodhi,巴利語anuttara-samma^sambodhi之音譯。略稱阿耨三菩提、阿耨菩提。

意譯無上正等正覺、無上正等覺、無上正真道、無上正遍知。『阿耨多羅』意譯為『無上』,『三藐三菩提』意譯為『正遍知』。乃佛陀所覺悟之智慧;含有平等、圓滿之意。

以其所悟之道為至高,故稱無上;以其道周遍而無所不包,故稱正遍知。大乘菩薩行之全部內容,即在成就此種覺悟。菩薩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則譯為『無上正真道意』

9樓:定玉枝裴寅

「菩提」一詞是梵文bodhi的音譯,意思是覺悟、智慧,用以指人忽如睡醒,豁然開悟,突入徹悟途徑,頓悟真理,達到超凡脫俗的境界等。

10樓:土匪也瘋狂

你所指稱的菩提應該是從「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個詞簡稱來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梵語,翻譯過來就是無上正等正覺,所以菩提指的就是這個意思。

11樓:匿名使用者

簡單點說,菩提就是覺道、開悟的意思。

佛經中「菩提」是什麼意思?

12樓:匿名使用者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菠蘿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亦空,空不亦色,色既是空,空既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垛,依般若菠蘿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磐,三世諸佛,以般若菠蘿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妙三菩提,故知般若菠蘿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菠蘿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娑婆訶

「菩提」一詞為古印度語(即梵文)bodhi的音譯,意思是覺悟、智慧,用以指人忽如睡醒,豁然開悟,突入徹悟途徑,頓悟真理,達到超凡脫俗的境界等。在英語裡,「菩提樹」一詞為peepul、bo-tree或large-tree等,均有寬巨集大量,大慈大悲,明辨善惡,覺悟真理之意。

佛經是對佛教經典的一種簡略說法。有廣義和狹義兩種。漢文佛教經典總稱為「大藏經」,包括印度和中國的佛教主要著述在內。

廣義的佛經

廣義的佛經總稱「三藏」,包括:

◎經藏:梵文sū-tra-pitaka的意譯,音意合譯為「素袒纜藏」,指釋迦牟尼諸**所傳述的釋迦在世時的說教,以及其後佛教徒稱為釋迦牟尼言行的著作。

◎律藏:梵文vinaya-pitaka的意譯,音意合譯為「毗奈耶藏」,記載佛教僧侶的戒律及佛寺的一般清規。

◎論藏:梵文abhidharma-pitaka的意譯,音意合譯為「阿毗達磨藏」,是對佛教教義的解說。

狹義的佛經

狹義的佛經專指經藏。

13樓:匿名使用者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梵語譯音,意譯為「無上正等正覺」。意即:能覺知一切「真理」,並能如實了知一切事物,從而達到無所不知的一種智慧,是佛之覺行圓滿的無上智慧。

《大智度論》言:「惟佛一人智慧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大乘菩薩行的全部內容就在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梵語anuttara-samyak-sam!bodhi,巴利語 anuttara-samma^sambodhi 之音譯。略稱阿耨三菩提、阿耨菩提。

意譯無上正等正覺、無上正等覺、無上正真道、無上正遍知。『阿耨多羅』意譯為『無上』,『三藐三菩提』意譯為『正遍知』。乃佛陀所覺悟之智慧;含有平等、圓滿之意。

以其所悟之道為至高,故稱無上;以其道周遍而無所不包,故稱正遍知。大乘菩薩行之全部內容,即在成就此種覺悟。菩薩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則譯為『無上正真道意』

14樓:匿名使用者

菩提意為覺悟、智慧!

15樓:盧憐陽衡芬

菩提】(一)梵語bodhi,巴利語同。意譯覺、智、知、道。廣義而言,乃斷絕世間煩惱而成就涅盤之智慧。

即佛、緣覺、聲聞各於其果所得之覺智。此三種菩提中,以佛之菩提為無上究竟,故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譯作無上正等正覺、無上正遍智、無上正真道、無上菩提。

有關佛之菩提,據大智度論卷五十三載,有五種:(一)發心菩提,謂十信菩薩發心求菩提,其心則為至菩提果之因。(二)伏心菩提,謂十住、十行、十回向等階位之菩薩行諸波羅蜜,制伏煩惱,降伏其心。

(三)明心菩提,謂登地菩薩了悟諸法實相畢竟清淨,即所謂般若波羅蜜相。(四)出到菩提,謂第八不動地、第九善慧地、第十法雲地等三階位之菩薩,於般若波羅蜜中得方便力,亦不執著般若波羅蜜,滅除繫縛之煩惱,出離三界,到薩婆若(一切智),故稱出到菩提。(五)無上菩提,謂等覺妙覺證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即佛果之覺智。

以上合稱五種菩提。又法華經論卷下於佛之法、報、應三身,立法佛菩提(法身菩提)、報佛菩提(報身菩提)與應佛菩提(應身菩提)等三種菩提。大乘義章卷十八區分無上菩提為方便菩提與性淨菩提兩種。

此外,三菩提亦為天台宗之十種三法之一,即:(一)實相菩提,又作無上菩提。悟實相理之真性菩提。

(二)實智菩提,又作清淨菩提。悟契合理之智慧。(三)方便菩提,又作究竟菩提。

悟自在教化眾生之作用。上之三者與法身、般若、解脫三德無別。

據往生淨土論載,遠離:(一)執著自我,(二)不欲令一切眾生得安穩,(三)僅求自己之利益等三種與菩提門相違之法。稱為三遠離心或三種離菩提障。

同書又列舉三清淨心:(一)不為自己求安樂(無染清淨心),(二)除眾生苦而令其安樂(安清淨心),(三)令眾生赴菩提而予其永遠之樂(樂清淨心)。是為三種隨順菩提門法之心。

以上皆須依賴智慧、慈悲、方便等三門始可令遠離或生起。

又求無上菩提之大乘修行者,稱作菩提薩埵,略稱菩薩。求無上菩提之心,稱作無上菩提心、無上道意或菩提心。順趣菩提三十七種之行品,稱菩提分法。

佛成道之處所,稱為菩提道場、菩提場,其道場樹稱菩提樹。祈祖先等成佛,而修冥福,稱為增上菩提。結講唸佛,廣祈眾生增進佛道,稱為菩提講。

檀那所屬之寺院,稱為菩提寺、菩提所。〔菩薩地持經卷三無上菩提品、大品般若經卷二十

二、菩提心經卷

一、舊華嚴經卷三十

八、卷五十

二、新華嚴經卷七

十、維摩經卷上、大寶積經卷

一、卷二十

七、大智度論卷四十

四、成唯識論卷一〕

(二)即唐代時來華之菩提仙那。

參考資料:佛學大詞典

佛語菩提是什麼意思

超日明三昧經 說的這三句,大智發外,能照法界,名為光明 這幾句話前面講過,光明慧辯願 裡頭講過。二者,如曇鸞大師 贊阿彌陀佛偈 有兩句,佛光能破無明闇,故佛又號智慧光 上面這一句,意思跟前面相同,下面這一句 則表智慧光是彌陀聖號之一,亦彌陀十二光明之一 十二光明我們這個經後面會講到。據此則智慧光,即...

佛教中是什麼意思,佛教中歡喜是什麼意思

你問的,是 末後常見的 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嗎?這裡的歡喜,有聞法的法喜,意樂,認同,讚歎,誠懇信受,心意交融,由此種種,產生的樂的覺受及外在表現。佛教中的歡喜是什麼意思?佛教中的歡喜有2種解釋,具體如下 1 快樂 高興 滿心歡喜。歡歡喜喜過春節。她掩藏不住心中的歡喜。2 喜歡 喜愛 他歡喜打乒乓球...

佛教中「開眼」是什麼意思,請問佛教中開光是什麼意思啊?

要看上下文!憨山大師勸世文 紅塵白浪兩茫茫,忍辱柔和是妙方。到處隨緣延歲月,終身安分度時光。休將自己心田昧,莫把他人過失揚。謹慎應酬無懊惱,耐煩作事好商量。從來硬弩弦先斷,每見剛刀口易傷。惹禍只因閒口舌,招惹多為狠心腸。是非不必爭人我,彼此何須論短長,世界由來多缺陷,幻軀焉得免無常?吃些虧處原無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