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荒誕不經
指依戒禁而起之妄見。如見牛狗死後生天,乃學牛狗之所為,食草啖糞,修非因非道之行,執迷此即生天解脫之因,此等妄見稱為戒禁取見。全稱戒禁等取見,略稱戒取見。
為五見之一,十隨眠之一,四取之一。關於『戒禁』之字義,《俱舍論光記》卷十九謂,『戒』指內道之五戒等,『禁』指外道之狗、牛等戒;《成唯識論述記》卷六(末),則說『戒』即是『禁』。
戒禁取見是一種妄見。系以非因為因,非道為道之錯誤看法。如《俱舍論》卷十九所說,有外道見狗、牛等死後生天,乃學狗、牛之作為,食草啖糞。
謂受持牛戒、鹿戒、狗戒,便得清淨解脫出離,永超眾苦樂,而至超苦樂處。此等執取非理之禁戒為生天之因、解脫之道者,即是戒禁取見。大乘義章六曰:
『言戒取者,於有漏法,取為能淨,故云戒取。』智度論二十二曰:『外道戒者,牛戒鹿戒狗戒羅剎鬼戒啞戒聾戒,如是等戒智所不讚,唐苦無善報。
』 又,《成唯識論》卷六雲(大正31·31c):『戒禁取,謂於隨順諸見戒禁及所依蘊,執為最勝,能得清淨。無利勤苦所依為業。
』《大乘阿毗達磨雜集論》卷一亦云(大正31·698a):『戒禁者,謂惡見為先,勞無果者。
佛教用語裡的"除五上斷五下"是什麼意思
2樓:匿名使用者
五上五下,指的
復是十種心結,「除」制「bai斷」都是戒掉的意思。就是戒du掉十zhi種心結的意思。
十種心dao結是:
一、欲貪結;
二、色貪結;
三、無色貪結;
四、嗔恚結(厭惡結);
五、我慢結;
六、邪見結;
七、戒禁取結;
八、疑結;
九、掉舉結;
十、無明結。
佛教術語
3樓:匿名使用者
「般若波羅蜜多」是佛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中的一句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
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
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菩提一)梵語bodhi,巴利語同。意譯覺、智、知、道。廣義而言,乃斷絕世間煩惱而成就涅盤之智慧。
即佛、緣覺、聲聞各於其果所得之覺智。此三種菩提中,以佛之菩提為無上究竟,故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譯作無上正等正覺、無上正遍智、無上正真道、無上菩提。
有關佛之菩提,據大智度論卷五十三載,有五種:(一)發心菩提,謂十信菩薩發心求菩提,其心則為至菩提果之因。(二)伏心菩提,謂十住、十行、十回向等階位之菩薩行諸波羅蜜,制伏煩惱,降伏其心。
(三)明心菩提,謂登地菩薩了悟諸法實相畢竟清淨,即所謂般若波羅蜜相。(四)出到菩提,謂第八不動地、第九善慧地、第十法雲地等三階位之菩薩,於般若波羅蜜中得方便力,亦不執著般若波羅蜜,滅除繫縛之煩惱,出離三界,到薩婆若(一切智),故稱出到菩提。(五)無上菩提,謂等覺妙覺證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即佛果之覺智。
以上合稱五種菩提。又法華經論卷下於佛之法、報、應三身,立法佛菩提(法身菩提)、報佛菩提(報身菩提)與應佛菩提(應身菩提)等三種菩提。大乘義章卷十八區分無上菩提為方便菩提與性淨菩提兩種。
此外,三菩提亦為天台宗之十種三法之一,即:(一)實相菩提,又作無上菩提。悟實相理之真性菩提。
(二)實智菩提,又作清淨菩提。悟契合理之智慧。(三)方便菩提,又作究竟菩提。
悟自在教化眾生之作用。上之三者與法身、般若、解脫三德無別。
據往生淨土論載,遠離:(一)執著自我,(二)不欲令一切眾生得安穩,(三)僅求自己之利益等三種與菩提門相違之法。稱為三遠離心或三種離菩提障。
同書又列舉三清淨心:(一)不為自己求安樂(無染清淨心),(二)除眾生苦而令其安樂(安清淨心),(三)令眾生赴菩提而予其永遠之樂(樂清淨心)。是為三種隨順菩提門法之心。
以上皆須依賴智慧、慈悲、方便等三門始可令遠離或生起。
又求無上菩提之大乘修行者,稱作菩提薩埵,略稱菩薩。求無上菩提之心,稱作無上菩提心、無上道意或菩提心。順趣菩提三十七種之行品,稱菩提分法。
佛成道之處所,稱為菩提道場、菩提場,其道場樹稱菩提樹。祈祖先等成佛,而修冥福,稱為增上菩提。結講唸佛,廣祈眾生增進佛道,稱為菩提講。
檀那所屬之寺院,稱為菩提寺、菩提所。〔菩薩地持經卷三無上菩提品、大品般若經卷二十
二、菩提心經卷
一、舊華嚴經卷三十
八、卷五十
二、新華嚴經卷七
十、維摩經卷上、大寶積經卷
一、卷二十
七、大智度論卷四十
四、成唯識論卷一〕
「色」和「空」
色是看得見的,摸得著的,聽得到的,這樣一些能感受到的東西,是真實存在。現在聽到「色即是空」就不能理解。明明有個風扇在轉,可以看得見,有風吹到自己身上,明明是有,為什麼說是空?
眾生顛倒就在這個地方。風扇是在這裡,但當體即空。它雖在這裡,但它就是空。
不但佛法,科學家愛因斯坦也這樣說:「物質是由於人類的錯覺。」愛因斯坦又說:
「宇宙中的存在只有場。」磁有磁場,電有電場。現在上海交通大學已經證實人體有場,人的身體能形成一個場,像磁石一樣在空間就成一個場。
如要把廢鐵拿回來重化,就把收到很多很多廢料用電磁鐵一吸,其中鐵就吸上去了,這樣就把鐵挑出來了,為什麼能把鐵挑出來?因為有個磁場作用。愛因斯坦曾說:
「宇宙間只有場和物質這兩樣東西。」底下他又補充一句:「實際只有場,物質不過是場裡場強特別高(能量特別強)的地方。
」所以就把目前人類頭腦中,有物質存在的認識給否定了。再看所有的物體,不過是一百多種元素,氫、氧等等,種種的化合而成了千變萬化的種種物質。一切原子不過是帶負電的電子、帶正電的質子、還有中子所形成的。
所有這些顆粒都帶有二重性,一重是波動性,聲音有聲波,光線有光波,無線電有無線電波。所以無線電、電視,我們為什麼能收到?就是通過電磁波,發射臺把攜帶節目的電磁波輸送到我們這裡,就在我們這一小間房子裡,我們可以看到世界各地的節目,都是電磁波的作用。
波你抓不著,看不見,聞不著,一點物質性都沒有,但是有很大的作用。它把千萬裡外的足球決賽讓你看見了。另外一重是顆粒性,顆粒性就是說,能量集中的地方稱之為顆粒。
那麼就沒有什麼叫物質的。現在「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就不只是佛教徒的語言,也成了科學家的語言。在高階試驗中,把粒子打破,可以得到比電子小多少萬倍的東西,新的家族,許許多多種類的子,試驗當中,你把它們封起來,有時有些「子」忽然間就沒有了,就變空了,另外有的「子」就是在空之中又可以生出來。
巨集觀世界宇宙也證明,有的天體在崩潰,有的天體在新生。可以從空變成有,也可以從有變成空。所以我們從現代科學來理解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就比過去容易了。
過去我們老認為,它是明明白白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怎麼說它是空?實際它當體就空。這些是木頭,木頭不過是元素,元素不過是電子、質子、中子。
電子、質子、中子,不過是二重性,二重性就是波動和能量,沒有什麼叫木頭。木頭就沒有了,木頭空了。這個是金屬,金屬還是一樣,它不過是電子、質子、中子,它有二重性,波動和能量,這個金屬的概念也沒有了。
所以現代的第一流的大科學家,他們在研究佛法,一種是想從佛法中對科研的方向找到一點啟示,再一種就是他們在試驗中觀察到的一些新的現象,他們認為不可思議,已經突破科學的領域,科學已有的規律對現在科學試驗所發生的現象解釋不了,他們想從佛經上找到一些啟發,以求得解釋。這是一個嶄新的形勢,所以我常說:這是世界文化大飛躍的前夕。
同時,電腦的發明解放了人腦的勞動。過去瓦特發明了蒸氣機可以代替人的體力,起了工業革命。現在電腦可以代替人的腦力,電腦可以替你查資料,給你計算,我寫了一部書,簡體字翻成繁體字,很麻煩,通過電腦去翻就會很快,電腦代替人的腦力勞動,人就可以做別的事情。
這是一個很偉大的時代。
我們還回到「色即是空」上,這個地方從科學上說,東西根本就是波動和作用。能量就是作用,不是什麼都沒有,有這種動。再做個比方,這個試驗誰都可以做,今天晚上回到家裡,你把電燈都關了,你點一枝香,你把香拿來旋轉,就看見一個亮的圓圈出來了。
你要是按8字形轉,就出現一個8字。從前演節目,把火棒點起來,可以出現各種花,**有這些東西?可是你看到這些東西。
實實在在就是一個點著了的香頭,一個點,它在動。所以佛說這一切物質如旋火輪,一個火在旋轉,成了一個輪子。實際上沒有這個輪子。
所以只是一個東西的動相。現在我們全是動相,我們不要以為桌子是在靜止,桌子的每一個每一個小原子通通都在動,原子中的電子在亂動,忙亂極了在那兒動。桌子本體也在動,我們人呢?
你我也在動,有句詩:「坐地日行八萬裡。」人坐在地上,地球在轉,轉一圈八萬多裡,你在動,桌子也動,一天轉八萬裡,都在動。
地球自轉一圈八萬多裡,而且地球圍著太陽也在轉。太陽圍著它的中心也在轉,這個中心也要圍著它的中心在轉,到哪個中心找到頭,不知道。實際是不可窮盡的,一切都在動,本來沒有東西,只是動,動中感覺有。
一根香一動就出來圈了,沒有這個圈,這是一種錯覺,認為它是個圈。這就能解釋「色即是空」。
再說,所謂這一切東西都是因緣而生,有種種條件,這些條件湊出來的,就形成這麼個東西。例如水因風在吹動,水面上產生了波。波就因有水有風而出現的,它沒有固定的「自性」。
風停波息,波又回覆成水。這個譬喻說明,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水代表第一義空、中道和本有的妙明真心。
波代表色。從水中生出了波,說明「空即是色」,波又迴歸於水,說明「色即是空」。
「色即是空」四句為什麼要重複,有個說明:第一句是對凡夫說的。因為凡夫執著這些物質的東西是實有,所以告訴你是空。
破除你這樣一個執著。小乘證了空,他就執著空,空成了你執著的東西,空也就同於色,故說「空即是色」。第
三、四兩句,兩者完全是一味的,是對菩薩。菩薩本來如此。這一切本來是不二的,所以「維摩詰經」直指不二法門。
我們把色跟空看成是對立的兩個東西,是色便不能是空,是空就不能是色,這是形式邏輯。菩薩是圓融無礙、色空不二。
色所產生的東西既然是空,眼睛所接受的也都是空,接受也就不存在了,所引起的想當然也是虛妄的,於是表示思想遷流的行蘊也是虛妄的,那些了別當然也是虛妄的。「色」字一破,下面的就都破了。所以「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這是一個精簡的筆法,否則每個都有四句:受即是空,空即是受,受不異空,空不異受。一直到識,識即是空,空即是識,識不異空,空不異識。
「亦復如是」概括了好多文字。
「舍利子」
所謂 舍利子 為個人修行成就之結晶,原來 舍利子 稱為 舍利 ,後來才稱為 (舍利子) .舍利 原是印度語譯為(設立羅)....等各種不一之名稱,其意義為(遺留物)或(靈骨) 舍利子不完全經由火化而得。
舍利子的形成和做善事沒有關係,主要是和生活習慣有關係,但是你做善事會長壽,這很重要.長期使用某一種食物,其中的某些元素在體內出現沉積,火化的時候受熱就形成了各種各樣的結晶。
舍利子印度話叫做馱都,也叫設利羅,譯成中文叫靈骨、身骨、遺身。是一個人往生,經過火葬後所留下的結晶體。不過舍利子跟一般死人的骨頭是完全不同的。
它的形狀千變萬化,有圓形、橢圓形,有成蓮花形,有的成佛或菩薩狀;它的顏色有白、黑、綠、紅的,也有各種顏色;舍利子有的像珍珠、有的像瑪瑙、水晶;有的透明,有的光明照人,就像鑽石一般。
白色的舍利子是骨骼的,黑色舍利子是屬於頭髮的,紅色的舍利子是肌肉的,也有綠色或五色班斕的舍利子。
經上說,舍利子是一個人透過戒、定、慧的修持、加上自己的大願力,所得來的,它十分稀有、寶貴。像佛陀涅盤後,所燒出的舍利就有一石六鬥之多,在當時有八個國王爭分佛陀舍利,每人各得一分舍利,他們將佛的舍利帶回自己的國家,且興建寶塔,http://wolaogong.
com 以讓百姓瞻仰、禮拜。另外,修行有成就的高僧及在家信徒,往生後也都能得到舍利。如中國的六祖惠能,近代的弘
一、印光、太虛、章嘉等大師們,他們都留下相當數量的舍利。
舍利的種類,一般分有全身舍利、碎身舍利。全身舍利是不需經過火葬,而全身不會腐爛,這種就叫做全身舍利,也叫肉身菩薩;碎身舍利,則是火葬後的遺骨。但也有一些舍利不是由人體變成的,如從天上、地下跑出來,或由油燈裡生出,或由花朵生出的,還有一種是誠心供奉禮拜求得,舍利之中再生出舍利子的。
而在《浴佛功德經》將舍利分為:
一、生身舍利,又稱身骨舍利,是佛的遺骨;
二、是法身舍利,又稱法頌舍利,是指佛所遺的教法、戒律。
舍利[梵sarīra;buddhist relics] 又作「舍利子」。意為屍體或身骨,佛教稱釋迦牟尼遺體火焚後結成的珠狀物。後來也指高僧火化剩下的骨燼。
舍利子的各種現象都表明不可能是結石,結石主要成分是鈣質或金屬鹽沉積,形態和水垢相似,也很易碎,這些東西在高溫下都會變成粉末狀的的氧化物.。結石病人數以千萬,但只有修行者才會有舍利子。大德的舌頭,心等沒有骨質的軟組織也可火化不壞形成舍利子.
連唸佛鸚鵡的舌頭也能成舍利。何況體內結石數量及其小,否則會危及生命,但是有時候出現舍利子的數量極其驚人,而且色彩和形態各異。
有的舍利子硬度極高,用鐵錘敲打都錘砧俱陷,而絲毫無損。並不是常年吃齋和尚才會有,僅僅皈依一年往生的在家居士,焚化後遺骨上也出現了舍利子。
當然,也有一部分所謂的"舍利"確實是沒有完全燒化的骨質和牙齒,但結石是不可能經受焚化後成為"舍利"的。有些人用科學的名義把舍利子解釋成結石,其實這種欺騙公眾的做法,這些所謂的科學其實是"偽科學"。
有的舍利子硬度極高,用鐵錘敲打都錘砧俱陷,而絲毫無損。有的舍利還會長大、生小舍利,等等等等,這些豈是現代科學所能臆測的?
佛教中是什麼意思,佛教中歡喜是什麼意思
你問的,是 末後常見的 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嗎?這裡的歡喜,有聞法的法喜,意樂,認同,讚歎,誠懇信受,心意交融,由此種種,產生的樂的覺受及外在表現。佛教中的歡喜是什麼意思?佛教中的歡喜有2種解釋,具體如下 1 快樂 高興 滿心歡喜。歡歡喜喜過春節。她掩藏不住心中的歡喜。2 喜歡 喜愛 他歡喜打乒乓球...
外貿術語中CI是什麼意思
2000通則 包含13種術語,並將這13種術語按其自身特點分為e f c d四組。e組 exw 工廠交貨 f組 fob 裝運港船上交貨 fca 貨交承運人 fas 裝運港船邊交貨 c組 cif 成本加運費加保險費 cfr 成本加運費 cpt運費付至 cip運費保險費付至 d組 daf邊境交貨 des...
佛教中「開眼」是什麼意思,請問佛教中開光是什麼意思啊?
要看上下文!憨山大師勸世文 紅塵白浪兩茫茫,忍辱柔和是妙方。到處隨緣延歲月,終身安分度時光。休將自己心田昧,莫把他人過失揚。謹慎應酬無懊惱,耐煩作事好商量。從來硬弩弦先斷,每見剛刀口易傷。惹禍只因閒口舌,招惹多為狠心腸。是非不必爭人我,彼此何須論短長,世界由來多缺陷,幻軀焉得免無常?吃些虧處原無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