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夕陽有時是紅色,有時是金色

2021-03-05 08:34:13 字數 5287 閱讀 5582

1樓:匿名使用者

當陽光穿過大氣層時,波長較短的紫光散射衰減較多,透射後「剩餘」的日光中顏色偏於波長較長的紅光,因此,我們在太陽高度角很低的日出、日落時,看到的太陽光碟是橙紅色的,這種偏於紅色的陽光再通過天空中散射粒子散射後仍然是波長較長的光居多,因此,霞光大多偏於紅、橙、黃等色彩。而且越接近地平線,霞的色彩越偏於紅色。在接近天頂方向,陽光穿過低層大氣較少,波長較短的光衰減相對少些,「剩餘陽光」中仍有一些蘭綠色光,因而有時能看到蘭綠色霞光。

有時,高層大氣散射的蘭光與低層大氣散射的紅光「重疊」進入人的眼睛,就會看到顯示紫色的天空。一般來講,在日出日落方向上,從地面向天頂,霞的色彩排列是接近地面為紅色,漸次變為橙、黃、綠、蘭各種顏色。

當大氣中溼度較大時,或在系統性雲系移近時,空中會懸浮著很多較大的水滴,這些不同大小的水滴對各種顏色光有不同的散射作用。例如,半徑比光波波長小的水滴主要散射蘭色光;而半徑在0.5微米至1微米區間的水滴主要散射紅色光。因而有時在近地面天空形成紫紅、褐紅的顏色。

大氣中水汽含量越多,霞的色彩就越鮮豔。

大氣中氣溶膠粒子對霞光也有重要的影響,當粒子較大時,各射光色彩將變得複雜,同時會受到較大衰減。當粒子很大時(比光的波長大很多時,如5微米以上),各色光就具有相同的散射能力,散射光仍是白色的。這時,霞光將顯得很弱,呈現出淡黃、淡紅和灰的顏色,大氣中塵埃含量越多,霞的亮度越弱。

天空中的雲可以把霞光反射到地面,從而顯出給白雲「染上」霞光的美麗景象。

我國勞動人民歷來重視朝晚霞與天氣的關係,總結了很多用朝晚霞**未來晴雨的經驗。如徐光啟在《農政全書》中寫道:

「諺雲,朝霞暮霞,無水煎茶,主旱,此言久晴之霞也。諺雲:「朝霞不出門,暮霞走千里,此皆言雨後乍晴之霞。

」在天早已久時,陽光下空氣對流旺盛,大氣中塵埃較多,此時出現霞光,且紅光顯得純淨,這預兆晴天。我國大部分地區降雨天氣主要來自兩個方向,一是受西風帶影響,系統性天氣過程自西向東移動,如果東方出現早霞,而西方天空有厚雲,將有系統性降水天氣。另一個是對流性降水過程,隨著日照加強而空氣對流增強,因此往往隨太陽移動,在中午前後形成局地降雨,如果雨後晴天,東方出現朝霞,表現出大氣中溼度很大,這是雨兆。

而晚霞出現一般表示西方天空沒有大範圍雲層,這是系統性天氣已過境的徵兆。而且,由於熱力對流在傍晚減弱,也就難以形成降雨。因此才有「早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的諺語。

然而,霞與天氣的關係是極為複雜的。例如,雨後暫晴時出現晚霞,沿海受颱風影響,有天氣系統從東方移過來時,儘管有晚霞,仍會形成降雨。單純根據霞光不可能全面瞭解天氣變化,如能結合其它氣象要素進行綜合分析,積累大量資料,也會有助於更準確地預報天氣。

2樓:匿名使用者

光的折射 原子裡電子躍遷不同,導致光波的波長不同

為什麼夕陽有時是黃色的有時是紅色的?

3樓:美濃重治

可見光波長範圍在0.77~0.39微米之間。波長不同的電磁波,引起人眼的顏色感覺不同。

0.77~0.622微米,感覺為紅色;

0.622~0.597微米,橙色;

0.597~0.577微米,黃色;

0.577~0.492微米,綠色;

0.492~0.455微米,藍靛色;

0.455~0.39微米,紫色。

可見:紅,橙,黃色的光波長較長。藍色波長較短。

明白這些後,咱們分析一下朝陽夕陽為什麼是紅,橙,黃色吧!

因為太陽輻射通過大氣時遇到空氣分子、塵粒、雲滴等質點時,都要發生散射(改變輻射方向),使太陽輻射以質點為中心向四面八方傳播開來。經過散射之後,有一部分太陽輻射就到不了地面。

但是還有兩種情況:

1. 如果太陽輻射遇到的是直徑比波長小的空氣分子,則輻射的波長愈短,被散射愈厲害。其散射能力與波長的對比關係是:

對於一定大小的分子來說,散射能力和波長的四次方成反比,這種散射是有選擇性的。例如波長為0.7微米時的散射能力為1,波長為0.

3微米時的散射能力就為30。

因此,太陽輻射通過大氣時,由於空氣分子散射的結果,波長較短的藍紫色光被散射得較多,其中很大一部分不能直接到達地面,也就不能直接被地面的觀察者看到,而是在天空中經過多次光路變化後才可能間接到達地面,所以天空看起來是偏藍色的,而波長較長的紅橙色光大部分則可大量透過,被地面的觀測者接受到,所以太陽看起來就是偏橙色的。

這就解釋了為什麼朝陽和夕陽都是紅色黃色的。

2. 如果太陽輻射遇到直徑比波長大的質點,雖然也被散射,但這種散射是沒有選擇性的,即輻射的各種波長都同樣被散射。如空氣中存在較多的塵埃或霧粒(如陰天,沙塵暴等天氣時),一定範圍的長短波都被同樣的散射,使天空呈灰白色的。

這就解釋了為什麼陰天時天空是灰白色。

有時為了區別有選擇性的散射和沒有選擇性的散射,將前者稱為散射,後者稱為漫射。散射的本質是光的衍射;而漫射現象中起主導地位的是反射。

一盞路燈,用白熾燈泡,平時你看的時候是白中帶點黃色的光,但是大霧天的時候,你就會發現燈是黃色的了,道理有一定的相似性,之所以馬路上的路燈、樓道中的緊急應急燈都是黃色的,就是因為在大霧、火災濃煙中黃色的光穿透力要比藍白色光的強。

這就解釋了為什麼路燈為黃色。

4樓:匿名使用者

你只解釋了夕陽為什麼呈紅黃兩色,沒解釋為什麼有的時候是鮮紅的,有的時候是金黃的

為什麼早上是一輪紅日晚上是金色夕陽呢?

5樓:匿名使用者

早晨的時候有霧氣,擋住了太陽光中的大部分光,但紅光的穿透力極強,所以只

專有紅光能穿過屬霧氣,我們只能看到太陽的紅光。太陽落山時,如果西邊有云的話,就會把已經落西山的太陽光折射上來,我們看到的是燦爛的金黃色。

黃光的穿透性不是最好的,而是照明性最好,不太容易引起視覺疲勞,這點紅光是及不上的。

地球是圓的,我們看見的夕陽西下其實是由於地球的自轉太陽被地球自身擋住了,被擋住的太陽依然可以通過地表把太陽光折射上來。

6樓:匿名使用者

當太陽剛升起的時候,海面的水會蒸發,氣當住了陽光,所以就出現紅日,對於夕陽,我不知道

為什麼有時落日很紅,有時不紅?什麼季節落日最紅? 10

7樓:匿名使用者

很有意思的提問,我不知道科學的答案是什麼,但是我可以說說看見這句話的第一反應:我沒有在冬天裡看見過紅紅的落日,但我印象中最無限美好的落日是在夏季。像一團火一樣,在天邊燃燒著最後的生命。

如果把朝陽和落日放在一起,我喜歡的是在夜幕來臨前,仍然不放棄照明的落日。

8樓:匿名使用者

在傍晚時陽光斜著照進大氣層,經過較厚的大氣層,紅光也被散**很多,各種顏色互相干涉呈現紅色,就是夕陽。個人認為在冬季落日最紅。謝謝

夕陽為什麼是紅色的?

9樓:文學嘗試

夕陽是紅色的原因是由於日落的時候,陽光是斜射的所穿透的大氣層增厚,而黃、紅色光穿透能力最大,其他光線都被散**,所以此時太陽看起來深黃、殷紅。

而夕陽之所以比朝陽更火紅,就是因為大氣層中的微粒子的量不同。因為到了黃昏,空氣中微粒子的量增加了,所以夕陽看起來就會更紅。

正午時,太陽直射地球表面,太陽光在穿過大氣層時,各種波長的光都要受到空氣的散射,其中波長較長的波散射較小,大部分傳播到地面上。而波長較短的藍光、綠光,受到空氣散射較強,天空中的藍色正是這些散射光的顏色,因此天空會呈現藍色。

擴充套件資料

日落色彩絢麗,變化多端,緩緩墜落,接近地平線時竟縮身變扁。若天空有云,你會看見燦爛的晚霞。全天無雲,不要忘記回頭,背後的天空中現出神祕的藍灰色暗弧,暗弧外面還鑲有明顯的亮弧。

這些奇異景象卻大都是幻覺,夕陽本身沒有任何變化。

由於地球表面和大氣層都是彎曲的,接近地平線的太陽的光線穿過大氣層時,其距離遠大於高層,所以進入底層的光線迅速衰減,再加上太陽沉入地平線後所造成的地球影子,就呈現出天空中藍灰色的暗弧;而高層大氣密度小,光散射弱,就產生了暗弧上的亮弧。

這種奇妙的大氣光學現象隨著太陽的下落而升向天頂,隨著黑暗的降臨而消失。

太陽變扁的幻覺,不只出現在日落,太陽跳出地平線時也是如此。這是由於光通過空氣時,速度每秒減慢87千米,因而光線折射也隨之發生變化。所以,當落日下緣接觸地平線時,折射使落日的高度和寬度之比為26.5∶32,觀賞者眼睛裡的太陽自然就是扁的。

10樓:米蘭神

當陽光穿過大氣層時,波長較短的紫光散射衰減較多,透射後「剩餘」的日光中顏色偏於波長較長的紅光,因此,我們在太陽高度角很低的日出、日落時,看到的太陽光碟是橙紅色的,這種偏於紅色的陽光再通過天空中散射粒子散射後仍然是波長較長的光居多,因此,霞光大多偏於紅、橙、黃等色彩。而且越接近地平線,霞的色彩越偏於紅色。在接近天頂方向,陽光穿過低層大氣較少,波長較短的光衰減相對少些,「剩餘陽光」中仍有一些蘭綠色光,因而有時能看到蘭綠色霞光。

有時,高層大氣散射的蘭光與低層大氣散射的紅光「重疊」進入人的眼睛,就會看到顯示紫色的天空。一般來講,在日出日落方向上,從地面向天頂,霞的色彩排列是接近地面為紅色,漸次變為橙、黃、綠、蘭各種顏色。

當大氣中溼度較大時,或在系統性雲系移近時,空中會懸浮著很多較大的水滴,這些不同大小的水滴對各種顏色光有不同的散射作用。例如,半徑比光波波長小的水滴主要散射蘭色光;而半徑在0.5微米至1微米區間的水滴主要散射紅色光。因而有時在近地面天空形成紫紅、褐紅的顏色。

大氣中水汽含量越多,霞的色彩就越鮮豔。

大氣中氣溶膠粒子對霞光也有重要的影響,當粒子較大時,各射光色彩將變得複雜,同時會受到較大衰減。當粒子很大時(比光的波長大很多時,如5微米以上),各色光就具有相同的散射能力,散射光仍是白色的。這時,霞光將顯得很弱,呈現出淡黃、淡紅和灰的顏色,大氣中塵埃含量越多,霞的亮度越弱。

天空中的雲可以把霞光反射到地面,從而顯出給白雲「染上」霞光的美麗景象。

我國勞動人民歷來重視朝晚霞與天氣的關係,總結了很多用朝晚霞**未來晴雨的經驗。如徐光啟在《農政全書》中寫道:

「諺雲,朝霞暮霞,無水煎茶,主旱,此言久晴之霞也。諺雲:「朝霞不出門,暮霞走千里,此皆言雨後乍晴之霞。

」在天早已久時,陽光下空氣對流旺盛,大氣中塵埃較多,此時出現霞光,且紅光顯得純淨,這預兆晴天。我國大部分地區降雨天氣主要來自兩個方向,一是受西風帶影響,系統性天氣過程自西向東移動,如果東方出現早霞,而西方天空有厚雲,將有系統性降水天氣。另一個是對流性降水過程,隨著日照加強而空氣對流增強,因此往往隨太陽移動,在中午前後形成局地降雨,如果雨後晴天,東方出現朝霞,表現出大氣中溼度很大,這是雨兆。

而晚霞出現一般表示西方天空沒有大範圍雲層,這是系統性天氣已過境的徵兆。而且,由於熱力對流在傍晚減弱,也就難以形成降雨。因此才有「早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的諺語。

然而,霞與天氣的關係是極為複雜的。例如,雨後暫晴時出現晚霞,沿海受颱風影響,有天氣系統從東方移過來時,儘管有晚霞,仍會形成降雨。單純根據霞光不可能全面瞭解天氣變化,如能結合其它氣象要素進行綜合分析,積累大量資料,也會有助於更準確地預報天氣

為什麼天空有時是白色的,而有時則是青藍色的

看水還是水,看山不是山,而不是用景色來左右心情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要學會用心情看景色,看水不是水,看山還是山 為什麼天空有時候是藍的,有時候偶又是白的 藍色是因為太陽光在大氣中發生色散,而短波長的會先散掉,按照紅橙黃綠藍靛紫的順序,綠藍紫光會瀰漫在天空中,天空就是藍色了.白色一般是因為水蒸汽在高空凝...

有時感覺手上沒力氣是怎麼回事,為什麼有時候感覺手沒力氣,連拳頭都握不起來,筆有時候也拿不穩

太疲勞 麻痺了吧 多休息就可能好了吧 我一般早上起床的時候手最沒有力氣 冬天腎虛,蘿蔔燉排骨補補 為什麼有時候感覺手沒力氣,連拳頭都握不起來,筆有時候也拿不穩 是身體虛虧的關係。建議去醫院檢查下。如果檢查出沒什麼病的話。那就是你平時鍛鍊不夠的關係。生命在與運動平時多做運動手就不回沒力了。還有保養身體...

愛情到底是怎樣的?為什麼我有時侯喜歡他,有時侯不喜歡他呢

首先你要搞清楚什麼是真愛,如果你真心喜歡他就要實心實意的相處,如果那個人有不適合你的地方,或者說他有很多的不良嗜好,那就分手吧,記住了愛情是專一的。愛情到底是什麼?知道他對你好,有時候也會想念他對你的好,可是就是沒法愛上他 等你真的愛上誰你會知道了。不過你跟這個他可能只是你不想孤單,所以接受他對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