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古湖潮林
1、處所:場所、住所、各得其所。
2、明代駐兵的地點,大的叫千戶所,小的叫百戶所(後來只用於地名):海陽所(在山東)。
3、用作機關或其他辦事地方的名稱。
4、量詞:用於地點、位置,相當於「處」。如:有房兩所。 用於山、島等物,相當於「座」。
5、助詞:
(1)跟「為」或「被」合用,表示被動:為人所笑。看問題片面,容易被表面現象所迷惑。
(2)用在做定語的主謂結構的動詞前面,表示中心詞是受事:大家所提的意見。
(3)用在「是…的」中的名詞、代詞和動詞之間,強調施事和動作的關係:全國的形勢,是同志們所關心的。
6、用在動詞前面,跟動詞構成體詞結構:各盡所能。聞所未聞。
擴充套件資料
相關組詞:
1、所有[suǒ yǒu]
領有:礦產資源歸國家所。
2、所長[suǒ zhǎng]
一種職務名稱。也指某種機關或辦事機構的領導人。
3、所屬[suǒ shǔ]
統屬之下的或自己隸屬的:通知所,遵照執行。
4、診所[zhěn suǒ]
個人開業的醫生給病人治病的地方。
5、公所[gōng suǒ]
舊時區、鄉、村**辦公的地方:區所。鄉所。村所。
2樓:匿名使用者
以下是「所」的詞義:
1. (形聲。從斤,戶聲。斤,斧子。( hǔ)本義:伐木聲)
伐木聲也。從斤戶聲。《說文解字·卷十四·斤部》
《詩》曰:「伐木所所。」疏舉切
2. 「所」假借為「處」。處所;地方 [place]
有截其所。——《詩·商頌·殷武》
所不可不為擇所而後錯之。——《荀子·王霸》
必於無人之所。——《呂氏春秋·達鬱》
僻遠悠閒之所。——《呂氏春秋·謹聽》
不如早為之所。——《左傳·隱公元年》
持童抵主人所,愈束縛牢甚。——唐· 柳宗元《童區寄傳》
某所,而母立於茲。——《項脊軒志》
成反覆自念,得無教我獵蟲所耶?——《聊齋志異·促織》
汝生於浙而葬於斯,離吾鄉七百餘里矣,當時雖觭夢幻想,寧知此為歸骨所耶?——清· 袁枚《祭妹文》
哨所;寓所;交易所;看守所;託兒所;招待所; 收容所;診療所;觀察所;指揮所;各得其所
3. 道理;方法 [reason]。如:所以然(所以如此。指原因或道理);所詮(佛教語。所解的義理)
4. 地方 [place]
雖眾,無所用之。——《左傳·僖公四年》
直指使者按部必檄公(袁可立),相隨有所諮決,不惜十反。——明 董其昌《節寰袁公行狀》
5. 進行科學研究的機構 [institute]。如:物理所;農民問題研究所。又指機關或其他機構的名稱。如:派出所;招待所;指揮所
6. 著落;結果 [result]
所勤而無所,必有悖心。——《左傳·僖公三十二年》
今也天下之人怨惡其君,視之如寇仇,名之為**,固其所也。——清· 黃宗羲《原君》
〈助〉1. 表示結構 [used before a verb or a v-c construction together with 被 or 為 to indicate the passive voice]
2. 與後面的動詞結合,構成名詞性結構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孟子·告子上》
二貴酋名曰館伴,夜則以兵圍所寓舍,而予不得歸矣。——宋· 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然則王之所大欲可知矣已:欲闢土地,朝秦楚蒞中國而撫四夷也。——《孟子·梁惠王上》
董宗伯(董其昌)所藏巨然真跡,今歸袁環中(袁樞)使君,昨在其署中出此相示。—— 明 王鑑《仿巨然真跡圖》
固雲無忝所生,遜盛名而弗居。——明 錢謙益《袁可立父淮加贈尚寶司少卿》
又如:聞所未聞;各盡所能
3. 用在作主謂結構的謂詞前,相當於「之」、「的」
各因其土地所宜,人民所多少而納職焉。——《史記》
4. 用作賓語提前的標誌,多與「唯」字配合使用,相當於「是」
臣唯命所試。——《列子》
5. 與「為」呼應,構成「為…所…」句式,表示被動。
其後楚日以削,數十年,竟為 秦所滅。——《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巨是凡人,偏在遠郡,行將為人所並。——《資治通鑑》
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宋· 蘇洵《六國論》
又如:為好奇心所驅使;為實踐所證明
6. 與介詞「從」「由」「自」結合,組成所字結構,表示與動作有關的地方、原因、物件等
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呂氏春秋·察今》
是時以大中丞撫吳者為魏之私人,周公之逮所由使也。——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撫軍不忘所自,無何,宰以卓異聞。——《聊齋志異·促織》
7. 和介詞「以」組成「所以」這一短語,根據「以」的不同用法與具體語言環境,有不同的意思
盞之所以距子者,吾不言。(用什麼方法)——《墨子·公輸》
先王之所以為法者,人也。——《呂氏春秋·察今》
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三國志·諸葛亮傳》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諸葛亮《出師表》
〈量〉1. 用於地點、位置,相當於「處」。如:有房兩所
所2. 用於山、島等物,相當於「座」
百濟國西南海中有大島十五所。——《括地誌》
3. 用於建築物
離宮別館三十六所。——班固《西都賦》
〈副〉1. 尚,還 [yet]
江陵去 揚州,三千三百里。已行一千三,所有二千在。——《樂府詩集》
2. 大約 [about]。用在數量詞後面,表示大概的數目
父去裡所,復還。——《史記·留侯世家》
從**女十人所。——《史記·滑稽列傳》
從**女十人所,皆衣繒單衣,立大巫後。——《西門豹治鄴》
〈代〉1. 這,此 [this]。如:所事(此事);所以然(指「那個東西」。因不便明言,用「所以然」隱語代指)
2. 表示疑問,相當於「何」、「什麼」 [what]
問帝崩所病,立者誰子,年幾歲。——《漢書》
《連》1. 若,如果 [if]。如:所不(誓詞。假使不)
〈形〉1. 一切,所有 [all]。如:所事(亦作「所是」。凡事,事事);所有品(所佔有的東西);所是(所有)
2. 宜,適宜的,為其所需的 [fit]
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易·繫辭下》
3. 許多的,多種的 [various]
收拾得所事兒溫柔,妝點得諸餘裡顆恰。——《南呂·一枝花》
4. 可以的 [permissible]
必欲爭天下,非信無所與計事者。——《史記》
人情惶惶,靡所恃以自扞。——明 陳繼儒《大司馬節寰袁公(袁可立)家廟記》
「所以」
⑴表示行為所憑藉的方式。方法或依據,相當於"用來......的方法""是用來......
的"等。例:①吾知所以人距子矣,吾不言。
②故釋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為法。
⑵表示原因。相當於「......的原因(緣故)」。
例:①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之所以興隆也。②荊人尚猶循表而導之,此其所以敗也。
③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④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
「所謂」所說的。例:⑴酈道元所謂環水也。⑵此所謂戰勝於朝廷。⑶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⑷漢高祖所謂「某業所就,孰與仲多」者,其逐利之情,不覺溢之於辭矣。
「所在」
⑴到處。例:石之鏗然有聲音者,所在皆是也。
⑵所在之處,處所。例:①尋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②急趨之,折過牆隅,迷其所在。③宮闕山陵之所在,去之茫茫。
3樓:九念
1. 處,地方:住~。
哨~。場~。處~。
2. 機關或其他辦事的地方的名稱:研究~。
派出~。 3. 量詞,指房屋:
一~四合院。 4. 用在動詞前,代表接受動作的事物:
~部(所率領的部隊)。~謂(a.所說的;b.
某些人所說的,含不承認意)。無~謂(不關緊要,不關心)。~有。
各盡~能。~向無敵。有~不為而後可以有為。
5. 用在動詞前,與前面的「為」或「被」字相應,表示被動的意思:為人~敬。
6. 姓。
以,古漢語都有什麼意思
4樓:116貝貝愛
以在古漢語只能作介詞;表示拿,用,憑著。
出處:宋·蘇軾《石鐘山記》士大夫終不肯以小舟夜泊絕璧之下。
白話釋義:士大夫終究不願用小船在夜裡在懸崖絕壁的下面停泊。
以拼音:yǐ
釋義:1、用,拿,把,將:以一當十。
2、依然,順,按照:以時啟閉。物以類聚。
3、因為。
4、在,於(指時日)。
5、目的在於:以待時機。以儆效尤。
6、文言連詞,與「而」用法相同:夢寐以求。
7、用在方位詞前,表明時間、方位、方向或數量的界限:以前。以內。
8、用在動詞後,類似詞的字尾:可以。得以。
漢字筆畫:
相關組詞:
1、予以[yǔ yǐ]
給以。2、以還[yǐ huán]
過去某個時期以後。
3、以便[yǐ biàn]
用在下半句話的開頭,表示使下文所說的目的容易實現。
4、以來[yǐ lái]
方位詞。表示從過去某時直到現在的一段時期。
5、以外[yǐ wài]
方位詞。在一定的時間、處所、數量、範圍的界限之外。
6、難以[nán yǐ]難於。
5樓:古今漢語教育
(一)介詞
1.表示工具。譯為:拿,用,憑著。
①願以十五城請易璧。(《廉頗藺相如列傳》)
②士大夫終不肯以小舟夜泊絕璧之下。(《石鐘山記》)
2.表示憑藉。譯為:憑,靠。
①以勇氣聞於諸侯。(《廉頗藺相如列傳》)
②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項脊軒志》)
③皆好辭而以賦見稱。(《屈原列傳》)
3.表示所處置的物件。譯為:把。
①操當以肅還付鄉黨。(《赤壁之戰》)
4.表示時間、處所。譯為:於,在,從。
①以八月十三斬於市。
②以崇禎十七年夏,自京師徒步入華山為黃冠。
③果予以未時還家,而汝以辰時氣絕。
5.表示原因。譯為:因為,由於。
①趙王豈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廉頗藺相如列傳》)
②卒以吾郡這發憤一擊,不敢復有株治。(《五人墓碑記》)
③懷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內惑於鄭袖,外欺於張儀。(《屈原列傳》)
6.表示依據。譯為:按照,依照,根據。
①今以實校之。(《赤壁之戰》)
②餘船以次俱進。(《赤壁之戰》)
說明:「以」字的賓語有時可以前置,有時可以省略。
①以一當十(成語)
②夜以繼日(成語)
③秋以為期(《詩經·氓》)
(二)連詞。
1.表示並列或遞進關係。可譯為「而」「又」「而且」「並且」等,或者省去。
①夫夷以近,則遊者眾。(《遊褒禪山記》)
②忽魂悸以魄動。(《夢遊天姥吟留別》)
2.表示承接關係,前一動作行為往往是後一動作的手段或方式。可譯為"而"或省去。
①餘與四人擁火以入。(《遊褒禪山記》)
②樊噲側其盾以撞。(《鴻門宴》)
③各各竦立以聽。(《促織》)
3.表示目的關係,後一動作行為往往是前一動作行為的目的或結果。可譯「而」「來」「用來」「以致」等。
①請立太子為王,以絕秦望。(《廉頗藺相如列傳》)
②當求數頃之田,於伊、潁之上,以待餘年,教吾子與汝子(《祭十二郎文》)
③為秦人積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趨於亡(《六國論》)
4.表示因果關係,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譯為"因為"。例如:
①不賂者以賂者喪(《六國論》)
②所謂華山洞者,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遊褒禪山記》)
③諸侯以公子賢,多客,不敢加兵謀魏十餘年。(《信陵君竊符救趙》)
5.表示修飾關係,連線狀語和中心語,可譯為"而",或省去。例如:
①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陶淵明《歸去來辭》)
(三)助詞
1.作語助,表示時間、方位和範圍。例:
①受命以來,夙夜憂嘆。(以:表時間)(《出師表》)
②指從此以往十五都予趙。(以:方位)(《廉頗藺相如列傳》)
③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以:表範圍)
2.作語助,起調整音節作用。例:
①逆以煎我懷。(《孔雀東南飛》)
(四)動詞
1.以為,認為。
①老臣以媼為長安君計短也。(《觸龍說趙太后》)
②皆以美於徐公。(《鄒忌諷齊王納諫》)
2.用,任用。
①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涉江》)
(五)名詞。譯為:緣由,原因。
①古人秉燭遊,良有以也(李白《春夜宴桃李園序》)
(六)通假
1.通「已」,已經。
①固以怪之矣。
②日以盡矣。
2.通「已」,止。
①無以,則王乎?
古漢語常見虛詞有哪些,古漢語常用虛詞有哪些
古漢語常用虛詞18個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為,焉,也,以,因,於,與,則,者,之。一 副詞 1 時間副詞 a表動作行為發生在過去的時間。向 鄉既 業 嘗 b表示動作行為正在進行或正在實現的時間,有 方 正 適 會 等。c表示動作行為將要進行的時間,有 行 將 且 垂 等。d表示動作行為的...
忍在古漢語中的意思,古漢語受的意思
忍的古來漢語含義 r n 動 容忍 自忍受 忍耐。廉頗藺相如列傳 且相如素賤人,吾羞,不忍為之下。動 剋制。指南錄 後序 予分當引決,然而隱忍以行。形 忍心 狠心 殘忍。鴻門宴 君王為人不忍。又 形使動 使 堅韌 使堅定。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忍的古漢語含義bai r n ...
陋在古漢語有哪些意思,「考」字 在古漢語中是什麼意思? 謝謝
陋l u 形 1 形聲。本義 狹窄,狹小 2 同本義 陋,阨陝也。說文 百蓋無築,千聚無社,謂之陋。管子 侈靡 生於闢陋之國。淮南子 修務 凌恆山其若陋兮。楚辭 自悲 莒恃其陋,而不修城郭。左傳 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論語 3 又如 陋巷蓬門 窮苦人的住處。狹巷草編門 4 簡陋 何陋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