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其實培養語感很重要 我當初在初中的時候老師拿一篇文章給我們解析很久的 多做幾篇 理解動賓關係什麼的就好了
2樓:匿名使用者
主要先掌握好特殊字的意思 ,然後把課文弄透徹
3樓:匿名使用者
看聊齋,聊齋中的文言文比較簡單,而且有情節,看著也比較有意思,但是看的時候要每個字都理解,這樣才能學到知識,這事我們高中語文老師教我們的方法,雖然方法很特別,但是效果很好!
4樓:雪攬霜晨月
你把一篇古文的通假字 詞類活用都找出來 一般書
下註解都有吧【我們高三的時候書下註解都很清晰的】有些可能之前的古文裡學到過所以書下註解沒提就翻翻前幾篇古文查查。再就是把每句的翻譯都弄明白,記住大概的標點位置和抑揚頓挫。 還有文章的主要內容中心思想,還是不夠的話就買幾本各學期語文的教師參考書輔導書,看看側重點,然後弄本古漢語詞典慢慢查去。
古文知識在於積累臨陣磨槍的效果就看你功夫下的是否到位了。一直感覺語文沒有數學外語那麼容易複習,尤其是底子薄不積累更是一大弊端。
5樓:是以飛翔
個人覺得把那些經常考的字詞的意思掌握住。買本古代漢語解析的那種。
動詞「使」這個詞的意思有使者,出使,還有被派遣。根據語境再挑個理解。
還有一些個別的名詞,像「履」是鞋子的意思。這樣名詞的意思多掌握。
試著把考試的那些文章收集起來,有空就查考一下。一段文章能不能大致瞭解。
如何學好語文?特別是文言文
6樓:匿名使用者
學好語文關鍵在於積累。
語文融入到我們每天的生活中,故要學好語文就得把它與生活緊密結合,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我們的生活五彩斑斕,一個生活的有心人總能從中發現和獲得無限精彩的知識和素材,並且這些都是最有生命力最富時代感的。一位外國著名作家有一次請朋友吃飯,他看見選單上的菜名起得很有意思,就馬上拿出隨身攜帶的本子記錄起來,卻忘記了朋友的存在。
其實許多有名的作家都有隨身帶個本子的習慣。記些什麼?可以記下交談中的連珠妙語,可以記下突發的思維靈感,可以記下獨特的事件等。
我們不一定要這樣做,但起碼應養成一個善於觀察生活,勤于思考生活,將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的良好習慣。
第二個積累的途徑是聽課和練習。老師的授課是相當關鍵的,她給予我們的是經過篩選後的精華,並且有著很強的指導和啟發意義。練習也是必不可少的,並且要有一定的量。
我們要通過聽課和一系列同步練習或專題練習,將基礎知識和基本閱讀及寫作技巧牢牢掌握。
第三個積累的途徑是看書讀報。只要你肯鑽進書的海洋遊歷一番,一段較長時間後,你可能發現曾結結巴巴的你居然能出口成章。博覽群書確實能快捷有效地積累知識,能在潛移默化中提高我們的閱讀能力和語言的綜合能力。
一般來說,閱讀量提高了,語文水平自然也提高了。而看書也有方法可言。首先應選擇好一些優秀的讀物;在看書時,應注意運用老師教給我們的方法去看;看後亦不妨做些讀書筆記,摘錄精彩的詞句、語段和有用的材料。
第四個積累的途徑是習作。有時會讀書的人不一定能寫出好文章,只有通過自己實踐練習,學以致用才能真正獲得了知識,知識積累的過程才算完成。而習作形式可以是日記、週記、讀後感、命題作文、隨筆等。
關於學習文言文
學習文言文並不難,只要掌握規律、循次漸進,是能達到教學大綱規定的中學文言文學習的終極目標的,這個目標就是:能閱讀淺易文言文。要達到這個目標,先要明確這裡所說的文言的含義。
它是指以先秦口語為基礎而形成的先秦兩漢時的書面語言,以及後來歷代作家(如唐宋八大家等)仿古作品中的語言;具體學法如下:
一、掌握一定數量的字詞,是學習文言的重要基礎
學習現代文,是從認字開始,學文言亦然。所謂「能識二千字,乃可讀書」,就是這個意思。中學生學習文言,大都從中學課本上出現的文言開始,這些文言文,都是從大量古籍中精選出來的,無論從語言到內容、到形式,都具有典範性。
學習這些文章,從初讀第一篇開始,就要逐一弄清每一個文言實詞與虛詞的含義,萬不能只滿足於對所學文段內容的大體瞭解,不能如講故事一般將其內容概述下來即釋為翻譯。另外,在實詞與虛詞兩者間,大量的、難於掌握的是實詞。下面就先談一談關於實詞的掌握。
文言文中出現的實詞有幾種情況。一種情況是有些與現代漢語使用的詞彙沒什麼差異,如「人、馬、山、石、大、小、上、下」等,這給我們學習文言帶來很大方便,沒有初學外語滿眼茫然的。這類詞,我們便可視作現代詞去理解。
一種情況是與現代使用的詞彙完全不同,甚至從現代漢語中根本找不出與之相對應的詞彙來。如「宦官」,是古代以被閹割後失去效能力之人在宮庭侍奉皇帝及其家族的**。古文中與之同一概念的詞彙還有「寺人」、「閹奄)人、」「閹宦」、「宦者」、「中官」、「內官」、「內臣」、「內侍」、「太監」、「內監」、等等,由於時代的發展,宦官已經消失,那麼表達這一概念的一系列詞彙在現代漢語中均已消失。
另外,「宦官」還有一義項是「仕宦之通稱」(如《孔雀東南飛》:「說有蘭家女,承籍有宦官。」)但現代各級****也不有此稱呼了。
再如「宗廟」(古代帝王、諸侯或大夫、士祭祀祖宗的處所,後作王室的代稱)、「章甫」(古代一種帽子)等等,皆因事物的消亡不見了。而「曰」、「叟」、「須臾」等詞,已被「說」、「老頭」、「一會兒」等詞彙代替。這類實詞,雖難記些,但不會同現代漢語混淆,可把它們當作生詞去記憶。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有許多古今都使用的詞,但其意義卻與今義部分相同、部分不同,情況複雜,難於掌握。這些詞彙,又常常被列為考查重點,是需要下大力氣掌握的。應把學習重點放在這類詞彙上。
對這類情況複雜、難於掌握的實詞,要結合課本中關於古今詞義變化的知識,勤翻字典,多作比較,防止錯誤地用今去釋古義。同時,還要特別引起注意的是,有些看似與現代漢語相同的雙音詞語,在古漢語中實則兩個單音詞,其意義也常常與現代漢語大相徑庭。
要弄清文言實詞的意義,除了要了解上面所述古今異義現象外,還應掌握一詞多義、詞類活用和通假現象等知識。
一詞多義在現代漢語中普遍存在,古漢語中亦然,這種現象是語言發展的必然結果。它的形成情況比較複雜,如果做些研究,會發現其規律的(或通過引申,或通過比喻、借代,或通過假借等等),因為情況複雜,難於掌握,也無需一一弄清每個多義詞詞義的來龍去脈,所以不必就此下很多功夫。但必須對常用實詞已經形成的多個義項,在逐漸學習接觸的過程中,仔細比較,整理積累,以求儘可能多地掌握它。
再談談詞類活用。詞類活用是指文言實詞入句後,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臨時改變了它原來的語法特點,一旦離開特定的語言環境就不適用了。活用現象一般包括名詞作狀語,名詞活用為動詞,名詞意動用法;動詞活用為名詞,動詞的使動用法、意動用法、為動用法;形容詞活用作名詞、一般動詞、使動詞、意動詞;數詞活用為動詞等等。
形式雖多,但較實詞的古今異義、一詞多義要好掌握多,因為前者需要大量記憶,有如背記外語單詞,而後者只要掌握規律,學會辨識就行。其規律可在學習過程中逐漸發現、歸納,也可以直接把研究者、老師早已歸納出來的拿來印證、理解,達到熟習、掌握。列舉其中一些規律如下:
一名詞活用為動詞:
①兩個名詞連用,如果不是並列關係或修飾關係,而是支配關係,前一個名詞活用為動詞。如:范增數目項王(標「。」的是活用的詞語,以下同)。
②名詞用在代詞的前面,而又沒有別的動詞作謂語,這個名詞活用為動詞。如:見白書,乃鑽火燭之。
③名詞前面有能願動詞或副詞,這個名詞活用為動詞。如:α假盤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β如今之紫草,未花時採,則根色鮮澤。
④補語前的名詞,別無動詞時,這個名詞活用為動詞。如:沛公軍霸上。(「軍」字後省略介詞「於」)
二名詞作狀語的型別及特點如下表所列:
型別 結構
作用 例句
翻譯格式
一般名詞作狀語比況結構表特徵操刀挾盾,猱進鷙擊,或能免乎象……似的(一樣)
比況結構表態度齊將田忌善而客待之。象對待……似的
介詞結構表工具有好事者船載以入用……拿……
介詞結構表方式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用……
介詞結構表處所相如廷叱之在……
時間名詞作狀語 重疊式
表時間鄉鄰之生日蹙一天天(月、年)
介詞結構謹食之,時而獻焉良庖歲更刀按時每……
方位名詞作狀語介詞結構表方位孔子東遊,見兩小兒辯鬥在……
表趨向南取漢中,西舉巴蜀向……從……
學習文言實詞,還有其它一些知識也要了解。如複音詞的偏義現象、異讀問題。
偏義,是指由兩個單音的近義或反義詞作為詞素組成的得音詞,其中一上詞素的本來意義成為這個複音詞的意義,另一個詞素只是作為陪襯。如:「晝夜勤作息」(《孔雀東南飛》),「作」,勞作;「息」,休息。
這裡只「作」起作用,「息」無義。
異讀,是指一個字有兩個或兩以上的讀音。異讀有多種情況,有時因義不同而異讀,如「屬」,在「衡少善屬文」(《張衡傳》)中讀zhǔ,是「隸屬,管理」的意思。有時因詞性不同而異讀,如「衣」,作為名詞,讀音是yī,當它活用作動詞時,要改讀作yì(「皆衣yì繒單衣,立大巫後」《西門豹治鄴》)。
有時因通假而異讀,也就是假借字要讀本字的讀音。如「君子生非異也」(《勸學》),「生」通「性」,要讀「xìng」而不讀「shēng」。有時因是專有名詞而異讀,包括人名、地名、官職名、樂曲名等。
如「周景王之無射也」(《石鐘山記》)無射,讀wúyì,而不讀wúshè。「可汗大點兵」(《木蘭辭》),可汗,讀kèhàn,而不讀kěhàn。
文言虛詞。
文言虛詞的數量比實詞少得多,《考試說明》又明確指出「瞭解常見文言虛詞的一般用法」,應該說比實詞好掌握。但文言虛詞同現代漢語的虛詞相比,要比文言實詞同現代漢語的實詞相比的差距大。文言虛詞中,幾乎沒有一個詞是古今完全相同的,而且用法複雜,使用頻率還頗高。
所以在用大功夫學習實詞的同時,也不可忽視虛詞的學習。
二、掌握語法規律是啟開文言之門的一把鑰匙
掌握了一定數量的文言實詞和虛詞,應該說就具備了讀懂文言文的基本條件,並且也的確能通部分文句,因為古今語法差異不大,句子的組合次序基本相同,如果真的對現代漢語語法知識掌握比較牢固,並能熟練地分析各種句子,那麼文言百分之七十的常見句式也就能觸類旁通了。但古今畢竟有異,例如,若不懂古漢語賓語前置的知識,就譯不通「宋何罪之有」(《公輸》)、「一羽之不舉,為不用力焉」(《齊桓晉文之事章》),用現代漢語語序「硬譯」,則會譯成:「什麼罪的有?
」「一支羽毛的不能舉起,是不用力氣。」這使人想起日本人說中國話。因此古漢語語法不但要學,而且要認真學。
力量要放在古今語法歧異之處,即與現代漢語不同的所謂特殊句式。這些特殊句式是:判斷句、被動句、省略句、特殊語序(賓語前置、定語後置、介賓結構後置……)一些固定格式等等。
這些知識,隨中學語文教材的學習,均能逐一接觸到,這裡強調幾點:
1、可以藉助虛詞知識掌握文言句式。如「者」、「也」常用在判斷句裡;「哉」、「夫」常用來表感嘆;「乎」、「與」、「邪」、「何」、「盍」、「孰」常用表疑問;「之」、「是」常用來表疑問;「之」、「是」常用來作句子倒裝的標誌等等。
2、要從與現代漢語的比較入手,掌握各種特殊語序句式的表示方法,要在理解的基礎上牢記住這些形式。每一種形式要記一兩個典型例句,以便類比判斷。
3、背記一些固定的句式結構。如:
「不亦……乎」?表反問,可譯為「不是……嗎?」(其中「亦」只起加強語氣作用,可不譯);
三、瞭解古代文化常識是完整把握文言文內蘊的必經之路
語言是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產物。文言文。不僅關涉著造字之源、句式之法、為文之妙,還包容著先哲之理、陰陽之變,乃至禮俗、宗法、地理、數術,更與古代歷史密切相關。
特別是先入我們中學教材的,又都是久傳不衰的華章,其內蘊就更豐富、更深邃。那麼,要準確理解古文文意,不具備一定的古代文化常識是不行的。我們在逐篇學習古文的過程中,要注意點滴積累,而且還要做必要的、較有系統的整理,如古代吏制,刑法,科舉制度,人的姓、名、號、謙稱、敬稱等等,不求過繁過細地掌握,但要大體瞭解。
學習文言,還有一些重要環節(如誦讀,就非常重要),還要學會斷句,掌握翻譯方法等等,諸多環節和技能訓練要同時進行,才能提高閱讀水平,達到中學大綱要求,完成中學階段文言文學習的任務。
文言文怎麼學習,如何學習文言文
一 基本方法 直譯和意譯 文言文翻譯的基本方法有直譯和意譯兩種.所謂直譯,是指用現代漢語的詞對原文進行逐字逐句地對應翻譯,做到實詞 虛詞儘可能文意相對.直譯的好處是字字落實 其不足之處是有時譯句文意難懂,語言也不夠通順.所謂意譯,則是根據語句的意思進行翻譯,做到儘量符合原文意思,語句儘可能照顧原文詞...
請問如何學習文言文,請問如何學習文言文
我個人認為 1 能保證逐字逐句都可以說出確切意思 2 查出作者背景及年代 3 結合1 2來體會著篇古文的思想感情 4 背誦古文,把它變成自己的東西 網上也搜了點資料你看看 高中的文言文學習,除了要 讀讀背背 積累語言材料,增加感性認識之外,還應當引導學生積累文言字詞和語句的相關知識。只有重視文言詞語...
為什麼要學習文言文,為什麼要學習文言文
最直接的答案 因為高考要考文言文 那麼問題又來了,為啥高考一定要考文言文呢?如同咱們學習數學一樣,其實很多高等數學方面的知識咱們一輩子也未必能用上一次,但是只有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才能分清哪些學生適合在數學方面發展,方便選拔人才。文言文的學習也是如此,通過極其簡單的文言文的學習,選拔出適合文言文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