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是怎麼樣的人?你對他的評價是什麼?要以上

2021-03-20 18:49:53 字數 4741 閱讀 6740

1樓:繽紛和世界

魯迅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他不但是 偉大

的文學家,而且是偉大的思想家和偉大的革命家。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他沒有絲 毫的奴顏和媚骨,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寶貴的性格。魯迅是在文化戰線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數,向著敵人衝鋒陷陣的最正確、最勇敢、最堅決、最忠實、最熱忱的 空前的民族英雄。

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是個勤奮、性格剛強、正義、富有民族氣節、憂國憂民、甘於清貧、不貪圖榮華富貴、慈祥、寬厚、幽默、風趣、可親、樂觀的人。

2樓:匿名使用者

魯迅-----赤裸裸的漢奸

3樓:匿名使用者

生平和創作

魯迅於2023年出生在浙江紹興一個官僚地主的家庭裡,但在他13歲那年,他的原來在京城做官的祖父因科舉舞弊案入獄,此後他的父親又長期患病,終至死亡,家境敗落下來。家庭的變故對少年魯迅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他是家庭的長子,上有孤弱的母親,下有幼弱的弟妹,他不得不同母親一起承擔起生活的重擔。

天真活潑的童年生活結束了,他過早地體驗到了人生的艱難和世情的冷暖。他經常拿著醫生為父親開的藥方到藥店去取藥,拿著東西到當鋪去變賣。在過去家境好的時候,周圍人是用一種羨慕的眼光看待他這個小「公子哥兒」的,話語裡包含著親切,眼光裡流露著溫存。

但現在他家窮了下來,周圍人的態度就都變了:話語是涼涼的,眼光是冷冷的,臉上帶著鄙夷的神情。周圍人這種態度的變化,在魯迅心靈中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對他心靈的打擊也太大了,這使他感到在當時的中國,人與人之間缺少真誠的同情和愛心。

人們是用「勢利眼」看人待物的:對有錢有勢的人是一種態度,對無錢無勢的人又是另一種態度。多年之後,魯迅還非常沉痛地說:

「有誰從小康人家而墜入困頓的麼,我以為在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見世人的真面目。」《〈吶喊〉自序》

家庭的變故和變故後的人生體驗,也使魯迅從少年時候起就親近下層人民。他的外祖母家住在農村,這使他有機會接觸和了解農民的生活。特別是在他祖父入獄的前後,他不得不到農村的親戚家避難,長時期住在農村。

在那裡,他與農村的孩子們成了朋友,與他們一起玩耍,一起划船,一起看戲,有時也一起到他們家的地裡「偷」豆子煮了吃。在他們之間,沒有相互的歧視和仇視,而是相互關心,相互友愛。魯迅一生都把他與農村小朋友這種樸素自然、真誠單純的關係當作人與人之間最美好的關係而懷念著,描寫著。

在當時,一般的讀書人走的是三條道路:一條是讀書做官的道路。當不上官的還可以去當某一個官僚的「幕友」,假若前兩條道路都走不通,還可以去經商。

魯迅走的則是為當時人最看不起的另一條道路:進「洋學堂」。這在當時的中國,是被一般人視為「把靈魂賣給洋鬼子」的下賤勾當的。

2023年,18歲的魯迅,懷揣著慈母多方設法籌措的8塊銀元,離開家鄉進了南京水師學堂,後來又改入南京路礦學堂。這兩所學校都是洋務派為了富國強兵而興辦的,其中開設了數學、物理、化學等傳授自然科學知識的課程。期間,魯迅閱讀了外國文學和社會科學方面的著作,開拓了視野。

特別是嚴復翻譯的英國人赫胥黎著的《天演論》,更給予魯迅以深刻的影響。《天演論》是介紹達爾文的進化論學說的一部著作,這使魯迅認識到現實世界並不是和諧完美的,而是充滿了激烈的競爭。一個人,一個民族,要想生存,要想發展,就要有自立、自主、自強的精神。

不能甘受命運的擺佈,不能任憑強者的欺凌。

魯迅在南京路礦學堂期間成績優異,使他在畢業後獲得了官費留學的機會。2023年,他東渡日本,開始在東京弘文學院補習日語,後來進入仙台醫學專門學校。他之選擇學醫,意在救治像他父親那樣被庸醫所害的病人,改善被譏為「東亞病夫」的中國人的健康狀況。

魯迅想通過醫學啟發中國人的覺悟。但他的這種夢想並沒有維持多久,就被嚴酷的現實粉碎了。在日本,作為一個弱國子民的魯迅,經常受到具有軍國主義傾向的日本人的歧視。

在他們的眼睛裡,凡是中國人都是「低能兒」,魯迅的解剖學成績是59分,就被他們懷疑為擔任解剖課的教師藤野嚴九郎把考題洩露給了他。這使魯迅深感作為一個弱國子民的悲哀。有一次,在上課前放映的幻燈畫片中,魯迅看到一箇中國人被日本軍隊捉住殺頭,一群中國人卻若無其事地站在旁邊看熱鬧。

魯迅受到極大的刺激。這使他認識到,精神上的麻木比身體上的虛弱更加可怕。要改變中華民族在世界上的悲劇命運,首要的是改變中國人的精神,而善於改變中國人的精神的,則首先是文學和藝術。

於是魯迅棄醫從文,離開仙台醫學專門學校,回到東京,翻譯外國文學作品,籌辦文學雜誌,發表文章,從事文學活動。在當時,他與朋友們討論最多的是關於中國國民性的問題:怎樣才是理想的人性?

中國國民性中最缺乏的是什麼?它的病根何在?通過這種思考,魯迅把個人的人生體驗同整個中華民族的命運聯絡起來,奠定了他後來作為一個文學家、思想家的基本思想基礎。

在留學日本期間,魯迅初步形成了他的世界觀和人生觀,但是,魯迅的思想和感情不但為當時大多數的中國人所無法理解,就是在留日學生中也很難得到廣泛的響應。他翻譯的外國**只能賣出幾十冊,他籌辦的文學雜誌也因缺乏資金而未能出版。家計的艱難使魯迅不得不回國謀職。

2023年,他從日本歸國,先後在杭州浙江兩級師範學堂(今 杭州高階中學)和紹興府中學堂任教員。這個時期,是魯迅思想極其苦悶的時期。2023年的辛亥革命也曾使他感到一時的振奮,但接著是袁世凱稱帝、張勳復辟等歷史醜劇的不斷上演,辛亥革命並沒有改變中國沉滯落後的現實,社會的昏亂,民族的災難,個人婚姻生活的不幸,都使魯迅感到苦悶、壓抑。

五四運動之後,他的壓抑已久的思想感情像熔岩一樣通過文學作品猛烈噴發出來。在那時,他已經在教育部任職,並且隨教育部一同遷居北京。

魯迅的**寫的是平凡人的平凡的生活,沒有離奇的故事,沒有引人入勝的情節,卻充滿了無窮的藝術魅力。這種魅力是從**來的呢?是從他對人、對生活的細緻入微的描寫和對人的內在微妙心理的入木三分的刻畫帶來的。

讀魯迅的**,時時有一種「發現的喜悅」。畫面是普通的畫面,人物是普通的人物,但卻在這麼普通的畫面和普通的人物身上,隨時都能注意到我們平時注意不到的特徵,覺察到平時覺察不到的人物的心理活動。正是由於這種細緻入微的描寫和入木三分的心理刻畫,使魯迅**的藝術魅力具有了愈久愈醇的特徵。

在青年時期,我們涉世不深,北方的中小學生對故事中所描寫的魯鎮等江南水鄉、三味書屋等風土人情還不夠熟悉,對人生還沒有更多的親身體驗,魯迅**是作為一個整體進入我們的感覺世界的,但在我們感覺到的人物和畫面中到底潛藏著多麼豐富的內涵,我們還不可能盡數感覺到,隨著我們社會經驗的增加和人生體驗的深化,這些人物和畫面的內涵就會不斷從中生發出來。為了揭示不同生活畫面和不同人物命運的不同的意義,魯迅的**結構是多變的,幾乎一篇有一篇的樣式,一篇有一篇的寫法。《狂人日記》與《阿q正傳》不同,《孔乙己》與《白光》不同,《故鄉》與《祝福》不同,《孤獨者》與《傷逝》不同。

不僅結構樣式不同,音調節奏也不同。《孔乙己》是那麼的單純而又冷峻,《傷逝》則那麼逶迤曲折、情深意切。魯迅的**是**,也是詩,意境幽深,外冷內熱,其運用民族語言的功力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魯迅是一個什麼樣的人(請說全面)

4樓:京城「老炮兒

魯迅先生是一個有思想、有民族大義、思想開放進步,時代造就的偉大的文學家。年輕時看到整個民族病弱的狀態激發了他學醫救國的志向,後來在日本學習過程中認識到中國人是病在思想上,因此棄醫從文,決心用自己手中的筆改變中國人的思想。

5樓:匿名使用者

魯迅為人怎麼樣?

這個問題其實是非常複雜的,我思考了一下,就我讀到的材料來說,魯迅是一個非常精明,有主見,處在中國新舊傳統觀念交界點的一個人,因為他沒有給自己寫下自傳,我們只能從他的文章和別人眼中來分析他的為人了。

魯迅有點同時代文人的特點

就是比較謙卑,雖然他因為白話文**而出名,但他本人非常謙卑的認為「寫的東西竟然有人會看」。

魯迅對稿費非常的計較,甚至不惜打官司,可以說他懂得規則的重要性。林語堂等人諷刺魯迅,說他有點鬥犬精神,反過來不就說明自己沒有了「鬥」,就只有搖尾巴的辦法了吧。

在北京當文員的時候,也算是有些朋友交際,後來因為大家都出了名,漸漸的疏遠了。明白點,就是魯迅選擇了看底層,很多文人選擇了看同類。

泰戈爾訪華,大多數文人都趨之若鶩,只有魯迅冷眼旁觀,還在文章裡嘲諷一番,魯迅的自持也是可見的。

批判國人劣根性以及對待日本等列強國態度

先生的作品,的確大多數,是描寫國人在昏暗年代的麻木不仁,懦弱無能,很少痛罵日英法俄,這些欺負咱們的國家,特別是日本。有人說,魯迅對日本有好感,他有日本朋友,所以他在民族問題上有瑕疵。這種觀點可笑。

魯迅對日本確實有好感,他在不少文章裡面,說過日本有值得中國人學習的地方,其中一點就是日本人的認真,魯迅對比說:「中國人是凡事太不認真,而日本人是凡事太過認真。」魯迅是借描寫日本,來指出中國國民性問題。

先生曾經在日本留學,他的思想啟蒙老師,藤野先生,給他的影響很大,所以,日本普通老百姓,對於魯迅來說,並非是魔鬼,而是最為普通的人。如今,我們也曾經歷過被人家欺負到家門口的事情,我們也一個勁兒的罵人家,咒罵他們怎麼這麼的不符合什麼原則。有用嗎?

自己不發奮圖強,你那就是精神勝利法。

負面資訊,拋棄朱安女士

就個人品行而言,這也是很多人指責魯迅的地方。主要是一大罪狀,拋棄朱安女士。在當時拋棄糟糠之妻,另娶新婦的真不少,相當一批的有名文人都做過類似的事情,理由之一就是糟糠之妻沒文化,沒有共同語言。

朱安女士跟魯迅的婚姻,是魯迅母親一手包辦的,魯迅一直未承認這樁婚姻,他從結婚起就未與朱安女士同席,他形容這件婚事是」母親娶媳婦「。後來,朱安女士幾乎守了活寡,而魯迅也直到遇到許廣平才結婚。這是時代婚姻的悲劇。

魯迅為什麼不與朱安女士離婚?很簡單,在當時離婚了的婦女,在社會上是沒有任何地位的,生活是很艱難的。三弟建人享受他的光環,說娶朱安一直視為陌人,也一直不間斷寄錢養她。

關於更多詳細內容

可以看我的部落格大彙總:https://blog.

csdn.***/m0_37700275/article/details/79832978 或者https://blog.

csdn.***/m0_37700275/article/details/82972318

對叔本華評價是怎麼樣的,怎麼評價叔本華的悲觀哲學???

叔本華是少數維特根斯坦閱讀並欣賞的哲學家之一。影響了尼采 薩特等諸多哲學家,開啟了非理性主義哲學,尼采十分欣賞他的作品,曾作 作為教育家的叔本華 來紀念他。瓦格納把歌劇 尼伯龍根的指環 獻給叔本華。莫泊桑稱他為 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夢想破壞者 國學大師王國維的思想亦深受叔本華的影響,在其著作 人間詞話...

名人是如何看待魯迅的,名人對魯迅的評價

一個可憐人,像魯迅這樣的人,註定一生孤苦。名人對魯迅的評價 葉聖陶 與其說魯 迅先生的精神不死,不如說魯迅先生的精神正在發芽滋長,播散到大眾的心裡。鄭振鐸 魯迅先生的死,不僅是中國失去了一個青年的最勇敢的領導者,也是我們失去了一個最真摯最熱忱的朋友。老舍 看看魯迅全集的目錄,大概就沒人敢說這不是個淵...

你見過最上進的人是怎麼樣的

呼 最上進的人啊,不免想到自己了然後就尷尬了,實在慚愧自己真的不能被列入這樣一個行列裡面,心裡多少有些許的惆悵充滿心頭。在我看來上進應該是要分多面的,你是指一個人在工作中上進呢 還是指一個人在生活上上進呢 還是說一個人在自己某一項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上上進呢?一個人對待生活非常積極上進的不一定會在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