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平時應多積累文言實詞和文言虛詞,以及文言文的常見框架構造.(有點廢話,是真的!!)
關於學習的文言文名句有哪些?
2樓:夢裡心落
1、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為政篇》
解釋:只是學習卻不思考就會迷惑而無所得,只是思考卻不學習就會精神疲倦而無所得。
2、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論語·述而篇》
解釋:勤奮學習而不感到滿足,教誨學生從不倦怠。
3、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冬夜讀書示子聿》宋代:陸游
解釋:從書本上得來的知識,畢竟是不夠完善的。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須要親自實踐才行。
4、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勸學》唐代:顏真卿
解釋:少年時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學習,到老的時候才後悔自己年少時為什麼不知道要勤奮學習。
5、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勸學詩 / 偶成》宋代:朱熹
解釋:青春的日子十分容易逝去,學問卻很難獲得成功,所以每一寸光陰都要珍惜,不能輕易放過。
6、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白鹿洞二首·其一》唐代:王貞白
解釋:專心讀書,不知不覺春天過完了,每一寸時間就像一寸**珍貴。
3樓:一天幸運召喚師
1、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孔子2、人生在勤,不索何獲。——張衡
2、業精於勤而荒於嬉,行成於思而毀於隨。——韓愈3、不學自知,不問自曉,古今行事,未之有也。——王充4、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諸葛亮5、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孔子
6、生也有涯,知(智)也無涯。——莊子
7、繩鋸木斷,水滴石穿。(宋·羅大京)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
8、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孔子
9、學然後知不足。——禮記
10、學無止境。——荀子
11、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劉向
12、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禮記》
13、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14、鍥而不捨,金石可鏤。——荀子·勸學
15、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髮方悔讀書遲——顏真卿……
4樓:爽朗的
1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關於學習的文言文
5樓:啊啊我我我
鑿璧偷光(又名:鑿壁借光)
匡衡,字稚圭,匡衡勤學而無燭,鄰居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邑人大姓文不識,家富多書,衡乃與其傭作而不求償。主人怪而問衡,衡日:
「願得主人書遍讀之。」主人感嘆,與之書,遂成大學。
譯文匡衡,字稚圭。他勤奮好學卻沒錢買蠟燭。鄰居家有蠟燭但光穿不過來,匡衡因此把牆壁鑿個洞引來了鄰家的燭光,用燭光映著書讀。
同鄉有一大戶人家不識字,家中富有,有很多書,匡衡給他做僱工卻不要報酬。主人很奇怪,問國衡為什麼,
匡衡說:「希望能把主 人所有的書都通讀一遍。」主人被其感動,就把書借給他。後來,他便成了學問家。
註釋逮:到,及。不逮,指燭光照不到了。
穿壁: 在牆上鑽洞。邑人:
謂同鄉人。古時「縣」通稱為「邑大姓:富戶;大戶人家。
文不識:姓文名不識。與:
幫助。傭作: 做僱工勞動。
償: 指報酬(回報)。怪:
(對這件事) 感到奇怪。資: 資助,借給。
大學:大學問家。願:
希望。遂:後來。
乃:因此。
擴充套件資料
啟示由於匡衡家裡很窮,所以他白天必須幹許多活,掙錢餬口。只有晚上,他才能坐下來安心讀書。不過,他又買不起蠟燭,天一黑,就無法看書了。匡衡心痛這浪費的時間,內心非常痛苦。
我們要學習鑿壁偷光的精神,學習匡衡不怕艱難學習的恆心與毅力。
6樓:匿名使用者
1、戰國荀子的《勸學》
節選: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為美也,故誦數以貫之,思索以通之。
釋義:君子知道他學得不全不精就足以認為是完美的,所以誦讀群書來力求融會貫通,用思考和探索去理解。
2、宋代王應麟的《三字經》
節選: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釋義:玉如果不經過打磨和雕刻,就不能成為精美的器物;人如果不學習,就無法成才。
3、清代周希陶的《增廣賢文》
節選: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實際上是唐朝韓愈所作,被收錄進《增廣賢文》)。
釋義:如果你想登上知識的高峰,那麼勤奮就是唯一的路徑;如果你想在知識的大海里暢遊,刻苦就是祝你前行的船舶。
4、宋代朱熹的《勸學詩 》
節選: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
釋義:年華易逝,學習難成,不應該浪費每一寸的時光。
5、唐代顏真卿的《勸學》
節選: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釋義:年輕時不知道要早早德努力學習,等到了滿頭白髮之時才悔恨就已經遲了。
7樓:匿名使用者
【原文】弈秋,通國之善弈也。使弈秋侮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
為是其智弗若與?吾曰:非然也。
【譯文】弈秋是全國最會下棋的人。讓他教兩個人下棋,其中一個人專心致志,只聽弈秋的教導;而另一個人雖然在聽著,可是他心裡總以為有天鵝要飛過來,想拿弓箭去射它。這樣雖然他同前一個人一起學習,卻學得不如前一個。
能說這是他的聰明才智不如前一個人嗎?我說:不是這樣的。
望採納。
8樓:簡雪玉妍
給你一個速成的方法,
翻譯一篇課文(如愚公移山或岳陽樓記),不看參考書,只查字典(買一本古漢語字典,到高中還要用)和課堂筆記,哪怕一天翻譯一段,通篇翻譯下來,你的文言文水平都會有很大提高。
學文言文時,翻譯了史記中的十幾篇古文,不到兩個月譯文就寫了半本筆記本。結果之後發現看文言文比現代文都順。雖然到高中時學了理科,大學時更與文言文不打交道。但現在寫篇文言文還是很輕鬆的
9樓:京惜萍鮑融
賈人渡河
濟陰之人,渡河而亡其舟,棲於浮苴之上,號焉。有漁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賈人急號曰:「我濟上之巨室也,能救我,予爾百金。」
漁者載而升諸陸,則予十金。
漁者曰:「向許百金,而今予十金,無乃不可乎!」
賈人勃然作色曰:「若,漁者也,一日之獲之何?而驟得十金,猶為不足乎?」漁者黯然而退。
他日,賈人浮呂梁而下,舟薄於石又覆,而漁者在焉。
人曰:「盍救諸?」
漁者曰:「是許金不酬者也。」
立而觀之,遂沒。
10樓:匿名使用者
【原文】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
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
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
古之聖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聖人也亦遠矣,而恥學於師。是故聖益聖,愚益愚。聖人之所以為聖,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於此乎?
愛其子,擇師而教之;於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雲者,則群聚而笑之。問之,則曰:
「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嗚呼!
師道之不復,可知矣。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聖人無常師。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
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是故**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傳皆通習之,不拘於時,學於餘。餘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
【譯文】
古代求學的人必定有老師。老師,是用來傳授道理、講授學業、解答疑難問題的。人不是一生下來就懂得道理的,誰能沒有疑惑?
有了疑惑,如果不跟老師學習,那些成為疑難問題的,就始終不能解開。出生在我之前的人,他懂得道理本來就比我早,我跟從他,拜他為老師;出生在我之後的人,如果他懂得道理也比我早,我也跟從他,拜他為老師。我是向他學習道理的,哪管他的年齡比我大還是小呢?
因此,無論高低貴賤,無論年長年幼,道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師所在的地方。
唉!古代從師學習的風尚不流傳已經很久了,要人沒有疑惑也難了!古代的聖人,超出一般人很遠,尚且要跟從老師請教(他,焉為代詞);現在的一般人,才智不及聖人也很遠,卻以向老師學習為恥。
因此,聖人更加聖明,愚人更加愚昧。聖人成為聖人的原因,愚人成為愚人的原因,大概都是由於這個原因吧? 愛自己的孩子,選擇老師來教他。
但是對於他自己,卻以跟從老師學習為可恥,這是令人疑惑的!那些兒童的老師,教他讀書,學習書中的文句,並不是我所說的傳授道理,解答疑難問題的老師。不知句讀要問老師,有疑惑不能解決卻不願問老師;小的方面倒要學習,大的方面卻放棄了。
我沒有看到他的明達。巫醫、樂師、各種工匠這些人,不以互相學習為恥。士大夫這一類人,聽到稱「老師」稱「**」等等,就聚在一起嘲笑他。
問他們(為什麼笑),就說:「他和他年齡差不多,懂得的道理也差不多。以地位低的人為師,則足以感到恥辱;以官大的人為師,則被認為近於諂媚。
」哎!求師之道的難以恢復由此可以知道了!巫醫、樂師、各種工匠這些人,君子不屑一提,現在他們的智慧竟然反而比不上這些人了,這真是奇怪啊!
「努力學習」用文言文怎麼說?
11樓:那麼反
「努力學習」用文言文可以說成:業精於勤 ,篤學, 學以勤,勉勵習之。
有關努力學習的句子:
1、每天,對我們來說,是一個挑戰,是一個新的開始,是昨天的結束。每一天,我們在努力,在學習。但是當那一次次殘忍的考試打擊者我們,我們又失去鬥志。
2、學習的第一步——就是求知。顧名思義,就是檢查或研究以便獲得更多的知識。知識就是力量,我們就是要學會求知,變成一個善於學習、善於思考、具有優良品質的好青年。
3、我的天空已經儲盤了,儲在了記憶深處。而我現在必須也只能夠在這裡啃著一頁又一頁的課本,被著單詞聽著講述做著題目。一分一秒在這裡學習學習再學習。
因為這是現實這是宿命這是輪迴這是人生。
4、春秋時期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曾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句話就闡述了學習與思考的辯證關係。
說明,學習是要經過思考的,否則將一事無成。思考後就能得出學習成果,說的是非常對的。
5、一個人只有在早晨開始就努力學習,這一天才不會被浪費掉。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抓住每一分,每一秒,不讓他們偷跑掉。同學們,請記住「成功,屬於珍惜時間的人」,珍惜自己的時間,對你自己是有益的。
擴充套件資料:
1、囊螢映雪
晉代車胤少時家貧,夏天以練囊裝螢火蟲照明讀書;映雪:晉代孫康冬天常映雪讀書。形容家境貧窮,勤學苦讀。
2、夜以繼日
晚上連著白天。形容勤奮工作或學習。《莊子·至樂》:「夫貴者,夜以繼日,思慮善否。」孟軻《孟子·離婁下》:「仰而思之,夜以繼日。」
3、懸樑刺股
比喻發奮讀書,刻苦學習。「懸樑」的故事見於《太平御覽》卷三六三引《漢書》。 西漢時期,有個人名叫孫敬,是著名的政治家。
開始由於知識淺薄得不到重用,連家裡人都看不起他,使他大受刺激,下決心認真鑽研。
經常關起門,獨自一人不停地讀書。 每天從早到晚讀書,常常是廢寢忘食。讀書時間長,勞累了,還不休息。
時間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響自己的讀書學習,就想出了一個特別的辦法。古時候,男子的頭髮很長。
他就找一根繩子, 一頭牢牢地綁在房樑上,一頭系在頭髮上。
當他讀書疲勞時打盹了,頭一低,繩子就會牽住頭髮,這樣就會把頭皮扯痛了, 馬上就清醒了,再繼續讀書學習。
「刺股」的故事見於《戰國策·卷三秦一》。戰國時期,有一個人名叫蘇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輕時,由於學問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 都不受重視。
回家後,家人對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這對他的刺激很大。
所以,他下定決心,發奮讀書。 他常常讀書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覺。於是他想出了一個方法,準備一把錐子,一打瞌睡, 就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
這樣,猛然間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來,再堅持讀書。
4、焚膏繼晷
一點上油燈,接續日光。形容勤奮地工作或讀書。 唐·韓愈《進學解》:「焚膏油以繼晷,恆兀兀以窮年。」 相傳文人目多眚,歸咎讀書,焚膏繼晷,以致損明。
關於學習的文言文,關於學習的文言文名句有哪些?
勸學 荀子 君子曰 學不可以已。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 冰,水為之,而寒於水。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 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不聞先王之遺言,不知學問之大也。于越夷貉之子...
文言文怎麼學習,如何學習文言文
一 基本方法 直譯和意譯 文言文翻譯的基本方法有直譯和意譯兩種.所謂直譯,是指用現代漢語的詞對原文進行逐字逐句地對應翻譯,做到實詞 虛詞儘可能文意相對.直譯的好處是字字落實 其不足之處是有時譯句文意難懂,語言也不夠通順.所謂意譯,則是根據語句的意思進行翻譯,做到儘量符合原文意思,語句儘可能照顧原文詞...
關於語文古文的學習,有關學習的文言文都有哪些
文言文就是語感的問題 個人感覺 當然前提是把一些基礎詞字記好,夫 之乎者也等等吧,然後就是多讀了,先找一些簡單一些的文章,比如遊記之類的,千萬別拿論語練手,累死個人!不知道孔子是學問太高還是說話有問題,反正感覺是語言高度那啥 一步步來,最好能背幾段文章,比如出師表,個人經驗,考試文言文幾乎未失過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