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策略不是模式,不是框框
在這次市優質課評選中,我認真的聽了每一堂課,學習到很多的東西,同時也有一些個人的看法。
一、 參評的老師對小學教學策略吃的透,研究的細,每一位教師都能按照科學課的教學策略去完成自己的課,從「提出問題¬——猜想假設——制定方案——實施**——展示交流——拓展創新」,每一步都能深入**,較好的完成了教學任務。
二、 在本次活動中,部分老師製作的課件較以往有了不同的改觀,更加貼近學生的現實生活;所設計的實驗更能吸引學生,比較好的完成了教學任務;教師的語言更加具有啟發和鼓勵性,如羅莊實小的周曉靜老師的「會觀察的孩子就是會學習的孩子,會用心傾聽的孩子是會學習的孩子」。「科學只憑猜想是不行的,我們要通過實驗來驗證」。「光說不行,不如手動」。
溫馨小提示有了更鮮明的特點,即詳細、有目的性。拓展延伸更具有現實性。
三、 我對本次優質課也有幾點自己不成熟的看法:1、策略不是模式,不是框框,每一位老師都順著策略一絲不差的完成一節課,即顯得所有的課很平淡,沒有多少亮點。2、有點環節即使學生很熟悉,有的老師也不敢省略,生怕跳出策略的範疇,影響了自己的成績。
所有我感到本來很靈活的策略被部分老師用死。3、我認為,策略是靈活,不是模式,更不是框框,他有彈性,在教學中,不是你去適應教學策略,而是策略去適應你和學生,就和我們的教法必須適應學生的學法一樣。4、個別老師對個別學生回答錯誤時置之不理,不能靈活處理,是不對的,凸顯我們駕馭課堂能力低,有時會讓學生對自己的回答認為是對的,而走入誤區。
5、多數老師的課課堂氣氛不活躍,我個人認為跟課前熟悉學生有關,整節課走過是一帆風順,沒有一點課堂生成,怎樣看出你的課堂機智,往往一個學生的一個幼稚的問題和回答,可能是一節課的一個亮點,更能烘托課堂氣氛,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不是不贊成熟悉學生。而是不贊成熟悉學生太過了。袁春柱
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有效性策略
教學環境的特點是什麼
2樓:顏王宋
1、客觀性
教學環境是動態的教學活動的存在形態,它同教學活動是不可分離的。
2、系統性
用系統論的觀點觀察教學環境,教學環境具有系統性。作為個系統的教學環境,它是一個由多要素多部分或多個子系統構成的有機體系,包括課堂教學、教學內容等。
3、群體性
人是教學環境基本的要素之一,沒有人也就沒有教學環境。一般而言,現代教學環境是由人群組成的。所以教學環境具有群體性。
4、能動性
教學環境的基本要素之一是人,而人是具有能動地認識和改造世界的能力的。人的能動性決定了教學環境具有適應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這種能動性首先表現在教學環境能夠主動地調整自身的各種不平衡狀態。
5、互動性
教學環境包括了教師和學生、教師與教師溝通的一種心理活動,有健康狀況、年齡特徵、人際交往等等,具有很強的互動性。
有效教學設計策略
3樓:匿名使用者
一、有效教學設計的基本特徵
1.發展性
所謂發展,簡單地說,就是指學生經過學習產生的變化、取得的進步和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就是每節課都讓學生有實實在在的收穫。這種收穫表現為從不懂到懂、從少知到多知、從不會到會、從不能到能、從不想學到想學、從想學到學好的變化上,特別是學習方法的掌握和學習能力的提升上。有效教學設計體現在學生個體身上,還應充分考慮個體的差異,不硬性規定「步子」大小,不強求全班同步行進,允許學生根據各自的學習需求、學習方法和學習能力,選擇各自的發展目標和目標達成的先後。
有效教學設計要體現適合於不同學生個性化學習的「非同步執行」的學習環節。
2.開放性
有效教學設計立足於課堂是一個開放的生態系統。教學內容以教材為範例,從單一的書本知識向學生的生活、生產和社會等方面拓展,將學生的個體知識、直接經驗以及學習環境看做是重要的課程資源;教學方法從以教師為中心向以學生為中心轉變,提倡以「自主、**、合作」為特徵的研究性學習;教學過程注重師生的交流互動與心靈對話,讓學生多一些感悟、體驗的機會,多一份參與的激情和動力;問題解決從答案唯
一、解法唯一向條件、問題、解法和結果的適度開放轉變。最大限度地促進學生有效學習,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發展學習能力。
3.生成性
有效教學把預設看做是生成的前提,沒有充分的預設,就不可能有預期的生成。對於處理好預設外的情況,傳統課堂看成是一種意外收穫,有效教學則當成一種價值追求;傳統課堂看成一種教學機智,有效教學則當成彰顯課堂生命活力的常態要求。因此,有效教學設計是一個動態、發展的概念,要多一些彈性靈活的成分,以便根據教學過程中學生湧現的各種資訊,及時修正原有的教學設計,靈活機智地選擇教學策略,幫助學生有效達成預期的學習目標。
4.反思性
教學設計是一個連續的、不斷改進和提高的過程,構思於課前,於課堂,調整於過程,完善於課後,環環相扣,動態發展。反思是修正、完善教學設計的前提,是提高後續教學設計有效性的必要環節。教學設計只有適合的,才是有效的。
二、有效教學設計的基本策略
1.教學目標明確化
教學目標是預期的學習結果,是課程目標的進一步細化,對教學過程具有指導和定向作用,併為教學評價提供標準和依據。有效教學要求制定明確的教學目標,並將目標匯入作為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這樣,既有利於激發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期待和達成學習目標的慾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又有利於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活動和學習結果有效地評價,對自己的教學行為及時反思與校正,從而為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奠定基礎。
2.知識呈現情境化
情境對於教學的作用論述頗多。其中,德國一位學者的比喻,十分精闢。如果將幾克鹽放在你面前,你無論如何難以下嚥。
但是,當將這幾克鹽加在一碗美味可口的湯中,你就在享用佳餚時,將鹽全部吸收了。情境之於知識,猶如湯之於鹽。鹽需要溶入湯中,才能被吸收;知識需要融人情境之中,才能顯示出生機活力,才能被學生理解和掌握。
3.學習方式多樣化
有效教學設計改變了原有單
一、被動的學習方式,倡導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突顯學習過程中的發現、**等認識活動,使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為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
例如,學習《化學·必修2》「苯分子的結構」時,可按「創設情境一自主學習一活動**一教師點撥一得出結論」的方式。
通過提供相關的背景資料,讓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之中,親身體驗科學家當年研究的困惑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對於苯分子結構的理解和課堂教學目標的達成具有積極的作用。
4.解題訓練建模化
解題是提升學習能力必不可少的環節,也足檢驗學習結果的一種常態形式。有效教學設計重視建模在習題教學中的應用,通過建模幫助學生形成解題的基本思路,掌握解題的基本方法。並通過一題多變、多題一解的訓練,體現建模優勢,掌握建模方法,提高解題效率,起到「以不變應萬變」的作用。
建模在化學教學中的應用非常廣泛,一個概念、一條規律、一種反應型別甚至一個虛擬體系都可以成為一種思想模型。
5.課堂小結圖示化
課堂小結的作用不言而喻,方法靈活多樣。但課堂小結畢竟已接近課堂教學的尾聲,有些同學把它當成下課前的序曲,注意力開始分散。因此,課堂小結要組織學生共同參與,要圍繞學習目標用「關係圖」把構建的知識體系、學習的重點難點、解題的思想方法和基本模式等勾畫出來,引起學生的注意。
使課堂小結具有歸納引導、簡潔明瞭、形象直觀的特點,發揮畫龍點睛、強化目標、點拔校正的作用。
有效教學設計要處理好預設與生成的關係,沒有預設就沒有教學。我們反對以教師教為本位的過度預設,需要以學生學為重心的精心預設。這種預設要遵循學生的認識規律,體現學生的學習特點,反映學生從舊知到新知、從已知到未知、從生活到科學、從經驗到理論的有意義學習過程。
要研究學生是否已經具備了學習新知識所必需的知識和技能以及相應的生活經驗背景;哪些內容學生能夠自己學習和掌握,不需要教師詳細講解;哪些知識是重點、難點,需要教師在課堂上點撥、引導和講解;哪些內容會引發學生的興趣和思維,成為課堂教學的興奮點。惟其如此,才能使預設具有針對性、生成性,才能通過教師有效的教促進學生有效的學,實現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新課程理念。
4樓:嶽北一痴哥
這是教師在備課中應該考慮的問題,與職業相關,要根據具體的學生和具體的教材去分析研究。
如果你不是教師,可以不考慮的。
5樓:匿名使用者
這是我個人的經驗,僅供參考:
第一步是直撲文字。也就是先不要看教參,
也不要看他人的教學,甚至也不要先回憶過去如何教,而是一頭扎進文字中。這可以說是「直面文字的策略」,直面文字可以尋找自己對文字的直感,發現直感、尊重直感使自己跳出教參、跳出他人和自己過去的經驗,這有利於奠定教學創新的基礎。直面文字的另外的目的是自己先要讀懂文字,要知道文字中「有什麼可以教」。
第二步是參照過去和他人經驗。在有了自己的東西以後,再和教參、他人對教學的理解、自己過去的教學經驗對話,從中獲得更合理的教學目標定位、教學內容選擇,確定「適合教的東西是什麼」,做好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的選擇。這可以說是採用的是「參照借鑑策略」。
第一步、第二步實際上主要還是針對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的,我自己認為:「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的合理性追求優先於教學手段和方法的有效性選擇。」這可以說是教學設計中的一種優先策略。
第三步是學習活動和學習方法的設計,我是主張「先學後教,自學領先;不會才教,以教導學;注重優化,體驗成功」的。因此,這裡的設計主要是考慮這樣一些問題:以什麼樣的問題引起自學?
如何交流和分享自學成果?如何在交流和分享中幫助學生提升?如何促進學生原有經驗改變?
如何幫助學生體驗學習的成功和快樂?等等。這可以說是「以學備教的策略」。
關於第四步是考慮**和工具的選擇,這裡有一個「經濟合理」的策略要考慮。
寫於2023年8月18日
如何進行有效課堂教學
6樓:匿名使用者
「有效課堂教學」主要指在一定的教學投入內(時間、精力、努力),通過教師的教學,學生所獲得的具體的進步和發展,帶來最好教學效果的教學,是卓有成效的教學。學生的進步和發展是衡量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唯一尺度。
課堂教學是一個雙邊活動過程,應營造一個寬鬆和諧、興趣盎然的學習氛圍。教與學必須有一個和諧課堂步驟,形成一個完整的教學步驟來實施素質教育,使學生學得積極主動,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達到有效教學,創設情境,形成問題,使學生願學。
情境的創設關鍵在於情,以情激境,以最好的境、最濃的情匯入新課,形成問題。提出的問題要擊中思維的燃點,這樣不但能對全體學生的認知系統迅速喚醒,從而提高單位時間裡的學習效率。學生因情境的巧妙刺激,學習熱情激發起來,萌芽學習興趣,認知系統開始運轉。
我覺得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切實作到「有效」兩個字應該至少要做好以下兩個方面:
(一)備課求「實」——預設、生成,相輔相成。
作為一名教師,在備課前要吃透教材,力求備課準確到位,做好課堂教學預設。因此,必須明確編者意圖,明確每節課所學的知識點、知識塊在整個單元、整冊教材、整個學段所處的地位、作用。每節課的重點、難點、關鍵點都做到心中有數。
當然,教材是專家編的供學生學習的材料,內容單一,片面,所以教師不能完全依賴教材,照本宣科。可以將相關的課外材料引入課堂,使現有的課本與課外的材料相互補充,使我們的課堂更加有血有肉,更加形象生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同時,教材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有時為了更好地實施教學,我們需要科學重組教學內容,大膽的改造教材,讓教材「為我所用,為生所用」。
課堂教學需要預設,但也不是按部就班,連說開場白、過渡語、結束語都預設好,甚至將語氣、手勢、表情都事先設計好了,這不是教學而是演戲。同時,過度強調現場生成教學,可能是腳踩西瓜皮-----滑到**就到**。預設與生成應該是相輔相成,互為作用,通過預設去促進生成,通過生成去完成預設的目標。
有效的預設應促進課堂上的有效生成。有位老師在教學《長城》一課時,做了這樣一個預設:他出示課件,向學生饒有興趣地介紹長城的結構。
後來評課時有人問他為什麼做這樣的預設,他支吾地答道是為了讓學生了解長城的構造。像這樣的預設就屬於無效預設或低效預設,不能完全激發學生的情感和思維,不能促進課堂的有效生成。如果我們讓學生在圖上找一找課文中涉及的長城的各部分,如:
城牆外沿、垛子、
什么是合適的教學策略,什麼是合適的教學策略
教學策略是對完成特定教學目標而採取的教學活動程式 方法 形式和 等因素的總體考慮.它離不開特定的教學目標.這是區別 教學策略 與 教學方法 兩個概念的標誌.怎樣操作才能使教學取得更好的效果,這是教學策略所追求的目標.新課程實施離不開對教學策略的研究.實施新課程後,教學上開始面對一些新的課題,如 如何...
教學模式和教學策略的有效性,最重要的判斷點是什麼
說實話,在 一日生活皆課程 遊戲是幼兒園最基本的活動 的大背景下,我們對上課 一節教學活動這種提法已有所避諱。教學模式和教學策略的有效性,最重要的判斷點是什麼 不知道你是教什麼的,我覺得情境教學很重要,給學生創造一個真實的環境更加有利於他們的學習。效果當然好了,你去試試吧,很多方法在實踐中會摸索出來...
口語交際教學的內容有哪些,口語交際教學策略有哪些主要特徵
口語交際的教學,實際上就是讓學生把積累到的語言運用到實際生活的一種訓練。因此,口語交際的教學內容 首先,教學生什麼的場合說什麼話,語氣語速要得體 二,教學生表達清楚自己的想法,事件敘述要完整 和寫作記敘文有相似之處 三,教學生怎樣使語言通順流暢。這是我的淺薄看法,敬請參考。口語交際教學的內容有哪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