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法法皆平等,十法界依正莊嚴全都是平等,都是自性變現的,都是自性流露的【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當何名此經,我等云何奉持。】 「若明佛理,隨拈一法,皆能窮其究竟,歸於平等。
是知佛法,無淺非深,深亦可淺,直無淺深次第可說。故不可取著其相,而曰則非也。然為接引眾生,啟導進步,又不能不假設一淺深次第,以及種種莊嚴之事。
故不可斷滅其相,而曰是名也。」「若明佛理,隨拈一法,皆能窮其究竟,歸於平等。是知佛法,無淺非深,深亦可淺,直無淺深次第可說。
」這是跟諸位講真實話,佛法裡的確沒有淺深次第。你以為有淺有深,那還是你分別執著,有分別執著就有淺有深;離分別執著就萬法平等,沒有淺深次第。不但次第沒有,淺深都沒有。
為什麼?統統歸一,歸到心性,全是自性流露出來的,怎麼不平等?法法皆平等,十法界依正莊嚴全都是平等,都是自性變現的,都是自性流露的,這是你真的明白佛所講的這些道理。
一切法裡隨拈一法,這是《華嚴經》上講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就是這個意思。皆能窮其究竟,究竟是什麼?究竟是心性,任何一法,你要是仔細去觀察、去研求,到最後都歸到自性。
自性就是平等,所以說歸於平等。《無量壽經》在經題上教給我們修學的總綱領,《無量壽經》這個經題非常圓滿。「佛說」,一般經上的佛說是釋迦牟尼佛所說的,《無量壽經》、《阿彌陀經》、《觀無量壽佛經》,這三部經經題上都有佛說,那個佛不是指釋迦牟尼佛,是指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一切諸佛為眾生都說《無量壽經》,都說《阿彌陀經》,都說《觀無量壽佛經》,所以這三經是一切諸佛都說的,其它的經一切諸佛不見得都說,因為佛法要觀機,根機不對,佛決定不說的,這三部經一定要說,因為它是三根普被、利鈍全收。
所以跟其它經上的佛說,意思不一樣。「大乘」,大是指心量之大,廣大無邊,普度法界一切眾生。「無量壽莊嚴」是我們所求的。
所求的是性德圓滿的現前,那是無量,用一個壽做代表,無量壽命、無量智慧、無量光明、無量德能,一切都是無量的。莊嚴是表現在事相上的美好,美輪美奐,沒有一絲毫的缺陷,這是莊嚴,是所求的。用什麼方法求?
清淨心、平等心、覺心,覺而不迷,用這三個方法求。所以「清淨平等覺」,是經題指示我們修行的總綱領。你修清淨平等覺,你就得大乘無量壽莊嚴,你得這個果。
經題上是有因有果,有理有事,有性有相,經題是真的圓滿,究竟圓滿。隨拈一法,皆能窮其究竟,都歸到法性,都歸到究竟平等,佛家說萬法平等,道理就在此地。不但性平等,相還是平等,作用也平等。
我們一般人看不出來,一般人頂多可以承認性平等,相不平等。我這個相跟佛相長得不一樣,怎麼會平等?我們作用也不平等。
其實這種不平等是從什麼地方生出來的?妄想執著裡生出來的,妄想執著是假的,不是真的。離妄想執著就平等,這妄想執著一離,相就變,變跟佛相一樣,世俗間算命看相的常說「相隨心轉」。
佛的相怎麼變現出來的?佛心清淨,佛的相是清淨心變現出來的。我們把妄想執著丟掉,放下了,心清淨,現出那個相就跟佛一模一樣,可見得是平等的。
從真的方面講是平等的,從假上面講是不平等的,那是假的,不是真的。由此可知,佛法無淺非深,深亦可淺,直無淺深次第可說;發心學弘經的人,這一句話一定要記住。所以佛法可以深講,可以淺講,可以長講,可以短講,沒有不自在!
但是你一定要如教修行才行,你要不如教修行,就是經上講的受持讀誦,你就很難為人演說的時候來得這麼圓融自在。一定自己要身體力行,要在行持當中證實佛所講的理論、境界,然後你說出來自自然然左右逢源、頭頭是道。「故不可取著其相,而曰則非也。
」**上「則非」這兩個字的意思,就是教給我們不可以取相,不可以著相。取著,取就是分別,著就是執著,在一切現相當中不可以分別,不可以執著。不但世法裡面我們不要去分別執著,佛法裡面也不要分別執著,你才能看到真正的東西。
一落在分別執著裡面,你就看不到,真的東西看不到,你所看的是假的。佛教給我們是實話,我們要相信。「然為接引眾生,啟導進步,又不能不假設一淺深次第,以及種種莊嚴之事。
故不可斷滅其相,而曰是名也。」你自己不錯,修行著實有得功夫,到達信心清淨,平等性現前。法相唯識裡面說得好,修行要在「轉識成智」,這是法相宗講的,修行最重要的原則綱領就是轉識成智,轉八識成四智。
轉識成智必須要知道,有的是因上轉,有的是果上轉。果上轉,我們就不需要理會,證果自然轉。要緊的是因上轉。
因上轉的哪兩種?
六、七是因上轉,
五、八果上轉,前五識跟阿賴耶是果上轉。由此可知,修行,法相宗修行人,他著力的地方就是要轉第七識跟轉第六識,轉第六識為妙觀察智,轉第七識為平等性智。第六識是分別,第七識是執著。
第七識是四大煩惱常相隨,執著,堅固的執著。轉第七識為平等性智,一切不分別,心就平等。一切不分別,觀察就妙了,看到什麼?
萬法一如,法法平等,妙觀察。
六、七二識就是妄想執著,六識是妄想,七識是執著。世尊在本經裡面告訴我們無住,無住就是離妄想執著。眾生境界沒轉過來的時候,是凡夫,是二乘,是權教菩薩,對於這些人又必須要行大慈大悲,以善巧方便去誘導他,假設一個淺深次第,這個淺深次第是什麼?
五乘佛法、三乘佛法,這是淺深次第。小乘裡面,四果四向;大乘裡面五十一個階級,信、住、行、向,這都是世尊假設的淺深次第。在果證裡面有種種莊嚴,種種莊嚴是什麼?
隨心所變。你心裡不相同,外面境界就生變化,依正都變化。正報是自己身體,身體起變化,相貌會變。
人心一天比一天清淨,一天比一天慈悲,他那個相慢慢變,就變成像菩薩一樣,別人一看生歡喜心。如果每天嫉妒嗔恨,他相也在變,慢慢就變成阿修羅、羅剎,人家看到恐怖,看到就害怕,相隨心轉。這個正報身在變,環境也在變,環境是依報,依報隨著正報轉。
這一個地方人心地都善良,都忠厚老成,這地方沒有天災人禍,居住的環境依報好。新加坡這個地方許多外國人都讚歎,為什麼讚歎這地方?這地方的老百姓老實、守法,這是其它地區比不上,新加坡雖然小,可以說是世界上模範城市。
這是真的,多少國家到此地來,想學新加坡,這正確的。人人能守法,這個社會安定,社會安定才能夠繁榮,老百姓才能夠安居樂業,過幸福快樂的日子。佛法為我們講的,比這更深入,佛法讓每一個眾生,自動自發,改過遷善,斷惑證真,這又是世間法所不能比的。
由此可知,佛法裡面講許許多多淺深次第,是假設的,經上常常有「是名」,是名是顯示這個意思。
佛教的十法界四聖六凡是什麼,十法界四聖六凡 十法界和六道輪迴有什麼區別
修十善之福得生於天 天分層次 若生髙層次應修禪定 十法界四聖六凡 十法界和六道輪迴有什麼區別 十法界四聖六凡與三界二十八天什麼關係 四聖 是須陀洹 斯陀含 阿那含 阿羅漢 可往返於 色界十八天 分別是 初禪天 二禪天 三禪天 四禪天 六凡是 優婆塞 優婆夷 沙彌 沙彌尼 比丘 比丘尼 前四者 修成 ...
佛法的道理徹底理解,但如何去實踐佛法
1是孝養父母,孝養父母最重要的就是對父母和顏悅色。孔子說過,對父母,難在 色難 就是說難在對父母有禮貌,對父母好臉色。所以,從今以後,對父母說話以柔心對待吧。2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3是持守五戒十善。4是放生。5是吃素。樓主,我不知道你既然明白了佛理,怎麼會不知道怎麼去實踐呢?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
《佛法中是否有幫人延壽的方法,佛法中關於捐款是怎麼解釋的?
淨空法師 你修 無畏佈施 決定得健康長壽。你一定要修善因,才會有善報!1 世間一切眾生都有恐怖,生老病死是恐怖,天災人禍是恐怖,生活的逼迫是恐怖,精神 情緒的不安是恐怖,恐怖的事情太多太多!2 別人有恐怖 有不安,我們能夠保護他 幫助他,這就叫 無畏佈施 他心安,他不害怕了,離開一切憂悲苦惱,凡是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