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的請進,放生問題,學佛問答 放生在修行中有什麼意義

2021-04-10 01:25:45 字數 2161 閱讀 8272

1樓:佛經_僧伽吒經

有啊。死亡只是意外而已。下次一定要選好地點。

------

南無阿彌陀佛。祝大家吉祥如意

(大寶廣博樓閣善住祕密陀羅尼)

你不用擔心。因為你不是有意的。沒有罪過。但下次要儘量注意才是。

-----------

《佛說優婆塞五戒相經》(節選)

有居士起新舍。在屋上住。手中失樑。

墮木師頭上即死。居士生疑。是罪為可悔不。

問佛。佛言無罪。屋上樑。

人力少不禁故。樑墮木師頭上殺木師。居士即生疑。

佛言無罪。從今日作好用心。勿令殺人。

又一居士屋上作。見泥中有蠍。怖畏跳下。墮木師上即死。居士生疑。佛言無罪。從今日好用心作。勿令殺人。

又一居士日暮入嶮道值賊。賊欲取之。舍賊而走。墮岸下織衣人上。織師即死。居士即生疑。佛言無罪。

又一居士山上推石。石下殺人。生疑。佛言無罪。若欲推石時。當先唱。石下。令人知。

-----------

2樓:普願講堂慧蓮

阿彌陀佛!師兄,在現象界沒有絕對的善、惡,沒有絕對的善行,一切善惡皆是對立的角度與觀念。比方說這個放生,我們放生了一些魚,一定會有一些***。

比方說,放生的魚是否能活?就算放對了環境,他們會不會再**撈?這些放生的魚一定會吃掉無數的蝦。

對於這些蝦來說,這些放生是要命的!所以,我們應該知道,這個現象界,沒有一件事是絕對的善,絕對的好!當我們遇到動物被宰殺時,一念慈悲心生,救它們一命。

因為眾生全部是愛命的,如同我們人貪生懼死一般。當我們遇到生命要被終結之時,我們多麼盼著有人能救我們!同樣的道理,這些動物也是如此。

只此一念善心,而不生任何的執著,隨緣放生,即契法身,即是功德無量。

放生雖是善行也不可執著,若執著善行,即被善行所縛。世間沒有絕對的善行,故而佛教導我們一切安立的對立觀念,不論是善,是惡,皆不可執著。每一種行為皆有它的***,現象界就是如此。

方便說,最好的方便即是慈心不殺,不食眾生肉。這樣,相比較來講,***少一些!從根本來講,我們除了放下一切分別、對立、執著、糾纏,發心究竟解脫六道輪轉,沒有他途!

師兄,準確說,我們現在的放生積累的是一種福德,遠非功德!關於這個概念,六祖大師在法寶壇經中曾經有過解答,現摘錄於下,供養給各位大德:

韋公曰:**聞達摩初化梁武帝,帝問雲朕一生造寺供僧佈施設齋有何功德,達摩言實無功德。**未達此理,願和尚為說。

師曰:實無功德,勿疑先聖之言。武帝心邪,不知正法,造寺供養佈施設齋,名為求福,不可將福便為功德,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

師又曰:見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無滯,常見本性真實妙用,名為功德。

內心謙下是功,外行於禮是德。自性建立萬法是功,心體離念是德,不離自性是功,應用無染是德。若覓功德法身,但依此作,是真功德。

若修功德之人,心即不輕,常行普敬。心常輕人,吾我不斷,即自無功。自性虛妄不實,即自無德,為吾我自大常輕一切故。

善知識,念念無間是功,心行平直是德,自修性是功,自修身是德。善知識,功德須自性內見,不是佈施供養之所求也,是以福德與功德別。武帝不識真理,非我祖師有過。

3樓:匿名使用者

放生,與佈施,都需要明悟佛法,才有益。

釋迦牟尼本人,在 '金剛經' 說,佈施要 '不住相',才有益。

4樓:管家小老頭

不要有意去做什麼,也不要求什麼功德,要看機緣,走在路上有人賣鴿子給人吃肉,你碰到了買下來放生,這就是讓你放生的,,,其實護生比放生更重要,不吃肉,不吃堅果食物,不穿皮鞋。。。。都是在維護眾生。

5樓:匿名使用者

放生放的不是眾生生命

而是自己不殺心的釋放

6樓:匿名使用者

金剛經 傳達的意思是 不要為功德而佈施。說的比較虛幻,但是想那句經典名句說的,若見相有相,皆為迷惘。若見相非相,即見如來。若是執著於功德,如此佈施,不還是迷惘麼。

7樓:匿名使用者

佛法學習

點我名字,點空間上面有個三慧禪房的連結,就都有了。 阿彌陀佛

8樓:匿名使用者

放生看積極的一面,不要抓住消極不放。旌,正好是放生二字。

為什麼有能力的學佛人一定要放生?不放生不可以嗎?

學佛問答:放生在修行中有什麼意義

學佛的目的, 信佛學佛的最終目的是什麼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諸佛的教導不是讓我們脫離生活或者厭棄現世,而是讓我們知道如何以智慧來分析 理解 判斷現實中的各種問題,尋找中道的解決方式。做好我們能夠做的事 應該做的事,這就是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而如何依照佛法的思維去發現和分析乃至解決,則是我們自己的覺醒 覺察而後最終覺悟...

學佛人如何對世間工作感興趣,我是一個學佛的人,對世間百態能看到的算是看得差不多了,對什麼都提不上興趣,倒不是興趣問題,只是對人

工作掙到錢,可以供養三寶,可以印佛經,可以佈施災區,可以孝養父母,這些都是學佛居士應該去做的。我是一個學佛的人,對世間百態能看到的算是看得差不多了,對什麼都提不上興趣,倒不是興趣問題,只是對人 圖書管理員。園林管理 林木管理 公園管理 飼養員 慈善機構。學佛人如何靜修 1.看大乘佛經,以儘快地明白佛...

學佛最終目的是什麼, 信佛學佛的最終目的是什麼

佛教是世界第三大宗教。佛教創始於公元前6世紀的古印度,創始人為喬達摩 悉達多。他出生在今天的尼泊爾境內,是釋迦部落的王子。他29歲時開始修行,創立了佛教的教義。後來傳入亞洲其他地區,現在主要分佈在亞洲的東部和東南部.佛教廣義地說,它是一種宗教,包括它的經典 儀式 習慣 教團的組織等等 但佛教在世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