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的Q有哪些含義,阿Q的典型形象及其意義。

2021-04-16 15:05:04 字數 2788 閱讀 3477

1樓:幼熙的遊戲

綜合一下上面兩位的,我覺的都言之成理,也許是作者的自愉自樂呢

2樓:琪琪仔仔

孔丘的丘,是q的諧音。

阿q的典型形象及其意義。

3樓:匿名使用者

阿q這一個典型,對於每一箇中國人,都是一面鏡子,可以在裡邊照出自己的或一形象來,具有深刻的鍼砭作用,這是阿q形象典型意義的一個方面。?阿q的性格是豐富的。除精神勝利法外,他主觀、狹隘、保守,有農民式的質樸、愚蠢,也沾上些遊手之徒的狡猾。

他還受到封建思想的種種影響,如深惡造反,以為造反是與他為難;嚴於「男女之防」及排斥異端等等。

4樓:abcde他們

自欺欺人:自欺欺人是阿q常常用於安慰自己的表現,以讓自己能夠獲得心理上的滿足。比如被別人打,他可以想象成自己被「兒子」打了,認為整個世界不像樣,沒了倫理,於是又按照自己的意願轉敗為勝,心滿意足。

欺軟怕硬:阿q本身就是非常卑賤的小人物,身體瘦弱、口才也木訥,不論打架還是罵人都不是別人的對手。於是阿q在於是發生衝突的時候,就是先估量對手的力量,專門撿軟柿子捏,木訥的便罵,力氣小的他便打,如果遇到打不過也罵不了的,就說「君子動口不動手」。

5樓:小石頭pk小雨花

1、形象及意義:

阿q最突出的形象特徵是「精神勝利法」及其以此為核心的性格特徵,集中體現為弱者的生存哲學.其最大的典型意義也在於對這種國民劣根性的揭示和批判.

2、簡介:

阿q(「q」在此不讀「q」,而是讀「guì」),是魯迅撰寫的中篇**《阿q正傳》的主人公。阿q是一個從物質到精神都受到嚴重戕害的農民形象,他生活在社會最底層,受盡壓迫和屈辱,但他不能正視自己被壓迫的悲慘地位,反而自我安慰,即使是在受汙辱甚至要被殺頭的情況下,他也以為自己是精神上的「勝利者」。後來人們就常把阿q作為這種用假想的勝利來自我安慰的「精神勝利法」的代稱。

3、創作意義:

《阿q正傳》,魯迅**代表作。寫於一九二一年十二月至一九二二年二月間,最

初分章發表於北京《晨報副刊》。後收入**集《吶喊》。如《吶喊》自序:

「有一回,我竟在畫片上忽然會見我久違的許多中國人了,一個綁在中間,許多站在左右,一樣是強壯的體格,而顯出麻木的神情。據解說,這綁著的是替**做了軍事上的偵探,正要被日軍砍下頭顱來示眾,而圍著的便是來賞鑑這示眾的盛舉的人們。」魯迅創作出阿q這麼一個典型形象,代表的不是一個而是千萬個,是為了喚醒舊中國的無數麻木的中國人的靈魂。

《阿q正傳》以辛亥革命前後的未莊為歷史舞臺,以主人公阿q的活動為線索,以批判阿q的病態心理精神勝利法為重點來組織材料。在藝術創造的過程中,作者不但從中國的現實社會出發,以農民的實際生活為基礎,概括出阿q的典型性格,而且著眼於辛亥革命這樣一個重大的歷史事件,設計未莊這樣一個閉塞落後的江南農村,作為阿q生活的典型環境。阿q這個形象,既具有鮮明的個性特徵,又具有深刻的典型意義。

從這個意義上說,《阿q正傳》是辛亥革命時期農村生活的一面鏡子,是舊中國勞動人民的奴隸生活的深刻寫照,也是中國近代民族被壓迫歷史的縮影。

4、作者介紹:

(1)魯迅(2023年9月25日-2023年10月19日),清光緒七年八月初三(2023年9月25日)生於浙江省紹興府會稽縣(今紹興市)東昌坊口。原名周樟壽,號豫山,後改名為周樹人,改字樟壽,號豫才。至三十八歲,始用「魯迅」為筆名。

浙江紹興人(祖籍河南省正陽縣),是中國的文學家、思想家和無產階級革命家,魯迅的精神被稱為中華民族魂,並且是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之一。魯迅的母親是魯瑞,父親是周伯宜。在這一生中他寫了**,散文,雜文100多篇。

(2)魯迅出身於沒落的士大夫家庭。2023年到南京求學,先入江南水師學堂,次年考入江南陸師學堂附設的礦務鐵路學堂。其間接觸了西方資產階級的「科學」與「民主」。

2023年赴日本留學,入東京弘文學院。2023年到仙台醫學專科學校學醫,後因為在那裡發生的兩件事對他影響很大,從此棄醫習文。2023年10月19日上午五時二十五分逝世 ,享年56歲。

6樓:匿名使用者

阿q一個瘋瘋癲癲的人。魯迅創作的中篇**《阿q正傳》的主人公。阿q是貧苦農民,受盡剝削壓迫。

他原以為革命就是造反,痛恨它,但當看到統治者在革命面前驚慌失措時,便要求參加革命,最終阿q被殺。[1]

7樓:鋒_影痕

一面鏡子,具有深刻的鍼砭作用。

「精神勝利法」是國民劣根性的主要表現「劣敗」時「自欺」「優勝」

時則必「欺人」。改造長期存在於中華民族之中的民族劣根性勢在必行否則

它給社會帶來的危害是什麼魯迅先生通過阿q這一舊式中國農民的種種劣根

性批判了落後的「國民性」以喚起民族的自我反省達到「改造」民族靈魂

的目的這就是所謂的「揭示病苦引起療救」。由於《阿q正傳》成功地塑造

了一位生動地概括國民性弱點的典型而成為不朽之作。

阿q:是魯迅**《 阿q正傳》的主人公。

阿q是一個從物質到精神都受到嚴重戕害的農民形象。他生活在社會最底層,受盡壓迫和屈辱,但他不能正視自己被壓迫的悲慘地位,反而自我安慰,即使是在受汙辱甚至要被殺頭的情況下,他也以為自己是精神上的「勝利者」。後來人們就常把阿q作為這種用假想的勝利來自我安慰的「 精神勝利法」的代稱。

阿q精神:

一、自私卑怯、偷雞摸狗

二、自欺欺人

三、愚昧投機

8樓:匿名使用者

阿q最突出的形象特徵是「精神勝利法」及其以此為核心的性格特徵,集中體現為弱者的生存哲學。其最大的典型意義也在於對這種國民劣根性的揭示和批判。

9樓:匿名使用者

典型的形象就是精神勝利法,其實這種精神勝利法也是挺好的,能夠自我安慰。

如何看待阿q革命,阿q正傳中阿q對革命的態度是怎樣的 你認為阿q是怎樣的一個人

在魯迅先生的 阿q正傳 中,阿q的 革命 有以下特點 1 他把 革命 與無條件掠奪等同。文中寫道 他認為 東西,直走進去開啟箱子來 元寶,洋錢,洋紗衫,秀才娘子的一張寧式床先搬到土穀祠,此外便擺了錢家的桌椅。2 他認為 革命 目的就是洩憤,所以不分敵我。例如他希望既能打擊趙老太爺 假洋鬼子之流,卻又...

誰有魯迅寫的阿Q文章,魯迅的阿Q正傳文章主旨是什麼?急

魯迅的阿q正傳文章主旨是什麼?急 我喜歡魯迅的作品阿q正傳作文300 看了魯迅先生所寫的 阿q正傳 發現他筆下所寫的阿q是舊社會所產生的墮落的中國人典型,魯迅先生為何會寫這篇文章,我想他只是為了想要宣洩對人性弱點的看法吧 所以魯迅先生用諷刺意味的手法寫出國人病態的社會和人性的善良與醜惡。從這篇文章裡...

對魯迅《阿Q正傳》的認識和評價,從《阿Q正傳》中體會到魯迅是個怎樣的人

魯迅 代表作。寫於1921 1922年,最初分章發表於北京 晨報副刊 後收入 集 吶喊 作品以辛亥革命前後閉塞的農村小鎮未莊為背景,塑造了阿 q這個身心受到嚴重戕害的落後農民的典型。他無家無地無固定職業,以出賣勞力為生,備受殘酷的壓迫與剝削。但他不能正視自己的悲慘地位,卻以 精神勝利法 自我陶醉。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