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講史論教
看春秋歷史您怎麼都不會繞過「春秋爭霸」和「春秋霸主」這兩個歷史專有名詞,那麼有的讀者可能會感到困惑:這個霸主的地位究竟是怎麼體現的呢?
霸主的形成;霸主的確立
春秋諸侯如何進階為霸主
齊桓公是春秋歷史上第一個霸主,想要成為霸主,必須滿足兩個條件:
①擁有一支強大的軍隊,這是前提,也是基礎;②其次要打出合法化的旗幟(譬如劉備打的是「恢復漢室」的旗號,齊桓公打的是「尊王攘夷」);
齊桓公即位的時候齊國並不算強大,但任用管仲改革以後,齊國的綜合實力蹭蹭蹭的往長漲。有了爭霸的資本,齊桓公就開始施展齊國的影響力,對周邊小國的內政進行干預,譬如當初齊桓公因為齊國政治動盪逃亡國外的時候,譚國沒有禮遇齊桓公,齊桓公即位以後,譚國也不來祝賀。
於是譚國成為齊桓公拿來樹立威權的第一個受害者,齊桓公二年(前684年),譚國被齊桓公滅亡。齊桓公五年(前681年)的時候,宋國內部發生政治動盪,齊桓公立刻見縫插針的干涉宋國內政,迫於齊國的軍事力量,宋國第十九代君主宋桓公只好結束宋國內部的政治動盪,並和齊國講和。
經過這件事,齊國的影響力進一步得到提升,當時齊桓公曾邀請遂國一起參與會議,但被對方拒絕,事後齊桓公回身就把遂國給滅了。不過倘若只是憑藉強大的軍事力量作為支撐,齊桓公恐怕只會被視為是一個蠻橫霸道的諸侯,齊桓公當然不會犯這種低階錯誤。
作為霸主,對不聽話的諸侯當然要給巴掌吃,但是對於聽話的諸侯則要給糖果了。畢竟要想成為諸侯老大,秩序的守護者,光靠**可不行,還要給那些小諸侯們伸張正義,而且自己也要樹立一個正派的世界正義守護者的形象。
譬如齊桓公五年(前681年)齊國和魯國打了一仗,魯國不敵,被迫割地。在會議上魯國臣子曹沫拔劍劫持了齊桓公,要求他歸還魯國土地。齊桓公被迫答應,事後他想反悔,但是管仲勸說他出爾反爾容易失信,齊桓公只好維護承諾,將土地還給魯國,雖然失去了土地,但齊桓公卻在諸侯之間贏得了名聲,紛紛都想依附於齊國。
諸侯聞之,皆信齊而欲附焉——《史記·齊太公世家》
倘若這是被迫的,那麼在齊桓公二十三年(前663年)的時候,齊桓公就做了一件很符合老大哥形象的事情,那就是山戎攻打燕國的時候,齊桓公出兵解救燕國。更催人淚下的是,燕國國君燕莊公護送齊桓公回國,一直送到齊國的國境裡,齊桓公怪不好意思的,就說:
非天子,諸侯相送不出境,吾不可以無禮於燕,於是分溝割燕君所至與燕,命燕君復修召公之政,納貢於周,如成康之時。諸侯聞之,皆從齊——《史記·齊太公世家》
於是就把燕莊公經過的地方全部割讓給了燕國,這件事情一傳出去,齊桓公的名聲那頓時是變得高大無比。這就提到成為霸主需要的第二個條件了,即合法化的政治旗幟,齊桓公那時候打的是什麼旗幟呢?就是「尊王攘夷」,意思就是尊勤君王(周天子),攘斥外夷。
這面旗幟有什麼用呢?就是向外界表明齊桓公這麼做絕不是為了要取代周天子,而是為了維護周天子的地位和天下秩序,畢竟那時候周王室已經開始走下坡路,影響力大打折扣了。另一方面來說,齊桓公又確實是這麼做的,雖然成為了霸主,但是他始終沒有表現出不軌之心。
so,《春秋公羊傳》中對他的評價就很高了,叫做:南夷北狄交,中國不絕如線,桓公攘夷狄而救中國。
然而春秋五霸第三代霸主秦穆公雖然被推崇為霸主,但實際上他沒有得到諸侯的承認,儘管秦穆公讓秦國擁有了稱霸的軍事力量,但是秦穆公「有力而無德」,他死後還讓秦國賢臣殉葬。
所以人家評價他說:
秦繆公廣地益國,東服強晉,西霸戎夷,然不為諸侯盟主,亦宜哉。死而棄民,收其良臣而從死。且先王崩,尚猶遺德垂法,況奪之善人良臣百姓所哀者乎?是以知秦不能復東征也——《史記·秦本紀》
另一方面,由於秦國一直被晉國擋在了西面,無法召開諸侯大會,這也是秦國無法成為世所公認的諸侯盟主的原因。再加上秦國素來在中原諸侯之中沒有好感,也沒有像齊桓公一樣打出「尊楊攘夷」的旗幟,這也就無法得到諸侯們的認同。
綜上所述,想要進階為一個霸主,光有軍事力量並不行,還要有正面的政治影響力。
春秋霸主的地位如何確立
霸主地位確立的兩個要素:天子認可;諸侯臣服;
上面已經談到如何進階為霸主,這裡就來談霸主的地位是如何確立的,是通過法律規定呢?還是諸侯選舉產生。霸主在春秋戰國時代是有明確職位的,它的名字叫「方伯」,方伯是什麼意思呢?
就是諸侯之長,諸侯盟主。
《禮記·王制》中就記載說了:千里之外,設方伯。五國以為屬,屬有長。
也就是說這個方伯其實屬於天子的幫手,協助周天子在他權力無法輻射的地區進行管理。秦穆公雖然沒有得到諸侯們的承認,但是周天子還是承認了他的霸主地位。
《史記》上記載說:
三十七年,秦用由余謀伐戎王,益國十二,開地千里,遂霸西戎。天子使召公過賀繆公以金鼓。
周天子賜予秦穆公以金鼓,也就算是承認他的霸主地位和方伯之職,因此秦孝公後來驕傲的說:
昔我繆公自岐雍之間,修德行武,東平晉亂,以河為界,西霸戎翟,廣地千里,天子致伯,諸侯畢賀,為後世開業,甚光美——《史記·秦本紀》
so,這裡出現了霸主身份確立的第一個要素:周天子的認可;
齊桓公也不例外,他的霸主地位也是得到周天子認可的,由於齊桓公打著「尊王攘夷」的旗號,又帶頭擁立周襄王繼位。所以當齊桓公三十五年(前651年)的時候,齊桓公號召諸侯舉行葵丘會盟,周襄王便派遣宰孔帶著祭祀祖宗用的胙肉、彤弓矢以及天子車馬祝賀齊桓公。
周天子賜予高規格的依仗,讓齊桓公可謂出盡了風頭,實際上也等於是周天子公開承認了齊桓公的霸主地位。所以,這次會議確定了齊桓公中原霸主的地位,在這次會議上,齊桓公還以盟主的身份頒佈了五個條約:
①誅不孝,無易樹子,無以妾為妻。
②再命曰:尊賢育才,以彰有德。
③三命曰:敬老慈幼,無忘賓旅。
④四命曰:士無世官,官事無攝,取士必得,無專殺大夫。
⑤五命曰:無曲防,無遏糴,無有封而不告。曰: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後,言歸於好——《孟子·告子章句下》
那麼,條約既然頒佈了,那麼諸侯們會不會遵守呢?這就是霸主地位確立的第二個要素:諸侯臣服;
因為你自己說自己是霸主肯定不行,必須要周天子認可和諸侯臣服,當霸主向諸侯國施加影響力的時候,人家會聽從你的調解,你的安排。但齊桓公顯然做到了,《史記》形容他的功績叫做「兵車之會三,乘車之會六。九合諸侯,一匡天下」。
根據《春秋經》的記載,齊桓公召開諸侯大會的紀錄高達十六次,基本上一到兩年就會召開一次諸侯大會。這種影響力就是表明齊桓公霸主地位的最好證明,如果齊桓公沒有這個實力,沒有話語權,諸侯們又怎麼會千里迢迢的來參加會議呢?
但他們都來了,為什麼要來,因為不來的話就會像當年的遂國一樣轉身就被齊桓公給滅了。
譬如在齊桓公三十年(前656年)的時候,由於楚國長久沒有向周王室朝貢,而且還去攻打齊國的盟友鄭國,於是齊桓公就召開「陽谷會盟」,商量如何援救鄭國。最後帶著齊、魯、宋、陳、衛、鄭、許、曹共計八個國家去攻打楚國,迫使楚國重新向周王室朝貢,雙方簽訂召陵之盟。
這些都是齊桓公霸主地位的表現,也可以看出,想要確立自己的霸主地位,必須獲得諸侯的認同。綜上所述,可見在春秋時期要確立自己的霸主地位,最重要的是得到諸侯們的認可,其次周天子的認可也很重要,但一般來說由於周天子威權不在,周天子的認可無非只是讓霸主的地位更加合法化。
但像後來的楚莊王並沒有得到周天子的認可,可也由於得到諸侯們的認可而成為春秋霸主,另外楚莊王也是召開過諸侯大會的,這也是霸主地位的表現。實際上之所以會出現霸主,反映的又是周天子王權衰微,只能讓大諸侯來替自己行使天子威權。
所以春秋爭霸,其實爭的就是周天子手中那份號令天下的權力。
2樓:長生道友
首先需要一支強力的軍隊,有絕對的作戰能力,還需要周天子認可,力量能夠影響周邊各國,使其小國臣服,諸侯臣服,當霸主向諸侯國施加影響力的時候,人家會聽從你的調解,你的安排
3樓:勤意智
霸主都擁有著雄厚的實力。春秋時期的霸主都擁有著雄厚的實力,才可以在戰亂中稱王稱霸。
4樓:遠在遠方的風在遠方
是很多小國家來給霸主國家進貢來體現的,因為這樣能體現出霸主國家的地位。
春秋五霸之首是誰?他成為春秋霸主的原因是什麼
一共有兩個說法一說 五霸 是指齊桓公 宋襄公 晉文公 秦穆公和楚莊王 另一說 五霸 是指齊桓公 晉文公 楚莊王 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齊桓公 原因是齊國本來就是個大國,他又任管仲為相,勵精圖治,使齊國迅速躍居成為春秋時期第一個強國!齊桓公用 尊王攘夷 的號召,九合諸侯,迫使其他諸侯國承認他為霸主!1,...
通過城濮大戰,成為中原霸主的是,使晉文公成為中原霸主的戰役是 A長平之戰 B城濮之戰
晉文公重耳 bai城濮之戰是中國 du歷史上最早有zhi詳細記載的戰例,也是誘敵深入dao戰術的典範。內據說是先軫容的謀劃。前632年,四月初四,楚軍和晉軍在城濮 今山東鄄城西南 交戰。晉文公兌現當年流亡楚國許下 退避三舍 的諾言,令晉軍後退,避楚軍鋒芒。子玉不顧楚成王告誡,率軍冒進,被晉軍殲滅兩翼...
十九世紀中期的世界霸主是哪個國家主要原因有哪些
英國1.最早進行了工業革命 2.英國bai資產階級du革命的勝利,為資本zhi主義經濟發展掃清了dao障礙 3.英國首先進行工內業革命,生產力的發展是世界領先水平4.18世紀英國成為最強大的殖 家,從殖民地獲得大量的財富,擁最 廣闊的商品和原料市場.5.先是新航路開闢,使得世界經濟中心從地中海沿岸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