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言止於智者”下一句是什麼,謠言止於智者下句是什麼

2021-06-10 12:47:39 字數 3356 閱讀 8284

1樓:匿名使用者

“流言止於智者”出自:《荀子·大略》,荀子(約公元前313-前235年)名況,字卿,又稱孫卿,趙國郇(今山西臨猗縣)人

應該是上一句“流丸止於甌臾,流言止於智者”【翻譯】:滾動的球體掉進凹陷處會停止,謠言傳到明白人那裡就平息。沒有根據的話,傳到有頭腦的人那裡就不能再流傳了。

形容謠言經不起分析。

【典故】:齊人有人讒言荀子,於是荀子離開了齊,來到楚國。公元前255年被任為蘭陵令。

但有人認為荀子對楚國來講是個危險。所以荀子又辭楚來到趙國,趙國拜其為上卿。後來楚國有人向楚相春申君進言請荀子回楚。

於是春申君派人請回荀子,復任蘭陵令。公元前238年,春申君被李園殺害,荀子罷了官。不幾年就去世了。

2樓:

全句是“流丸止於甌臾,流言止於智者”。

【解釋】:甌臾(ōu yú): 楊倞 注:

“甌、臾,皆瓦器也。 揚子云 《方言》雲: 陳 、 魏 、 鄭 、 宋 之間,謂罃為臾。

甌臾謂地之坳坎如甌臾者也。” 清 樑章鉅 《歸田瑣記·北東園日記詩》:“流丸自向甌臾止,但笑蚍蜉撼樹狂。

” 甌臾,比喻地面窪陷不平之處。

甌臾:瓦器,一說凹下之地。 滾動的球體掉進凹陷處會停止,謠言傳到明白人那裡就平息。沒有根據的話,傳到有頭腦的人那裡就不能再流傳了。形容謠言經不起分析。

【出自】:《荀子·大略》:“流丸止於甌臾,流言止於智者。”

意思是說:沒有根據的話,作為有頭腦智慧的人,聽到後,就會一笑了之,不會繼續流傳。

【典故】:齊人有人讒言荀子,於是荀子離開了齊,來到楚國。公元前255年被任為蘭陵令。

但有人認為荀子對楚國來講是個危險。所以荀子又辭楚來到趙國,趙國拜其為上卿。後來楚國有人向楚相春申君進言請荀子回楚。

於是春申君派人請回荀子,復任蘭陵令。公元前238年,春申君被李園殺害,荀子罷了官。不幾年就去世了。

謠言止於智者下句是什麼

3樓:姬覓晴

謠言止於智者下句是:流丸止於甌臾。

該句出自戰國時期荀子的《荀子-大略》,意思說:滾動的球體掉進凹陷處會停止,謠言傳到明白人那裡就平息。沒有根據的話,傳到有頭腦的人那裡就不能再流傳了。形容謠言經不起分析。

不輕易相信傳言,不輕易傳播傳言,思考一下、求證一下,確認傳言不實或者沒道理,自己就自然不去以訛傳訛了;在聽到已被自己否定的傳言時,稍加說明,也就消除了一個流言傳播的途徑。止流言,給真相和真理騰出時間和空間,維護社會發展,造福子孫,是為智者。

4樓:逗比逗無悔

“流言止於智者”,這句話是沒有下一句的。

意思是:沒有根據的話,會被聰明人止息。流言,沒根據的話(包括謠言、謊言、歪理邪說)經不起求證和檢驗。

其原文是:“流丸止於甌臾,流言止於智者。”

譯文:滾動的珠子會被碗邊那樣的上坡逼停,沒根據的傳言會被聰明人止息。

出處:戰國 荀況 《荀子·大略》

不輕易相信傳言,不輕易傳播傳言,思考一下、求證一下,確認傳言不實或者沒道理,自己就自然不去以訛傳訛了;在聽到已被自己否定的傳言時,稍加說明,也就消除了一個流言傳播的途徑。止流言,給真相和真理騰出時間和空間,維護社會發展,造福子孫,是為智者。

擴充套件資料

典故:“曾三殺人”的故事

《戰國策》中還有一個類似的故事:孔子的**曾參,以孝聞名,他住在費邑時,有一個同名同姓者殺了人,有人誤以為是曾參所為,議論紛紛,謠言很快傳到曾母那裡。

當時曾母正在織布,便停機正色道:“我兒不會做那種事!不久又有人來說:“曾參殺人了!”曾母依然鎮定如故,不予理睬。

後來又有人來說同樣的事,這時曾母終於不安起來,急忙開始收拾東西,準備逃走。

5樓:匿名使用者

沒有下一句。流丸止於甌臾,謠言止於智者,它本身就是下一句, 意思是滾動的球體掉進凹陷處會停止,謠言傳到明白人那裡就平息。沒有根據的話,傳到有頭腦的人那裡就不能再流傳了。

6樓:哈倫

不是下句是上句,《荀子·大略》:“流丸止於甌臾,流言止於智者。”

7樓:匿名使用者

《荀子·大略》:“流丸止於甌臾,流言止於智者。”

8樓:小小辣椒

流丸止於甌臾,謠言止於智者,無下句。

解釋:甌臾(ōu yú): 楊倞 注:

"甌、臾,皆瓦器也。 揚子云 《方言》雲: 陳 、 魏 、 鄭 、 宋 之間,謂罃為臾。

甌臾謂地之坳坎如甌臾者也。" 清 樑章鉅 《歸田瑣記·北東園日記詩》:"流丸自向甌臾止,但笑蚍蜉撼樹狂。

" 甌臾,比喻地面窪陷不平之處。

基本資訊:

甌臾:瓦器,一說凹下之地。 滾動的球體掉進凹陷處會停止,謠言傳到明白人那裡就平息。沒有根據的話,傳到有頭腦的人那裡就不能再流傳了。形容謠言經不起分析。

【出自】:《荀子·大略》:"流丸止於甌臾,流言止於知者。"

典故:齊人有人讒言荀子,於是荀子離開了齊,來到楚國。公元前255年被任為蘭陵令。

但有人認為荀子對楚國來講是個危險。所以荀子又辭楚來到趙國,趙國拜其為上卿。後來楚國有人向楚相春申君進言請荀子回楚。

於是春申君派人請回荀子,復任蘭陵令。公元前238年,春申君被李園殺害,荀子罷了官。不幾年就去世了。

9樓:匿名使用者

流丸止於甌臾,謠言止於智者無下句

10樓:位壁

謠言止於智者,下句是什麼?應該沒有下句了吧?

11樓:君傲哥

流言止於智者,但不止於智障!

12樓:匿名使用者

流言止於智者,聊天止於呵呵

13樓:庹希彤

貌似是聊天止於呵呵吧?

14樓:匿名使用者

謠言止於智者,止於不了智障

15樓:匿名使用者

流言止於智者,公道自在人心

16樓:青梔髮髻

《荀子·大略》:“流丸止於甌ōu臾sǒu,流言止於智者。”

對對聯:上聯:流言止於智者請對下聯:– 手機愛問

17樓:匿名使用者

(一)流言止於智者

真相來自事實

(二)流言止於智者

真理來自實踐

18樓:芸芸眾生

流言止於智者

蜚語斷於傳播

19樓:

上聯:流言止於智者。下聯:真意留給愛人。

20樓:老吳

上聯:誑語出在酒後

下聯:流言止於智者

“巧者勞立,智者勞心”的下一句是什麼

君子勞心,小人勞力,先王之制也。君子用智,小人用力,這是先王的訓示。故曰 或勞心,或勞力 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 治於人者食人,治人者食於人 天下之通義也。所以說 有的人腦力勞動,有的人體力勞動 腦力勞動者統治人,體力勞動者被人統治 被統治者養活別人,統治者靠別人養活 這是通行天下的原則。知武子曰...

學而時習之的下一句是什麼,學而時習之,下一句是什麼?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意思是 孔子說 學到待人處事的道理並適時實踐練習,不是一件令人心生喜悅的事嗎?論語第一句,學而第一的第一條 子曰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友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第二條是 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您好,學而時習之...

它山之石下一句是什麼,他山之石的下一句是什麼?

它山之石 下一句是 可以攻玉。出自 詩經 小雅 鶴鳴 全文如下 鶴鳴於九皋,聲聞於野。魚潛在淵,或在於渚。樂彼之園,爰有樹檀,其下維擇。它山之石,可以為錯。鶴鳴於九皋,聲聞於天。魚在於渚,或潛於淵。樂彼之園,爰有樹檀,其下維彀。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意思 別的山上的石頭,可以琢磨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