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歸有光是唐宋派中成就最高的作家。他能夠正確地繼承唐宋散文的真諦,在一定程度上擺脫了理學觀念的羈絆。
歸有光和唐宋派其他代表人物一樣,對當時聲勢煊赫的前後七子的復古埋論和模擬文風表示不滿,主張為文要根於六經,提倡道德。但他的主張又有王慎中、唐順之有不同:他提倡的“道”並非宋**學,而是傳統的儒教;尤為重要的是他在提倡重道的同時,特別重視文學的抒情作用。
正因重視文學的抒情作用,故其散文名作如《項脊軒志》、《先妣事略》、《寒花葬志》等均以感情真摯、通欲暢達著稱。文章多於簡潔淡雅的筆墨中透露出深摯的感情,一唱三嘆,歡愉慘惻之思,溢於言外。這些文章雖不多,但當時在文壇引起頗大震動,奠定了他在明代散文史上的重要地位。
2樓:匿名使用者
明代中葉,文壇上出現了前、後七子的復古運動,對掃除臺閣體的文風有一定作用。但至嘉靖年間,已流為盲目尊古傾向。王慎中、茅坤、唐順之等人起而抵制,提倡唐宋古文,被稱為唐宋派,其魁首實為歸有光。
他的基本觀點是:以《史記》為代表的秦漢文章雖好,但唐宋間名文未嘗不佳,前、後七子標榜"文必秦漢,詩必盛唐",實則泥古成風,走入歧途。他主張"變秦漢為歐曾",屬文時應"出於意之所誠"……非特求繪藻之工為文章。
泫然觀美矜炫於世而已"(《答俞質甫書》)。
一般把王慎中、唐順之、茅坤和歸有光都列入“唐宋派”,其實是很含混的說法。嚴格說來,所謂“唐宋派”的主腦人物王慎中和唐順之,實際上是宗宋派——說得更清楚些,是道學派,因為他們真正推崇的,首先是宋**學而不是文學。唐氏說:
“三代以下之文,莫如南豐(曾鞏);三代以下之詩,未有如康節(邵雍)者。”(《與王遵吉參政》)王氏也說:“由西漢而下,(文章)莫盛於有宋慶曆、嘉祐之間,而粲然自名其家者,南豐曾氏也。
”(《曾南豐文粹序》)曾鞏之文、邵雍之詩,即使在宋人中,文學氣息也最為淡薄。[10]對歸有光而言,他與唐、王等人既無直接聯絡,在一些基本觀點上也和他們有分歧。董其昌評他的古文“前非李、何,後非晉江(王慎中)、毗陵(唐順之),卓然自為一家之書”(《鳳凰山房稿序》)。
歸有光的散文是有獨特風格的。歸有光在散文創作上學習韓、歐,直接繼承唐宋古文運動;它對後代的影響,則是開啟了桐城派的先河。歸文,古樸平淡,題材不限,又善把家庭瑣事引到古文中來,對普通人,特別是女性,給予了高度關注,發前人所未發,使散文擴大了表現範圍。
其散文記敘家人之誼,朋友之情,感情真摯,神態生動,風韻悠遠。
歸有光是哪個文學流派
3樓:匿名使用者
歸有光是明代“唐宋派”代表作家。
歸有光(2023年1月6日—2023年2月7日),字熙甫,又字開甫,別號震川,又號項脊生,世稱“震川先生”。漢族,蘇州府太倉州崑山縣(今江蘇崑山)宣化里人。明代**、散文家,著名古文家。
嘉靖十九年(2023年),歸有光中舉人,之後參加會試,八次落第,遂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讀書談道,學徒眾多。嘉靖三十三年(2023年),倭寇作亂,歸有光入城籌守禦,作《御倭議》。嘉靖四十四年(2023年),歸有光60歲時方成進士,歷長興知縣、順德通判、南京太僕寺丞,故稱“歸太僕”,留掌內閣制敕房,與修《世宗實錄》。
隆慶五年(2023年)卒於南京,年六十六。
資料延伸:
唐宋派是明代嘉靖年間的一個散文流派,代表人物有王慎中、唐順之、茅坤、歸有光。他們的基本觀點是反對以文采取代“道統”,主張“文道合一”的傳統。
中國明代中葉文學流派。代表人物有嘉靖年間的王慎中、唐順之、茅坤和歸有光等人。該派反對前後七子的擬古主義,因為擬古主義“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主張,使當時的文學作品漸漸流於仿古、抄襲。
唐宋派散文成就超過前後七子,但也並非俱是佳品,他們的集子中有不少表彰孝子烈婦的道學文章和應酬捧場的文字。他們主張的“胸臆”、“心源”,指的是道學家的內心世界。茅坤說:
“世之文章家當於六籍中求其重心者之至而深於其道,然後從而發之為文。”(《復陳五嶽方伯書》)可見他們把道看成是文的源泉,道盛則文盛。這種觀點束縛了創作。
同時也削弱著他們文學主張的影響力,站在道學立場是不能動搖復古派的根基的。前後七子跨越弘治、正德、嘉靖三朝,取代臺閣體主持文壇風氣凡百年之久,唐宋派基於自身弱點,雖也指出了復古派的毛病,卻始終未能根本改變文壇局面。唯其散文創作對後世較有影響,如清代“桐城派”即繼承了它的傳統。
4樓:love六六心術
中國明代文學流派————唐宋派 明代文學流派。代表人物有王慎中、唐順之、茅坤、歸有光等。前後七子倡言復古之,散文創作以摹擬古人為事,缺乏思想,文字佶屈聱牙,流弊甚烈。
唐宋派力矯時弊,主張學習歐陽修、曾鞏之文,一時影響頗大。其既推尊三代兩漢文章的傳統地位,又承認唐宋文的繼承發展,散文創作對後世較有影響。
5樓:
明代中葉,文壇上出現了前、後七子的復古運動,對掃除臺閣體的文風有一定作用。但至嘉靖年間,已流為盲目尊古傾向。王慎中、茅坤、唐順之等人起而抵制,提倡唐宋古文,被稱為唐宋派,其魁首實為歸有光。
時王世貞為文壇宗師,聲勢煊赫,歸有光貶斥說:“蓋今世之所謂文者,難言矣。未始為古人之學,而苟得一二妄庸人為之鉅子,爭附和之,以抵排前人”,“至於宋元諸名家,其力足以追數千載之上而與之頡頏,而世直以蚍蜉撼之,可悲也”(《項思堯文集序》)。
在詩論上,他也批判復古傾向說:“今世乃惟追章琢句,模擬剽竊,淫哇浮豔之為工,而不知其所為。”反之,他認為那種“率口而言,多民俗歌謠,憫時憂世之語,蓋大雅君子之所不廢者”(《沈次谷先生詩序》)。
他的基本觀點是:以《史記》為代表的秦漢文章雖好,但唐宋間名文未嘗不佳,前、後七子標榜“文必秦漢,詩必盛唐”,實則泥古成風,走入歧途。他主張“變秦漢為歐曾”,屬文時應“出於意之所誠……非特求繪藻之工為文章。
□□然觀美矜炫於世而已”(《答俞質甫書》)。當時,王世貞聽到他批評自己“妄庸”後說:“妄則有之,庸則未敢聞命。
”但到了晚年,王世貞也感到自己雕飾過甚,不及歸有光恬適自然。在《歸太僕贊序》中說:“先生於古文辭……不事雕飾而自有風味,超然當名家矣。
”還有人把歸有光與歐陽修比較,推崇他為明代第一散文家。直到清代。方苞、姚鼐等人,也對歸有光交口稱讚。
歸有光的主要作品以及他被稱為什麼派
6樓:貓達
在古代,文人是可分為不同派別的,每種派別所信奉的思想主張不一樣,所以文章風格也有差異。在明代,有一個很著名的散文派別,名為唐宋派,其代表人物是歸有光。這位文人的散文很優秀,在其生活的年代中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如果用一個詞語來形容歸有光散文的優秀程度,那麼可以用“明文第一”這幾個字,這也是後人公認的讚譽之詞。
歸有光的散文很符合“文道合一”的思想主張,這也是其所屬派別的作文主張。具體來說,此派別是反對文章的文采大於內容,不能僅僅以優美的詞句來堆砌文章,而是要在文章當中輸入情感與觀點,要言之有物,而不是言辭繁華而思想空洞的。這種主張與過去的唐宋散文家的主張是一致的。
在歸有光的時代,與其所屬派別對立的是復古派。這一派別的文人都是熱衷於做臺閣體文章,這種文章初看是很有意思的,文辭非常華麗,讀起來也是很上口,特別有韻律,可是卻沒有思想靈魂,只是一副空架子罷了。唐宋派對於這個派別是很批判的,歸有光等人也一直都在撰文批評這一派別。
歸有光的文章是非常有唐宋古文風範的。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歸有光才能憑藉其才華而贏得“今之歐陽修”的美譽,才能登上明代散文成就的最高峰,才能寫下多篇流傳至今的著名散文,而這些名文才能被後人傳誦了一遍又一遍,成為後人作文的借鑑典範。
7樓:
歸有光(1506~1571)明代**、散文家。字熙甫,又字開甫,別號震川,又號項脊生,是“唐宋八大家”與清代“桐城派”之間的橋樑,被稱為“唐宋派”。有《震川集》、《三吳水利錄》等,其中《項脊軒志》被收入高中語文教科書。
8樓:韋康寧
歸有光是明朝著名的散文家,蘇州府崑山縣(今江蘇崑山)宣化里人。歸有光是明代“唐宋派”代表作家,被稱為“今之歐陽修”,後人稱讚其散文為“明文第一”。唐宋派是明代嘉靖年間的一個散文流派,代表人物有王慎中、唐順之、茅坤、歸有光。
他們的基本觀點是反對以文采取代“道統”,主張“文道合一”的傳統。該派反對前後七子的擬古主義,因為擬古主義“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主張,使當時的文學作品漸漸流於仿古、抄襲。歸有光墓位於江蘇省崑山市金潼裡,墓地方圓5畝多,墓有多冢,東冢為其高祖南隱公暨配俞氏之墓;西冢為歸有光暨配魏氏、王氏之墓,曾孫歸莊墓附葬在西冢之次。
原墓門在東,乾隆六年(2023年)縣令**正封筑後,移至冢之前。
歸有光是什麼文字派別
9樓:漂亮皮奧利安
唐宋派唐宋派是明代嘉靖年間的一個散文流派,代表人物有王慎中、唐順之、茅坤、歸有光。他們的基本觀點是反對以文采取代“道統”,主張“文道合一”的傳統。
唐宋派的文學思想經歷了一個不斷演變的過程。茅坤與唐順之在嘉靖二十四年前後的往復論爭,以及此後二人文學思想不同的發展走向,集中體現了唐宋派的分化與演變。唐順之在此過程中提出的“本色論”,為晚明文學思潮的興起奠定了理論基礎,卻將唐宋派自身的文學思想與創作引入重重困境之中。
茅坤對唐順之“本色論”不甚透徹的理解,及其“得其神理”的創作思想,反而令其在唐宋派擺脫道學氣、走向審美化的轉變過程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唐宋派究竟是一個何種性質的文學流派?其核心的文學理論是什麼?我們應該如何認識它在明代文學思想發展中的作用與地位?目前學界在這些問題上尚存有較大分歧。“唐宋派”這一概念,
在此爭論過程中存在著兩個明顯的錯位。其一是時間的錯位:唐順之最初是要引導茅坤效法唐宋文章,而在此過程中他自身的文學思想卻背離了“師法唐宋”而轉向“本色論”;當他試圖將此種新的文學思想灌輸給茅坤時,後者卻理解並接受了其“師法唐宋”的創作主張。
其二是理解的錯位:同樣是講“以精神相山川”,唐順之最終是要將創作源泉引至本心,而茅坤卻是以靈慧之心體察萬物神情。在唐順之看來,這當然是一種遺憾;而對唐宋派文學思想的發展而言,卻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詳加對比“本色論”與“得其神理”的理論內涵,以及此後唐、茅文學思想的不同走向,我們不難發現此種錯位的重要意義。
僅就創作論的層面而言,“得其神理”,即是茅坤“萬物之情,各有其至”文學思想的另一種表述方式,主要是針對當時的形式模擬之風而論。只不過這一命題同時又包含著風格論的涵義。茅坤在《謝陳五嶽序文刻書》中談到:
“即如唐、王以下,頗厭何、李之抗聲藻而略神理也,稍稍於歐陽、曾、王,若將共為翱翔嫋娜其間,然抑或疲矣。”(18)認為前七子通過字擬句模追求秦、漢文章的規制與氣勢而忽略了實際內容與內在精神,是唐宋派諸子的共同認識。但他們提出的補救方法卻各有不同:
王慎中主張“文以明道”,唐順之提出“本色論”,而茅坤則要“求其神理”。所謂“神理”,首先是針對“聲藻”;就文章的內容而言,卻又顯然不是泛泛地要求文章言
方孝嶽《中國文學批評》最早對“本色論”的理論價值作出充分肯定,此後逐漸成為認識唐宋派最主流的觀點。
馬積高認為唐宋派的文論“仍是南宋以來那些不反對學文的理學家的見解” 《宋明理學與文學》第175頁,湖南師範大學出版社2023年版)。章培恆《中國文學史》進一步指出唐宋派其實就是“宗宋派”、“道學派”(見該著第248頁,復旦大學出版社2023年版)。黃毅《歸有光是唐宋派作家嗎》一文則對歸有光作為唐宋派成員的身份提出了質疑,文見《中國典籍與文化》2023年第1期。
歸有光的母親有什麼品質
散文 一 散文概述 文學體裁之一,散文這個名稱,隨著文學的發展,它的含義和範圍也在不斷的演變。我國古代把與韻文 駢體文相對的散體文章稱為 散文 即除詩 詞 曲 賦之外,不論是文學作品還是非文學作品,都一概稱之為 散文 現代的散文指除詩歌 戲劇 以外的文學作品,包括雜文 小品文 隨筆 遊記 傳記 見聞...
程朱理學與陸王心學的主張有什麼意義
都是哪個時代對時代問題的解答。程朱理學和陸王心學 有什麼區別和聯絡 相同點 1.思想 同屬儒學範疇,都是對儒學的發展 2.思想主張 都強調意識 理,心 第一物質第二,都屬於唯心主義思想 3.根本目的 都要求人們克服私慾,以 仁 的思想規範行為,從而維護封建 統治的社會秩序 4.地位和影響 都是我國古...
有驚字與影字與光的成語,帶驚影光三字成語有那些
大驚失色 d j ng sh s 解釋 非常害怕,臉色都變了。出處 漢書 霍光傳 群臣皆驚愕失色,莫敢發言。結構 連動式。用法 常與 不覺 不由的 等詞連用 表示下意識的表情 而不是形體動作。一般作謂語 補語。正音 色 不能讀作 sh i 近義詞 膽戰心驚 心驚肉跳 面如土色 反義詞 不動聲色 若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