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記》結尾寫劉子驥打算尋訪挑花源,“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後人概括出成語是什麼

2021-07-27 22:21:52 字數 2981 閱讀 5637

1樓:___扯談

無人問津

語出:晉陶潛(陶淵明)《桃花源記》:“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

用法:用來形容受冷落;沒有人再來嘗試或過問某件事、某種東西。一般作賓語。

2樓:

陶淵明(365—427),一名潛,字元亮,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人,卒後世稱“靖節先生”。曾祖陶侃曾官至大司馬,祖父和父親也做過太守、縣令一類的官,到陶淵明時,家境已沒落。陶淵明少年時代由於家庭和儒經的影響,對統治階級抱著幻想,有“大濟蒼生”之志。

但他的家世出身和所處的時代卻是對他十分不利的。這時,反動的門閥制度發展到了頂點,門閥士族壟斷了**要職,出身於庶族寒門的人則遭到無理的壓抑。陶淵明的曾祖陶侃雖以軍功取得晉朝的**,但本身並非門閥士族。

到了陶淵明時代,連這樣的家世也沒落了,他自然得不到社會的重視。東晉政治又極端的腐敗,統治階級內部矛盾十分尖銳。在這樣的政治局面下,想實現進步的政治理想是不可能的。

這種客觀現實對陶淵明的生活道路以及思想變化有著深刻的影響。直到29歲陶淵明才出仕,以後十多年裡,他幾次做官,都不過是祭酒、參軍等職,不僅濟世的抱負無法施展,而且必須降志辱身和一些官場人物周旋。在老莊思想和隱逸風氣盛行的影響下,陶淵明早年便有愛慕自然,企羨隱逸的思想。

所以,這十多年裡他一直“一心處兩端”,行動上也是仕隱無常。三十九歲時,他的思想有了更大變化。就在這一年,他親自參加了勞動。

此後,他又作過鎮軍、建威參軍,因為“耕植不足以自給”,又一度為彭澤令,在官八十餘日,逢郡督郵來縣,屬吏告訴他應束帶接見,他嘆道:“我不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兒。”即日解職而歸。

從此,他結束了仕隱不定的生活,堅決地走上了歸田的道路。

二、關注寫作背景。

《桃花源記》是陶淵明的代表作之一,約作於永初二年(421),即南朝劉裕弒君篡位的第二年。這時作者歸隱田園已經16年了。年輕時的陶淵明本有“大濟蒼生”之志,可是,他生活的時代正是晉宋易代之際,東晉王朝極端腐敗,對外一味投降,安於江左一隅之地。

統治集團生活荒淫,內部互相傾軋,軍閥連年混戰,賦稅徭役繁重,加深了人民的剝削和壓榨。在國家瀕臨崩潰的動亂歲月裡,陶淵明的一腔抱負根本無法實現。同時,東晉王朝承襲舊制,實行門閥制度,保護高門士族貴族官僚的特權,致使中小地主出身的知識分子沒有施展才能的機會。

像陶淵明這樣一個祖輩父輩僅做過一任太守一類官職,家境早已敗落的寒門之士,當然就“壯志難酬”了。加之他性格耿直,清明廉正,不願卑躬屈膝攀附權貴,因而和汙濁黑暗的現實社會發生了尖銳的矛盾,產生了格格不入的感情。義熙元年(405),他倉促而堅決地辭去了上任僅81天的彭澤縣令,與統治者最後決裂,長期隱居田園,躬耕僻野。

他雖“心遠地自偏”,但“猛志固常在”,仍舊關心國家政事。元熙二年六月,劉裕廢晉恭帝為零陵王,改年號為“永初”。次年,劉裕採取陰謀手段,用毒酒殺害晉恭帝。

這些不能不激起陶淵明思想的波瀾。他從固有的儒家觀念出發,產生了對劉裕政權的不滿,加深了對現實社會的憎恨。但他無法改變、也不願干預這種現狀,只好藉助創作來抒寫情懷,塑造了一個與汙濁黑暗社會相對立的美好境界,以寄託自己的政治理想與美好情趣。

《桃花源記》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的。

三、內容賞析。

文章開端,先以美好閒靜、“芳草鮮美,落英繽紛”的桃花林作為鋪墊,引出一個質樸自然的化外世界。在那兒,一切都是那麼單純,那麼美好。沒有稅賦,沒有戰亂,沒有沽名釣譽,沒有勾心鬥角。

甚至連一點吵吵嚷嚷的聲音都聽不到。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是那麼平和,那麼誠懇。造成這一切的原因,作者沒有明說,但從“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一句中已隱約透露了訊息:

原來歸根結蒂,是因為沒有一個高踞人民頭上為私利互相攻伐的統治集團。這個幻想中的桃源世界,對生活在虛偽黑暗、戰亂頻繁、流血不斷的現實世界中的人們來說,無疑是令人神往的。作者的簡淨筆觸,恰如其分地表現出桃花源的氣氛,使文章更富有感染力。

當然,這種理想的境界在當時現實中是不存在的,只是作者的不滿黑暗現實的一種精神寄託。

文章的結構也頗有巧妙之處。作者借用**筆法,以一個捕魚人的經歷為線索故事。開頭的交代,時代、漁人的籍貫,都寫得十分肯定,似乎真有其事。

這就縮短了讀者與作品的心理距離,把讀者從現實世界引入到迷離惝恍的桃花源。相反,如果一開頭就是“山在虛無縹緲間”,讀者就會感到隔遠,作品的感染力也就會大打折扣。“不足為外人道也”及漁人返尋所志,迷不得路,使讀者從這朦朧飄忽的化外世界退回到現實世界,心中依舊充滿了對它的依戀。

文末南陽劉子驥規往不果一筆,又使全文有餘意不窮之趣。

四、至今沿用的成語。

《桃花源記》中共有三個成語至今沿用。它們分別是:世外桃源,豁然開朗,無人問津。

值得注意的是,這三個成語的意思已有所變化,我們大多使用它們的比喻義或引申義。“世外桃源”現在指不受外界影響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豁然開朗”指一下子出現明朗的境界,也形容一下子領悟某種道理;“無人問津”指沒有人再來嘗試或過問。如果同學們在作文時能適當地使用這些成語,那麼你的文章定會錦上添花,生動有味。

由此可見學習和繼承傳統文化,對提高我們的語言和文學素養是必不可少的。

3樓:小霞煊煊

《桃花源記》結尾寫劉子驥打算尋訪挑花源,“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後人概括出一個成語是什麼?

《桃花源記》結尾寫劉子驥打算尋訪挑花源,“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後人概括出一個成語是無人問津。

4樓:飛鳥狼

無人問津

難道還有其他的答案,敬請告知!

5樓:匿名使用者

wu ren wei jin

6樓:紫衍母娜蘭

不是。桃花源本是虛構的,它是東晉人民心中幻想的夢幻地界。它寄託了東晉人民渴望遠離戰爭,渴望和平的情感。

(1)《桃花源記》結尾寫劉子驥打算尋訪桃花源,“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後人據此概括出一個成

7樓:沉默天天

(1)無人問津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何陋之有

(3)蓮花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

(4)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5)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

《桃花源記》結尾寫劉子翼打算尋訪桃花源

1.無人問津 2.諱疾忌醫 3.東坡居士 蘇軾 六一居士 歐陽修 邗溝居士 秦觀 鹿門居士 米芾 浮休居士 張舜民 1 無人問津 2 諱疾忌醫 3 蘇東坡 歐陽修 秦觀 米芾 張舜民 字芸叟 1 桃花源記 結尾寫劉子翼打算尋訪桃花源,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後人據此概括出成語是?無人問津 2 編...

桃花源記中稀有牛頭怪怎麼打書,桃花源記牛頭怪

先打垃圾書開格子,至少到4個格子吧,然後必上連擊 吸血,有錢的話弄個高階震嶽也不錯。至於必殺嘛 rp好的話可能會領悟,到後期領悟不了可以考慮再上必殺。反正連擊 強力 吸血必有就好。ps 打了連擊後就該鎖連擊了,畢竟這個比強力貴很多。你是想用來作法寶寶還是攻寶寶 桃花源記打造一個5個高階技能的稀有牛頭...

桃花源記,語文

1 因為桃花林風景很優美,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2 其中往來種作 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3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4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 把課文多讀幾遍,就明白了 初中八年級下冊 桃花源記 的原文和翻譯 語文版 一 原文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