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商鞅(約前390年—前338年),漢族,衛國(今河南安陽市內黃梁莊鎮一帶)人。戰國時期政治家,思想家,著名法家代表人物。姬姓,衛氏,全名為衛鞅。
因衛鞅本為衛國公族之後,故又稱公孫鞅。後封於商,後人稱之商鞅。 商鞅的主張:
1.反對禮制。 商鞅重視法律,而反對儒家的“禮”。
他認為,當時的新興地主階級反對貴族壟斷經濟和政治利益的世襲特權,要求土地私有和按功勞與才幹授予官職。 2.“好利惡害”的人性論 商鞅認為人都有“好利惡害”或者“就利避害”的本性,曾說:
“人生有好惡,故民可治也。” 3.“不法古,不循今”的歷史觀
商鞅反對保守的復古思想,主張銳意改革,認為歷史是向前發展的,一切的法律和制度都要隨歷史的發展而發展,既不能復古倒退,也不能因循守舊。明確地提出了“不法古,不循今”的主張。 4.
嚴法治國 商鞅強調“以法治國”,要求國家官吏學法、明法,百姓學習法律者“以吏為師”。並將以前的秦法改為律。強調法律的普遍性,具有“範天下不一而歸於一”的功能。
輕罪重罰,強化法律意識,不赦不宥。主張凡是有罪者皆應受罰。鼓勵告奸。
並制定“什伍連坐”制度。
5.重農抑商 商鞅頒佈法令獎勵耕織,特別獎勵墾荒。規定:“僇力本業耕織致粟帛多者,復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貧者,舉以為收拏”
2樓:匿名使用者
商鞅“少好刑名之學”,專研以法治國,受李悝、吳起等人的影響很大。後為魏國宰相公叔痤家臣,公叔痤病重時對魏惠王說:“公孫鞅年少有奇才,可任用為相。
”又對惠王說“王既不用公孫鞅,必殺之,勿令出境。”公叔痤死後,魏惠王對公叔痤囑託不以為然,也就沒有照做了。公孫鞅聽說秦孝公下令國中求賢者,欲收復秦之失地,便攜同李悝的《法經》到秦國去。
通過秦孝公寵臣景監,商鞅三見秦孝公,提出了帝道、王道、霸道三種君主之策。只有霸道得到秦王的讚許,併成為秦國強盛的根基。前359年任左庶長,開始變法,後升大良造。
公元前359年,正當商鞅輔佐秦孝公醞釀變法時,舊貴族代表甘龍、杜摯起來反對變法。他們認為利不百不變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無過,循禮無邪。
”商鞅針鋒相對地指出:“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復,何禮之循?
”“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故湯武不循禮而王,夏殷不易禮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禮者不足多。”從而主張“當時而立法,因事而制禮”(《商君書·更法篇》《史記·商君列傳》)。
這是以歷史進化的思想駁斥了舊貴族所謂“法古”“循禮”的復古主張,為實行變法作了**準備。
周顯王十三年(前356年)和十九年(前350年)先後兩次實行變法,變法內容為“廢井田、開阡陌,實行郡縣制,獎勵耕織和戰鬥,實行連坐之法”。這時太子犯法,商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刑其太傅公子虔與老師公孫賈。秦孝公十六年(公元前346年),太傅公子虔復犯法,商鞅施以割鼻之刑。變法日久,秦民大悅。
秦國道不拾遺,山無盜賊。前340年,率秦趙軍敗魏國公子昂將軍,魏割河西之地與秦,將人民遷居至大梁,此時魏惠王大忿:“寡人恨不用公叔痤之言也。
”衛鞅因功封於商十五邑。
商君之法太過刻薄寡恩,設連坐之法,制定嚴厲的法律,增加肉刑、大辟,有鑿頂、抽肋、鑊烹之刑。尤其是軍功爵制度,造成秦國貴族多怨。秦國公族趙良勸說商君積怨太深,宜“歸十五都,灌園於鄙”、“不貪商、於之富,不寵秦國之教”,商鞅不聽。
前338年,秦孝公崩,惠文王即位,公子虔告商鞅謀反,商鞅逃亡至邊關,欲宿客舍,結果因未出示證件,店家害怕“連坐”不敢留宿,自是“作法自斃”;欲逃往魏國,魏人因商鞅曾背信攻破魏帥,亦不願收留。後來商鞅回到商邑,發邑兵北出擊鄭國,秦國發兵討之,殺鞅於鄭國黽池,死後被秦惠王處“車裂之刑”於彤,滅商君之族。
3樓:醜得被人劈
商鞅主張反對禮制,好利惡害,不法古,不循今,他屬於法家流派。
4樓:匿名使用者
以法治國 屬於法家流派
商鞅是哪個朝代的,他是怎麼死的,商鞅是什麼時期的人
戰國時期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崩,惠文王即位,公子虔告商鞅謀反,商鞅逃亡至邊關,欲宿客舍,結果因未出示證件,店家害怕 連坐 不敢留宿,自是 作法自斃 欲逃往魏國,魏人因商鞅曾背信攻破魏帥,亦不願收留。後來商鞅回到商邑,發邑兵北出擊鄭國,秦國發兵討之,殺鞅於鄭國黽池,死後被秦惠王處 車裂之刑 於彤,...
墨子的主張是什麼,墨子主張的思想是什麼?
墨子的政治主bai 張體現du在兼愛 非攻 尚賢 zhi尚同 節用 dao節葬 非樂 非命 內天志容 明鬼等十個方面。兼愛 不分等級 不分遠近 不分親疏地愛天下所有的人。非攻 反對侵略戰爭,維護人類和平。墨子提出的這十大主張 尚賢 尚同 節用 節葬 非樂 非命 尊天 事鬼 兼愛 非攻 墨子主張的思想...
洋務運動主張什麼思想,洋務運動的主張是什麼?
洋務運動的最根本的指導思想是 自強 求富 其分類思想就是 師夷制夷 中體西用 八個字。師夷制夷 表明洋務運動與外國資本主義侵略者的關係,即學習西方的長技用以抵制西方的侵略 中體西用 表明洋務運動與本國封建主義傳統文化的關係,表明中學與西學各自在洋務運動中的地位,即以中學為主體,西學為輔用。洋務運動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