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鏡先生說孔明雖得其主不得其時是什麼意思

2022-02-06 05:49:35 字數 5089 閱讀 4788

1樓:桑千亦

得其主 ,不得其時 。並不是指孔明出山不是時候 。 個人認為有2點 。 其一為天時 ,其二為大勢 。

其一 : 天時 , 顧名思義孔明出山時 , 曹操已獨據天下其七八 。 而劉備兵不過幾千 。

另 , 劉備經常自詡匡扶漢室 , 而眾人皆知漢室氣運已盡 ,可劉備還不自知仍自詡為漢室宗親 。 其實匡扶漢室只為起兵之名但萬萬不可以此自詡而打天下 。 此為天時 ,天時地利人和 , 曹操挾天子獨佔天時 , 孫權佔地利 , 劉備則獨佔人和 。

其二 : 大勢 , 自曹操得天子以挾天子令諸侯為名 , 獨順大勢而為 。 荀彧曾言 :

主公最善順勢而為 。 此時曹操天下獨佔七八 , 擁兵百萬 。 兵將謀士雖不如劉備 , 但良將眾多 ,且荀彧郭嘉程昱雖不如孔明 ,但差之不遠矣 。

此為大勢所趨 。

個人見解 , 如劉備其仁義迂腐減其三 ,則可與曹操平分天下 , 而去其五 ,則獨佔天下 。 其實孔明出山時機無謂 , 但個人認為其意思大致是劉備生不逢時 。此人如若在太平盛世絕為明君 , 但生於亂世則必敗矣 。

縱觀古往今來 , 秦皇嗜殺如命得天下 , 唐皇世明殺其兄得皇位 ,宋朝黃袍加身起兵得天下 , 明朝朱元璋性嗜殺 。 其他無疑為此 , 哪位開朝皇帝為仁義之君 ? 故劉備生不逢時 。

徐州再三退讓終得其州 , 荊州則再次退讓 。 以此得知劉備雖明主 ,但卻不該生於亂世 。

其上只為個人愚見 , 各位客觀勿怪 。

2樓:雪兒趣事

為什麼水鏡先生說諸葛亮「雖得其主,不得其時」?

三國中水鏡先生說:孔明雖得其主,不得其時是什麼意思

3樓:淺酌低歌輕和

三國中水鏡先生說:孔明雖得其主,不得其時。這句話的意思是:

諸葛亮遇到了劉備這樣的明主,但是他出生在一個亂世之中,一生操勞是在所難免的,最後諸葛亮無功而返,病死五丈原也說明了這一點。

諸葛亮一心為大漢盡忠,但是他盡忠的時候,大漢其實已經是一個空殼子了,而且當時曹魏、孫吳的政權都是非常強大的,如果諸葛亮要實現自己興復漢室的目標,可以說是非常困難的,這就是所謂的未得其時。

這句話中的,孔明未得其時,並不僅僅是指諸葛亮投奔劉備的時間。未得其時中的這個「時」字指的是天時中的時,是諸葛亮出山沒有天時這一優勢。正是因為他沒有天時這一優勢,所以他六出祁山都沒有成功,最後還病死在了五丈原上,最後落得個出身未接身先死的悲壯結局。

4樓:張某某

其一為天時 ,其二為大勢 。

其一 : 天時 , 顧名思義孔明出山時 , 曹操已獨據天下其七八 。 而劉備兵不過幾千 。

另 , 劉備經常自詡匡扶漢室 , 而眾人皆知漢室氣運已盡 ,可劉備還不自知仍自詡為漢室宗親 。 其實匡扶漢室只為起兵之名但萬萬不可以此自詡而打天下 。 此為天時 ,天時地利人和 , 曹操挾天子獨佔天時 , 孫權佔地利 , 劉備則獨佔人和 。

其二 : 大勢 , 自曹操得天子以挾天子令諸侯為名 , 獨順大勢而為 。 荀彧曾言 :

主公最善順勢而為 。 此時曹操天下獨佔七八 , 擁兵百萬 。 兵將謀士雖不如劉備 , 但良將眾多 ,且荀彧郭嘉程昱雖不如孔明 ,但差之不遠矣 。

此為大勢所趨 。

個人見解 , 如劉備其仁義迂腐減其三 ,則可與曹操平分天下 , 而去其五 ,則獨佔天下 。 其實孔明出山時機無謂 , 但個人認為其意思大致是劉備生不逢時 。此人如若在太平盛世絕為明君 , 但生於亂世則必敗矣 。

縱觀古往今來 , 秦皇嗜殺如命得天下 , 唐皇世明殺其兄得皇位 ,宋朝黃袍加身起兵得天下 , 明朝朱元璋性嗜殺 。 其他無疑為此 , 哪位開朝皇帝為仁義之君 ? 故劉備生不逢時 。

徐州再三退讓終得其州 , 荊州則再次退讓 。 以此得知劉備雖明主 ,但卻不該生於亂世 。

其上只為個人愚見 , 各位客觀勿怪 。

5樓:匿名使用者

孔明得到了一個會識才,用才的君主劉備,事後也證明了劉備確實重用了諸葛.但是征伐打仗,擴張版圖並不是其最大的優點.無奈這又是一個亂世,大家都想創業當皇帝,包括劉備在內,諸葛也不得不跟著到處打仗.

最後結果你也知道了,偏安一隅的時候,把巴蜀之地治理的井井有條,具體的可以看三國志陳壽對諸葛治下的巴蜀的評價,基本上是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情景.但是打仗的時候,六出祁山,外人評價貶大於褒,事實也差不多,當然這裡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不過確實再沒有給蜀國爭取更多土地,更大版圖了.

所以這句話的意思是,孔明得到了會用他的劉備,但這個亂世不適合諸葛發揮長項,有點生不逢時的意思.

6樓:雪兒趣事

為什麼水鏡先生說諸葛亮「雖得其主,不得其時」?

7樓:邦德鋼構

他們都在胡扯,事後諸葛亮!我來告訴你什麼意思!當時劉備47歲,諸葛亮27歲,劉備已到暮年,諸葛亮正當壯年,水鏡先生飽讀史書,知道千古君臣相遇,年齡不能差太多,尤其是君!

看看商鞅為什麼能成功,就是秦孝公才20出頭,吳起為什麼會失敗,就是楚悼王太老了!水鏡先生著眼於此,才會說不得其時!事實證明,劉備死的早!

可能你會問,劉備死了,諸葛亮還是一樣大權在握,不是一樣在繼續劉備生前政策和目標嗎?告訴你,劉備就是劉備,諸葛亮是諸葛亮,雖然目標一致,但是,誰當這個家,結果就有本質的區別!劉備天生就有一個領導者,他有他的個人魅力,可諸葛亮就不行了!

劉備有皇叔身份,有禮賢下士的氣量,打荊州有荊州的才俊相輔,打益州有益州的人才幫忙,可諸葛亮呢,是不是隻知道一個姜維?所以,回答歷史問題,要以當代人來看!

8樓:匿名使用者

諸葛令雖然遇到了能夠讓自己施展才的地明主,可是此時漢室已式微,儘管孔明身負雄才大略,懷抱天下,然想輔助劉備復興漢室已經無望了,可謂生不逢時,難道不可惜嗎?「臥龍雖得其主,未得其時」這句話中的「時」指的不是諸葛亮投奔劉備的時機,而是人們常說的「天時、地利、人和」中的「天時」。「臥龍雖得其主」是說諸葛亮投奔劉備是找對了人,但「未得其時」,意思是說諸葛亮不得「天時」,所以他六出祁山不勝,最後秋風五丈原,只落得一個「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的結局。

實際上,這句話是**中寫的司馬徽的一句讖語,而不是說當時諸葛亮的某個情況,所以司馬徽才會為諸葛亮感到可惜。轉

9樓:劍信

欲得天下需佔盡天時、地利、人和。其中最重要的天時被曹操所佔,挾天子以令諸侯,徐圖霸業,天下九州,曹操已獨佔一大半。孔明出山時,天時已失。

而江東有長江天險,佔盡地利。所以留給劉備的只有人和。就是這個人和。

也被一分為三,劉備只佔其一而已。劉備雖是明主,但此時的天下格局已經非常明朗了,孔明不可能不明白僅憑一己之力,根本無法力挽狂瀾。最好的結局就是三分天下。

所以水鏡先生才會說孔明雖得其主,不得其時,惜哉!惜哉!如果孔明能早早的遇到劉皇叔,或許蜀漢的歷史將會改寫。

三國中,水鏡先生說:孔明雖得其主,但不得其時,是什麼意思?那什麼時候才是其時呢?

10樓:沉落梧桐幾時別

一、天時,即天下大勢。劉備雖以漢室正統自居,但漢室已經衰微,運數已盡了;並且當時曹操已基本平定北方,在那個歷史時期,北方乃是天下根本,無論從耕地還是人口來說都佔據絕對多數,益州、荊州、江東的總和也趕不上北方,從長遠看,終究是佔據北方才能統一中國。

二、諸葛亮出山的時機。諸葛亮出山時年僅27歲,我個人認為年齡過小,尚需歷練,並且出山過早,很容易讓他人研究琢磨,司馬懿就是比諸葛亮出山晚,對諸葛亮的研究已經很透徹了。諸葛亮出山時對周瑜的研究也是很透徹了。

11樓:呂布是我

就是說諸葛亮生不逢時,諸葛亮雖然遇到了他理想中的明主——劉備,但是當時的天下大勢已然改變,黃巾之亂,群雄並起,最好的崛起時期已然過去,曹操統一北方,手下無數名士,猛將,乃天下第一大勢力,孫吳久據江東,根深蒂固,而劉備呢,到了40多歲還是什麼都沒有,雖然手下也有關羽,張飛,趙雲,這等的名將,但沒有一塊根據地,而且也沒有多少兵。可以說劉備想要一統天下,在現在這個時期已經很難了,相信諸葛亮自己也明白這點,雖然佔據蜀中,但是奈何蜀中人口太少,所以諸葛亮從始至終都是在北伐,因為他明白一點,一旦戰火發生在蜀國境內,蜀國絕對耗不起,國土面積小,沒有可供緩衝的大後方。所以北伐可以把主動權握在自己手裡,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入許昌,速戰速決,才有一統天下的可能,因為蜀國耗不起,而魏國國土面積大,人口眾多,資源豐富,玩得起持久戰。

12樓:匿名使用者

那時的割據勢力早已形成、劉備起家遲、且剛開始的時候沒有勢力、只是在別人手下當小兵、而且孔明出山又遲了、在加劉備有點婦人之仁、有點過於仁慈

13樓:匿名使用者

說的是盛世,諸葛亮實際上在經濟方面最有天賦,而發展經濟必須是盛世,如貞觀之治、康乾盛世謂之得其時。

14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三國爭霸,群雄並起,而劉備當時是屬於無立足之地,想從兩個豪強手中奪得一片地很不容易,如果當時劉備像曹操那樣強大,他一定可以有更大的作為,一統天下、當他們有實力爭天下時,又是在輔佐樂不思蜀的阿斗,所以不得其時

15樓:匿名使用者

諸葛就是被三國演義給神話的人物、他是個偉大的政治家、卻不是個軍事家、可以說他不是個合格的軍師、蜀國滅 諸葛亮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16樓:匿名使用者

指的是諸葛亮雖然遇到了可以讓他發揮才幹的明主劉備,但是從巨集觀上來說,劉備的蜀漢政權是不可能取得勝利的,因為畢竟北方的曹操太強大了,諸葛亮註定只能做一個壯志不得酬的悲劇英雄,這也是三國演義為諸葛亮的悲劇埋下的一個伏筆。

17樓:匿名使用者

不得其時的意思是,漢朝氣數已盡。假如他是在唐朝輔佐李世民的話那就是得其時了

18樓:匿名使用者

上面說的都不對.諸葛亮為什麼客死五丈淵.他那時是有病了.類似勞病.他出山時都...

19樓:心在哪兒

樓上的燒餅們回答需要這麼複雜嗎?? 很簡單嘛,豬哥遇到了一個好老闆,卻沒碰上一個好市場

20樓:匿名使用者

孔明出山那時太晚了,如果從劉備是一介草名時就出現,中原未必就是曹操的。就算劉備不得其力而曹操得了中原,劉備也有幾次反敗的時候那時如果有孔明就不是三分天下。再說後來蜀國完全有兵力奪得天下,就是被劉備伐東吳時基本上全敗光了,如果那時的孔明和劉備有關羽張飛那樣的感情義氣關係的話完全有能力阻止劉備伐東吳。

以那時的蜀吳關係還不至於為了一個關羽而有破裂,兩國齊心破曹完全有能力的,得天下不是難事。孔明那時出山完全不能改變一切局勢,註定是要做一個失敗的英雄。

劉備請孔明出山時,為什麼水鏡先生說孔明雖得其主,未得其時,惜

大概就是說跟老劉是對的,但是時機不好,這個時機或許是就當時出山時機而言,也或許就是說那個戰亂的時代不適合亮哥,他註定難以成就大事,因為那是戰亂時代,亮是相當nb的政治改革家,但論軍事他或許是二流甚至三流。但是,我想說水鏡先生司馬徽乃一沽名釣譽之徒,他有經天緯地之才什麼都知道的話。為什麼不出來拯救蒼生...

水鏡先生說諸葛亮得其主不得其時什麼意思

諸葛亮遇到了劉備這樣的明主,但是他出生在一個亂世之中,一生操勞是在所難免的,最後諸葛亮無功而返,病死五丈原也說明了這一點。最後一個不得其時,是諸葛亮掌權太晚,而且時間太短。劉備夷陵之戰大敗而歸 託孤白帝城,此時已是223年。本身蜀漢就是實力底蘊最弱的一方,不到五年卻經歷了關羽失荊州 劉備夷陵之戰敗北...

三國裡面水鏡先生,三國演義中水鏡先生

司馬徽,字德操。潁川 今河南禹縣 人。由於他善於知人,被稱為 水鏡 北方戰亂,他寓居襄陽。與襄陽大名士龐德公 黃承彥以及流寓到襄陽的徐庶 崔州平 石廣元 孟公威 諸葛亮等均有交往,關係甚密。世說新語 言語篇 注引 司馬徽別傳 記載有他的趣事。就是說如果有人問某人某事好壞,他都皆說 好 大有 好好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