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春節的習俗多了,長沙春節的習俗多了

2022-03-01 07:05:20 字數 4976 閱讀 3644

1樓:白鯨的戀戀之家

■冬至春節期間是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所以產生許多行事的禁忌例如:大年初一忌吃稀飯,要吃乾飯..等,你知道有哪些呢?

■臘月冬至過後,進入農曆十二月,俗稱臘月,臘月初八要吃臘八粥,臘八粥用糯米、紅豆、桂圓、棗子、栗子、花生、榛子、白果、松子混煮成甜稀飯,據說臘八粥源於印度,佛祖釋迦牟尼獨坐菩提樹下苦行六年後,終於在臘月八日之夜悟道成佛,後人為了不忘他成道前的苦難,於臘月八日吃

【尾牙(農曆十二月十六日)】

作尾牙算是感謝土地公一來對信眾的農作收成與事業生意順利的庇佑,所以會比平常的作牙更加隆重,且各公司行號的老闆會在公司、家中或餐廳犒賞員工,做為慰勞員工一年來的辛勤。

【送神 (農曆十二月二十四日】

「送神日」,也是原在人間鑑察人們言行善惡的灶神與其它諸神,一年一度返回天庭向玉皇上帝稟報人間善惡的重要日子,以定來年人們的吉凶禍福。

▲灶神粥以做紀念。過了臘八也開始做年終大掃除的工作。臘月十六是尾牙,這天要拜土地公,商家在當天宴請員工,過去如果老闆要解僱員工,只要把白斬雞的雞頭對準那位員工,就心照不宣了。

這天應節食物是「刈包」。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祭灶神,傳說灶神是天上派來住在每戶人家的,年底會返天報告該家一年善惡,由天帝分別給予吉凶,人們為了讓灶神說好話,就用豐盛的祭品賄賂他,黏住他的嘴,不讓他打小報告。

■除夕這天家家戶戶遠遊在外的、分家出去的全回老家過團圓夜,圍爐吃年夜飯,年夜飯裡最不可少的是一條大魚,但不可吃完,以象徵「年年有餘」。年夜飯吃完,家中最大的長輩坐在正廳,小輩依次拜年,拜年時發給壓歲錢,通常發完壓歲錢,一般人家就准許開場賭小錢了,不管賭不賭錢,一般都要守歲,守到夜裡十二點,鞭炮一放,新的一年正式開始。還要在夜半到附近著名廟宇祭拜準備「搶頭香」。

■初一根據干支來定開正時刻,一到時刻就鳴放爆竹,在神前供上甜料—紅棗、冬瓜、糖、花生糖等糖果,並燒金紙一同祭拜,天亮時,把春聯貼在門上,點蠟燭和燒香,以清茶、甜茶、花生糖、蜜

▲祭祖柑、飯、發粿、甜粿、雞鴨魚肉為供品,祭拜神佛祖先牌位,放鞭炮後,全家一同禮拜,此即開正或稱開春。又初一除祭拜家中神佛以外,還可到所信仰的寺廟上供祭拜。另外,初一乃一年之始,為了能有個好彩頭,一家人不能講不吉利的話、斥責、宣譁、毆打等,也不能使用刀叉,更不準破壞東西,全家男女老幼均著新衣,或去給親友拜年,或到郊外踏青,或參加各種遊戲與賭博。

□初一禁食菜湯和甜粿

初一早上要吃素菜,及不吃葷也不煮,把前天的飯菜蒸來吃,不喝菜湯,只能飲冰砂糖茶,臺灣人認為如果喝菜湯,出外旅行會遇大雨,有的人初一到初三都過這樣的生活。元旦也不吃甜粿,初二才能吃,油稞要在鍋中煎,臺灣有句俗諺雲:「煎赤赤赤」,赤有貧的意思。

□家中垃圾的處理

初一到初五這幾天家中的垃圾不得拿出門外丟,要集合在一起,這是認為把家中的東西拿出去,就是把家中的福帶出去。所以即使是垃圾也要留在家裡。

■初二出嫁的女兒本來哪一天都可以回孃家的,但俗信初一回孃家會導致孃家貧窮,所以要等到初二才回去。另有一說,初二回孃家是一種硬性規定的社會規範,因為以往女人地位不高,擔心女子嫁出去後,遇到惡婆婆,可能一輩子都不准她回家,故有此習俗。初二,出嫁的女子偕同丈夫以及子女們攜帶一些禮品回孃家拜年,回到孃家後先向祖父母及父母拜年,再分送紅包給他們,而這些長輩也要分贈紅包給女兒帶回來的孫子。

如果家中有弟妹,當然有要分贈紅包。所以每年正月初二,孃家充滿一片喜氣與熱鬧。

■初三▲老鼠嫁女(陝北高原剪紙藝術)

正月初三俗

2樓:阮智

。。。。。。。。。。。。。。。。。。。。。。。。。。。

長沙過年的風俗習慣

3樓:暄

這種問題人人都會,(除非沒有去過家鄉)所以,小孩紙不要抄,對你們沒好處(雖然我也是小孩紙,但我沒抄)

4樓:馮博

video_200119_110349

5樓:墨瀾雪嫣

小孩紙,不要抄哦!!

6樓:崇銳陣

請問你是長沙人嗎?這麼簡單的問題都不會。

春節長沙有什麼習俗的?

7樓:報告裡的世界

湖南傳統節日眾多,表現形式多樣。

年節。從農曆臘月廿四起(部分地區和土家族自臘月廿三起),至臘月三十日,是湖 南各地非常重視的傳統節日。廿四日相傳為灶神上天之日,舊俗在廿三日夜備果品祭灶, 求灶神上天奏事時多言好事。

各家在廿四日團聚過「小年」,廿八日打掃庭除。最為隆重 的當屬臘月三十除夕夜,遊子遠歸,閤家歡聚吃團圓飯,謂之年飯。年飯以豐盛為要,雞 鴨魚肉蛋蔬,滿桌杯盞,但許多地方仍保留著傳統而獨有的菜譜。

魚是各家各戶必不可少 的一道菜,寓「年年有餘」;郴州人興吃酸蘿蔔豬肝腸,象徵為人要有肝腸;洪江一帶喜 吃春粉,米粉上蓋有魚、肉、雞、鴨、蹄花、生薑各兩塊,以示好事成雙;有的人家還備 有一碗四季蔥拌豆腐,表示「四季清吉」。在大年三十夜,民間有守歲之俗,閤家圍爐團 坐,辭舊迎新,許多地方有燒柴蔸火習慣,取「財頭」諧音,希望新年大吉大利。

春節。舊俗一般從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元宵節止。新正初一雞鳴即起,庭前燃放爆竹, 謂之「開財門」、「開門紅」。

燃燭敬天地、拜祖先,然後出門拜五方,稱作「出行」或 「出方」。節慶活動更是豐富多彩,其中最為熱鬧的是耍龍燈。龍燈的品種繁多,如長龍、 老龍、幼龍、鰲龍、草把龍等。

玩龍燈一般是初五出燈,十五收燈,遊行於街巷與田壠之 間,遇寬敞人多之處即舞弄一番。在湘西辰溪一帶,有的玩龍燈直至正月三十日,要玩遍 周圍數十里的同姓村寨,俗稱「玩家門燈」。到正月十五日元宵節,各家均要吃元宵,以 示團圓和諧。

湖南的少數民族過春節有自己獨特的習俗,其中別具一格的是侗族的「行年」,土家 族的「過趕年」和「調年會」。懷化侗族鄉村每年正月初三至十五日,有以寨為單位集體 去另一寨作客的習俗,稱「行年」。行年的蘆笙客到另一寨後,主寨要舉行集體宴會,首 先由客寨特意挑選的十二三歲的少年講「款」。

「款」的內容一般是從「開天闢地」、「 洪水滔天」、「人的起源」、「蘆笙的來由」一直講到「村規寨約」。每講一段,眾人齊 聲應和:「是呀!

」以示讚賞。講完款,主寨便大擺酒席,盡歡而散。湘西土家族的「過 趕年」即提前一天過春節。

相傳明代土家族士兵奉調到東南沿海抗倭,軍令緊急,便提前 把年過了,奔赴抗戰前線。土家兵出征後,立了東南第一功,後人為了紀念這次出征,便 把春節提前了一天,一直延續至今。土家族的「調年會」,節慶一般從正月初三開始,連 續舉行幾天幾夜,最熱鬧的是跳擺手舞,同時還要舉行地牯牛角力、抵槓斤和蛤螞搶蛋等 傳統民間體育和物資大交流。

希望對你有幫助!

湖南人習俗,湖南人過春節的習俗,

8樓:匿名使用者

湖南人家鄉過年風俗

小年與祭灶神

湖南不少地方有過小年的習俗,只是具體時間和隆重程度不同而已。過小年是「過年」的「開幕式」,從這天開始,喜慶的氣氛持續到元宵。株洲等大部分地區視農曆臘月二十四日為「小年」,益陽等地以二十三日為「小年」,而邵陽、婁底等地卻以正月十五日為「小年」。

衡陽及湘北地區較看重過小年,而株洲等地不太注重過小年。

湖南大部分地區都有在臘月二十三日祭灶神的風俗。據說,灶王爺二十三日這天要上天言人善惡,因而祭灶這一天,家家要將灶臺、几案、鍋碗瓢盤打掃乾乾淨淨,在灶神像旁貼上對聯:「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並在灶前供上糖果,全家大小要行禮許願,希望灶神吃了以後,不說人們的壞話。

這叫「送灶神」。

春節與貼春聯

春節是我國最隆重傳統節日。原在「臘日」(陰曆十二月八日),南北朝改在歲末。春節時張貼對聯由來已久。

對聯源於古代的桃符。據《淮南子》記載,桃符是用桃木製成的,即在桃木板上書「神茶」、「鬱壘」二神的名字或畫此二神像掛於門首,五代時始在桃木板上書聯語,據說我國第一副對聯是五代裡後蜀的孟昶所題:「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

清人所著《燕京歲時記》中說:「春聯者,即桃符也。自入臘以後,即有文人墨客在街頭書寫春聯,以圖潤筆。

祭灶之後,則漸次粘掛,千門萬戶,煥然一新。」可見,自五代以後,歡迎的祝辭,換掉了難以理解的符咒,後來,桃符為大紅紙張書寫的春聯所代替,今天,湖南各地也都有張貼對聯的習慣。

拜年與壓歲錢

人們通常把春節期間的訪親問友叫「拜年」,相傳古時隆冬季節有騷擾人們生活的「年」怪,「年」怪有三怕:一怕聲響,二怕紅色,三怕火光。這樣每到「年」要出來的時候,家家戶戶就放鞭炮、貼紅紙寫春聯,點起一堆篝火,等凶猛的野獸「年」跑了以後,大家互道「新年好」「恭賀新喜」,這些傳說慢慢衍化,就成了今天的習俗。

民間拜年要選日子。長沙、常德等地,「初一不出行,初二丈母孃,初三以後,村裡村外互來往。」株洲、湘潭、衡陽等地,「初一崽,初二郎(女婿),初三初四拜乾孃,初五初六團團轉,初六以後隨便行,」並有「七不出八不歸」的忌諱。

邵陽等地,「初一村裡走,初二外婆家,十五接回老媽。」婁底等地認為長輩到晚輩家拜年是好吃的表現。拜年時,放鞭炮以示喜慶,衡陽等地,主要放鞭炮接客,邵陽等地客人帶鞭炮到主人家門前自放。

湘黔一帶侗族同胞,春節期間盛行一種「打侗年」(又叫蘆笙會)的群眾活動。這種活動類似漢族的「團拜」,只不過比「團拜」顯得更加快樂、熱烈。這種活動一般是由兩個村莊共同商定舉辦的,兩隊在廣場上正式舉行蘆笙舞比賽。

這時兩個村莊的觀眾,伴隨著樂曲,翩翩起舞,盡情地歡樂。

春節拜年給「壓歲錢」的風俗,古已有之。清《燕京歲時記》上說:「除夕以彩繩穿錢,置於床腳,謂之壓歲錢。

尊長給小兒者,亦謂之壓歲錢。」「百十錢穿綵線長,分來角枕自收藏,商量爆竹餳(糖)簫價,添得嬌兒一夜忙」,這是前人描寫分到壓歲錢的喜悅心情的一首詩。如今,尊長給晚輩的「壓歲錢「的票額越來越大了。

9樓:遠方君遊中國

湖南人過年,臘魚臘肉真香,一家團圓真幸福

10樓:匿名使用者

得紅包,走街串巷拜年,放鞭炮,吃團圓飯,請客吃飯,盡情地玩

11樓:匿名使用者

農曆一年最後的一天是除夕,或叫大年三十,戶戶剪綵紙,貼春聯,全家團圓聚飲,菜餚有餘有剩,叫吃團年飯。吃飯的時間是不定的,從凌晨十二點到晚上八點之前都可以,這段時間會聽到各處都有鞭炮聲,表明就是哪一家開始吃團年飯了,說到這裡要講講鞭炮了,過春節放鞭炮是一個古老的民俗,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舊時放鞭有兩個意思,一是為了驅鬼迎神、祈禱五穀豐登:

二是為了增加節日歡樂的氣氛。

湛江廉江石雲村的春節習俗(包括春節的飲食習俗 春節的衣著 言

因為新的一年要有一個新的面貌嘛,而且要換一種心情 過年買新衣服,是古代流傳下來的習俗,寓意在新年要有新氣象 好兆頭,因而要以新的服飾來代表自己期待新一年的美好心願。湛江過春節有什麼風俗 1 送灶神。年廿三,送灶神 在湛江,人們會送灶神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告人間善惡。每逢此時,人們會把灶君神位打掃乾淨,...

南北春節的不同習俗,我要春節南北方的不同習俗

內容來自使用者 彡彡九 南北春節風俗 篇一 中國南北風俗 中國南北風俗 關於春節的風俗習慣,先從南方說起吧。南方與北方的共同之處便是要一家團聚吃年夜飯,除夕夜要守歲 壓壓歲錢。過年前還要打掃打掃衛生。相比較於北方,南方人只是吃年糕,還有在廿三時小孩要吃灶糖。而北方人,因為那裡氣溫較低,一家人總是要相...

春節習俗的內涵,春節習俗的含義?

1 春節期間貼年紅 守歲 吃團年飯 拜年等各地皆有之,但因風土人情的不同,細微處又各有其特色。春節民俗形式多樣 內容豐富,是中華民族的生活文化精粹的集中展示。2 春節是個歡樂祥和 閤家團圓的節日,也是人們抒發對幸福和自由嚮往的狂歡節和永遠的精神支柱。過節前,別井離鄉的人們都儘可能地回到家裡和親人團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