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如不及,猶恐失之是什麼意思,古文「學如不及,有恐失之」是什麼意思?

2022-04-06 02:47:50 字數 5570 閱讀 6933

1樓:蹦迪小王子啊

字面意思翻譯過來是:做學問好像追趕什麼,生怕趕不上,學到了一點還擔心失去。

這句話和《論語十則》中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都是孔子教導人們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

孔子是教導人們學習要有緊迫感,要持之以恆。

學習是無止境的,知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獲得。

學習當中要時常溫習舊知識來鞏固並獲得新知識。

擴充套件資料

孔子在中國歷史上最早提出人的天賦素質相近,個性差異主要是因為後天教育與社會環境影響。因而人人都可能受教育,人人都應該受教育。他提倡「有教無類」,創辦私學,廣招學生,打破了奴隸主貴族對學校教育的壟斷,把受教育的範圍擴大到平民,順應了當時社會發展的趨勢。

孔子主張「學而優則仕」,學習了還有餘力,就去做官。他的教育目的是要培養從政的君子,而君子必須具有較高的道德品質修養,所以孔子強調學校教育必須將道德教育放在首要地位。

孔子道德教育的主要內容是「禮」和「仁」。其中「禮」為道德規範,「仁」為最高道德準則。「禮」是「仁」的形式,「仁」是「禮」的內容,有了「仁」的精神,「禮」才真正充實。

在道德修養方面,他提出樹立志向、克己、踐履躬行、內省、勇於改過等方法。

2樓:影視暖風

學如不及,猶恐失之的意思是學習知識就像追趕不上那樣,又會擔心丟掉什麼。

出處:《論語·泰伯》:「子曰:『學如不及,猶恐失之。』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與焉!』」

譯文:孔子說:「學習知識就像追趕不上那樣,又會擔心丟掉什麼。」孔子說:「多麼崇高啊!舜和禹得到天下,不是奪過來的。」

擴充套件資料

學如不及,猶恐失之賞析:

孔子自己對學習知識的要求十分強烈,他也同時這樣要求他的學生。「學如不及,猶恐失之」,其實就是「學而不厭」一句最好的註腳。

孔子用這個成語講到了學習的態度問題。他覺得真正有志於學的人,應當有著唯恐學不到、唯恐學不會的緊迫感。「學如不及」,體現的就是這種為學不知滿足的緊迫感和主動進取的學習態度。

3樓:匿名使用者

發音 xuá rú bù jí ,yóu kǒng shī zhī解釋 學習好像追趕什麼,總怕趕不上,趕上了又怕被甩掉。形容學習勤奮,進取心強。又形容做其他事情的迫切心情。

出處 《論語·秦伯》:「子日:『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示例 秋間又過太湖,遊石公、飄渺諸峰……明年將為天台、雁蕩之行。~。(清·袁枚《小倉山房尺牘》第一百0六首。)

4樓:my雲霧茶

【解釋】:學習好像追趕什麼,總怕趕不上,趕上了又怕被甩掉。形容學習勤奮,進取心強。又形容做其他事情的迫切心情。

【出自】:《論語·秦伯》:「子日:『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示例】:秋間又過太湖,遊石公、飄渺諸峰……明年將為天台、雁蕩之行。~。 ◎清·袁枚《小倉山房尺牘》第一百0六首。

5樓:匿名使用者

學習起來就像老趕不上一樣,還生怕把學到的東西又丟掉了。

古文「學如不及,有恐失之」是什麼意思?

6樓:阿杰閱讀**

字面意思翻譯過來是:做學問好像追趕什麼,生怕趕不上,學到了一點還擔心失去。

這句話和《論語十則》中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都是孔子教導人們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孔子是教導人們學習要有緊迫感,要持之以恆。

學習是無止境的,知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獲得。

學習當中要時常溫習舊知識來鞏固並獲得新知識。

「學如不及,猶恐失去」這句話送給創作者太合適了。太多創作者剛開始時真實感受到了「書到用時方恨少」,真希望自己的大腦是一部百科全書,要什麼有什麼。直後悔以前虛度光陰,沒有多讀書。

其實創作者只要認識到只要開始就不晚,堅持下去,持之以恆地學習,充實自己。認識到學無止境,人外有人,不斷學習別人的長處,彌補自己的短處,總會一點點進步。

百家號給了普通人成為創作者的機會,當你堅持不下去時,看看「學如不及猶恐失去」來激勵自己。

「學如不及,猶恐失之。」(xuérúbùjí,yóukǒngshīzhī)形容學習勤奮,進取心強。語出《論語·泰伯》。

比喻學習好像追趕什麼,總怕趕不上,趕上了又怕被甩掉。形容學習勤奮,進取心強。又形容做其他事情的迫切心情。

為了更好的適應一直不停變化翻新的社會,作為創作者必須不停的學習,與時俱進,才可以使得作品跟得上時代進步的需求。學習新的操作技能,新的創作形式,新的市場需求,新的熱點,新的內容等等。這些都必須不停學習,汲取優秀前人的經驗,方可避免少走彎路,錯路,節省精力,節約時間成本。

況且孔夫子早就說過,「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學習,是一種快樂的事。

7樓:南邕

意思是學習知識就像追趕不上那樣,又會擔心丟掉什麼。

子曰:「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譯文學習起來就像老趕不上一樣,還生怕把學到的東西又丟掉了。

形容學習勤奮,進取心強。又形容做其他事情的迫切心情。

孔子的自白給我們以「活到老,學到老」,「學海無涯苦作舟」的感覺。

而莊子卻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識是無限的,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無限的知識,那是很危險的。知道了這一點而仍然要去追求知識,那就更危險了啊!」

這樣說來,孔子豈不是危險又危險了嗎?但他卻做了聖人。

同樣感到生命有限,學海無涯,儒者和道家的態度卻是迥然不同,讓我們看到在知識問題上儒道兩家的明顯分野。

8樓:great圓圓圓

學如不及,猶恐失之的意思是學習知識好像在追趕什麼,生怕追不上,學到了又怕失去了。

9樓:在埃及講捷克語的山竹

意思是學習知識就像追趕不上那樣,還怕被忘記了。--《論語》(孔子)

25:古人談讀書→一篇

10樓:發發好的家

。做學問好像是在追趕什麼,生怕追趕不上,學到了還會怕失去。

出自《論語》

11樓:

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發音 xuá rú bù jí ,yóu kǒng shī zhī解釋 學習好像追趕什麼,總怕趕不上,趕上了又怕被甩掉。形容學習勤奮,進取心強。又形容做其他事情的迫切心情。

出處 《論語·秦伯》:「子日:『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示例 秋間又過太湖,遊石公、飄渺諸峰……明年將為天台、雁蕩之行。~。(清·袁枚《小倉山房尺牘》第一百0六首。)

12樓:

1.「學如不及,有恐失之」的意思是學習好像是在追趕什麼,卻總是害怕追趕不上,趕上了又害怕在失去了。這是形容學習學無止境,必當勤奮。

所以才用來教導學生,學習應當有壓迫感,而且在學習當中必須持之以恆。必須堅持每日溫習才能以此來鞏固。只有多學習才能對以後的生活有助益。

13樓:

這句話的意思是,學習生怕趕不上,學到了恐怕會丟失了,這句話用來勸導學生不是很合適嗎,要主動學習,學後注意複習。

14樓:匿名使用者

學習好像追趕什麼,總怕趕不上,趕上了又怕被甩掉。形容學習勤奮,進取心強。又形容做其他事情的迫切心情。

15樓:來自大通鎮敬老慈幼的九夜月

意思是學習就想追趕什麼東西一樣,生怕追不上,學到了還怕丟失

16樓:念蘭夢

學習起來就像老趕不上一樣,還生怕把學到的東西又丟掉了

17樓:匿名使用者

學習好像追趕什麼,總怕趕不上,趕上了又怕被甩掉。

18樓:鬼步舞風

學如不及,猶恐失之指學習如果來不及,也怕錯過了新的知識。

19樓:沈馨

學習就像在追趕什麼,總怕趕上了又被甩掉

20樓:彆臨郵談生活

學習生怕來不及,學到了還唯恐會丟失學到的東西

21樓:使命踐行者焦竣

子曰: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48)「學」,最經常的狀態其實就是躊躇、恐懼、疑慮,特別面對各種的理論、情況,眾聲喧譁,沒有足夠的智慧去辨別,左右為難、進退維谷、患得患失,不能懸崖撒手、直下承擔

楊伯峻:孔子說:做學問好象(追逐什麼似的,)生怕趕不上;(趕上了,)還生怕丟掉了。

錢穆:先生說:求學如像來不及般,還是怕失去了。

李澤厚:孔子說:學習好象生怕趕不上,又怕丟失了。

詳解:不明白上章,這章也只能如三位般胡解一通了。《廣雅》有「及,至也」,「不及」,就是上章的「不至」;「如」,而,表示連線;「學如不及」,學如不至,對照、校對「聖人之道」進行學習而不能達到盡善盡美,為什麼這樣?

因為「猶恐失之」。「猶」,不是通常所解釋的連詞,而是「躊躇疑懼(猶豫和疑慮而恐懼)」的意思,《老子》有「猶兮若畏四鄰」;「恐」,恐懼、疑慮;「失之」,使之失,之,指代「學」;「猶恐失之」,躊躇、恐懼、疑慮使「學」迷失,因此達不到盡善盡美。

「學」,最經常的狀態其實就是躊躇、恐懼、疑慮,特別面對各種的理論、情況,眾聲喧譁,沒有足夠的智慧去辨別,左右為難、進退維谷、患得患失,不能懸崖撒手、直下承擔,歸根結底就是不敢承擔。在第七章裡,本id反覆強調了承擔的重要,其中一段是這樣的「但是,只有奴隸才需要解放,只有奴隸才需要自由,只有奴隸才需要尊嚴,而你本解放,你本自由,你本尊嚴,又何須勞什子的解放來解放你、自由來自由你、尊嚴來尊嚴你?你只要承擔,人一樣去承擔。

承擔什麼?承擔這個天地,人,天地之心;天地,人之軀殼,你連自己的軀殼都不能承擔,你還能算是人嗎?承擔,就是《論語》、也是儒學的真精神。

」《易經》有「天行鍵,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人以天地為「學」,對照、校對,不光光如現在的所謂實用科學般只在表面上打轉,更不能如思辯哲學般憑空預設些先驗前提,而是直下承擔,天地之德,最直觀、最當下的,就是「天之不息、地之載物」,任何科學、哲學,都不能違背這最直下的現實邏輯,這就是儒學之「學」所對照、所校對、所承擔的,而人的現實存在,個體的現實存在,同樣是儒學之「學」所對照、所校對、所承擔的。放棄了承擔,把承擔歸置到虛幻的上帝式前提上,都是沒有智慧從而躊躇、恐懼、疑慮所致。任何缺乏人的現實承擔之「學」,都只能是小人之「學」,而不是儒家的君子之「學」、聖人之「學」。

何謂「小人」?因沒有智慧而躊躇、恐懼、疑慮,令頂天立地的「人」為之而小者。人之小,皆自小之,小人逃避承擔、敷衍承擔,最終還是在承擔之中,因為承擔是「不患」的,不管是直面還是逃避,承擔都是現實存在的。

承擔,最重要的就是承擔這個人之生死、人所有的錯誤與罪惡。學,為什麼會有躊躇、恐懼、疑慮?就是企圖要去證明自己的正確,企圖要去找一條所謂永遠正確的道路。

但天地就是你的,天地裡的道路都是你的道路,如果不去走,如果沒人去走,怎麼知道是錯誤的?任何的道路,都只能是人走出來的,在沒走之前,又有誰有資格當上帝去宣告其對錯?儒學,不是要給一個所謂正確的標準來規劃天地,而是要「行之」,而是要承擔。

任何的智慧,必須以承擔為前提,沒有承擔,是不會有任何智慧可言的。盡善盡美,不是一個固定的、先驗狀態,歸根結底,就是承擔本身。只有智者、仁者、勇者,才會有真正的承擔,這才是真正的大智、大仁、大勇。

白話直譯

子曰: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孔子說:聞「聖人之道」、見「聖人之道」、「對照」「聖人」、在現實社會實踐中不斷地「校對」而不能達到盡善盡美,是因為躊躇、恐懼、疑慮使它迷失而不能直下承擔。

古文上是什麼意思,古文系是什麼意思

上 sh ng 名 上面 位置在高處的。陳涉世家 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墨池記 新城之上。有池窪然而方以長。形 等級高的 質量高的 上等。廉頗藺相如列傳 拜相如為上大夫。鄒忌諷齊王納諫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名 地位高的人 主持 領導的人。謀攻 上下同欲者勝。特指君主 帝王。周亞夫軍細柳...

古文裡「徑」是什麼意思,古文系是什麼意思

1 經過,行經 pass 徑,過也。廣雅 2 泛指道路 road 塞徯徑。禮記 月令 3 直徑 diameter 員徑八尺。e68a84e8a2ad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431343731 後漢書 張衡傳 4 徑直 直接 directly straightway 肅徑...

者在古文是什麼意思,古文的“者”是什麼意思

者基本字義 1.用在名詞 動詞 形容詞 數詞 片語後,並與其相結合,指人 指事 指物 指時等 讀 作 二 必居其一。來 2.助詞,表示語氣停頓並構成判斷句的句式 陳勝 陽城人也。3.這,此 多用在古詩詞曲中 個。回。番。邊走。詳細字義 1.說文 別事詞也。相當於 這 2.同本義 那邊走,者邊走,莫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