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致知」是什麼意思,朱熹的格物致知是什麼意思?

2022-05-01 08:49:26 字數 5739 閱讀 5517

1樓:匿名使用者

格物致知是中國古代儒家思想中的一個重要概念,乃儒家專門研究物理的學科,已失佚,源於《禮記‧大學》八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所論述的「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此段。但《大學》文中只有此段提及「格物致知」,卻未在其後作出任何解釋,也未有任何先秦古籍使用過「格物」與「致知」這兩個詞彙而可供參照意涵,遂使「格物致知」的真正意義成為儒學思想的難解之謎。

《現代漢語詞典》2023年發行的第六版將「格物致知」解釋為:「推究事物的原理,從而獲得知識。」

2樓:匿名使用者

【拼音】:gé wù zhì zhī

【釋義】:格:推究;致:求得。窮究事物原理,從而獲得知識。

【出處】:《禮記·大學》:「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

【例句】:顧彼西洋以~為學問本始,中國非不爾雲也,獨何以民智之相越乃如此耶? ★嚴復《原強》

3樓:

格是推究的意思;致是求得的意思。格物致知的意思是窮究事物原理,從而獲得知識。

「格物致知」是什麼意思?

4樓:像它

格物致知是中國古代儒家思想中的一個重要概念,乃儒家專門研究事物道理的一個理論,已失佚,源於《禮記‧大學》八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所論述的「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此段。

但《大學》文中只有此段提及「格物致知」,卻未在其後作出任何解釋,也未有任何先秦古籍使用過「格物」與「致知」這兩個詞彙而可供參照意涵,遂使「格物致知」的真正意義成為儒學思想的難解之謎。

《現代漢語詞典》2023年發行的第六版將「格物致知」解釋為:「推究事物的原理,從而獲得知識。」

5樓:我也想知道阿

格物致知:

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是gé wù zhì zhī,意思是**事物原理,而從中獲得智慧(或從中感悟到某種心得)。

出自《禮記·大學》:「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

語法:連動式;作謂語;指研究事物原理而獲得知識。

6樓:

中國古代哲學的認識論命題.朱熹承認接觸事物(格物)是獲得知識(致知)的方法,但又認為心被人慾所矇蔽,所以知識不夠完備。只要通過格物的功夫去掉人慾,對於天地萬物之理就無所不知了。

顏元把格物解釋為「犯手(動手)實做其事」,認為「手格物而後知至」,肯定行先於知,這是樸素的唯物主義反映論的觀點。

另:格物推究事物的道理。

7樓:

格物致知 gé wù zhì zhī 意思:窮究事物的原理法則而總結為理性知識.

8樓:求旺仉思鬆

【解釋】:1.格:推究;致:求得。**事物原理,而從中獲得智慧(或從中感悟到某種心得)。2.使知道事物風格的能力,然後能使你知道人生百態。

【出自】:《禮記·大學》:「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所謂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窮其理也。」

【示例】:顧彼西洋以格物致知為學問本始,中國非不爾雲也,獨何以民智之相越乃如此耶?

嚴復《原強》

9樓:匿名使用者

程朱理學是一種客觀唯心主義,根本觀念就是唯心,怎麼會有唯物摻雜在裡面

10樓:匿名使用者

格物致知近義詞:恪命守道

「恪命守道」出自《天人互泰》中:「格物及己,致知至善。恪命守道,天人互泰。」

恪:嚴格遵守。「恪」本作「愙」,敬也,恭敬、恭謹、謹慎之意,如恪遵、恪守、恪慎等。

命:生命、性命、命運、命令、指示,如奉命、遵命、使命等。

恪命守道:探尋萬物本質規律並推及自身究竟,是人類至善之智。人類乃大自然所賦,要恭謹和珍惜大自然的一切,自覺遵循萬物和生命運動規律,與天為善,才能實現天與人的互泰關係!

11樓:

格就是深刻**、窮盡,物就是萬物的本源。

「格物致知」由二程提出認為「物皆有理」,只有深刻**萬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他們把知識道德和天理聯絡起來,認為「進學則在致知」,「窮理格物」,掌握天下之理,達到對普遍天理的認識。

朱熹認為「格物致知」的目的在於眀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學之真。

12樓:

兩廣佛兵,總參謀長,草莓酥李師奶,咯咯咯咯。

格物致知。

格物,殺盡物慾貪嗔痴。

致知,獲得智慧明是非。

格物致知,斷貪嗔痴,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13樓:匿名使用者

詞 目 格物致知

發 音 gé wù zhì zhī

釋 義 格:推究;致:求得。窮究事物原理,從而獲得知識。

出 處 《禮記·大學》:「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

示 例 顧彼西洋以~為學問本始,中國非不爾雲也,獨何以民智之相越乃如此耶?(嚴復《原強》)

·格物致知是什麼意思

14樓:小小芝麻大大夢

《現代漢語詞典》2023年發行的第六版將「格物致知」解釋為:「推究事物的原理,從而獲得知識。」

【解釋】

(1)格:推究;致:求得。**事物原理,而從中獲得智慧(或從中感悟到某種心得)。

(2)使知道事物風格的能力,然後能使你知道人生百態。

格物致知是中國古代儒家思想中的一個重要概念。格物致知乃儒家專門研究事物道理的一個理論,已失佚,源於《禮記‧大學》八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所論述的「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此段。

15樓:匿名使用者

格物致知近義詞:恪命守道

「恪命守道」出自《天人互泰》中:「格物及己,致知至善。恪命守道,天人互泰。」

恪:嚴格遵守。「恪」本作「愙」,敬也,恭敬、恭謹、謹慎之意,如恪遵、恪守、恪慎等。

命:生命、性命、命運、命令、指示,如奉命、遵命、使命等。

恪命守道:探尋萬物本質規律並推及自身究竟,是人類至善之智。人類乃大自然所賦,要恭謹和珍惜大自然的一切,自覺遵循萬物和生命運動規律,與天為善,才能實現天與人的互泰關係!

16樓:暖暖炊煙裊裊

【成語】: 格物致知

【拼音】: gé wù zhì zhī

【解釋】: 格:推究;致:求得。窮究事物原理,從而獲得知識。

【出處】: 《禮記·大學》:「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

【舉例造句】: 顧彼西洋以格物致知為學問本始,中國非不爾雲也,獨何以民智之相越乃如此耶?嚴復《原強》

【拼音**】: gwzz

【近義詞】: 致知格物

【用法】: 作謂語;指研究事物原理而獲得知識【英文】: study natural phenomena in order to acquire knowledge

17樓:張

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

朱熹的格物致知是什麼意思?

18樓:咪浠w眯兮

格:推究;物:是對金錢財富的物慾;致:求得。**事物原理,而從中獲得智慧(或從中感悟到某種心得)。

格物致知是中國古代儒家思想中的一個重要概念,乃儒家專門研究事物道理的一個理論,已失佚,源於《禮記‧大學》八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所論述的「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此段。

但《大學》文中只有此段提及「格物致知」,卻未在其後作出任何解釋,也未有任何先秦古籍使用過「格物」與「致知」這兩個詞彙而可供參照意涵,遂使「格物致知」的真正意義成為儒學思想的難解之謎。

《現代漢語詞典》2023年發行的第六版將「格物致知」解釋為:「推究事物的原理,從而獲得知識。」

格物致知是一個表因果關係的片語,格物是因,致知是果。格物的意思就是割除物慾,致知意思就是通達明瞭宇宙萬法的終極真相。格物致知的意思就是,物慾割除的越徹底越乾淨,就越容易獲得通達宇宙萬法的真是智慧,就越容易明瞭宇宙萬法的終極真相。

《禮記·大學》原文裡說,「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終、始即是因、果),「知所先後,則近道矣」,「……物格而後知至」(事物被區格辨別而智慧才能獲得),「……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謂知本,此謂知之至也。

」由此可見,「格」是指分析明辨。 因此,「格物致知」是指辨明事物的輕重、先後、因果、善惡等諸方面,以指導自己的言行思考。

19樓:夜夜v蒼朮

格是格子,放些小什物用的木盒之類的。物是物件。「格物致知」就是地紛繁複雜的事物給它分類,這樣才便於分析事物的類象屬性,從而方便研究事物的特性,達到獲得知識。

20樓:匿名使用者

《現代漢語詞典》2023年發行的第五版將「格物致知」解釋為:「推究事物的原理法則而總結為理性知識」。

依次對應以上解釋。

朱熹提出的格物致知是什麼意思,簡單解釋格物。通俗一點

21樓:霅霅前溪白

朱熹提出的格物致知是研究事物原理而獲得知識。對於「格物」的含義,朱熹對此做出了兩種解釋一是「格物」是落實到事物上;二是「格物」是追求事物的深刻道理。

朱熹在《大學章句》中對格物致知進行了具體的闡釋,獲得知識的途徑在於認識、研究萬事萬物,也就是說要想獲得知識,首先要接觸事物並深入研究它的原理。每個人都具有一定的認識能力,而天下萬物也總有一定的原理,只不過因為這些原理還沒有被充分認識,致使知識存在某些侷限性。

格物和致知關係:

在朱熹的觀點中,「致知」和「格物」是彼此統一的關係,它們既不是兩個過程,也不是兩件事物。探索事物真理的過程就是人固有知識不斷豐富的過程,因此,也可以說,「格物」與「致知」是同一件事的兩個角度不同論述方式。

「格物致知」的終極目標是**事物真理到盡處,將所有的事物瞭解透徹,讓自身的認知能力得到充分發揮,沒有任何障礙。

22樓:小山村情懷

朱熹提出的格物致知是把物理、化學等學科稱為「格致」,即「格物致知」的簡稱。

雖然朱熹乃是儒學史上承先啟後的一代大儒,但他對於「格物致知」的觀點之所以在後世成為主流,並非是因為獲得後世儒家學者的普遍贊同。事實上,朱熹學說在南宋當時還因政治黨爭而被斥為「偽學」,而後世的許多儒家學者也更大力批判朱熹對於「格物致知」的學說觀點。但因為朱熹的《四書集註》在元朝中葉就被官方採用為科舉取士的應試準則,而自從明太祖開始獨尊朱熹學說為《四書》上的唯一官方思想權威以後,朱熹學說更是成為明清兩代歷時五百餘年在科舉應試上的官方教條觀點。

因而朱熹在「格物致知」上的觀點也就在數百年的官方教條權威下,成為後世社會上的普遍流行觀點。所以在清末的洋務學堂中,就把物理、化學等學科稱為「格致」,即「格物致知」的簡稱。

格物致知(gé wù zhì zhī )格物致知釋義:

【解釋】:

格:推究;致:求得。**事物原理,從而獲得知識。

2.使知道事物風格的能力,然後能使你知道人生百態【出自】:《禮記·大學》:「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

格物致知是中國古代儒家思想中的一個重要概念,乃儒家專門研究物理的學科,已失佚,源於《禮記‧大學》八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所論述的"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此段。但《大學》文中只有此段提及"格物致知",卻未在其後作出任何解釋,也未有任何先秦古籍使用過"格物"與"致知"這兩個詞彙而可供參照意涵,遂使"格物致知"的真正意義成為儒學思想的難解之謎。

《現代漢語詞典》2023年發行的第五版將"格物致知"解釋為:"推究事物的原理法則而總結為理性知識。"

明德至善 格物致知是什麼意思

明德至善 格物致知 選自中國古代著名經典 大學 其原文為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古之於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後知致。知致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

「格物致知」與「實踐出真知」的區別

格物至知是講人要把所有的事物推敲一邊然後的出最後的知識,講的是人的主觀意願,但是實際上人不可能把所有的事情都推敲出來,而且全部推敲出來也不一定都是準確的事情.比如說我們聽到雷聲就會下雨,用這種思想考慮的話下雨跟打雷之間有必然的聯絡,因此必然可以推敲誰決定誰,但是事實上打雷不下雨或者下雨不打雷的情況有...

《應有格物致知精神》運用什麼論證方法證明論點?請舉例說明

1 道理論證 例如本文兩處引 大學 中的句子作為論據,證明自己的論點。2 舉例論證。文中舉了王陽明觀竹而失敗的例子,實驗研究竹子性質的例子,中國學生高分低能的例子,作者自己在美國的例子等等。3 對比論證。例如第七段,第八段和第九段的開頭語句。本文論證的。文章在開頭兩段提出什麼是格物致知精神以後,先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