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集闊
魏國包圍了趙國的都城邯鄲,趙國向齊國求援,齊國任命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採取避實擊虛的靈活戰術,直接攻打魏國的國都大梁,魏軍只好回軍救援,解了邯鄲之圍。
2樓:匿名使用者
圍魏救趙 和 圍魏救韓 都是孫臏和田忌配合的。
圍魏救趙作者是誰人
3樓:善良必定
這個成語最早出自《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原指原指戰國時齊軍用圍攻魏國的方法,迫使魏國撤回攻趙部隊而使趙國得救。
公元前354年,勢力強大的魏國進攻趙國,魏國將軍龐涓指揮大軍包圍了趙國的都城邯鄲。第二年,趙國向齊國求援,齊國任命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率軍八萬前往救援。田忌採納了孫臏採取避實擊虛的靈活戰術,率大軍並不是去邯鄲直接為趙國解圍,而是帶大軍直接進攻魏國的國都大梁。
龐涓得知訊息,非常著急,丟掉糧草輜重,星夜從趙國撤軍回國。孫臏預先在魏軍回國的必經之地掛陵(今河南長垣西北)設下埋伏,當龐誤用率領長途跋涉、疲憊不堪的魏軍經過時,齊軍突然出擊,大敗魏軍。這場戰役又稱為「桂陵之戰」。
在戰史上,把這種作戰方法叫做「圍魏救趙」。
4樓:1天_堂
1、圍魏救趙的作者是孫子。
2、釋義
原指戰國時齊軍用圍攻魏國的方法,迫使魏國撤回攻趙部隊而使趙國得救。後指襲擊敵人後方的據點以迫使進攻之敵撤退的戰術。現借指用包抄敵人的後方來迫使他(她)撤兵的戰術。
3、出處
出自《史記》 卷六五《孫子吳起列傳》。
圍魏救趙,三十六計當中對齊,魏一場戰爭的解釋(參見桂陵之戰)。圍魏救趙是三十六計中相當精彩的一種智謀,它的精彩之處在於,以逆向思維的方式,以表面看來捨近求遠的方法,繞開問題的表面現象,從事物的本源上去解決問題,從而取得一招致勝的神奇效果。
5樓:水思菱
《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圍魏救趙的人是誰
6樓:匿名使用者
公元前354年,趙國進攻衛國,迫使衛國屈服於它。衛國原來是入朝魏國的,現在改向親附趙國,魏惠王不由十分惱火,於是決定派龐涓討伐趙國。不到一年時間,龐涓便攻到了趙國的國都邯鄲。
邯鄲危在旦夕。趙國國君趙成侯一面竭力固守,一面派人火速奔往齊國求救(此時,趙國與齊國結盟)。齊威王任命田忌為主將,以孫臏為軍師,率軍救趙。
孫臏出計,要軍中最不會打仗的齊城、高唐佯攻魏國的軍事要地——襄陵,以麻痺魏軍。而大軍卻繞到直插大梁。龐涓得到魏惠王的命令只得火速反國救援。
魏軍為疲憊之師,怎能打過齊國以逸待勞的精銳之師。所以大敗。
7樓:匿名使用者
你要的是領兵的人還是出謀劃策的人??
「圍魏救趙」是說誰?
8樓:牧o穆
孫臏戰國時,魏將龐涓率軍圍攻趙國都城邯鄲。趙求救於齊,齊王命田忌、孫臏率軍往救。孫臏魏軍主力在趙國,內部空虛,就帶兵攻打魏國都城大梁,因而,魏軍不得不從邯鄲撤軍,回救本國,路經桂陵要隘,又遭齊兵截擊,幾乎全軍覆沒。
這個典故是指採用包抄敵人的後方來迫使它撤兵的戰術。
涉及人物:
齊:田忌、田嬰、孫臏
魏:龐涓、魏惠王、龐蔥
趙:趙成侯、丕選
圍魏救趙,三十六計當中對齊,魏一場戰爭的解釋(參見桂陵之戰)。圍魏救趙是三十六計中相當精彩的一種智謀,它的精彩之處在於,以逆向思維的方式,以表面看來捨近求遠的方法,繞開問題的表面現象,從事物的本源上去解決問題,從而取得一招致勝的神奇效果。出自《史記》 卷六五《孫子吳起列傳》。
9樓:月下者
原指戰國時齊軍用圍攻魏國的方法,迫使魏國撤回攻趙部隊而使趙國得救。後指襲擊敵人後方的據點以迫使進攻之敵撤退的戰術。現借指用包抄敵人的後方來迫使他撤兵的戰術。
圍魏救趙,三十六計當中對齊,魏一場戰爭的解釋。
圍魏救趙是三十六計中相當精彩的一種智謀,它的精彩之處在於,以逆向思維的方式,以表面看來捨近求遠的方法,繞開問題的表面現象,從事物的本源上去解決問題,從而取得一招致勝的神奇效果。出自《史記》 卷六五《孫子吳起列傳》。
擴充套件資料
圍魏救趙的故事:
公元前354年,勢力強大的魏國進攻趙國,魏國將軍龐涓指揮大軍包圍了趙國的都城邯鄲。第二年,趙國向齊國求援,齊國任命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率軍八萬前往救援。
田忌本來打算帶領軍隊直接去趙國與魏軍作戰,孫臏認為,魏國的精兵都在攻打趙國,國內空虛,主張採取避實擊虛的靈活戰術,向魏國的國都大梁(今河南開封)進軍,造成兵臨城下,大軍壓境之勢。田忌採納了孫臏的計謀,率軍進攻魏國。
龐涓得知訊息,非常著急,丟掉糧草輜重,星夜從趙國撤軍回國。孫臏預先在魏軍回國的必經之地掛陵(今河南長垣西北)設下埋伏,當龐誤用率領長途跋涉、疲憊不堪的魏軍經過時,齊軍突然出擊,大敗魏軍。這場戰役又稱為「桂陵之戰」。
在戰史上,把這種作戰方法叫做「圍魏救趙」。
10樓:夢裡心落
說的是戰國時期的趙、魏兩國。
詞語原指戰國時期齊國用圍攻魏國國都大梁的方法,迫使魏國撤回攻趙邯鄲部隊而使趙國得救。後指襲擊敵人後方的據點以迫使進攻之敵撤退的戰術。現借指用包抄敵人的後方來迫使它撤兵的戰術。
典故:戰國時,魏將龐涓率軍圍攻趙國都城邯鄲。趙求救於齊,齊王命田忌、孫臏率軍往救。
孫臏認為魏軍主力在趙國,內部空虛,就帶兵攻打魏國都城大梁,因而,魏軍不得不從邯鄲撤軍,回救本國,路經桂陵要隘,又遭齊兵截擊,幾乎全軍覆沒。
圍魏救趙是指齊國,魏國一場戰爭的解釋,是三十六計中相當精彩的一種智謀,它的精彩之處在於,以逆向思維的方式,以表面看來捨近求遠的方法,繞開問題的表面現象,從事物的本源上去解決問題,從而取得一招致勝的神奇效果。
古文中提到過使用「圍魏救趙」的戰術的故事很多,列舉名著中的兩篇如下:
1、《三國演義》第三十回中:曹軍劫糧,曹操必然親往; 操既自出,寨心空虛,可縱兵先擊曹操之寨;操聞之,必速還;此孫臏『圍魏救趙 』之計也。
2、《水滸傳》第六十四回:倘用『圍魏救趙 』之計,且不來解此處之危,反去取我梁山大寨,此是必然之理。
11樓:我是大角度
圍魏救趙中的主人公指的是齊將田忌、孫臏。
魏國攻擊趙國時,田忌和孫臏率軍救趙 ,趁魏國都城兵力空虛,引兵直攻魏國。魏軍回救,齊軍乘其疲憊,於中途大敗魏軍,遂解趙圍。
圍魏救趙
拼音:[ wéi wèi jiù zhào ]
出自:《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示例:倘用~之計,且不來解此處之危,反去取我梁山大寨,如之奈何!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六十四回
語法:連動式;作謂語、賓語、定語;用於軍事
近義詞:聲東擊西 圍城打援 調虎離山 避實就虛
反義詞:無的放矢
相關詞彙分析:
一、聲東擊西 [ shēng dōng jī xī ]
1. 【解釋】:聲:聲張。指造成要攻打東邊的聲勢,實際上卻攻打西邊。是使對方產生錯覺以出奇制勝的一種戰術。
2. 【出自】:《淮南子·兵略訓》:
「故用兵之道,示之以柔而迎之以剛,示之以弱而乘之以強,為之以歙而應之以張,將欲西而示之以東,……」唐·杜佑《通典·兵六》說:「聲言擊東,其實擊西。」
3. 【示例】:蜀人或~,指南攻北,吾兵必須分頭守把。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一百十一回
二、圍城打援 [ wéi chéng dǎ yuán ]
1. 【解釋】:軍事術語,進攻的一方以部分兵力包圍守城之敵,誘使敵人派兵援救,然後以主力部隊殲滅敵人的援軍。
2. 【出自】:杜鵬程《保衛延安》第五章:「'圍城打援'的辦法,不是常使用嗎?」
3.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用於軍事方面
三、調虎離山 [ diào hǔ lí shān ]
1. 【解釋】:設法使老虎離開原來的山岡。比喻用計使對方離開原來的地方,以便乘機行事。
2. 【出自】: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八十八回:「子牙公須是親自用調虎離山計,一戰成功。」
3. 【示例】:這自然是~之計,鄧和武漢派都是不同意的。 ◎郭沫若《海濤集·南昌之一夜》
四、避實就虛 [ bì shí jiù xū ]
1. 【解釋】:指避開敵人的主力,找敵人的弱點進攻。又指談問題迴避要害。
2. 【出自】:《孫子·虛實》:「兵之形,避實而擊虛。」
3. 【示例】:但執筆之際,~,顧彼忌此,實在氣悶。 ◎魯迅《致臺靜農》
五、無的放矢 [ wú dì fàng shǐ ]
1. 【解釋】:的:靶心;矢:箭。沒有目標亂射箭。比喻說話做事沒有明確目的,或不切合實際。
2. 【出自】:***《改造我們的學習》:「不是有的放矢,而是無的放矢。」
3. 【語法】:連動式;作謂語、定語、賓語;含貶義
圍魏救趙、、運籌帷幄故事中的歷史人物各是誰?
12樓:匿名使用者
圍魏救趙:主角:戰國時代的孫臏 反角:龐涓 配角:田忌
運籌帷幄:主角:漢初三傑之一張良 全句: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貌似是劉邦這麼稱讚他的。
「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張良也」貌似是這樣
圍魏救趙說的是誰
13樓:
圍魏救趙說的是孫臏。
公元前354年,勢力強大的魏國進攻趙國,魏國將軍龐涓指揮大軍包圍了趙國的都城邯鄲。第二年,趙國向齊國求援,齊國任命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率軍八萬前往救援。
田忌本來打算帶領軍隊直接去趙國與魏軍作戰,孫臏認為,魏國的精兵都在攻打趙國,國內空虛,主張採取避實擊虛的靈活戰術,向魏國的國都大梁(今河南開封)進軍,造成兵臨城下,大軍壓境之勢。田忌採納了孫臏的計謀,率軍進攻魏國。
龐涓得知訊息,非常著急,丟掉糧草輜重,星夜從趙國撤軍回國。孫臏預先在魏軍回國的必經之地掛陵(今河南長垣西北)設下埋伏,當龐誤用率領長途跋涉、疲憊不堪的魏軍經過時,齊軍突然出擊,大敗魏軍。這場戰役又稱為「桂陵之戰」。
在戰史上,把這種作戰方法叫做「圍魏救趙」。
希望可以幫到你,滿意請採納。謝謝!
圍魏救趙是誰
14樓:玖夜↘嵐殤
圍魏救趙是三十六計中的一計、出自《史記》
齊:田忌、田嬰、孫臏 魏:龐涓、魏惠王、龐蔥 趙:趙成侯、丕選
度娘有詳細的介紹 = = 話說這個有特指誰的麼
15樓:
是田忌為帥,孫臏為軍師
16樓:小盧子細胞
出自《史記》 卷六五《孫子吳起列傳》。 上演圍魏救趙的李秀成
事件《史記·孫子吳起列傳》,是講戰國時期齊國與魏國的桂陵之戰。公元前354年,魏惠王欲釋失中山的舊恨,便派大將龐涓前去攻打。這中山原本是東周時期魏國北鄰的小國被魏國收服,後來趙國乘魏國國喪伺機將中山強佔了,魏將龐涓認為中山不過彈丸之地,距離趙國又很近,不若直打趙國都城邯鄲,既解舊恨又一舉雙得。
魏王從之,欣欣然似霸業從此開始,即撥五百戰車以龐涓為將,直奔趙國圍了趙國都城邯鄲。趙王急難中只好求救於齊國,並許諾解圍後以中山相贈。齊威王應允,令田忌為將,並起用從魏國救得的孫臏為軍師領兵出發。
這孫臏曾與龐涓同學,對用兵之法諳熟精通。魏王用重金將他聘得,當時龐涓也正事奉魏國。龐涓自覺能力不及孫臏,恐其賢於己,遂以毒刑將孫臏致殘,斷孫兩足並在他臉上刺字,企圖使孫不能行走,又羞於見人。
後來孫臏裝瘋,幸得齊使者救助,逃到齊國。這是一段關於龐涓與孫臏的舊事。 且說田忌與孫臏率兵進入魏趙交界之地時,田忌想直逼趙國邯鄲,孫臏制止說:
「解亂絲結繩,不可以握拳去打,排解爭鬥,不能參與搏擊,平息糾紛要抓住要害,乘虛取勢,雙方因受到制約才能自然分開。現在魏國精兵傾國而出,若我直攻魏國。那龐涓必回師解救,這樣一來邯鄲之圍定會自解。
我們再於中途伏擊龐涓歸路,其軍必敗。田忌依計而行。」果然,魏軍離開邯鄲,歸路中又陷伏擊與齊戰於桂陵,魏部卒長途疲憊,潰不成軍,龐涓勉強收拾殘部,退回大梁,齊師大勝,趙國之圍遂解。
這便是歷史上有名的「圍魏救趙」的故事。又後十三年,齊魏之軍再度相交於戰場,龐涓復又陷於孫臏的伏擊自知智窮兵敗遂自刎。孫臏以此名顯天下,世傳其兵法。
這個典故是指採用包抄敵人的後方來迫使它撤兵的戰術。
圍魏救趙是出自哪個戰役,圍魏救趙講的是哪場戰役?
戰國時期齊國與魏國的桂陵之戰 事見 史記 孫子吳起列傳 是講戰國時期齊國與魏國的桂陵之戰。公元前354年,魏惠王欲釋失中山的舊恨,便派大將龐涓前去攻打。這中山原本是東周時期魏國北鄰的小國被魏國收服,後來趙國乘魏國國喪伺機將中山強佔了,魏將龐涓認為中山不過彈丸之地,距離趙國又很近,不若直打趙國都城邯鄲...
圍魏救趙是管仲出的計謀嗎
時間上,圍魏救趙發生在公元前4世紀中期,而管仲生活的時代是公元前7世紀中前期。相差300多年呢。管仲的時代齊國的國君還是姓姜的,到了孫臏的時代齊國的國君都姓田了。圍魏救趙的故事說的是,元前354年,魏將軍龐涓發兵8萬,以突襲的辦法將趙國的都城邯鄲包圍。趙國抵擋不住,意派使者向齊國求救。齊威王拜田忌為...
1 孫臏是怎樣去齊國,他是怎樣圍魏救趙的 2 你知道孫臏和孫武是什麼關係嗎 他們各寫過什麼書
看這裡,記載的很詳細 史記 孫子吳起列傳第五 翻譯 王學孟 譯註 孫子名武,是齊國人。因為他精通兵法受到吳王闔廬的接見。闔廬說 您的十三篇兵書我都看過了,可用來小規模地試著指揮軍隊嗎?孫子回答說 可以。闔廬說 可以用婦女試驗嗎?回答說 可以。於是闔廬答應他試驗,叫出宮中美女,共約百八十人。孫子把她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