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魏救趙是出自哪個戰役,圍魏救趙講的是哪場戰役?

2021-12-19 07:02:19 字數 3250 閱讀 6574

1樓:匿名使用者

戰國時期齊國與魏國的桂陵之戰

事見《史記.孫子吳起列傳》,是講戰國時期齊國與魏國的桂陵之戰。公元前354年,魏惠王欲釋失中山的舊恨,便派大將龐涓前去攻打。這中山原本是東周時期魏國北鄰的小國被魏國收服,後來趙國乘魏國國喪伺機將中山強佔了,魏將龐涓認為中山不過彈丸之地,距離趙國又很近,不若直打趙國都城邯鄲,既解舊恨又一舉雙得。

魏王從之,欣欣然似霸業從此開始,即撥五百戰車以龐涓為將,直奔趙國圍了趙國都城邯鄲。趙王急難中只好求救於齊國,並許諾解圍後以中山相贈。齊威王應允,令田忌為將,並起用從魏國救得的孫臏為軍師領兵出發。

這孫臏曾與龐涓同學,對用兵之法諳熟精通。魏王用重金將他聘得,當時龐涓也正事奉魏國。龐涓自覺能力不及孫臏,恐其賢於己,遂以毒刑將孫臏致殘,斷孫兩足並在他臉上刺字,企圖使孫不能行走,又羞於見人。

後來孫臏裝瘋,幸得齊使者救助,逃到齊國。這是一段關於龐涓與孫臏的舊事。

且說田忌與孫臏率兵進入魏趙交界之地時,田忌想直逼趙國邯鄲,孫臏制止說:解亂絲結繩,不可以握 拳去打,排解爭鬥,不能參與搏擊,平息糾紛要抓住要害,乘虛取勢,雙方因受到制約才能自然分開。現在魏國精兵傾國而出,若我直攻魏國。

那龐涓必回師解救,這樣一來邯鄲之圍定會自解。我們再於中途伏擊龐涓歸路,其軍必敗。田忌依計而行。

果然,魏軍離開邯鄲,歸路中又陷伏擊與齊戰於桂陵,魏部卒長途疲憊,潰不成軍,龐涓勉強收拾殘部,退回大梁,齊師大勝,趙國之圍遂解。這便是歷史上有名的「圍魏救趙」的故事。又後十三年,齊魏之軍再度相交於戰場,龐涓復又陷於孫臏的伏擊自知智窮兵敗遂自刎。

孫臏以此名顯天下,世傳其兵法。

2樓:匿名使用者

公元前354年,魏將龐涓率軍圍攻趙國都城邯鄲。趙求救於齊,齊王命田忌、孫臏率軍往救。孫臏魏軍主力在趙國,內部空虛,就帶兵攻打魏國都城大梁,因而,魏軍不得不從邯鄲撤軍,回救本國,路經桂陵要隘,又遭齊兵截擊,幾乎全軍覆沒。

這個典故是指採用包抄敵人的後方來迫使它撤兵的戰術。

3樓:匿名使用者

戰國時期齊國與魏國的桂陵之戰

圍魏救趙講的是哪場戰役?

4樓:漫閱科技

公元前354年,龐涓親率大軍,直取趙國都城邯鄲。魏軍裝備精良,十分勇悍,龐涓指揮自如,勢如破竹,第二年就兵臨城下,將邯鄲圍了個水洩不通。

邯鄲危在旦夕。國君趙成侯一面命令守臣湊集軍民之力,拼命固守,一面火速派人向齊國求救,表示願把中山(今河北定州一帶)這塊地方讓給齊國,作為出兵援救的報酬,並向齊國指出,如果趙國不保,戰火勢必向齊國蔓延。

繼桓公之後擔任齊國國君的威王因齊(前357年即位)也看清了這種形勢。魏國攻打趙國,無非是殺雞給猴看,與其今後自己單獨伐魏,還不如現在以援救趙國為名,兩國合力,狠狠地揍它一頓。再說,援救趙國,實際上就是一種進攻性的自衛。

何況趙國還是自己的盟國,趙國受到威脅,出兵救援,正是堅持正義。決心已定,齊威王立即想到了孫臏。孫臏精通兵法,多謀善斷,又熟悉魏國國情,且痛恨龐涓,這正是他報仇雪恨、建立戰功的極好機會,於是任命田忌為主將,孫臏作軍師,立即起兵,援救趙國。

田忌準備率兵直奔趙國都城,與趙夾擊魏軍,以解邯鄲之圍。孫臏卻連連搖頭,認為不可。他對田忌說:

「魏軍攻打邯鄲甚急,邯鄲已朝不保夕,不等我們部隊趕到,就會失守。當前已不需要解邯鄲之圍,而是要解救趙國之危。」

田忌為之一震,說:「軍師言之有理。既然如此,你看怎麼辦呢?」

孫臏說:「要解開一團亂絲亂麻,不能抓在手裡強拉硬扯;要勸開兩個打架的人,不能插身進去拳打腳踢。救兵解圍也是這個道理。

我們應避開敵人充實的地方,而打擊他虛弱的部位,敵人看到形勢與己不利,有了顧忌,自然就可以解圍了。」

田忌急切地問道:「照軍師所言,我們向何處進軍呢?」

孫臏詳細指點說:「現在,魏國把最精銳的部隊用來對外,而把老弱殘兵留在國內防衛,弱敵就在這裡。我看,您與其統率大軍去攻其精銳,還不如直撲魏都大梁,佔領其要道,控制其交通,攻擊他們防務空虛的地方。

魏軍主力知道後,必然放棄對趙國的進攻,而回師自救。這樣,我們就可以一舉兩得:一則解除趙國之危,二則使魏軍奔波疲憊,我們即可從中獲利,掌握戰爭的主動權!

」田忌伸出拇指,高興地說:「真是一條絕妙好計!」遂立即率兵直奔魏國。

齊軍攻入魏境時,果然不出孫臏所料,邯鄲已於公元前353年10月被龐涓佔領了。龐涓乘勝又攻打歸附趙國的衛國,以掃清側翼,一心要把趙國置於死地。

田忌探知衛國被圍,魏軍就在近處,一時不知如何是好,便急忙找孫臏商量。孫臏說:「請您率兵向南佯攻襄陵(今河南睢縣西)。

襄陵城小而管轄地盤大,人多兵馬壯,是魏國的軍事要地,很難攻下。我們這是有意讓敵人迷惑不解。攻打襄陵o有宋國,北有衛國,路上還有魏國的市丘城,這就意味著我們的糧草斷絕了通道。

魏軍看到我們戰法笨拙,必然會麻痺輕敵。」田忌心領神會,立即拔營啟程,向南直撲襄陵。

且說龐涓聞知齊國出兵,先是一驚,生怕國內空虛,經不起齊軍的進攻,正準備調整部隊,回師對付齊軍。忽又聞報齊軍正撲向襄陵,不禁大笑道:「簡直是糊塗將軍!

襄陵極難攻下,待我攻下衛國,再去回救也不遲。」於是,便命令魏軍繼續攻衛。

齊軍來到襄陵,孫臏又改變了策略。讓從齊城、高唐兩地來的部隊,在不會打仗的兩個都大夫率領下,分兵強攻襄陵,結果被守軍打得大敗。

龐涓獲悉,高興得手舞足蹈,更加不把齊軍放在眼裡。就在齊軍攻打襄陵、龐涓尚未回兵的關頭,孫臏從容地對田忌說:「到時候了!請您集中各路部隊,迅速向大梁挺進。」

齊軍放棄了對襄陵的攻打,集中兵力,繞道直插魏都大梁。魏惠王聞訊,大為震驚,立即命令龐涓火速撤兵回援。龐涓這才著急起來,部隊來不及休整,立即傳令返回本土作戰。

他十分後悔沒有及時阻擊齊軍,竟讓齊軍哄瞞過去,深入到國都去了。接到魏王的命令,他急如星火,指揮部隊晝夜兼程,人不歇腳,馬不停蹄,恨不得馬上趕回魏國。可是他萬萬沒有想到,孫臏已在桂陵(今河南長垣西南)佈下陣勢,以逸待勞,正等待著他龐涓落網呢!

桂陵是魏國的交通要道,也是魏軍主力回援的必經之地。這裡地形險要,易守難攻。孫臏、田忌就在這裡擺好了戰場,設下了圈套。

龐涓一路上氣急敗壞,心急如焚。他輕視齊軍,只顧前進,**、糧草都顧不上多帶。魏軍連續行軍,得不到休息,士兵精疲力竭,活像打了敗仗的逃兵。

龐涓自以為齊軍戰將無能,後援不繼,自己一旦回師,即可全殲。哪知一到桂陵,只見齊軍漫山遍野,陣容整齊,鬥志高昂,刀槍林立。龐涓看到這般陣勢,慌了手腳,但事情既已至此,也不得不硬著頭皮,指揮進擊。

魏軍早已疲憊不堪,**經得起齊軍精銳輪番衝殺,再加上馬無草,人無糧,刀槍弓箭都得不到補充,不兩天便被齊軍打得七零八落。不可一世的龐涓急忙收拾殘部,星夜逃回大梁去了。

事後龐涓打聽到,齊軍的決策者不是別人,正是失蹤不見、與自己勢不兩立的孫臏。一想到孫臏,他就感到後怕,頓足捶胸嘆道:「這瘸子果然叛魏返齊,我上了他圍魏救趙的當了。」

誰圍魏救趙,圍魏救趙作者是誰人

魏國包圍了趙國的都城邯鄲,趙國向齊國求援,齊國任命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採取避實擊虛的靈活戰術,直接攻打魏國的國都大梁,魏軍只好回軍救援,解了邯鄲之圍。圍魏救趙 和 圍魏救韓 都是孫臏和田忌配合的。圍魏救趙作者是誰人 這個成語最早出自 史記 孫子吳起列傳 原指原指戰國時齊軍用圍攻魏國的方法,迫使魏國...

圍魏救趙是管仲出的計謀嗎

時間上,圍魏救趙發生在公元前4世紀中期,而管仲生活的時代是公元前7世紀中前期。相差300多年呢。管仲的時代齊國的國君還是姓姜的,到了孫臏的時代齊國的國君都姓田了。圍魏救趙的故事說的是,元前354年,魏將軍龐涓發兵8萬,以突襲的辦法將趙國的都城邯鄲包圍。趙國抵擋不住,意派使者向齊國求救。齊威王拜田忌為...

1 孫臏是怎樣去齊國,他是怎樣圍魏救趙的 2 你知道孫臏和孫武是什麼關係嗎 他們各寫過什麼書

看這裡,記載的很詳細 史記 孫子吳起列傳第五 翻譯 王學孟 譯註 孫子名武,是齊國人。因為他精通兵法受到吳王闔廬的接見。闔廬說 您的十三篇兵書我都看過了,可用來小規模地試著指揮軍隊嗎?孫子回答說 可以。闔廬說 可以用婦女試驗嗎?回答說 可以。於是闔廬答應他試驗,叫出宮中美女,共約百八十人。孫子把她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