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阿沾愛教育
「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中的「而」字意思是:其實。
出處;北宋文學家蘇軾創作的《赤壁賦》。
原文節選: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
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
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譯文:我問道:「你可也知道這水與月?
時間流逝就像這水,其實並沒有真正逝去;時圓時缺的就像這月,終究沒有增減。可見,從事物易變的一面看來,那麼天地間萬事萬物時刻在變動,連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而從事物不變的一面看來,萬物同我們來說都是永恆的,又有什麼可羨慕的呢?
何況天地之間,萬物各有主宰者,若不是自己應該擁有的,即使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只有江上的清風,以及山間的明月,聽到便成了聲音,進入眼簾便繪出形色,取得這些不會有人禁止,感受這些也不會有竭盡的憂慮。這是大自然恩賜的沒有窮盡的寶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此賦記敘了作者與朋友們月夜泛舟遊赤壁的所見所感,以作者的主觀感受為線索,通過主客問答的形式,反映了作者由月夜泛舟的舒暢,到懷古傷今的悲咽,再到精神解脫的達觀。
全賦在佈局與結構安排中映現了其獨特的藝術構思,情韻深致、理意透闢,在中國文學上有著很高的文學地位,並對之後的賦、散文、詩產生了重大影響。
「以文為賦」的體裁形式。此文既保留了傳統賦體的那種詩的特質與情韻,同時又吸取了散文的筆調和手法,打破了賦在句式、聲律的對偶等方面的束縛,更多是散文的成分,使文章兼具詩歌的深致情韻,又有散文的透闢理念。
散文的筆勢筆調,使全篇文情鬱郁頓挫,如「萬斛泉湧」噴薄而出。與賦的講究對偶不同,它相對更為自由,如開頭的一段「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遊於赤壁之下」,全是散句,參差疏落之中又有整飭之致。
以下直至篇末,大多押韻,但換韻較快,而且換韻處往往就是文意的一個段落,這就使本文特別宜於誦讀,並且極富聲韻之美,體現了韻文的長處。
2樓:鬱悶的太陽
「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中的「而」字意思是:其實。
「而」字用法:
〈名〉1、頰毛,凡鱗毛之下垂者也稱而。
3、象形。小篆字形,象鬍鬚形。上面的「一」表示鼻端,「|」表示人中;下面分內外兩層,外層像兩腮的鬍子,內層像生在嘴下的鬍子。漢字部首之一。本義:頰毛。
3、而,頰毛也。——東漢·許慎《說文解字.卷九.而部》深其爪,出其目,作其鱗之而。——《周禮·考工記·梓人》
〈代〉1、表示對稱或領有,相當於「你」、「你的」
予豈不知而作。——《詩經·大雅·桑柔》;餘知而無罪也。——《左傳》;子歸,歿而父母之世。
——《國語·吳語》;盡於酒肉,入於鼻口矣,而何足以知其所自來?——《莊子·徐無鬼》;而翁歸,自與汝復算耳。——《聊齋志異·促織》;早繅而緒,早織而縷。
——柳宗元《種樹郭橐駝傳》
2、表示指示,相當於「這樣,此」
同是被逼迫,君而妾亦然。——《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而夫——此人;這個人
〈連〉從古沿用下來的連詞,可連線詞、短語和分句,表示多種關係,可不譯
1、表示並列關係,相當於「和」、「與」。
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唐· 柳宗元《捕蛇者說》;餘方心動欲還,而大聲發於水上。——宋· 蘇軾《石鐘山記》;萬鍾則不辯(通「辨」)禮義而受之——《孟子.
告子上.魚我所欲也》
2、表示轉折關係,相當於「卻」、「但是」。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荀子·勸學》
3、表示目的關係,相當於「來」
縵立遠視,而望幸焉。——《阿房宮賦》
4、表示假設關係,相當於「如果」。
諸君而(如果)有意;瞻餘馬首可也。——清· 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5、表示修飾關係,連線狀語,相當於「地」
吾恂恂而起。——唐· 柳宗元《捕蛇者說》
6、表因果關係,相當於「因而」、「所以」。
自公(袁可立)倡議,而新舊兩城屹立如金湯。——明 陳繼儒《大司馬節寰袁公家廟記》
7、表示反問,語氣強烈,相當於「難道」「豈」。
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論語·顏淵》
〈助〉1、表示偏正關係,相當於「之」,「的」
虞之與 虢,相恃而勢。——《淮南子·人間》
2、與「上」、「下」、「前」、「後」、「來」、「往」連用,相當於「以」
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易·繫辭上》
3、語氣助詞,相當於「啊」或「吧」。
唐棣之花,偏其反而。——《論語·子罕》
若敖氏之鬼,不其餒而。——《左傳·宣公四年》
4、語氣助詞,用於句末,表示感嘆,相當於「耳」,「哪」
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論語·微子》
5、結構助詞,用於介賓結構修飾的狀語之後。
〈動〉1、如,好像
溺死者千有餘人,軍驚而壞都舍。——《呂氏春秋》
2、另見 néng, 通「能」
①能夠。行柔而剛,用弱而強。——《淮南子·原道訓》
②才能。而徵一國者,其自視也,亦若此矣。——《莊子·逍遙遊》
參考資料
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是什麼意思
3樓:匿名使用者
原文: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
翻譯:江水總是不停的流逝,但它們並沒有流走。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遊於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
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於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於懷,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蕭者,倚歌而和之,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餘音嫋嫋,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客曰: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鬱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
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於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糜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寄蜉蝣與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託遺響於悲風。
」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
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於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
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客喜而笑,洗盞更酌,餚核既盡,杯盤狼藉。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
4樓:匿名使用者
往:本身指去,到的意思,這裡指離開,消逝。 未,沒有 嘗,曾經 往,逝去 未嘗往也:並不曾逝去
流去的水像這樣不斷流去,而並沒有流盡
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是什麼意思
5樓:沐雨蕭蕭
意思:江水總是不停的流逝,但它們並沒有流走;月亮總是那樣有圓有缺,但它終究也沒有增減。
出自:蘇軾《前赤壁賦》。
《前赤壁賦》是宋代大文學家蘇軾於宋神宗元豐五年(2023年)貶謫黃州(今湖北黃岡)時所作的賦。此賦記敘了作者與朋友們月夜泛舟遊赤壁的所見所感,以作者的主觀感受為線索,通過主客問答的形式,反映了作者由月夜泛舟的舒暢,到懷古傷今的悲咽,再到精神解脫的達觀。
6樓:左妙晴
「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是指古往今來雖不斷有人逝去,但薪火相傳,人類並不會因此絕跡,正如長江之水, 幾千年來川流不息, 不曾有一日停頓, 遑論消失
「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是說人一生高高低低、時來運去一如月亮的盈虧一樣,雖然時而圓、時而缺,但歸根究底始終是周而後始, 並沒有真正的消長.
「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的意思是什麼?
7樓:南瓜娛樂圈
不斷流逝的就像這江水,其實並沒有真正逝去;時圓時缺的就像這月,但是最終並沒有增加或減少。
出處:《前赤壁賦》宋:蘇軾
原文: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
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這句話怎麼理解
8樓:路路家的陸路
江水總是不停的流逝,但它們並沒有流走;月亮總是那樣有圓有缺,但它終究也沒有增減.」
出自 蘇軾《前赤壁賦》, (逝者如斯一句則引自《論語》)
「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是指古往今來雖不斷有人逝去,但薪火相傳, 人類並不會因此絕跡,正如長江之水, 幾千年來川流不息, 不曾有一日停頓, 遑論消失
「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是說人一生高高低低、時來運去一如月亮的盈虧一樣,雖然時而圓、時而缺,但歸根究底始終是周而後始, 並沒有真正的消長.
蘇軾在《赤壁賦》中感到生命受時空的規範而心中鬱悶, 於是以水、月為喻, 說明「變與不變」之理, 以此自解:
從「變」的角度看: 天地流轉不定, 萬物不停在轉變, 事物根本沒有一刻是相同的, 現在是這樣子, 一會兒後已是另一樣子, 正如長江之水不停東流、月亮盈虧不停互轉. 所以根本不必感傷時光流逝或慨嘆事物變遷, 因為億萬年來本就如此.
從「不變」的角度看: 長江之水滾滾而去, 但卻川流不息, 未曾有枯乾的一日. 月亮雖有圓缺, 但一樣圓而缺、缺而圓,不會停下.
人也一樣, 舊人去, 新人來, 新陳代謝後浪推前浪. 而且人的得失也一樣, 雖然沒有永遠的富貴, 但也沒有永遠的困苦, 所以不必患得患失, 任自然而行便可.
9樓:獨坐敬亭山
從大的方面看,江水從來都在流暢 。但從小的方面看 ,此刻的水非彼時的水;天上的月亮時圓時缺,是此消彼長的原因啊。
成語逝者如斯是什麼意思,成語逝者如斯的意思是什麼
成語解釋 形容光陰如流水一去不返。先秦 孔子 論語 子罕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逝者如斯夫逝者如斯 sh zh r s 基本釋義 詳細釋義 用以形容光陰如流水一去不返!不捨晝夜。出 處 論語 子罕 子在川上曰 成語逝者如斯的意思是什麼 逝者如斯,來逝 過去的 逝去源的 斯 代詞。bai指...
逝者如斯這個詞是怎樣解釋的,逝者如斯詞語解釋
出自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意思為時間過得快,呼籲珍惜時間 逝者如斯詞語解釋 逝者如斯 sh zh r s 基本釋義 用以形容光陰如流水一去不返。出 處 論語 子罕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近義詞 似水年華 逝者如斯 sh zh r s 生詞本基本釋義 用以形容光陰如流水一去不...
論語 “逝者如斯夫”的意思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這裡的逝字,漢儒注,以及爾雅 說文,都當往字講,而往字依古注可作兩種解釋,一是既往,一是前往。依照既往解,則逝字就是消逝的意思,依照前往解,則逝字就是前進的意思。兩者都有根據,究竟以何者為是,頗難推敲,這就要在字句以外尋繹了。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整句話的意思是 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