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dreamcatcher茗
陶淵明《五柳先生傳》中,五柳先生是指他本人。
因為他做過《五柳先生傳》,因而自號「五柳先生」。
陶淵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潛,私諡「靖節」,世稱靖節先生,潯陽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東晉末至南朝宋初期偉大的詩人、辭賦家。他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 」,有《陶淵明集》。
2樓:匿名使用者
陶淵明(約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潛,號五柳先生,世稱靖節先生,漢族,潯陽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東晉末期南朝宋初期詩人、文學家、辭賦家、散文家。 曾做過幾年小官,後因厭煩官場辭官回家,從此隱居,田園生活是陶淵明詩的主要題材,相關作品有《飲酒》《歸園田居》《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歸去來兮辭》等,田園詩派創始人。
3樓:希玄揭谷雪
陶淵明(約365—427),一名潛;字元亮,一字淵明。自號五柳先生,世稱靖節先生,晚年更名潛,卒後親友私諡靖節。潯陽柴桑人(今九江市)人,東晉末期南朝宋初期詩人、辭賦家、散文家。
4樓:搞笑的
陶淵明,自號「五柳先生」
五柳先生傳 五柳先生是一個怎樣的人
5樓:匿名使用者
1 閒靜少言,不慕榮利 ( 不慕名利,率真自然,安貧樂道。) 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常著文章自娛。
2 安貧樂道的情趣,和超凡脫俗的、高尚的精神境界。
6樓:印樂容
著文章 好讀書 性嗜酒
《五柳先生傳》中 五柳先生有哪些愛好
7樓:狼行成雙
好讀書,性嗜酒,著文章!
讀書: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飲酒:性嗜酒,期在必醉.
寫文章:常著文章自娛.
陶淵明為什麼叫五柳先生
8樓:cy辭言
陶淵明居住地門前栽種有五棵柳樹,固被人稱為五柳先生。
陶淵明(352或365年至427年),字元亮,又名潛,私諡」靖節「,世稱靖節先生,潯陽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東晉末至南朝宋初期偉大的詩人、辭賦家。
9樓:叫那個不知道
五柳先生只是自號,因為他的住所邊有五棵柳樹 當時的社會極度黑暗,為了不同流合汙,他才隱居 並隱姓埋名自稱五柳先生。
陶淵明對社會人事的虛偽黑暗有極清醒的認識,因而他的隱逸不是消極的逃避現實,而是具有深刻的批判社會現實的積極意義。當他在漫長的隱居生活中陷入飢寒交迫的困境時,儘管也彷徨過,動搖過,但最終還是沒有向現實屈服,寧固窮終生也要堅守清節。
據說郡官派督郵來見他,縣吏就叫他穿好衣冠迎接。他嘆息說:「我豈能為五斗米,向鄉里小兒折腰!
」從此,不為五斗米折腰傳為佳談。陶淵明喜歡喝酒,「寄酒為跡」抒發自己不願和腐朽的統治集團同流合汙的心願,表現出詩人恬淡曠遠的襟懷、孤傲高潔的品格,也正是因為如此它的作品才雖平淡質樸卻詩意盎然。
擴充套件資料
陶淵明(352或365年—427年 ),字元亮,又名潛,私諡「靖節」 ,世稱靖節先生,潯陽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東晉末至南朝宋初期偉大的詩人、辭賦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參軍、鎮軍參軍、彭澤縣令等職,最末一次出仕為彭澤縣令,八十多天便棄職而去,從此歸隱田園。
他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 」,有《陶淵明集》。
10樓:霽雨若初
因為他的住所邊有五棵柳樹,所以自號「五柳先生」。
曾在自傳《五柳先生傳》提及原因: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
翻譯為白話即為:
不知道五柳先生是什麼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字。因為住宅旁邊有五棵柳樹,就把這個作為號了。
拓展資料:
陶淵明(352或365年—427年):
字元亮,又名潛,私諡「靖節」,世稱靖節先生,潯陽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東晉末至南朝宋初期偉大的詩人、辭賦家。
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參軍、鎮軍參軍、彭澤縣令等職,最末一次出仕為彭澤縣令,八十多天便棄職而去,從此歸隱田園。
他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有《陶淵明集》。
11樓:william皇叔
在門前種五柳,自稱五柳先生,有《五柳先生傳》
12樓:匿名使用者
他在門前種五柳,然後自稱五柳先生,有《五柳先生傳》。
純手打(^ω^)
語文五柳先生傳
1 這句話表意是說五柳先生好學,但其中包含深意,說明先生好學完全是興之所至,不求名利。2 這幾個字給我們展示了一個率真,自然,瀟灑,不偽飾有真性情的五柳先生。2 1 1.表現性格句子 少言,不慕榮利 2.表現生活句子 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
五柳先生傳陋室銘對比閱讀,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比較閱讀
1 解釋文中加點的詞。以 以此 期 期望 勞 使.勞累 之 賓語提前的標誌 2 翻譯下面的句子。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醉了之後就回家,竟不會捨不得離開.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在這裡聊天的都是有學問的人,來來往往的人沒有平民.3.甲段文字中直接表現作者性格和品質的語句是 閒靜少言不慕榮利 乙段文字...
關於五柳先生傳的問題
自傳 本文是作者託言為五柳先生寫的傳記,實為自傳,沈約 宋書 隱逸傳 和蕭統的 陶淵明傳 都認為是 實錄 從傳中寫五柳先生的志趣愛好及思想性格等來看,與陶淵明其他詩文中表現的性格相同,自傳說是可信的。文章從思想性格 愛好 生活狀況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獨立於世俗之外的隱士形象,讚美了他安貧樂道的精神。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