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恭」,就是予人恭敬。孔子說:恭則不侮。
一個人對他人恭敬的時候,你是不會招致羞辱的,沒有人來侮辱你。 中國老百姓的一句話叫「不打笑臉人」,對吧?人就算一腔火氣,你一笑,其實中國的太極是什麼?
你把對方的力量給卸了,你不一定要硬碰硬。為什麼予人不恭敬呢?我們從在幼兒園的時候都教對人有禮貌,但實際上我們今天發自內心的恭敬,其實是越來越少了,因為人們火氣越來越大了。
所以說要想仁愛,首先是有內心的恭敬,從個人的一己人身上是恭敬於人,從整個國家,孔子說,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政治就完成了;也是敬事而信,內心有恭敬。所以小到一己人心,大到國家形態,我們由恭敬出發,對這個世界,我們會有眼中的美好。 寬:
包容他人 天寬地寬 那麼恭敬以後就好了,人就寬容了。其實寬容很難做到。 學生問老師,提了一個非常僥倖的問題,說:
老師你給我一個字,讓我終身行之乎。我覺得這個字要去問我們當今的老師,誰都很難回答。誰都會說我給你講了這麼多課,你為什麼非要我一個字呢?
但是孔子真能回答。他就跟學生講:「其恕乎。
」如果這個世界上如果真有一個字讓你一輩子受用,你就記住一個寬恕的「恕」字,也就是說,以忠恕之心去看他人。 對他人包容了,其實自己也天寬地寬了。所以恭敬而達到寬容。
這是一種內心自然的成長。孔子說,寬就能夠得眾,你就可以有眾人對你的一種信賴,你就可以擁有最廣闊的朋友。 信:
唯守信方贏得認知 那麼第三一步就要做到信。一個人不是說寬容隨和就夠了,你要做事。這個做事就是一定要守信。
一個有信譽的人在今天的公民社會是非常重要的品德。這並不一定是古代的君子之德。也就是說,有信譽的人在這個社會上,能夠使人認知。
孔子說人認知,就是誰在挑選下屬的時候,都願意選擇有信譽的人來做這個職業的擔當。 敏:活在當下 那麼做到信之後,還要敏。
過去我們總說,一個人敬業就夠了。但是有很多人把我們的職業做成了勞力密集型,而不是智力密集型,認為我只要賣苦力氣就夠了,做得沒有效力。 一個人要敏是什麼?
要發揮你的才智、敏捷行動,用孔子的話說,敏則有功。一個人只有敏捷才能建立功業。這就是孔子所說的,一個君子,「欲敏於行而納於言。
」你不必說得太多,而真正趕緊去做。想到了就做,能做就再當想。 我們想想生命的流光,我們所謂的一生,無非是從光陰中借來的這麼一段幾十年,在這幾十年中,所有的未來你都可以從容地憧憬。
所有的過往,你都可以從容地緬懷。但所有的當下,都充滿了惶惑、迷失、遺憾,匆匆地就過去了。 敏於行是什麼?
就是告訴人一種態度:活在當下,就在今天,就在此刻,把事情做好了,不要去等了,這就是敏於行。所以孔子說,一個人敏,就可以有功。
惠:以恩惠之心 寬厚他人 最後一點要「惠」 :懷有這樣一種恩惠之心,然後去寬厚他人。
惠則足以使人。一個能夠有恩惠之心的人,才能夠領導他人,因為他使喚得動所有人。這就是所謂的「利益均沾」-它可以讓所有人從中獲得自己應有的名分和利益。
即是孔子說:什麼是仁?「恭寬信敏惠」,這5點你都做到的話,你就完成了行為層面上「仁」的建立
2樓:匿名使用者
【原文】 子張問仁於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於天下為仁矣。」「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譯文】 子張向孔子問仁。孔子說:「能夠處處實行五種品德。
就是仁人了。」子張說:「請問哪五種。
」孔子說:「莊重、寬厚、誠實、勤敏、慈惠。莊重就不致遭受侮辱,寬厚就會得到眾人的擁護,誠信就能得到別人的任用,勤敏就會提高工作效率,慈惠就能夠使喚人。
」【評析】「莊重、寬厚、誠實、勤敏、慈惠」這些確實都是人類的美德,作為個人的道德修養,能夠具備這些自然好。但是如果認為具備了這些美德就一定能有怎樣的好處,那就不很妥當了,甚至也是非常靠不住的。比如,一個人莊重固然可以避免受到莊重的人侮辱,但卻不一定能避免受到不莊重的人的侮辱。
一個人誠信,自然會比不誠信的人優先受到任用,但是誠信只是一個人的基本素質之一,僅僅做到誠信還是遠遠不能滿足被任用的要求的,被任用的主要因素還是要有才能。至於做到慈惠,原本是做人的本份,如果是為了方便使喚人才去故意慈惠,那未免失去了慈惠的本意。
3樓:匿名使用者
恭敬,寬容,信用,敏銳,恩惠
子張間仁於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於天下為仁矣.""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a
4樓:橘說娛樂
【原文】
子張間仁於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於天下為仁矣。」「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譯文】
子張向孔子請教什麼是仁。孔子說:「能在天下實行五種品德就可以說是仁了。
」子張說:「請問是哪五種品德呢?」孔子說:
「『恭敬、寬厚、誠信、勤敏、慈惠。恭敬就不會受到侮辱,寬厚就能得到群眾,誠信就會得到別人的任用,勤敏就會取得工作成效,慈惠就能夠使喚別人。」
【讀解】
仁是儒學的核心內容。據有人統計,「仁」僅在《論語》中就出現了109次,可見其重要地位。
由於孔子的教學方法是因材施教,所以,不同的學生問他同一個問題他的回答也是各不相同的,這又增加了「仁」的復義性。現在,當子張問他什麼是仁時,他作了一個較為具體的五方面回答,這當然還是仁德的修養和運用問題,而不是仁的本質問題。
具體到這五個方面的回答來看,並沒有什麼深奧難解的地方倒是實行起來,一是非常困難,二是非常有用,不說是「放之四海而皆準」,也是用於各界都有益的。尤其是做政治導人的,做到了這幾條,起碼得人心是沒有問題。
子張問仁於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於天下,為仁矣.」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
5樓:衡水游龍
因為材料的重點是介紹恭寬信敏惠,這都是仁的範圍,是仁政的基礎,所以b對。仁包括恭寬信敏惠,是仁政的範圍,不是愛人之心。所以不能選a
子張問仁於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於天下為仁矣.""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a
6樓:威小人物
翻譯:子張向復
孔子制問仁。孔子說:「能夠處處bai實行五種品德。
就是仁人du了。」子張說zhi:「請問哪五種。
dao」孔子說:「莊重、寬厚、誠實、勤敏、慈惠。莊重就不致遭受侮辱,寬厚就會得到眾人的擁護,誠信就能得到別人的任用,勤敏就會提高工作效率,慈惠就能夠使喚人。
」評析:「莊重、寬厚、誠實、勤敏、慈惠」這些確實都是人類的美德,作為個人的道德修養,能夠具備這些自然好。但是如果認為具備了這些美德就一定能有怎樣的好處,那就不很妥當了,甚至也是非常靠不住的。
比如,一個人莊重固然可以避免受到莊重的人侮辱,但卻不一定能避免受到不莊重的人的侮辱。一個人誠信,自然會比不誠信的人優先受到任用,但是誠信只是一個人的基本素質之一,僅僅做到誠信還是遠遠不能滿足被任用的要求的,被任用的主要因素還是要有才能。至於做到慈惠,原本是做人的本份,如果是為了方便使喚人才去故意慈惠,那未免失去了慈惠的本意。
7樓:匿名使用者
莊重,寬厚,誠實,勤敏,慈慧,是每個人做人的準則
8樓:曲阜88網
子張問仁於孔bai子.孔子曰:「du能行五者於天
子張問仁於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於天下為仁矣.""請問之."曰:"恭,寬,信
9樓:曲阜88網
子張問仁於bai孔子.孔子曰:「能行五
du者於天下,為仁矣
zhi.」「請問之
文言文翻譯:能行五者於天下,為仁矣。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
10樓:明月
【原文】 子張問仁於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於天下為仁矣.」「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譯文】 子張向孔子問仁.孔子說:「能夠處處實行五種品德.
就是仁人了.」子張說:「請問哪五種.
」孔子說:「莊重、寬厚、誠實、勤敏、慈惠.莊重就不致遭受侮辱,寬厚就會得到眾人的擁護,誠信就能得到別人的任用,勤敏就會提高工作效率,慈惠就能夠使喚人.
」【評析】「莊重、寬厚、誠實、勤敏、慈惠」這些確實都是人類的美德,作為個人的道德修養,能夠具備這些自然好.但是如果認為具備了這些美德就一定能有怎樣的好處,那就不很妥當了,甚至也是非常靠不住的.比如,一個人莊重固然可以避免受到莊重的人侮辱,但卻不一定能避免受到不莊重的人的侮辱.
一個人誠信,自然會比不誠信的人優先受到任用,但是誠信只是一個人的基本素質之一,僅僅做到誠信還是遠遠不能滿足被任用的要求的,被任用的主要因素還是要有才能.至於做到慈惠,原本是做人的本份,如果是為了方便使喚人才去故意慈惠,那未免失去了慈惠的本意.
11樓:匿名使用者
「能行五者於天下,為仁矣。」「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
「能夠到處實行五種優良品德,就是『仁』。」(子張說:)「請問是哪五種品德?」(孔子說:)「恭敬、寬容、誠信、勤敏、惠人。
很高興為您解答,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滿意煩請採納點選【採納為滿意答案】按鈕即可,萬分感謝!(*^__^*)
12樓:龍龍
能行五者於天下,為仁矣。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
能夠在天下實行這五個的,就可以叫做「仁」了。請求問之是哪五個,回答說曰:「恭敬、寬厚、誠信、敏慧、惠有利」
13樓:匿名使用者
能對天下人施行五種品德的人是仁者。請教、詢問五者是什麼,回答說:恭(恭敬)、寬(寬容)、信(誠信)、敏(機敏)、惠(有恩惠)。
閱讀下列材料:子張問仁於孔子。孔子日:「能行五者於天下,為仁矣。」請問之,日:「恭、寬、信、敏、惠
14樓:揞哘
(1)主要有「恭、寬、信、敏、惠」五方面的內容。孔子強調「仁」的主要目的是調節和協調社會人際關係,並促進人自身的發展。
(2)現實意義:對我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加強公民道德建設以及適應市場經濟的規則都有積極影響。
看待:儒家文化是我們傳統文化的瑰寶,我們應吸取其精華並發揚光大。
孔子指出「仁」的標準是「能行五者於天下」,他所說的「五者」是指「恭、寬、信、敏、惠」五方面內容。這些內容有利於協調社會上人們之間的關係。
子張問仁於孔子。孔子說:「能行五者於天下為仁矣。」接下來是什麼?加翻譯
15樓:夜璇宸
後面一句是: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回敏則有功,惠則答足以使人。」
一、譯文:子張向孔子問仁。孔子說:
「能夠處處實行五種品德。就是仁人了。」子張說:
「請問哪五種。」孔子說:「莊重、寬厚、誠實、勤敏、慈惠。
莊重就不致遭受侮辱,寬厚就會得到眾人的擁護,誠信就能得到別人的任用,勤敏就會提高工作效率,慈惠就能夠使喚人。」
二、原文:出自春秋 孔子《論語·陽貨篇》
子張問仁於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於天下為仁矣。」「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擴充套件資料
《論語·陽貨篇》主題
選自《論語》第十七章。本篇共26章。主要記錄孔子論述仁德,闡發禮樂治國之道。
這一篇中,介紹了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孔子對仁的進一步解釋,還有關於為父母守喪三年問題,也談到君子與小人的區別等等。
子張問仁於孔子 孔子曰 能行五者於天下為仁矣請問之 曰 恭,寬,信,敏,惠a
翻譯 子張向復 孔子制問仁。孔子說 能夠處處bai實行五種品德。就是仁人du了。子張說zhi 請問哪五種。dao 孔子說 莊重 寬厚 誠實 勤敏 慈惠。莊重就不致遭受侮辱,寬厚就會得到眾人的擁護,誠信就能得到別人的任用,勤敏就會提高工作效率,慈惠就能夠使喚人。評析 莊重 寬厚 誠實 勤敏 慈惠 這些...
孔子的學而不思,思而不學啥意思,孔子曰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這句話的意思
只是學習而不思考就會迷惘 只是思考而不學習,那就有危險 我們可以看做是孔子所提倡的學習方法。一味的讀書,而不思考,只能被書本牽著鼻子走,就會被書本所拖累,從而,就會被書本表象的迷惑而不得其解。所謂盡信書則不如無書。而只是一味的埋頭苦思 而不進行一定的書本知識的積累,進而對知識進行研究推敲,也只能是流...
孔子曰 一日三省吾身的原文
出 處 先秦 孔子 論語 學而 子曰 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有子曰 其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子曰 巧言令色,鮮矣仁。曾子曰 吾日三省乎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