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大道教育
「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謫,善數不用籌策,善閉無關鍵而不可開,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是以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是謂襲明。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 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要妙。」
---老子
[解讀]
善於行事之人,做事無為自然,不會留下痕跡,讓人琢磨不透;善於言談的,沉默寡言,言而無過,讓人抓不住把柄;善於謀劃的人,不露心機,卻能運籌幃屋,使對手摸不清底細;善於關閉的人,不用栓梢,而使人不能開啟;善於捆縛的,不用繩索,而使人不能解開。因此,聖人經常善於挽救人,所以人間沒有被遺棄的人;經常善於物盡其用,所以世上沒有被廢棄的物品。這就叫做藏而不露的聰明智慧。
善人可以做為惡人們的老師,不善的人也可以作為善人的借鑑。不尊重自己的老師,不愛惜他所應該作為借鑑的人和事的人,雖然自以為聰明,其實是世上最糊塗的人。這樣的道理是精深微妙得很呀!
2樓:9876543210戴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3樓:m幼龍
首先,這句話是老子說了,不是孔子說的。。。其次,沒有語段,我怎麼知道語段中的那句話?
4樓:香河書生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曾說過:「善人,不善人之師;不善人,善人之資」用文段中的話說就是
5樓:匿名使用者
親,這是老子說的。出自<道德經>
意思是,善人是不善人的老師,不善人是善人的借鑑。
孔子曾說過善人不善人之師不善人善人之資用課文中的話說就是什麼?
6樓:匿名使用者
這話是老聃說的,出自《道德經》第二十七章:「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找了幾個翻譯都不滿意,但我也翻譯不好。
還是不誤導你了,可以按自己的想法和經驗來翻譯。翻譯能說通就行,成一家之言。
7樓:童年的天真夢
擇齊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樓:宇岑商建中
我覺得樓上說的不大對,好像教材參考上是「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但我覺得這兩句話都有這層意思,但是對於考試來說,應該更傾向於教材上的這句。
僅此為我個人意見,希望支援。
孔子曾說過:「善人,不善人之師;不善人,善人之資。」用課文中的話說就是
9樓:鴻蒙居士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樓:高山茅屋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11樓:開啟國際配售
孔子曾說過:」善人,不善人之師;不善人,善人之資.」用課文中的話就是____________.
12樓:林進鋒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13樓:七夜蝶香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曾經說過:"善人,不善人之師;不善人,善人之資 用課文中的話說就是......
14樓:夢徵水鄉
善人可以教化不善的人,做他們的老師,不善的人是其成為善的資源
15樓:匿名使用者
善人是不善人的學習榜樣,不善人是善人的借鑑。
16樓:飛之意念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7樓:左溢我們愛你呵
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這是課文中的話
孔子曾說過:"善人,不善人之師;不善人,善人之資(資:這裡有借鑑的意思)用課文中的話是??
18樓:匿名使用者
所以善人可以做為惡人們的老師,不善人可以作為善人的借鑑。
有道德的人是沒道德的人的老師。沒道德的人是有道德的人的資源
善良的人可以做不善良人的老師;不善良的人,可以讓善良的人引以為戒。
19樓:匿名使用者
好人(德行好的人)是壞人(德行不好的人)的老師;壞人,同時也是好人的前車之鑑,從他們那裡引以為借鑑,規範自己
20樓:匿名使用者
這是老子的話,別弄錯了。
請看老子二十七章。
孔子曾說過:「善人,不善人之師;不善人,善人之資。」什麼意思??
21樓:講堂壇坐匯
《道德經》第27章之「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
22樓:小閊
[編輯本段]第一則: 為人處事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yuè)乎?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yùn),不亦君子乎? 《學而》 孔子說:
"學習過後時常溫習學過的知識,不也很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到這裡,不也很快樂嗎?別人不瞭解自己卻不生氣,不也稱得上是君子嗎?
" (1)子:中國古代對於有地位、有學問的男子的尊稱,有時也泛稱男子。《論語》書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學:孔子在這裡所講的「學」,主要是指學習西周的禮、樂、詩、書等傳統文化典籍。 (3)時習:
在周秦時代,「時」字用作副詞,意為「在一定的時候」或者「在適當的時候」。但朱熹在《論語集註》一書中把「時」解釋為「時常」。「習」,指演習禮、樂;複習詩、書。
也含有溫習、實習、練習的意思。 (4)說:音yuè,同悅,愉快、高興的意思。
(5)有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 (6)樂:
與說有所區別。舊注說,悅在內心,樂則見於外。 (7)人不知:
此句不完整,沒有說出人不知道什麼。缺少賓語。一般而言,知,是瞭解的意思。
人不知,是說別人不瞭解自己。 (8)慍:音yùn,惱怒,怨恨。
(9)君子:道德上有修養的人[編輯本段]第二則:為人處事 曾子曰:
「吾日三省(xǐng)吾(wú)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傳不習乎?」 《學而》 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
替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呢 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誠實呢 老師傳授的知識是不是複習過了呢 " (1)曾子:曾子姓曾名參(音shēn)字子輿,生於公元前505~前436年,魯國人 南武城(現在山東嘉祥人),是被魯國滅亡了的鄫國貴族的後代。曾參是孔子的得意門生,以孝子出名。
據說《孝經》就是他撰寫的。 (2)三省:省(音xǐng),注:
反省。三省有幾種解釋:一是三次檢查;二是從三個方面檢查;三是多次檢查。
其實,古代在有動作性的動詞前加上數字,表示動作頻率多,不必認定為三次。 (3)忠:舊注曰:
盡己之謂忠。此處指對人應當盡心竭力。 (4)信:
舊注曰:信者,誠也。以誠實之謂信。
要求人們按照禮的規定相互守信,以調整人們之間的關係。 (5)傳不習:傳,舊注曰:
「受之於師謂之傳。老師傳授給自己的。習,與「學而時習之」的「習」字一樣,指溫習、實習、演習等。
[編輯本段]第三則:學習方法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為政) 孔子說:「廣泛地熟讀典籍,複習所學的知識,進而從中獲得新的領悟,又能努力吸收新知以求融會貫通。做到這樣的程度了,才可稱為老師啊。
」 本章的「溫故而知新」有兩解。一為「溫故才知新」:溫習已聞之事,並且由其中獲得新的領悟;二為「溫故及知新」:
一方面要溫習典章故事,另一方面又努力擷取新的知識。 我以為合併這兩種解法,也許更為完整:在能力範圍以內,儘量廣泛閱覽典籍,反覆思考其中的涵義,對已經聽聞的知識,也要定期複習,期能有心得、有領悟;並且也要盡力吸收新知;如此則進可以開拓人類知識的領域,退也可以為先賢的智慧賦予時代的意義。
像這樣融會新舊、貫通古今方可稱是「溫故而知新」。 也有學者以為作「溫故及知新」解不太合適,因為按字面上解釋,僅做到吸收古今知識而未有領悟心得,只像是知識的買賣者,不足以為師。所以我們就來看看「師」的意義。
在論語中師字一共見於14章,其中意義與今日的老師相近者。 故:舊的知識。
知:領悟。 可:
可以。 以:憑。
為:做。[編輯本段]第四則:
學習方法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 孔子說:
「只讀書卻不思考,就會迷惑而無所適從;只是思考而不讀書,這是有害的。」 而:連詞,表示轉折 則:
連詞,相當於「就」「便」 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 殆:
有害的[編輯本段]第五則:學習方法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為政》 孔子說:"仲由,教給你對待知與不知的態度吧: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聰明(的做法)." 知識點:「女」通「汝」意思:
你 是知也的「知」通「智」意思:聰明智慧。(其他知不變) 誨的意思:
教,傳授。 乎的意思:語音助詞。
由:仲由(子路)(前542~前480) 仲由(前542~前480
《孔子家語與善人居,如入蘭芷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則與之化矣。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
a試題分析 文化對人的影響具有潛移默化和深遠持久的特點。題目中與不同的人在一塊久了,會慢慢的 不知不覺的受其影響,被其同化,a正確。b不符合題意 cd不是文化對人的影響的特點,錯誤。點評 根據題意和選項可以判斷該題考查文化對人的影響,cd不是文化對人影響的特點,排除,再根據題意,排除與題意不符的選項...
請問佛祖說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為什麼善人總受欺凌,惡人總是
善惡是相互轉copy 換的!並不 bai是善人永遠是善人,惡人永遠是惡du 人。而且zhi今生修善的人,到來生他享福dao時往往造惡,變成惡人。又因為他有大福報,造惡業時比一般人不曉得超過多少倍!比如,你是一個沒有福報的普通人,造惡肯定造不了大惡!殺個人就要嘗命。而你是一個國王,殺多少人也不要嘗命,...
西遊記裡還魂寇善人那集裡孫悟空跟閻王說的一季是什麼意思
張紀中新版西遊記演員表 絕對真實 黃曉明 孫悟空 李亞鵬 唐僧 明道 豬八戒 劉翼飛 觀音 林志穎 小白龍 胡軍 沙僧 焦恩俊 二郎神 王菲 白骨精 芙蓉姐姐 王母娘娘 趙薇 女兒國國王 周迅 玉面狐狸 牛魔王小妾 李宇春 那扎三太子 周筆暢 紅孩兒 張靚穎 蜘蛛大姐 尚文捷 蜘蛛二姐 向鼎 蜘蛛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