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的歷史發展概況和基本特點,京劇的歷史發展概況和基本特點(100字)

2022-12-31 03:50:16 字數 5460 閱讀 6731

1樓:我就快要**了

京劇,又稱「皮黃」,由「西皮」和「二黃」兩種基本腔調組成它的**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調(如柳子腔、吹腔等)和崑曲曲牌。它形成於北京,時間是在2023年前後,盛行於20世紀

三、四十年代,時有「國劇」之稱。現在它仍是具有全國影響的大劇種。它的行當全面、表演成熟、氣勢巨集美,是近代中國戲曲的代表。京劇是中國的「國粹」,已有200年曆史。

京劇**屬於板腔體,主要唱腔有二黃、西皮兩個系統,所以京劇也稱「皮黃」。京劇常用唱腔還有南梆子、四平調、高拔子和吹腔。京劇的傳統劇目約在一千個,常演的約有三四百個,其中除來自徽戲、漢戲、崑曲與秦腔者外,也有相當數量是京劇藝人和民間作家陸續編寫出來的。

京劇較擅長於表現歷史題材的政治和軍事鬥爭,故事大多取自歷史演義和**話本。既有整本的大戲,也有大量的摺子戲,此外還有一些連臺本戲。

京劇角色的行當劃分比較嚴格,早期分為生、旦、淨、末、醜、武行、流行(龍套)七行,以後歸為生、旦、淨、醜四大行,每一種行當內又有細緻的進一步分工。「生」是除了大花臉以及丑角以外的男性角色的統稱,又分老生(鬚生)、小生、武生、娃娃生。「旦」是女性角色的統稱,內部又分為正旦、花旦、閨門旦、武旦、老旦、彩旦(揺旦)刀馬旦。

「淨」,俗稱花臉,大多是扮演性格、品質或相貌上有些特異的男性人物,化妝用臉譜,音色洪亮,風格粗獷。「淨」又分為以唱工為主的大花臉,如包拯;以做工為主的二花臉,如曹操。「醜」,扮演喜劇角色,因在鼻樑上抹一小塊白粉,俗稱小花臉。

京劇臉譜的分類有:整臉、英雄臉、六分臉、歪臉、神仙臉、丑角臉等 。

2樓:十魯路楚

概況:清朝乾隆五十五年(公元2023年),來自中國南方的四個徽劇班三慶班、四喜班、和春班、春臺班(稱為四大徽班)陸續來到北京。使盛行多年的崑劇逐漸衰落,崑劇演員也多轉入徽班。

清朝道光年間(2023年前後),湖北演員進京,帶來了漢調(楚調、西皮調),許多漢調藝人,加入徽班,與徽班與同臺演出,形成了西皮與二黃合流,形成所謂的「皮黃戲」。此時在京師裡形成的皮黃戲,受到北京語音與腔調的影響,有了「京音」的特色。

後來由於他們經常到上海演出,上海人就把這種帶有北京特點的皮黃戲叫做「京戲」,也叫「京劇」。後來北伐成功,全國統一,北京改名北平,「京劇」改稱為「平劇」。又由於平劇迅速發展,使其藝術水平在中國戲曲中名列前茅,後來在全中國流行,近代學者齊如山甚至認為平劇是中國傳統戲劇的精華,所以平劇也被稱為「國劇」。

2023年代,大批國內難民南下香港,並帶著京劇到香港發展,于占元2023年代在香港開辦中國戲劇研究學院,併成立七小福(包括成龍、洪金寶、元華、袁和平等)。至2023年後,香港粵語已經成為主流,京劇在香港式微,中國戲劇研究學院(七小福)解散,並各自發展。香港的京劇特色也融入到粵劇與香港電影中去。

基本特點:

第一,京劇具有綜合化的特徵。京劇中包含著多種多樣的藝術形式與內容——文學、**、舞蹈、武術、雜技等等。綜合化是指多種藝術形式在京劇表演中融為一個有機的統一整體。

第二,京劇具有虛擬化的特徵。京劇利用虛擬化的手法可以完全省略掉舞臺上一切實在的景物,把無限的空間和時間融化在演員的表演裡。通過演員的表演,引起觀眾的聯想,認可它是某個具體時段某個具體環境裡發生的某段故事,再利用分場、連場、套場,讓故事連貫起來,一氣呵成。

這樣,演員的表演就可以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第三,京劇具有程式化的特點。京劇表演的過程和形式都已經形成許多規範化、固定化的東西,這些東西就是所謂的程式。

例如主要角色第一次出場時要唱、念「引子」和「定場詩」。

3樓:匿名使用者

京劇是在北京形成的戲曲劇種之一,至今已有將近二百年的歷史。它是在徽戲和漢戲的基礎上,吸收了崑曲、秦腔等一些戲曲劇種的優點和特長逐漸演變而形成的。徽戲進京是在公元2023年,最早進京的徽戲班是安徽享有盛名的「三慶班」。

隨後來京的又有「四喜」、「和春」、「春臺」諸班,合稱「四大徽班」。京劇,又稱「皮黃」,由「西皮」和「二黃」兩種基本腔調組成它的**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調(如柳子腔、吹腔等)和崑曲曲牌。它形成於北京,時間是在2023年前後,盛行於20世紀

三、四十年代,時有「國劇」之稱。現在它仍是具有全國影響的大劇種。它的行當全面、表演成熟、氣勢巨集美,是近代中國戲曲的代表。京劇是中國的「國粹」,已有200年曆史

京劇**屬於板腔體,主要唱腔有二黃、西皮兩個系統,所以京劇也稱「皮黃」。京劇常用唱腔還有南梆子、四平調、高拔子和吹腔。京劇的傳統劇目約在一千個,常演的約有三四百個,其中除來自徽戲、漢戲、崑曲與秦腔者外,也有相當數量是京劇藝人和民間作家陸續編寫出來的。

京劇較擅長於表現歷史題材的政治和軍事鬥爭,故事大多取自歷史演義和**話本。既有整本的大戲,也有大量的摺子戲,此外還有一些連臺本戲。

京劇角色的行當劃分比較嚴格,早期分為生、旦、淨、末、醜、武行、流行(龍套)七行,以後歸為生、旦、淨、醜四大行,每一種行當內又有細緻的進一步分工。「生」是除了大花臉以及丑角以外的男性角色的統稱,又分老生(鬚生)、小生、武生、娃娃生。「旦」是女性角色的統稱,內部又分為正旦、花旦、閨門旦、武旦、老旦、彩旦(揺旦)刀馬旦。

「淨」,俗稱花臉,大多是扮演性格、品質或相貌上有些特異的男性人物,化妝用臉譜,音色洪亮,風格粗獷。「淨」又分為以唱工為主的大花臉,如包拯;以做工為主的二花臉,如曹操。「醜」,扮演喜劇角色,因在鼻樑上抹一小塊白粉,俗稱小花臉。

京劇臉譜的分類有:整臉、英雄臉、六分臉、歪臉、神仙臉、丑角臉等 。

京劇的歷史發展概況和基本特點(100字)

4樓:

京劇,又稱「皮黃」,由「西皮」和「二黃」兩種基本腔調組成它的**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調(如柳子腔、吹腔等)和崑曲曲牌。它形成於北京,時間是在2023年前後,盛行於20世紀

三、四十年代,時有「國劇」之稱。現在它仍是具有全國影響的大劇種。它的行當全面、表演成熟、氣勢巨集美,是近代中國戲曲的代表。京劇是中國的「國粹」,已有200年曆史。

京劇**屬於板腔體,主要唱腔有二黃、西皮兩個系統,所以京劇也稱「皮黃」。京劇常用唱腔還有南梆子、四平調、高拔子和吹腔。京劇的傳統劇目約在一千個,常演的約有三四百個,其中除來自徽戲、漢戲、崑曲與秦腔者外,也有相當數量是京劇藝人和民間作家陸續編寫出來的。

京劇較擅長於表現歷史題材的政治和軍事鬥爭,故事大多取自歷史演義和**話本。既有整本的大戲,也有大量的摺子戲,此外還有一些連臺本戲。

京劇角色的行當劃分比較嚴格,早期分為生、旦、淨、末、醜、武行、流行(龍套)七行,以後歸為生、旦、淨、醜四大行,每一種行當內又有細緻的進一步分工。「生」是除了大花臉以及丑角以外的男性角色的統稱,又分老生(鬚生)、小生、武生、娃娃生。「旦」是女性角色的統稱,內部又分為正旦、花旦、閨門旦、武旦、老旦、彩旦(揺旦)刀馬旦。

「淨」,俗稱花臉,大多是扮演性格、品質或相貌上有些特異的男性人物,化妝用臉譜,音色洪亮,風格粗獷。「淨」又分為以唱工為主的大花臉,如包拯;以做工為主的二花臉,如曹操。「醜」,扮演喜劇角色,因在鼻樑上抹一小塊白粉,俗稱小花臉。

京劇臉譜的分類有:整臉、英雄臉、六分臉、歪臉、神仙臉、丑角臉等 。

5樓:包晗

京劇是在北京形成的戲曲劇種之一,至今已有將近二百年的歷史。它是在徽戲和漢戲的基礎上,吸收了崑曲、秦腔等一些戲曲劇種的優點和特長逐漸演變而形成的。徽戲進京是在公元2023年(清乾隆五十五年),最早進京的徽戲班是安徽享有盛名的「三慶班」。

隨後來京的又有「四喜」、「和春」、「春臺」諸班,合稱「四大徽班」。

京劇的歷史發展概況和基本特點 20

6樓:梅安平季驪

京劇,又稱「皮黃」,由「西皮」和「二黃」兩種基本腔調組成它的**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調(如柳子腔、吹腔等)和崑曲曲牌。它形成於北京,時間是在2023年前後,盛行於20世紀

三、四十年代,時有「國劇」之稱。現在它仍是具有全國影響的大劇種。它的行當全面、表演成熟、氣勢巨集美,是近代中國戲曲的代表。京劇是中國的「國粹」,已有200年曆史。

京劇**屬於板腔體,主要唱腔有二黃、西皮兩個系統,所以京劇也稱「皮黃」。京劇常用唱腔還有南梆子、四平調、高拔子和吹腔。京劇的傳統劇目約在一千個,常演的約有三四百個,其中除來自徽戲、漢戲、崑曲與秦腔者外,也有相當數量是京劇藝人和民間作家陸續編寫出來的。

京劇較擅長於表現歷史題材的政治和軍事鬥爭,故事大多取自歷史演義和**話本。既有整本的大戲,也有大量的摺子戲,此外還有一些連臺本戲。

京劇角色的行當劃分比較嚴格,早期分為生、旦、淨、末、醜、武行、流行(龍套)七行,以後歸為生、旦、淨、醜四大行,每一種行當內又有細緻的進一步分工。「生」是除了大花臉以及丑角以外的男性角色的統稱,又分老生(鬚生)、小生、武生、娃娃生。「旦」是女性角色的統稱,內部又分為正旦、花旦、閨門旦、武旦、老旦、彩旦(揺旦)刀馬旦。

「淨」,俗稱花臉,大多是扮演性格、品質或相貌上有些特異的男性人物,化妝用臉譜,音色洪亮,風格粗獷。「淨」又分為以唱工為主的大花臉,如包拯;以做工為主的二花臉,如曹操。「醜」,扮演喜劇角色,因在鼻樑上抹一小塊白粉,俗稱小花臉。

京劇臉譜的分類有:整臉、英雄臉、六分臉、歪臉、神仙臉、丑角臉等。

7樓:佴雅雋屠頌

京劇,亦稱「

京戲」。流行全國的戲曲劇種之一。清乾隆末期四大徽班(三慶、四喜、和春、春臺)進北京後,於嘉慶

、道光年間同來自湖北的漢調藝人合作,互相影響,逐漸接受了崑曲、秦腔的部分劇目、曲調和表演方法,並吸收了一些民間曲調,逐漸融合發展。

8樓:市沛凝

樓上搶我臺詞......

9樓:後夢寒孝木

概況:清朝乾隆五十五年(公元2023年),來自中國南方的四個徽劇班三慶班、四喜班、和春班、春臺班(稱為四大徽班)陸續來到北京。使盛行多年的崑劇逐漸衰落,崑劇演員也多轉入徽班。

清朝道光年間(2023年前後),湖北演員進京,帶來了漢調(楚調、西皮調),許多漢調藝人,加入徽班,與徽班與同臺演出,形成了西皮與二黃合流,形成所謂的「皮黃戲」。此時在京師裡形成的皮黃戲,受到北京語音與腔調的影響,有了「京音」的特色。

後來由於他們經常到上海演出,上海人就把這種帶有北京特點的皮黃戲叫做「京戲」,也叫「京劇」。後來北伐成功,全國統一,北京改名北平,「京劇」改稱為「平劇」。又由於平劇迅速發展,使其藝術水平在中國戲曲中名列前茅,後來在全中國流行,近代學者齊如山甚至認為平劇是中國傳統戲劇的精華,所以平劇也被稱為「國劇」。

2023年代,大批國內難民南下香港,並帶著京劇到香港發展,于占元2023年代在香港開辦中國戲劇研究學院,併成立七小福(包括成龍、洪金寶、元華、袁和平等)。至2023年後,香港粵語已經成為主流,京劇在香港式微,中國戲劇研究學院(七小福)解散,並各自發展。香港的京劇特色也融入到粵劇與香港電影中去。

基本特點:

第一,京劇具有綜合化的特徵。京劇中包含著多種多樣的藝術形式與內容——文學、**、舞蹈、武術、雜技等等。綜合化是指多種藝術形式在京劇表演中融為一個有機的統一整體。

第二,京劇具有虛擬化的特徵。京劇利用虛擬化的手法可以完全省略掉舞臺上一切實在的景物,把無限的空間和時間融化在演員的表演裡。通過演員的表演,引起觀眾的聯想,認可它是某個具體時段某個具體環境裡發生的某段故事,再利用分場、連場、套場,讓故事連貫起來,一氣呵成。

這樣,演員的表演就可以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第三,京劇具有程式化的特點。京劇表演的過程和形式都已經形成許多規範化、固定化的東西,這些東西就是所謂的程式。

例如主要角色第一次出場時要唱、念「引子」和「定場詩」。

豫劇的歷史發展概況和基本特點

研究方向 理論語言學 應用語言學 社會語言學及方言學 語言資訊處理 語言測試 文化語言學 語音學 對外漢語教學等。所學課程 漢語語言學史 語言學概論 語言變異研究 語言與文化 中國語言學史 語言統計學 漢語方言學 語義學 社會語言學 實驗語音學 語法專題研究 修辭專題研究 語體學研究 文字音韻訓詁學...

粵劇有幾年歷史,粵劇的發展歷史和基本特點

500多年。自明朝嘉靖年間開始在廣東 廣西出現,是糅合唱唸做打 樂師配樂 戲臺服飾 抽象形體的表演藝術。清雍正年間,廣州有 土優 演戲時唱 廣腔 及至乾隆年間,本地班藝人在佛山鎮大基尾建立了同業組織瓊花會館。乾隆至道光年間,來自外省的成百個外江戲班入粵,並在廣州成立粵省外江梨園會館。本地班向外江班汲...

唐詩發展歷史,簡述唐詩發展的基本歷程

1 初唐時期 在文風上,初唐時期的詩人作品中氣象萬千,雄渾博大,已經從南北朝爭相纖構狹小的宮體詩中逐漸走了出來,開闢了新的世界。2 盛唐時期 經濟繁榮,國力強盛,唐詩發展至頂峰時期,題材廣闊,流派眾多,出現 邊塞詩派 與 田園詩派 等。3 中唐時期 在中唐時期,分為前期與後期,前期處於低潮,後期則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