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從未普及民間嗎佛教大乘和小乘的區別

2023-01-30 16:20:14 字數 6116 閱讀 8667

1樓:

中國的佛教大多是大乘佛教

《華嚴經》裡面說,當時佛在世的時候,小乘人就侷限於一個小的範圍,所以佛很少給他們講有他方世界、有十方諸佛。

為什麼不對小乘人講?他們不能接受,所以佛給這些人只說娑婆世界。一直到今天,泰國這些小乘國家,他們認為佛只有一尊,釋迦牟尼佛。

除釋迦牟尼佛之外,他不承認有他方佛,更不承認人修行能成佛。他們認為修行最多隻能成阿羅漢,而不能成佛。其實佛在大經裡面給我們說明,他這是多生多劫的習氣,所以這個不是偶然的。

像我們中國人,說到他方諸佛、他方世界,我們能夠接受,這也不是一個容易事情!

正如同現在這個社會上有許多人,跟他講這些鬼神,有的人相信,有些人決定不相信,根本就不可能叫他相信,這也是與過去生中的因緣有密切的關係。

這一類小乘人,多生多劫都沒有接觸過大乘佛法,也沒有參加過菩薩的大會(就是大乘的法會)。為什麼他們不參加大乘的大會?因為這些人,他久遠劫來從來不讚嘆諸佛菩薩,他沒有一點敬意。

諸佛菩薩對他們雖然大慈大悲,因為他根性沒成熟,暫時把他放在一邊,就不去理他了。為什麼佛菩薩不用大乘法接引他?諸位要曉得,他遇到大乘法,不但不讚嘆,他還要毀謗,毀謗就造罪業。

佛菩薩大慈大悲,避免他造作惡業,因此就不給他說十方佛,也不跟他講大乘佛法。佛菩薩是不是不理他呢?不是的,佛菩薩應化在他們那一群當中,應以小乘而得度者,佛菩薩就現小乘身而度脫之,這才看出佛菩薩真正的慈悲。

佛菩薩是天天在度眾生,度眾生的事沒有一天終止過,佛菩薩的大慈大悲,不是我們一般人能想像得到的。諸佛菩薩天天度眾生,他心地清淨,不著我相,不著眾生相,也不執著度眾生的功德相,所以他清淨!他心清淨,這就是他自己的自受用。

他自己的享受,無比的清淨,自己享受當中,又能夠利益一切眾生,這叫大慈大悲,叫他受用。

大慈大悲不妨礙自己的清淨,自己清淨又不妨礙去度一切眾生,這個境界就是《華嚴》裡面所說的「理事無礙,事事無礙」!

小乘人不瞭解這個真相,所以他有障礙,他說:「我一切事情都不做,我就清淨;我去度眾生,去幫助別人,那我就煩惱,就不清淨了。」小乘人是把這兩樁事情對立成兩種不同的境界,因此他不肯發心幫助人。

大乘菩薩曉得自他不二,所以「度即無度,無度即度」。無度是講自己,度是講幫助別人,他曉得是一不是二。

這兩句話要細細去體會,千萬不能把意思會錯了!「度而無度,無度而度」,那我就不度,我不度就是度!那你就錯了!

如果把這個公式再套一下,你每天吃飯,吃即不吃,不吃即吃,那你不吃,看看你行不行?不行。你還沒有到這個境界!

大小乘,他們概念不相同,意識形態不一樣。小乘人心量窄狹,沒有大乘人心胸開闊,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根性。

小乘人不曉得五蘊是空的,這是他的病根;如果他知道五蘊也是空,法空他就證得了。

大乘菩薩比他聰明,曉得人我空,法我還是空的,「我」不可以執著,「法」也不可以執著。《金剛經》上說得好,「法尚應舍,何況非法」,那個法是佛法。

為什麼佛法要舍?其實哪有佛法,佛之所以說他一生四十九年沒有說過一句法,是有道理的!

何以沒有說法呢?因為佛所說的都是眾生問的,眾生有什麼疑問,問他了,佛給他解答。

正如同眾生有病,佛法是藥,藥從**來的?藥從病來的,如果沒有病,諸位想想,**有藥呢?所謂藥是從病那裡建立的,病沒有了,藥也沒有了。

眾生因為迷,佛才說法開悟他,悟了以後,佛法也沒有了。如果悟了以後還執著法,又迷了,迷在法裡頭,所以眾生很難開悟,總是執著。

佛給你講,世間法是六道輪迴的生死法,叫你要舍掉,你舍掉了,舍掉怎樣呢?執著佛法。

殊不知執著佛法還是個生死法,為什麼?佛是叫你破執著,不是叫你另外去換一個執著!換一個執著,換一個物件,那有什麼用處?

譬如佛說貪是煩惱,叫你不要貪愛世間五欲六塵,好了,你不貪了,結果怎樣?貪佛法!貪心沒變,只是換個物件而已。

貪心在六道里面是餓鬼道的業因,你貪愛佛法,將來還是墮餓鬼。墮餓鬼,並不是講你貪愛物件去墮的,是說你那個貪心重去墮的,不管你什麼物件!

你貪惡法,在餓鬼裡頭是很苦的無財鬼;你貪佛法,佛法是善法,你在餓鬼裡頭是多財鬼,你還是個鬼。

佛是叫你斷貪心,不是叫你換貪的物件,諸位要明白這個道理。

因此,世間法我們要舍,佛法也要舍,世間法不能貪愛,佛法也不能貪愛,我們心才能清淨,我們唸佛才能到一心不亂。

有一絲毫貪婪,就是一心的障礙,你念佛要想念到一心就不容易,甚至想到功夫成片都很難。

我常常跟諸位說,在我們修學這麼多年的過程中,自己深深體驗到,功夫不能成熟就是這些障礙沒有去除乾淨。

因此,在無量法門裡面只能取一門,如果取太多,你就是貪得太多,不容易舍!我只取一樣,舍起來容易。太多了,舍這個掛念那個,舍那個又掛念這個,麻煩可大了!

法門只能修一個,對於其餘的法門,我們讚歎,決無毀謗。

家說那個法門好,我已經選這個,我還是這個路子走到底,絕對不變心!那個法門好,我讚歎,你們去學,我恭敬,我敬仰;我還是學我這個,決定不改變。你這一生決定成功!

凡是見異思遷都是大病,幾時才能到功夫成片?一心不亂更不可能。專精於一門,他心定了。見異思遷的人,心不定,心不定就是生死凡夫;心要是定下來,就有出頭的日子。

我執容易破,法執不容易破!小乘人是用甚深的定功破我執,可是他不願意往生,這個損失太大了!

佛告訴我們,世界實實在在是無量無邊!小乘人不曉得有他方世界,他不曉得有十方諸佛。

《華嚴》、《圓覺》裡面講:「一切眾生本來成佛」。沒錯,確實是本來佛!佛法令人尊敬的地方,就是它真正平等!

大乘跟小乘宇宙觀、人生觀都不相同,因此修行證果有很大的差異!

2樓:每日修一善

大乘、小乘,佛在《法華經》上歸於一乘。也就是說,一切佛法都是佛得教誨,沒有本質區別,只是修行方法略有不同。

3樓:煩惱即菩提

大乘講自度度他,小乘講自度。

大乘一直在民間普及。

關於小乘、大乘佛教,禪宗,密宗的區別!

小乘佛教創始人是誰?

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的區別是什麼?

4樓:匿名使用者

大乘佛教是講到一真法界。而小乘佛教只講十法界。

大乘佛教與小乘佛教的主要區別在哪些方面?

5樓:匿名使用者

大乘是自渡渡人。小乘是自己渡自己。 在教理上,小乘見我空,大乘不僅見我空,還見法空。

補充:【小乘】 (術語)梵名希那衍hinaya%na%,對於大乘之稱。求佛果為大乘,求阿羅漢果辟支佛果為小乘。

佛果者謂開一切種智,為盡未來際眾生化益之悟。阿羅漢果與辟支佛果,雖有淺深之別,然皆為灰身滅智歸於空寂涅槃之悟。乘者,運載之義,指使人乘之至其悟岸之教,以四諦為至阿羅漢果之教體,以十二因緣為至辟支佛果之教體。

如此小乘有二道,故亦謂之二乘。又此二乘為佛成道後十二年間經律論三藏之所詮,故天台稱之為三藏教。佛滅後印度之小乘分總別二十之流派,來我國後,遂立宗名俱舍,成實,及律三者,即小乘也。

是皆為佛隨他意之說法,姑以調熟下劣根性者也。法華經方便品曰:「佛自住大乘,如其所得法定慧力莊嚴,以此度眾生,自證無上道大乘平等法,若以小乘乃至化一人我則墮慳貪。

」法華經遊意下曰:「今以二義往收則事無不盡,一者赴小機說名曰小乘,二者赴大機說稱曰大乘。」

6樓:匿名使用者

心和法 更主要是心 發菩提心 上求佛果 下化眾生者 為大乘心 只求自利了生死 出輪迴者為小乘 大乘法門以六度萬行 唸佛法門為根本 小乘法門以四諦 十二因緣為修學法門

7樓:匿名使用者

大乘和小乘的區別,表現在許多方面。首先,在對於佛陀釋迦牟尼的看法上,小乘佛教一般把他看做是一個教主、導師,是一個達到徹底覺悟的人。大乘佛教則把釋迦看做是一個威力廣大、法力無邊、全知全能的佛,並且認為除釋迦牟尼佛外,在三世(過去、現在、未來)十方(東南西北,四維上下)有無數的佛。

其次,在修持方法上,小乘佛教主張修戒、定、慧「三學」(通過守持戒律,修習禪定而獲得智慧)、「八正道」(八種正確的思維和行動方法)。大乘佛教則除了「三學」、「八正道」外,還偏重於修習包括「六度」、「四攝」在內的「菩薩行」。小乘佛教有三千世界,而大乘佛教有三千小乘佛教

佛教大乘與小乘在佛法教義上有何區別?

8樓:匿名使用者

1、在對於佛陀釋迦牟尼的看法上不同

小乘佛教一般把他看做是一個教主、導師,是一個達到徹底覺悟的人。大乘佛教則把釋迦看做是一個威力廣大、法力無邊、全知全能的佛,並且認為除釋迦牟尼佛外,在三世(過去、現在、未來)十方(東南西北,四維上下)有無數的佛。

2、在修持方法上不同

小乘佛教主張修戒、定、慧「三學」(通過守持戒律,修習禪定而獲得智慧)、「八正道」(八種正確的思維和行動方法)。大乘佛教則除了「三學」、「八正道」外,還偏重於修習包括「六度」、「四攝」在內的「菩薩行」。

3、在教義學說上的主張不同

小乘佛教一般主張「我空法有」,即否定個人的主觀精神主題,但對客觀世界的否定卻不徹底,部分小乘佛教派別則通過「分析」的方法來否定客觀事物,實際上卻承認事物的基本組成因素「極微」的存在,帶有唯物思想傾向。

大乘佛教則通常主張「人法兩空」,既否定人的主觀精神主題,也否定客觀事物的存在,他們認為關於客觀事物「空」的認識並不是通過「分析」方法得到的,而是「緣起性空」,即一切「法」都是由因緣和合而成,不存在本質實體,因而是「空」。事物現象的存在只不過是一種虛幻的假象而已。

9樓:匿名使用者

小乘的發心和動機,是重在個人自己的修行為主,所以就被稱為自了漢,最高只能達到阿羅漢果位,斷了一切煩惱,這樣的成就,已經是脫離了六道輪迴了。

大乘的發心動機是發菩提心,發菩提心就發大願,要幫助一切眾生脫離六道輪迴的苦海,也就是普渡眾生為主。大乘也可以說是心量大,故能達到菩薩果位,最後就能成佛了。

簡單的說,小乘是獨善其身,大乘是普渡眾生,區別在此。

10樓:匿名使用者

究竟什麼叫大乘佛教、什麼叫小乘佛教?他們之間有些什麼區別呢?

所謂「乘」,是梵文yana(音譯「衍那」)的意譯,有「乘載」或「道路」之意。大約在公元1世紀左右,印度佛教內形成了一些具有新的思想學說和教義教規的派別。這些佛教派別自稱他們的目的是「普渡眾生」,他們信奉的教義好像一隻巨大無比的船,能運載無數眾生從生死此岸世界到達涅磐解脫的彼岸世界,從而成就佛果。

所以這一派自稱是「大乘」,而把原來的原始佛教和部派佛教一派貶稱為「小乘」。但是這一稱呼,「小乘」佛教派別本身是不承認的,例如現在緬甸、泰國、伊斯蘭卡等國的佛教,一直稱為「南傳上座部佛教」。

大乘和小乘的區別,表現在許多方面。首先,在對於佛陀釋迦牟尼的看法上,小乘佛教一般把他看做是一個教主、導師,是一個達到徹底覺悟的人。大乘佛教則把釋迦看做是一個威力廣大、法力無邊、全知全能的佛,並且認為除釋迦牟尼佛外,在三世(過去、現在、未來)十方(東南西北,四維上下)有無數的佛。

其次,在修持方法上,小乘佛教主張修戒、定、慧「三學」(通過守持戒律,修習禪定而獲得智慧)、「八正道」(八種正確的思維和行動方法)。大乘佛教則除了「三學」、「八正道」外,還偏重於修習包括「六度」、「四攝」在內的「菩薩行」。

菩薩思想是大乘佛教思想的一大特色。所謂菩薩,即指立下弘大誓願,要救渡一切眾生脫離苦海,從而得到徹底解脫的佛教修行者。大乘佛教徒把釋迦牟尼成佛以前的修持階段,即在修習「菩薩行」的階段作為自己修行的榜樣,因此大乘佛教徒主張可以在家修行,並不強調一定要像小乘佛教徒那樣需要出家修行,這也是大乘和小乘的重要區別之一。

大乘教徒把菩薩的修行發放概括為「六度」、「四攝」。「六度」是指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他們認為這六種方法是能夠脫離生死苦海,達到涅磐彼岸的通道。「四攝」是指大乘佛教徒在日常生活和活動中,在與他人相處時需要遵守的原則,具體是指佈施、愛語、利行、同事,大乘佛教認為這是菩薩救渡眾生時所應遵守的原則和方法。

為了與小乘相區別,大乘教徒把自己的思想學說稱之為「菩薩思想」,把自己的修行實踐稱作「菩薩行」,把自己所尊奉的戒律稱之為「菩薩戒」。

在教義學說上,大乘佛教與小乘佛教之間的重要區別是:小乘佛教一般主張「我空法有」,即否定個人的主觀精神主題,但對客觀世界的否定卻不徹底,部分小乘佛教派別則通過「分析」的方法來否定客觀事物,實際上卻承認事物的基本組成因素「極微」的存在,帶有唯物思想傾向。大乘佛教則通通常主張「人法兩空」,既否定人的主觀精神主題,也否定客觀事物的存在,他們認為關於客觀事物「空」的認識並不是通過「分析」方法得到的,而是「緣起性空」,即一切「法」都是由因緣和合而成,不存在本質實體,因而是「空」。

事物現象的存在只不過是一種虛幻的假象而已。「性空幻有」,這是大乘思想,特別是早期大乘思想的一個重要特點。另外在修行目標上,小乘佛教把證得「阿羅漢」果作為修行的最高目標。

而大乘佛教則以「普渡眾生」為修行宗旨,以成佛作為最高的修行目標。

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有什麼不同,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的區別是什麼?

聽淨空老法師的認識佛教,先把佛,教,佛教搞清楚,再來理解大小乘!大乘自利利他,偏利他。小乘以自利為主急於求得解脫。小乘佛教,只度自己,以修成阿羅漢為止,大乘佛教,要度化世人,證果位菩薩和佛。什麼叫大乘和小乘?摘自 正信的佛教 聖嚴法師著 本來,在佛的時代,並沒有分別什麼大乘和小乘,佛法是一味的,只是...

大家對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的看法,佛教大乘與小乘在佛法教義上有何區別

所謂大乘佛教,文學優美,直接在生活中修正自己的行為 所謂小乘佛教,簡單直接,直指真相,先尋求自己解脫再去幫助別人 二者來說,大乘佛教是基於小乘佛教的,脫離不了阿含部的基礎,無我 空 是小乘行者的果證,也是大乘佛教行者必須體驗到的,如果沒有體驗到,那就受用不了,只存在嘴巴上的大。個人建議別執著執著於大...

大乘佛教的「乘」怎麼拼,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中的 乘 是什麼意思

拼作 sh ng 乘部首 丿部,部外 筆畫 9畫,總筆畫 10畫,五筆 tuxv,倉頡 hdlp,鄭碼 mftr 釋義 1 古回代稱兵答車,四馬一車為一乘 乘輿。千乘之國。2 古代稱四為乘 乘矢。乘壺。以乘韋先牛十二犒師 3 中國春秋時晉國的史書稱 乘 後通稱一般的史書 史乘。野乘。漢字筆畫 相關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