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職場達人陶陶
因為他太仁慈了,沒有曹丕和劉備那麼心狠手辣。
2樓:職場划水小菜鳥
因為孫權沒有一個帝王該有的殺伐果斷,所以才會碌碌無為。
3樓:一隻有知識的熊
因為他的能力不夠,沒有曹操劉備那種野心。
4樓:24風城王子
在曹丕和劉備稱帝之後,國家的形勢更加的複雜,孫權想要做出一番事業需要更多的時間。孫權並不是碌碌無為,而是在積極的為國家強大準備,三國鼎立的時期,任何一個國家都沒有吞併其他兩個國家的實力。孫權沒有實力對抗這兩個國家,他只能慢慢的積蓄國家的力量,讓自己的國家變的足夠的強大,或者等待一個絕好的時機消滅其他兩個國家。
孫權能夠在三國時期為吳國爭的一席之地,不能說他碌碌無為,在這個亂世之中能夠存活下來就已經很不錯了。在曹丕和劉備稱帝之後,整個大局的形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魏國和蜀國都有很強大的實力,在這個重要的時間階段,只能以靜制動,孫權要做的就是不斷的發展自己。
魏蜀吳三個國家形成了一種平衡的關係,沒有一個國家有能力打破這種平衡的關係。吳國在三國時期基本上保持的一種防禦的姿態,這是因為吳國部隊大部分都是水軍,他們在陸地上的戰鬥力一般,吳國能夠存活這麼長時間,就是因為有著長江天險,自保足矣。
孫權是三國中最後稱帝的一個君王,國家內部也有很多的矛盾,他這個時期重要的是穩定內部。孫權時期的黨爭是非常厲害的,極大的損害了國力,很多人才在這個時期也多去世了,孫權政權並沒有原來那麼強大的了,看似和諧的局面,其實暗流湧動。
5樓:哊哩呀
因為他沒有劉備和曹丕那麼有能力,所以碌碌無為。
孫權為什麼要在曹丕和劉備稱帝后多年才敢稱帝?
6樓:1小貓不吃醋
其實雖然剛開始不敢稱帝的,如果他稱帝的話會被很多人聯合起來去打他,所以他還是選擇了聰明一點,等曹丕和劉備稱帝后才去稱帝
7樓:瞎胡扯的大腸
孫權所在的東吳一直沒有爭鬥的想法,都是形勢所逼,另外兩個稱帝了,自己不稱帝不就等著被人家兼併掉麼。
8樓:阿花給我護墊兒
孫權的野心是有的,但是他沒有足夠的膽量。所以等時隔多年,天下太平後,他才敢名字言順的稱帝。
9樓:小巴兔
因為孫權當時認為這只不過是個稱號,他希望還是不要擔負那個背叛的名號所以要在劉備曹丕稱帝多年後才稱帝。
10樓:禾山
孫權或許仍舊心繫舊主,沒有稱帝的野心吧,或許自知實力不行,時機不到吧!
11樓:冬之寒十
孫權其實一開始都不想稱帝,他之所以多年後才敢稱帝,是因為那時他效忠的曹丕已經死了,他只有稱帝才能夠保護一方百姓。
12樓:啊羨
因為孫權其實最開始他並不想稱帝的,他想要做的可能只是守住他父親和哥哥給他打下來的東西
13樓:少奶奶
我覺得孫權當時也不是不敢稱帝,只是實力不允許,他應該是在等一個時機,而且孫權並不是一個沒有野心的人。
14樓:和藹的小銘
孫權可能認為時機還沒有成熟。或者是自己的實力還沒有到達稱帝的時候。
15樓:
三國:曹丕於劉備先後稱帝,那為何孫權等了近十年內才稱帝呢?
曹丕、劉備先後稱帝,孫權為何只稱王,遲遲沒有稱帝,是不敢還是沒能力?
16樓:安徽省高考諮詢趙老師
孫權之所以遲遲不稱帝,首先是因為當時東吳的實力還非常的弱小,面對強大的曹魏和蜀漢,他是不敢先稱帝的,然後孫權也很清楚的知道以當時東吳的實力是不可能同時接下魏國和蜀國的圍攻的,所以稱帝這件事情只能往後推。
其次是因為孫權稱帝的理由並不是很充分,他不像劉備有著最正統的身份,皇室的後代,更沒有曹丕像漢獻帝這樣的砝碼,所以綜合來看的話,他根本就沒有資格稱帝,當然孫權也是這麼想的,所以在劉備和曹丕全都稱帝之後過了10年的時間,他才選擇稱帝。
此外孫權不想要把注意力吸引到自己的身上,畢竟那個時候的東吳還要發展,再加上孫權在立太子這件事情上耗費的太多的心情,並且因為這件事情把整個東吳攪得烏煙瘴氣,所以孫權根本抽不出精力來稱帝,他必須要把這些事情全部擺平之後才會考慮到底要不要稱帝。
除此之外就是天下老百姓的民心並不在他孫權這一方,並且孫權在老百姓的心裡充其量只能算是一個王,如果孫權貿然稱帝的話別說曹魏和蜀漢的老百姓不會買他的帳,我想就連東吳的老百姓也不會承認他,所以孫權也正是看到了這一點,他才把稱帝這件事情壓到了最後。
不僅如此,孫權剛開始本來就沒有稱帝的打算,對於孫權來說做江東的王已經非常不錯了,只是後來實在礙於局勢沒有辦法他才選擇稱了帝。
17樓:職場解惑七七
因為孫權不敢稱帝,孫權的性格比較軟弱害怕被其他勢力打擊。
18樓:職場划水小菜鳥
他和曹操一樣,應該是怕稱了帝后,有很多勢力會盯上他。
19樓:
我覺得是不敢,因為孫權的性格問題,一直顧及的太多。
20樓:
我感覺應該是不敢當時的條件不允許,所以他是沒有能力。
曹丕、劉備、孫權三人中,為什麼孫權最後才稱帝?
21樓:無奈折騰
就是在當時從曹丕、劉備和孫權稱帝時間先後不難看出一些端倪,而孫權久不稱帝原因則是既無漢室血統,又無獻帝「禪讓」,雖手握重權,卻無一個稱帝的「支點」。
三國(220年-280年)是上承東漢下啟西晉的一段歷史時期,分為曹魏、蜀漢、東吳三個國家。其中,就曹魏一方來說,曹丕於公元220年就正式稱帝,一年後,劉備建立蜀漢,並在成都正式稱帝。與此相對應的是,作為東吳一方的開國之君,孫權卻等到公元229年才稱帝,也即劉備稱帝之後的第八年。
儘管漢獻帝劉協是被迫的,但是,從名義上來看,曹魏代漢在形式上是沒有什麼的問題。與此相對應的是,劉備是漢朝皇室後裔,打著復興漢室的名義建立蜀漢,並登基稱帝,也是名正言順的。
由此,就孫權來說,顯然就比較尷尬了。相對於曹操和劉備,江東孫氏出身微寒,孫權的曾祖父只是個無名瓜農。曹操的父親曹嵩是宦官曹騰的養子,曹騰歷侍四代皇帝,有一定名望,漢桓帝時被封為費亭侯,曹嵩繼承了曹騰的侯爵。
由此,在講究出身的東漢末年,孫權的出身實在無法和曹操、劉備相提並論,這也是其最後才稱帝的原因之一。
當然,對於堅韌的孫權,為了最終實現稱帝的目標,保持了足夠的耐心,並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東漢末年,孫劉聯手在赤壁之戰中擊敗了強大的曹魏,初步奠定了三國鼎立的格局。不久之後,孫權自稱「車騎將軍、徐州牧」。
由此,非常明顯的是,對於持之以恆的孫權,因為受封為吳王,所以其距離稱帝可謂只差一步之遙了。
最後,公元221年到公元222年,孫權不僅擊敗了氣勢洶洶的劉備,更擊退了強大的曹丕。這兩次戰爭的勝利,也為孫權稱帝增添了足夠的底氣。之後的幾年,劉備、曹丕相繼去世。
在此基礎上,孫權選擇修好和蜀漢一方的關係,以此希望在稱帝上獲得諸葛亮的支援。最終,公元229年,孫權在武昌正式稱帝,國號吳,不久後遷都建業。
由此,相對於曹丕和劉備,孫權在稱帝上遲了八年之久。但是,八年的等待的無疑是必要的和值得的。
22樓:
三國:曹丕於劉備先後稱帝,那為何孫權等了近十年內才稱帝呢?
23樓:同雁菱
孫權是他們當中最年輕的他們後繼無人了只有孫權能成大事了
24樓:孫麗
因為只有他找到看很厲害的軍事的呢幫助自己成就大業
25樓:一片小葉子
因為孫權年齡比他們小,更有機會。再者孫權在統治方面比較優秀
26樓:過濾嘴小七
因為最後才輪到他不是沒本事就是一個一個來的。
27樓:
你想問的是曹操吧,因為在這三個人中孫權的年齡是最小的,劉備都到老年的時候孫權正當中年
28樓:一個人挺好
因為是按照順序來的,到他那就是最後一位了。
29樓:張小爽歪歪
因為需要等他們前兩個相繼**,他才能稱帝吧
30樓:可靠的櫻桃小碗
因為他們都死了後人才能都不行,孫權才能當皇帝。
31樓:
好飯不怕晚的呢,為什麼急於求成是不能長盛的呢
曹丕和劉備都先後稱帝,為何孫權一開始僅僅是稱王呢?
32樓:有常
之所以孫權一開始僅僅是稱王,是因為這樣能夠讓他不被其他有能力的人注意到,這樣他就能夠隱藏自己的實力。
33樓:魚與魚塘
因為他膽量比較小,他害怕自己稱王了以後別人會不服他,會來攻打他。
34樓:北里
因為孫權一開始沒有稱帝的實力,只有等自己實力穩固之後,才有稱帝的資格。
35樓:北九
曹丕和劉備先後稱帝,為何孫權一開始僅僅槍王?這個的話還是特別不錯的,這麼一個情況
曹丕和劉備先後稱帝,為何孫權卻只敢稱王?
36樓:
三國:曹丕於劉備先後稱帝,那為何孫權等了近十年內才稱帝呢?
37樓:秋風體育
一方面是東吳實力不足;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名不正言不順,曹丕已經接受了漢獻帝的禪讓。
38樓:痞子只you風流
這是因為相對於兩者來說的話,孫權其實沒有那麼大的底氣,曹丕有曹操背後支援著,而劉備本身就是漢室後裔,所以都是有底氣的。
39樓:匿名使用者
曹丕擁有這個條件,那個時候的魏國實力最強,而劉備只是勉強稱帝,為了託孤。孫權一旦稱帝,將面對魏國的攻擊。
一代英雄孫權為什麼在晚年的時候變成了昏君
在很多人眼裡孫權的形象就是一位意氣風發的英雄。但是孫權的晚年卻是昏庸無能的,主要是因為孫權在晚年時,他的勢力和心腹也已經老去,並且退出朝廷。為了維護政治的平衡,才不得已做出了一些措施,但是這些措施卻並沒有達到孫權想要的效果。孫權的晚年變得非常的昏庸,大家都認為是因為他年齡的增長,使他精神和頭腦都不大...
曹操 劉備 孫權的戰略藍圖都是什么內容
曹操 155年 220年3月15日 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縣 今安徽亳州 人,漢族。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 軍事家 文學家 書法家,三國中曹魏政權的奠基人。以漢天子的名義征討四方,對內消滅二袁 呂布 劉表 馬超 韓遂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 烏桓 鮮卑等,統一了中國北方,並實行一系列政策...
孫權勸學中的 非復吳下阿蒙,是什么意思
非復吳下阿蒙的意思就是 這個呂蒙,現在學識淵博,再也不是當初那個學識粗淺的人了。由此句而來的成語如下 成語 吳下阿蒙 拼音 w xi m ng 解釋 吳下 現江蘇長江以南 阿蒙 指呂蒙。居處吳下一隅的呂蒙。比喻人學識尚淺。出處 三國志 吳書 呂蒙傳 裴松之注引 江表傳 吾謂大弟但有武略耳,至於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