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七子是誰,建安七子分別是誰?

2023-02-11 02:05:09 字數 5466 閱讀 4989

1樓:我這風景獨好

建安年間(196~220)七位文學家的合稱,包括: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劉楨。這七人大體上代表了建安時期除曹氏父子而外的優秀作者,所以"七子"之說,得到後世的普遍承認。

他們對於詩、賦、散文的發展,都曾作出過貢獻。

2樓:陌上

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劉楨。

3樓:林芯雪

孔融孔融(153-208) ,字文舉,其實家學淵源,他是孔子的二十世孫,魯國曲阜人,後來為曹操所用。他年少時曾讓大梨給兄弟,自己取小梨,因此名垂千古,這也就是『孔融讓梨』的故事了。靈帝時,闢司徒楊賜府。

中平初(185),舉高第,為侍御史,與中丞不合,託病辭歸。后辟司空府為僚屬,拜中軍候,遷虎賁中郎將。獻帝初平元年(190),因忤董卓,轉為議郎,出至黃巾軍最盛的青州北海郡為相。

興平二年(195),劉備表薦他領青州刺史。建安元年(196),袁紹之子袁譚攻青州,孔融隻身出奔,妻子被俘。曹操遷獻帝都許昌,徵孔融為將作大匠,遷少府。

在許昌,不滿曹操雄詐,多所乖忤,被奏免官。後復拜太中大夫,退居閒職,好士待客,座上客滿,獎掖推薦,聲望甚高。終為曹操所忌,枉狀構罪,下獄棄市。

孔融為建安七子之首,文才甚豐。現存作品只有散文和詩。散文如《薦禰衡表》、《與曹公論盛孝章書》辭藻華麗,駢儷氣息較多;《與曹操論禁酒書》則有詼諧意味。

其《雜詩》第二首,以白描手法寫喪子之痛,哀婉動人。

陳琳陳琳(? -- 217), 字孔璋,廣陵射陽(今江蘇淮安市楚州區東南)人,為建安七子之一,生年無確考,惟知在「建安七子」中比較年長,約與孔融相當。漢靈帝末年,任大將軍何進主簿。

何進為誅宦官而召四方邊將入京城洛陽,陳琳曾諫阻,但何進不納,終於事敗被殺。董卓肆惡洛陽,陳琳避難至冀州,入袁紹幕。袁紹使之典文章,軍中文書,多出其手。

最著名的是《為袁紹檄豫州文》,文中歷數曹操的罪狀,詆斥及其父祖,極富煽動力,建安五年(200),官渡一戰,袁紹大敗,陳琳為曹軍俘獲。曹操愛其才而不咎,署為司空軍師祭酒,使與阮瑀同管記室。後又徙為丞相門下督。

建安二十二年(217),與劉楨、應瑒、徐幹等同染疫疾而亡。擅長章奏書記。《飲馬長城窟》為他的詩歌代表作,假借秦代築長城故事,揭露當時繁重的徭役給民間帶來的苦難,尤為深刻。

王粲王粲(177-217) ,字仲宣,山陽高平(今山東鄒城)人,為建安七子之一,王粲幼時往見左中郎將蔡邕,蔡邕見而奇之,倒屣以相迎。王粲強記默識,善算術行文;一次與友人共行,讀道邊石碑,觀一遍而背誦之,不失一字。又曾觀人下圍棋,其局亂,王粲復為重置,不誤一道。

後到荊州依附劉表,劉表以其為上賓。劉表死後,王粲勸劉表次子劉琮,令歸降於曹操。曹操至荊州,王粲賜爵關內侯。

魏國始建宗廟,王粲與和洽、衛覬、杜襲同拜侍中,共議尊曹操為「魏王」;後因中書令荀攸諫止不行而後憂死,其議遂罷。 在七子中屬他的成就最高。他的《七哀詩》(有三首)和《登樓賦》最能代表建安文學的精神。

《七哀詩》之一(《西京亂無象》)寫他由長安避亂荊州時途中所見飢婦棄子場面,深刻揭示漢末軍閥混戰造成的慘象及人民深重災難,使人怵目驚心。《登樓賦》是荊州時登麥城城頭所作,主要抒發思鄉之情和懷才不遇的愁恨,富於感人力量,是抒情小賦的名篇。 徐幹古圖

徐幹徐幹(171-217) ,字偉長,北海(今山東濰坊市)人,建安七子之一。少年勤學,潛心典籍。漢靈帝末,世族子弟結黨權門,競相追逐榮名,徐幹閉門自守,窮處陋巷,不隨流俗。

建安初,曹操召授司空軍師祭酒掾屬,又轉五官將文學。數年後,因病辭職,曹操特加旌命表彰。後又授以上艾長,也因病不就。

建安二十二年(217)二月,瘟疫流行,亦染疾而亡。主要著作是《中論》,曹丕稱讚此書"成一家之言,辭義典雅,足傳於後。"(《與吳質書》)其情詩《室思》也寫得一往情深。

阮瑀阮瑀(?-212) ,字元瑜,陳留尉氏(今河南開封)人,建安七子之一。所作章表書記很出色,名作有《為曹公作書與孫權》。

年輕時曾受學於蔡邕,蔡邕稱他為「奇才」。所作章表書記很出色,當時軍國書檄文字,多為阮瑀與陳琳所擬。後徙為丞相倉曹掾屬。

詩歌語言樸素,往往能反映出一般的社會問題。詩有《駕出北郭門行》,描寫孤兒受後母虐待的苦難遭遇,比較生動形象。阮瑀的**修養頗高,他的兒子阮籍,孫子阮咸皆是當時名人,位列「竹林七賢」,妙於音律。

明人輯有《阮元瑜集》。

應瑒應瑒(?-217) ,字德璉,東漢汝南南頓縣(今河南省項城市南頓鎮)人,建安七 劉幀詩

子之一。擅長作賦,代表性詩作《侍五官中郎將建章臺集詩》。初被魏王曹操任命為丞相掾屬,後轉為平原侯庶子。

曹丕任五官中郎將時,瑒為將軍府文學(掌校典籍、侍奉文章),著文賦數十篇。詩歌亦見長。

劉楨劉楨(?-217) ,字公幹,東平(今山東東平縣)人,建安七子之一。以文學見貴。

建安中,劉楨被曹操召為丞相掾屬。與曹丕兄弟頗相親愛。後因在曹丕席上平視丕妻甄氏,以不敬之罪服勞役,後又免罪署為小吏。

建安二十二年 (217),與陳琳、徐幹、應瑒等同染疾疫而亡。他的文學成就,主要表現在詩歌、特別是五言詩創作方面。今存詩十五首,《贈從弟》三首為代表作,言簡意明,平易通俗,長於比喻。

4樓:好學者百科

建安七子包括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_、應_、劉楨。

建安七子,是漢建安年間(196年—220年)七位文學家的合稱,包括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_、應_、劉楨。這七人大體上代表了建安時期除曹氏父子(即曹操、曹丕、曹植)外的文學成就,所以「七子」之說,得到後世的普遍承認。

「七子」之稱,始於曹丕所著《典論·**》:「今之文人,魯國孔融文舉,廣陵陳琳孔璋,山陽王粲仲宣,北海徐幹偉長,陳留阮_元瑜,汝南應_德璉,東平劉楨公幹。斯七子者,於學無所遺,於辭無所假,鹹以自騁驥_於千里,仰齊足而並馳。

」,七子中除了孔融與曹操政見不合外,其餘六家雖然各自經歷不同,但都親身受過漢末離亂之苦,後來投奔曹操,地位發生了變化,獲得了安定、富貴的生活。他們多視曹操為知己,想依賴他幹一番事業。故而他們的詩與曹氏父子有許多共同之處。

因建安七子曾同居魏都鄴城(今河北臨漳縣西)中,又號「鄴中七子」。

5樓:健身達人小俊

建安七子指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劉楨。建安七子對於詩、賦、散文的發展,都曾作出過貢獻。建安七子與「三曹」往往被視作漢末三國時期文學成就的代表。

「七子」的創作大體上也可以分為前後兩個階段。前期作品多反映社會動亂的

建安七子分別是誰?

6樓:暴走少女

建安七子分別是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劉楨。

建安七子,是漢建安年間(196—220年)七位文學家的合稱。

「七子」之稱,始於曹丕所著《典論·**》:「今之文人,魯國孔融文舉,廣陵陳琳孔璋,山陽王粲仲宣,北海徐幹偉長,陳留阮瑀元瑜,汝南應瑒德璉,東平劉楨公幹。斯七子者,於學無所遺,於辭無所假,鹹以自騁驥騄於千里,仰齊足而並馳。

」七子中除了孔融與曹操政見不合外,其餘六家雖然各自經歷不同,但都親身受過漢末離亂之苦,後來投奔曹操,地位發生了變化,獲得了安定、富貴的生活。

他們多視曹操為知己,想依賴他幹一番事業。故而他們的詩與曹氏父子有許多共同之處。因建安七子曾同居魏都鄴(今河北臨漳縣西)中,又號「鄴中七子」。

他們對於詩、賦、散文的發展,都曾作出過貢獻。建安七子與「三曹」往往被視作漢末三國時期文學成就的代表。

7樓:最後線索

建安七子,是建安年間(196年——220年)七位文學家的合稱。曹丕在《典論·**》中評述當世文人,特別標舉了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劉楨,稱為「七子」。七人都是建安時代比較重要的文學家。

其中除孔融的情況較為特別,其餘六人都依附於曹操。他們與曹丕、曹植兄弟有密切的文學交往,形成一個文學集團,在其他一些傑出作者的參與下,共同開創了建安文學的興盛局面。

1、孔融:居七子之首,文才甚豐,現存作品只有散文和詩,如《薦禰衡表》、《與曹公論盛孝章書》、《雜詩》等。

2、陳琳:曾為曹操掌管書記,善寫軍國書檄,最著名的是《為袁紹檄豫州文》。詩歌代表作為《飲馬長城窟行》。

3、王粲:文學成就最高,前人常將其與曹植並稱。《七哀詩》、《登樓賦》最能代表建安文學的精神。

4、徐幹:以賦見稱,主要著作是《中論》。

5、阮瑀:曾為曹操掌管書記,善寫軍國書檄。詩有《駕出北郭門行》。

6、應瑒:擅長作賦,代表性詩作《侍五官中郎將建章臺集詩》。

7、劉楨:以五言詩著名,《贈從弟》三首為代表作。

8樓:匿名使用者

建安七子,是建安年間(196~220)七位文學家的合稱,包括: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劉楨。

「七子」之稱,始於曹丕所著《典論·**》:「今之文人,魯國孔融文舉,廣陵陳琳孔璋,山陽王粲仲宣,北海徐幹偉長,陳留阮瑀元瑜,汝南應瑒德璉,東平劉楨公幹。期七子者,於學無所遺,於辭無所假,鹹以自騁驥騄於千里,仰齊足而並馳。

」這七人大體上代表了建安時期除曹氏父子而外的優秀作者,所以"七子"之說,得到後世的普遍承認。七子中除了孔融與曹操政見不合外,其餘六家雖然各自經歷不同,但都親身受過漢末離亂之苦,後來投奔曹操,地位發生了變化,才有了安定、富貴的生活。他們多視曹操為知己,想依賴他幹一番事業。

故爾他們的詩與曹氏父子有許多共同之處。因建安七子曾同居魏都鄴(今邯鄲臨漳)中,又號「鄴中七子」。

9樓:

建安七子之首是誰?建安七子之首身份揭祕

10樓:佔雅苼

建安七子有: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劉楨。

其中「王粲」的成就最高,被譽為「七子之冠冕」。

11樓:熊熊安禎

應場 王粲 劉楨 阮瑀 徐幹 陳琳 孔融

12樓:房驪桖

孔融,陳琳,王粲,徐幹,應瑒,劉楨。

13樓:植雅惠

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劉楨這七個貨

14樓:秋雨溟濛

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劉楨。

希望能幫到你哦

東漢時的建安七子,分別是誰?

15樓:法明知

東漢是中國歷史上文化最為繁榮的時代之一,提前東漢文學,大家首先想到的應該都是建安七子,建安七子是漢建安年間七位文學家的合稱,包括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劉楨七人,這七人幾乎代表了建安時期除曹氏父子外的優秀作者,所以「七子」之說,也得到後世的普遍承認,那麼這七位文采過人的先人的具體實際,我將在下面進行闡述:

徐幹,建安七子之一,少年勤學,潛心典籍,主要著作是《中論》,曹丕稱讚此書成一家之言,辭義典雅,足傳於後。

阮瑀,建安七子之一,名作有《為曹公作書與孫權》,詩歌語言樸素,往往能反映出一般的社會問題,詩有《駕出北郭門行》,兒子阮籍,位列「竹林七賢」。

應瑒 ,建安七子之一。擅長作賦,代表性詩作《侍五官中郎將建章臺集詩》。

孔融,漢末文學家,散文鋒利簡潔,代表作是《薦禰衡表》,其六言詩反映了漢末動亂的現實。

陳琳,東漢末著名文學家,著作據《隋書•經籍志》載原有集10卷。

劉楨,東漢名士,建安七子之一,博學有才,他的五言詩風格遒勁語言質樸,著作有《劉公幹集》,文學成就主要表現於詩歌。

建安七子是誰,詳細一些,建安七子分別是誰?

孔融 153 208 孔融字文舉,其實家學淵源,他是孔子的二十世孫,魯國曲阜人,後來為曹操所用。他年少時曾讓大梨給兄弟,自己取小梨,因此名垂千古,這也就是 孔融讓梨 的故事了。靈帝時,闢司徒楊賜府。中平初 185 舉高第,為侍御史,與中丞不合,託病辭歸。后辟司空府為僚屬,拜中軍候,遷虎賁中郎將。獻帝...

關於「建安七子」

建安年間 196 220 七位文學家的合稱。包括 孔融 陳琳 王粲 徐幹 阮瑀 應瑒 劉楨。七子 之稱,始於曹丕所著 典論 今之文人,魯國孔融文舉,廣陵陳琳孔璋,山陽王粲仲宣,北海徐幹偉長,陳留阮瑀元瑜,汝南應瑒德璉,東平劉楨公幹。期七子者,於學無所遺,於辭無所假,鹹以自騁驥錄於千里,仰齊足而並馳。...

建安七子是哪七子?是哪個朝代的人

孔融 153 208 孔融其實家學淵源,他是孔子的二十世孫,魯國曲阜人,後來為曹操所用。他年少時曾讓大梨給兄弟,自己取小梨,因此名垂千古,這也就是 孔融讓梨 的故事了。靈帝時,闢司徒楊賜府。中平初 185 舉高第,為侍御史,與中丞不合,託病辭歸。后辟司空府為僚屬,拜中軍候,遷虎賁中郎將。獻帝初平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