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家什麼感覺知乎,為什麼要出家 知乎

2024-12-17 07:30:16 字數 4363 閱讀 5832

1樓:潛川如斯

30起床(江浙一帶日出較早,通常是3:00-3:30);

00-6:00上殿做早課(我們寺院為了方便全國各地不同時差的學員體驗早課,特意定在6:00-7:00做早課);

00-6:30早餐(吃飯也是修行之一,禪宗通常稱為「過堂」)

30-7:30開門,打掃衛生或做其他工作。

00-10:00禪修或做住持指派的事情;

00-11:00自修(這個過程寺院也有非硬性的安排,或者禪修唸經做法事,或者看殿巡迴,每一位僧人及常住居士都有寺務的);

00-11:30過堂(午餐);

30-14:00午休。

00-15:30禪修或做住持指派的事情;

00-17:00上殿做晚課;

30-18:00藥石(由於寺院講究過午不食,所以這一頓飯是幫助那些還做不到過午不食的僧人修行的,形同藥物,稱為「藥石」)。

00-19:00關寺院大門;經行(法師們通常會四處走走,由於行走時需要保持內心的覺知,也是修行的方式,故稱為「經行」);打掃衛生。

00-20:00禪修(這段時間比較自由,僧人會選擇禪定、修習、喝茶等各種方式)。

00入睡。若通宵不睡的禪定的,就叫「夜不倒單」。

2樓:天真的很藍

出家後每天吃的白菜豆腐。

3樓:網友

首先你要知道出家的人不會上網衝浪這個問題。

為什麼要出家 知乎

4樓:潛川如斯

簡而言之就是八個字:不為生死,不擇出家。出家是自己的修行,是人生的選擇,不是乙份職業。

5樓:解惑l大師

這個出家是分為兩種情況的。如果是以前的年代,出家都是因為了卻塵緣,尋找一塊靜心之處。而隨著時代的變化到現在出家已經演變成了乙個名利場,現在的僧人可以喝酒吃肉可以有女人。

而且,還是乙個很賺錢的職業,香火是很賺錢的。

你們覺得出家人怎麼樣?

6樓:網友

出家人是沒有工資的,很多出家人的生活都稱得上清苦了,少林寺。請不要把商業單位當做典型成嗎?出家人的生活費基本是就幾個**,第乙個,本身家裡有錢,並不是所有的家庭都反對兒女出家,當然這是少數情況,第二個,是居士供養,很多上年紀的出家人在佛學成就上有些名氣,所有有居士慕名而來供養他生活所需,雖然這種情況很多,但論比例的話不大,畢竟能夠在佛學上出類拔萃的是少數,第三個,是寺院整體收入,例如居士燒香拜佛投入功德箱的錢,以及對寺廟進行的供養,這些收入就用來寺院購買衣物食物以及日常開支,出家人住在寺廟裡每天在裡面吃一頓到兩頓飯,以及僧衣都是這裡面來的,這種情況才是大多數,很多香火不盛的寺廟,如果出家人病了,看病都是問題!

第四個,其它雜項收益,例如抄寫佛經,很多手抄的佛經放在那裡結緣,沒有明碼標價,隨力供養十塊幾十塊的,實際上如果從經濟的角度上,都被賤賣了,很多居士意識不到這一點,認為供養個十塊二十塊的,就結緣一本手抄的經書,反思下,抄一本哪怕薄的經需要多少時間多少精力,那點錢。還有做法事的收益,有些居士會為逝者做法師或看一些癔病,請來法師做法事,這個收益不少,但這樣的事並不常有,很可能一年也沒一回。

總結,出家人在經濟方面,多數是很窮的,我們這有個小尼姑庵,在秋季偶爾會出來賣菜,因為不會做生意,還賣不明白**,因為沒用化肥,菜葉子都被蟲嗑的乙個洞乙個洞的,所以賣菜也算是一項收入吧。

出家人也是人,有的給人印象好,有的可能會給人留下壞印象,這沒有什麼奇怪的,所以沒有什麼怎麼樣的,但國人經歷wg之後,傳統的道德以及信仰基本崩壞了,現在國人的心態複雜,多數都是實用主義和拜金主義,所以對出家人有想法這不出奇,造謠說什麼看病不要錢坐車不要錢國家給工資不是本科博士的不收。這種可笑的言論,竟然還那麼多人信,沒底線呀。

對於不瞭解的事情,還是請閉上嘴巴的好。

我的正式回答是,在我的眼裡,出家是個非常高尚的職業,因為這個職業包含了精神文明的傳承以及超越一切的理想,而出家人也是人,而人都是不同的,我只會認為某個人怎麼樣,而不會認定某群人怎麼樣。

就是這樣。

7樓:嘎嘎啊啊

現在出個家都要本科,

8樓:拍拖王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

想出家,但是猶豫中,請問出家的感覺怎麼樣

9樓:aaa**王

印光大師 不主張輕易出家。

印光大師主持蘇州靈巖寺,規矩之一是不收徒弟。他一生說法,不喜談玄說妙,多注重教人敦倫盡分。有個居士給印祖寫信,覺得在家太鬧騰,想出家得清閒。

印祖勸以「敦倫盡分」道理,陳述出家的利害。

印祖說,「人各有所應盡之分,當知素位而行,乃君子之本分。若超分而行,非出格大丈夫,決定不能得真利益。何也,以彼不能盡分於易處,何能盡分於難處。」

印祖說,「出家一事,語其易則易於反掌。但穿一件大領,就是和尚。而此種混光陰敗佛門之和尚,多半將來在三途中過活。

欲得為人,恐萬中亦難得一二。若要做頂天履地,上弘下化之和尚,則難於登天矣。」

印祖說,「汝尚不能於家庭父母妻子具足時,思立一為人子為人夫為人父之程度,何能出家即證果,而普度怨親耶?只緣汝當做一齣家,則百事不掛懷,不知出家之事,比在家更多。汝欲清閒自在,逍遙快樂,則決不能做好僧。

以棄捨父母妻子,則成大罪矣。」

印祖說,「(光)是出家僧,深知其利弊,故為汝詳言之。若遇愛收徒弟之壞和尚,則便騙汝為他作徒弟,你就拉倒了也。且安本分修淨土法門,令汝父母妻子同作蓮邦眷屬,則其利大矣。」

出家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10樓:月沉沉藏海霧

出家,是指離開親人、家庭、事業這樣的世俗世界,到道觀裡做道士,或到寺院裡做尼姑、和尚。 一般出家後的人除了每天得吃齋修道,同時要戒掉七情六慾(也就是不能娶妻生子)。

在我二十多歲的時候,我常常有野心在雲端工作。我心裡有目標,在我面前有目標,我很專注,精力不分散,對性的慾望可以轉移。我在乙個偏遠地區學習,五年後在南方最好的大學學習,從而改變了我的命運。

年紀越大,與現實相比,理想比較小,與色情相比,誠信是空的,當時相見,不再拒絕,覺得這是真正的好,世界這麼美好不是很多啊,為什麼拒絕。而已。它在變化。

對寂寞的單身生活非常疲憊。但是特別依賴於寺廟,因為它無法回到社會。修道院的生活已經被拒絕了,但是我覺得寺廟非常依賴,平常生活中的普通男女,但身無分文,家庭估計已經失去了聯絡,即使有聯絡,也沒有共同的話題,可以溝通的可能性較小,有密切的關係。

幾十年來,我已經切斷了異性,現在我必須夢想。因為,真想擁有男女的事情,那也不能倒下女人給他安慰!我問過幾位女子關於寺廟僧侶嗎?

一般的答案是你想看看這個和尚,看看這個男孩的家人會不會注意到其他的和尚。那就是說,你們女人都是空氣。

他們的父母的老家庭,他們可以保留他們嗎?如果是乙個三四十歲的青少年,那麼他父母的家庭就沒有人。有乙個自己的小家庭,誰會把他們住在自己的家?

你有父母嗎?你的父母年齡已經足以讓你支援他們。我看到乙個空間裡有乙個女僧人寫的,但是他們只能往前走,不能回頭,社會沒有地方,穿著長袍,擔心家人會,如果剝離了他的長袍,他的家人就會像瘟疫一樣避開它。

對於這個家庭來說,在這個年齡,理想是太遙遠空虛,只有真實的經驗是有意義的。一切都是平凡的人,你這麼選擇,我覺得尊重,眼睛是淚水。

11樓:怪獸繪梨衣

或許很多人對於出家總是有那麼一點好奇的,那麼出家到底是怎麼樣呢?

第一,剃度。

我們都知道,和尚最大的特點是沒有頭髮,剃鬚代表減少麻煩。剃度是乙個儀式,需要一場法會來證明。經過了這場法會,光頭才能代表僧人,也就是從這個法會開始,儀式對人類歸屬認同塑造的重要性。

不同的群體有著不同的規範,這些規範就是通過儀式來確立並形成邊界來和其他群體區別開。

第二,受戒。

出家人要受戒是眾所周知的,男的一生可以出家7次,也就是說,即便本次是短期出家也是要算一次的。但女的一生只能出家一次,所以本次若受了沙彌戒成了真出家人,還俗後,就沒辦法再出家了。

第三,早晚課誦。

出家是很辛苦的,徑山禪師說過:「出家乃大丈夫之事,非將相之所能為也。」很多人都認為僧人一天到晚就是學經唸佛,那也不是人人都能受得了的。任何寺院,早晚都要誦經唸咒。

第四,佛事。

所謂佛事,就是出家人為學佛傳佛所要做的事,包括個人修行和普渡眾生。佛事的種類非常多,我這幾天也不可能全部經歷,拋開佛事的內容不談,對我啟發很大的是做佛事時的態度,即「臨在」的感覺。

過去與未來都是虛幻的,過去的事雖已發生,但對其解釋則是我們自己建構出來的,那件事對你的意義取決於你對它的解讀。所以,它只存在於你的思維裡。這不僅僅是心理學的觀點,更是佛的觀點,即無常。

世間無定法,一切皆心生。

為什麼知乎我釋出的答案被遮蔽了,為什麼知乎的問答百度搜不到

有可能你釋出的答案違反了知乎的規定吧,知乎管的挺嚴的,最好不要帶廣告 為什麼知乎的問答搜不到?關鍵bai字 關鍵字 搜尋一下試試 du比如搜 可以輸zhi入 知乎 土豆片 開胃 但是然後你直接搜尋 土豆 烹飪 知乎 就出來了 可能被加了搜尋引擎排除文件了。由於搜尋引擎的抓取規則問題引起的。知乎不好用...

知乎為什麼這麼小眾,為什麼知乎裡那麼多專業滿滿的回答?

小眾很多時候不是想象中那麼小眾,知乎這個平臺和知道不一樣,裡面人回答問題相對學術,所以難免有一些曲高和寡,但雖然回答的精品貼看的人少,但不意味著小眾呦,知乎也是一個大平臺 為什麼知乎上大神那麼多?知乎上看到很多回答實在是太精闢了。知乎的一個 主義 是 認真你就贏了 要將一個問題講透徹,必須長篇大論,...

為什麼知乎的戾氣那麼重,為什麼知乎上好多人都滿身戾氣

因為議論的人比較多,每個人都持有自己的觀點,所以比較愛吵架。因為部分人的道德心在崩壞 最近幾年使用者激增,素質降低。你如果體驗到每次回答,都有一大幫人陰陽怪氣 尖酸刻薄地槓你。脾氣再好,也得變得有戾氣。網路的問題,大家你不見我,我不見你。互相不見面,好多人就膽子 回大了,自然就把答心底的戾氣發洩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