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指個體認為別人是如何看待自己的?

2025-01-22 17:45:11 字數 3177 閱讀 1663

1樓:帳號已登出

平時人們說乙個人太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時,總是會「開導」說:「你別在意別人的看法不就好了嘛?人不要活在別人的世界裡。

乍一聽這話還挺有道理,能解決問題。但仔細想想,這個解決問題的方法就是「你需要去解決問題。」就像「我頭疼了,怎麼辦呢?

說:「你別頭疼不就好了嘛。」可問題就在於我怎麼樣才能不頭疼呢?

如何才能不那麼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和批評呢?我覺得要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就應該先去分析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問題。你為什麼那麼在意別人對你的評價或批評呢?

別人指出你的缺點時你為什麼就會那麼悲傷或者憤怒呢?

也許我的分析並不全面,你姑且一聽。我認為太在意別人看法的人大致分為兩種,第一種大家喜歡稱為「愛面子」,第二種則是大家所說的「不自信」。

所謂「愛面子」,其表現主要是在有一定聯絡但又不是至親好友的人的面前,難以接受別人說自己的缺點或批評自己。例如在同事面前、在同學面前、在街坊鄰居面前,如果這時有人批評你、公開指責你,你會覺得很難受,而且這種難受的感覺是指向對方的,或厭惡、或憤怒、或憎恨。舉個例子,假如有人在辦公室裡公開批評我,而且是批評我這個人本身(如性格、能力等,)說我自私,我很可能會產生負面情緒,而且情緒是指向批評我的那個人,比如我會覺得他很不講道理,我會討厭他,我會想要報復他,因為他讓我在同事面前「沒面子」。

那問題來了,為什麼「面子」那麼重要。其實我覺得這裡所謂的「沒面子」實際上是負面看法的傳播,導致我在別人眼中的價值被降低,從而使得我更可能被孤立。人是群居動物,從遠古時代就是群居動物,單個個體很難生存,只有依託群體的力量才能生存發展,而組建群體的前提就是群體中每個個體都有所謂的價值,如果乙個個體被認為沒有價值,換句話說就是累贅,那這個個體就很難存在於這個群體中,自己生存的可能性就被降低了。

因此,展現自己的價值就能提高自己的生存率,而價值一旦被降低,生存下去的可能性也就被降低了。這裡的價值更多的是指在被人眼中的價值。

2樓:帳號已登出

個體內心層面。

有一些人之所以無法堅持己見,容易在做出決定以後反覆和改變,可能是因為他們總在做決定時被那一刻的情緒或感受所裹挾,並把那誤以為是自己思考得出的結果。因此,要堅持自我,首先需要區分哪些是一時的情緒衝動,哪些是自己深思熟慮的結果,而這也是自我分化所強調的。

舉個例子,當分化水平較低的人被問道在一段親密關係中的感受時:「你和ta在一起開心嗎?」他們可能會:「挺好的,ta對我不錯,我們條件也很相配」——這就是典型的混淆了感受與思維。

而如果是自我分化水平高的個體面對同樣的問題,他們可能會說:「我們性格很合適,但我在這段關係中不快樂,因為感覺不到心動。」從中可以發現,分化水平高的人能夠清晰地區分出「我的感受」和「我的思考」。

對自己好、性格好、條件般配,這些更多是基於客觀事實評估和分析後得出的結論,而提問問的是感受,是你的個人情緒,是你在這段關係開心與否。

分化程度高的個體不僅能夠辨別自己的感受和思考,還具有選擇在特定時刻,要讓自己受理智支配、還是受情緒支配的能力。他們在面對應該保持冷靜和理性的情境中能夠謹慎思考與分析,再做判斷。高分化者即使在極端的應激時刻也依然能夠用理智主導自己的行為和思緒,不被激烈的情緒所幹擾。

此外,他們在應當感性的時刻也能自然、充分地流露自己的情感,比如花前月下。

與之相反,低分化個體則常常完全被情緒左右。他們難以自制,難以客觀冷靜地看待事物,情緒和衝動總讓他們做出不理智的決定,或是因為被情緒裹脅而無法堅持自己的選擇。此外,他們也可能在應該盡情釋放情緒和感受時又被理智困住,東想西想,顯得過於瞻前顧後。

外部人際層面(

在家庭與親密關係中,乙個堅持自我的人應該能夠既保持個人的獨立,又能與他人建立好的鏈結。自我分化程度同樣代表著人際關係的成熟,它強調的也正是個體在與人交往時,能同時體驗到「親密感」與「獨立性」。。

3樓:貳同

個體就是你自己本人 ,獨自創業 ,不要管別人是怎麼看待自己 ,幹好你自己的事情就行。

4樓:來自展覽館有激情的小鹿斑比

個體是指,少數,個別,人,如何看待?你自己,是指個別人對你的看法。

個體心目中別人對自己的評價是指

5樓:成大文化

自我認知是個體對自己存在狀態的認知,也稱自我。自我亦稱自我意識或自我概念,主要是指個體對自己存在狀態的認知,是個體對其社會角色進行自我評價的結果。

在我們的經驗中,覺察到自己的一切而區別於周圍其他的物與其他的人,這就是自我,就是自我意識。這裡所說自己的一切指我們的軀體,我們的生理與心理活動。

擴充套件資料:自我意識是人對自己身心狀態及對自己同客觀世界的關係的意識。自我意識包括三個層次:

對自己及其狀態的認識;對自己肢體活動狀態的認識;對自己思維、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動的認識。

自我意識不僅是人腦對主體自身的意識與反映,而且人的發展離不開周圍環境,特別是人與人之間關係的制約和影響,所以自我意識也反映人與周圍現實之間的關係。自我意識是具有意識性、社會性、能動性、同一性等特點。

一是意識性。意識性是指個體對自己以及自己與周圍世界的關係有著清晰、明確的理解和自覺的態度,而不是無意識或潛意識。從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角度來看,這種自我意識是主體我對客體我的一切主觀能動的反映。

二是社會性。自我意識是個體長期社會化的產物。這不僅因為它是在社會實踐中產生的,而且因為它的主要內容是個體社會屬性的反映。

對自我本質的意識,不是意識到個體的生理特性,而是意識到個體的社會特性,意識到個體昌虛的社會角色,意識到個體在一定的社會關係和人際關係中的地位和作用,這是自我意識發展到成熟的重要標誌。

三是能動性。自我意識的能動性不僅表現在個體能根據社會或他人的評價、態度和自己實踐所反饋的資訊來形成自我意識,而且還能根據自我意識調控自己的心理和行為。

四是同一性。心理學研究含好表明,自我意識一般需要經過20多年的發展,直到青年中後期才能形成比較穩定、成熟的自我意識。雖然談迅鉛這種自我意識有可能因個體實踐的成敗和他人的評價的改變而發生變化,但到青年期以後,個體會對自己的基本認識和態度保持同一性。

正因為自我意識的同一性,才會使個體表現出前後一致的心理面貌,從而使自己與其他人的個性區別開來。

什麼是指個體將自己放在別人的立場從別人的角度看待事物的能力

6樓:

親,您好移情:是指個體將自己放在別人的立場從別人的角度看待事物的能力伏兆簡單來說,它就是人在觀察外界事物時,設身處在事瞎廳搭物的境地,把原來沒有生命的東西看成有生命的東西,彷彿它也有感覺、思想、情感、意志和活動。同時磨拿人自己也受到對事物的這種錯覺的影響。

多少和事物發生同情和共鳴希望能幫助到您。

女生是如何看待別人稱呼她小姐姐的呢

生活中,我們見過不少這樣的女生,人也不傻,也明白事理,就是不知道怎麼回事兒,做出的事情,就是讓人覺得真的是很詫異,感覺,有點沒有腦子的樣子。有時候,可能真的是太自我為中心了,真是完全體會不到別人的心境,總是按照自己的一個心態想問題,完全也不考慮別人的感受,有時候覺得情商是真的低。我個人認為,雖然現如...

為什麼我對別人真心實意,而別人總是認為我是傻子好欺負,是為什

很多人總喜歡把別人的好以為是理所當然覺得別人傻 但是她們不明白 一個人對你好是情分對你不好是本分。即使你是個善良的人 再別人熟視無睹以後你也沒必要去真心對她們。有時候你一直對她們不錯,哪天你累了不想這樣的,很快就會覺得你更不怎麼樣了。我們只要對對我們也是真心實意的人好就夠了。我們肯定不能做到每個人都...

緣分是什麼意思?大家是怎麼看待緣分的?你認為緣分也是因果報應的一部分嗎

茫茫人海中兩人從相遇,相識,相知,或是相親相愛,這就是緣分,緣分無需等待 緣分是人爭取的,是人創造的,只有懂得努力創造緣分的人,才是最理智的,可是又有多少人,能在緣分來的時候,抓得住它,珍惜它呢!緣分是美麗的,緣分和愛情一樣,是個古老的話題,同時緣分也需要精心呵護的,緣分不是詩,但它比詩更美麗,緣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