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A與PATA IDE 同連的問題

2025-02-01 08:05:24 字數 2085 閱讀 3828

1樓:網友

是不是你的pa硬碟沒有分割槽。

現在的sata硬碟和pata硬碟用的是什麼介面?還是ide介面嗎?

2樓:旅順口

sata(序列ata)介面的硬碟與光碟機用的是sata介面。

pata(並行ata)介面的硬碟與光碟機用的是eide(增強性ide,純ide介面幾年前就被eide淘汰了,它向下相容ide)介面。

sata:serial 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

pata:parallel 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

eide:enhanced ide

ide: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

3樓:

現在的是sata介面,就是串列埠。

ide是並口。

ide ,sata ,pata,的區別

4樓:紫玉塵封

ide可以連線pata的硬碟,最大傳輸速度為133m/s還有100m/,33m/s等等的速度,sata是新的傳輸格式現在分為sata1和sata2,速度分別為150m/s,300m/s.但sata2受硬碟內部傳輸速度影響,實際沒有那麼快,還有乙個優點就是資料線較pata窄很多,有利散熱。

5樓:

ide也叫ata,為硬碟較老的介面之一,也仍是目前世面上較常見的;兆數有2m和8m之分,速度算過得去吧。。。

sata介面硬碟,我們一般俗叫「串列埠硬碟」,是目前比較流行的,兆數一般為8m,當然也有兩兆的,速度很快。。

pata,,其實也沒什麼不同,速度再快了一點而已。

6樓:網友

三種不同的介面: ide 有100m和133m 的傳輸速率,常用的介面。

sata 是150m的 (另有sata2) 比較流行的。

scsi 是160m 和320m的 ,主要用於伺服器的。

ide和sata,pata的區別?

7樓:網友

sata的是串列埠。

pata的是並口。

sata的速度要比並口的快的多,是否拍豎支援sata要看主機板的,不是每弊賀派個主機板都支援的。

效能上來說當然是sata的要好,租賀技術更先進。

ide和sata,pata 的區別?

8樓:我是老鳥

ide就是pata,有66,100,133之分,就是每秒的傳輸速度~stat分stat1和stat2,前著是秒,後者是秒,stat是未來pc發展的趨勢~

ide,pata,sata硬碟有什麼區別?哪個最好?

9樓:網友

簡單說,pata就是所說的ide介面,pata100,pata133,等,就是逃常說的ide傳輸率,也就是ide中的,ide外部傳輸率是100m/s與133m/s。

sata規範將硬碟的外部傳輸速率理論值提高到了150mb/s,比pata標準ata/100高出50%,比ata/133也要高出約13%,而隨著未來後續版本的發展,sata介面的速率還可擴充套件到2x和4x(300mb/s和600mb/s)。2007年制定了sata2及標準,速度達到3000mb/s

友情提示:基於本人親身體會,發現sata硬碟缺點明顯,在大多數主機板上對超頻非常敏感,基本上一超頻主機板就無法識別sata硬碟,因此奉勸那些超頻玩家,買sata硬碟時一定要確認你的主機板支援鎖定pci-e/sata,否則很可能出現一超頻就無法識別硬碟的情況。

sata拔插損壞的,一般都是不注意造成的,人為原因居多,當然也有用料太爛或者設計原因造成的,不過還是建議大家多看多細心,特別是拔有卡扣的sata線時。

硬碟介面的變化時從ide的pata到sata的主要變化是什麼?

10樓:網友

幾個變化,傳輸線路,從並行變成序列,傳輸速度變化,電源使用也變。

11樓:網友

當然是介面了,還有就是傳輸速度。

測定同濃度NACL與NAF的PH,能否確定F CL的非金屬性強弱?

可以,對於鹵族元素來說,非金屬性越強,由於對核外電子的控制力強,其對應的氫鹵酸的酸性越弱。氟化鈉與氯化鈉可以視為氫氟酸和鹽酸與氫氧化鈉按一比一反應生成的,一般來說,呈中性的為強酸強鹼鹽,是強鹼與強酸反應的產物 鹼性的為強鹼弱酸鹽,是強鹼與弱酸反應的產物 呈酸性的是強酸弱鹼鹽,是強酸與弱鹼反應的產物。...

張翰與江鎧同的關係,江鎧同跟張翰什麼關係?

他倆是同校師兄妹。同一部戲的男女主角。關係就那麼多,是朋友但不怎麼親。沒有什麼關係,其實江鎧同挺單純的。支援鄭爽。其實沒有必要了,無論是翰爽還是翰同都是張翰自願的。不過我比較挺翰同。我覺得你滾還差不多呢。憑什麼說鄭爽呀,你有那資本沒喔!我是鄭爽的粉絲 怎麼樣呀?愷同和翰哥 鄭爽他們都是普通朋友。並不...

浪淘沙的意思與中心 白居易,白浪茫茫與海連遂令東海變桑田

浪淘沙來 暮去朝來淘不住,遂令東海變桑田。白浪一望無邊,與海相連,岸邊的沙子也是一望無際。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海浪從不停歇的淘著沙子,於是滄海桑田的演變就這樣出現。這首詩指出了潮汐漲落的規律和巨大力量,潮汐不斷衝擊著海岸,使海岸不斷髮生變遷。儘管這種變化不易測量,但洪濤變平野,綠島成桑田在不知不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