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文言文拓展閱讀的答案 孟母戒子

2025-02-01 10:50:24 字數 3919 閱讀 1724

1樓:網友

孟母戒子 孟子少時,誦①,其母方②織。孟子輟然③中止,乃復進。其母知其喧④也,呼而問之:

何為中止?」對曰:「有所失,復得。

其母引⑤刀裂⑥其織,以此戒⑦之。自是之後⑧,孟子不復喧矣。

註釋。誦:背誦。

方:正在。輟(chuò)然:突然終止的樣子。輟,停止,廢止。如「輟學」、「輟筆」。然,……的樣子。

喧(xuān):遺忘。

引:拿來。裂:割斷。 戒:教育。

自是之後:從此之後。

本段]譯文。

孟子小時候,背誦詩文,他的母親正在織布。孟子突然停止背書,一段時間後,接著再背誦下去。孟子的母親知道他是因為分心而遺忘了書中的內容,於是把他叫來問道:

為什麼中途停止背書?」孟子說:「書中有些地方忘記了,後來又記起來了。

這時,孟子的母親拿起刀割斷她織的布,用這種方法來告誡他讀書不能半途而廢。從此以後,孟子不再因為分心而遺忘了書中的內容了。

道理:做任何事都要全神貫注,一心一意不能分心。

你覺得孟母教子的方法有什麼獨特的地方?效果好嗎?

答:孟母是用實際行動來教育孩子。通過剪斷織布(布如果被剪碎了,則失去了它的作用)來說明學習也是一樣的,不能中斷。

這樣的教育效果很好。

2樓:賈桂枝晉琴

加點字解釋有誤的一項………

3分。a、其母方織(正在)

b、孟子輟然中止(……的樣子)

c、其母引刀裂其織(拿來)

d、以此戒之。

戒備)下面「之「的用法與其他三項不同的是………3分。a、呼而問之。

b、自是之後。

c、或以錢幣乞之。

d、餘聞之也久。

21.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乙個什麼道理?你如何評價「孟母戒子「這件事?4分。

19.d20.b

21.做事要持之以恆,不然將前功盡棄。

其他的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後半題是開放題,只要有自己的思考,並且能言之成理即可。

韓詩外傳 《孟母戒子》文言文 閱讀答案

3樓:大學資料分享

1、解釋各組中加點的詞的含義。

孟子輟然中止 ( 呼而問之:「何為中止?」(

其母引刀裂其織( )以此戒之( )

2、下列句子中的「之」字用法不一樣的一項是()

a、呼而問之 b、以此戒之 c、多作自能見之 d、自是之後。

3.你認為孟母對孟子的成才有什麼影響?學了這篇文章之後你還想到乙個有關孟母的典故嗎?

3。使孟子從小養成了一種嚴謹治學的態度。孟母三遷。

原文以及註釋原文。

孟母戒子。孟子少時①,誦②,其母方③織。孟子輟然④中止,乃復進⑤。其母知其喧⑥也,呼而問之:

何為⑦中止?」對曰:「有所失,復得⑧。

其母引⑨刀裂⑩其織,以此戒⑾之。自是之後⑿,孟子不復喧矣。 註釋 1少時:

小時候 2誦:背誦,背書。 3方織:

正在織布。方,正。 4輟(chuò)然中止:

突然中止的樣子。輟,停止,廢止。 5乃復進:

然後再背誦下去。乃:於是,就。

復:再,又。 6宣:

遺忘,忘記。 7何為:即「為何」,為什麼。

8有所失,復得:有的地方忘記了,後來又想起來了。 9引:

拿來,拿起。 10以: 作為 11戒 :

告誡 12自是之後:從此之後 13之:指代孟子。

譯文孟子年少的時候,有一次他正在背誦詩文,他的母親在一旁織布。孟子(受她的影響)突然停止,過了一會兒便繼續背誦下去。(發現這種情況)孟母知道他是因為分心而遺忘了書中的內容,(於是)把他叫來問道:

這時)孟母拿起刀割斷了織布,用這來告誡孟子學習不能半途而廢。從此以後,孟子不再因分心而遺忘書中的內容了。

啟發這則故事告訴我們:學習必須全神貫注,專心致志,不能半途而廢。 父母教育孩子要用適當的方式,言傳身教,事半功倍。 。

孟子名軻,(約前372~前289),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儒家學說創始人之一,被世人尊稱為「亞聖」。有關孟母教子的故事流傳下來的還有「孟母三遷」在孟母身上集中展現了中國婦女的克勤克儉,堅守志節的高尚情操,以及在教育孩子中注重「言教」和「身教」的智慧。 孟子的母親用刀割斷她自己織的布,以此警告孟子背誦不得半途而廢,要專心致志。

這使孟子從此養成了嚴謹治學的態度,長大後終於成為戰國時期有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和散文家。

孟母戒子原文 翻譯 答案

4樓:網友

孟子少時①,誦②,其母方③織。孟子輟然④中止,乃復進⑤。其母知其渲⑥也,呼而問之:

何為⑦中止?」對曰:「有所失,復得⑧。

其母引⑨刀裂⑩其織,以此戒之。自是之後,孟子不復一渲矣。

註釋 ①少時:小時候 ②誦:背誦,背書。

方織:正在織布。方,正。

輟(chuò)然終止:突然終止的樣子。輟,停止,廢止。

乃復進:然後再背誦下去。乃:

於是,就。復:再,又。

渲:遺忘,忘記。 ⑦何為:

即「為何」,為什麼。 ⑧有所失,復得:有的地方忘記了,後來又想起來了。

引:拿來,拿起。 ⑩裂:

割斷。 自是之後:從此之後 之:

譯文孟子年少的時候,有一次他在背誦詩文,他的母親在一旁織布。孟子(受其影響)突然停止,過了一會兒接著再背誦下去。(發現這種情況)孟母知道他是因為分心而遺忘了書中的內容,(於是)把他叫來問道:

這時)孟母拿起刀割斷了織布,用這來告誡孟子。從此以後,孟子不再因分心而遺忘書中的內容了。

孟母戒子》主要講述了孟母教育孟子的所作所為。故事告訴我們做事情不能半途而廢。

孟母是非常勤勞的,又善於循循誘導,教育孟子。

故事也同時告訴我們:作為小輩要善於理解長輩的教導。這篇短文主要講讀熟書的重要性。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題目(6分)孟子少時,誦,其母方織。孟子輟然中止,乃復進。其母知其喧也,呼而

5樓:雄哥

小題1:①正在②割斷。

小題1:從此以後,孟子不再因為分心而遺忘書中的內容了。

小題1:孟母用實際行動來教育孩子。說明了做任何事情要全神貫注,一心一意,不能分心,否則會半途而廢(第二問意思對即可)

小題1:試題分析:「方」在古文中有「方形」「才」「剛剛」「正在」等意思。文中第一句意思是孟子讀書時,他的母親正在織布,所以「方」為「正在」意;「裂」

有「分離,分開」「斷」的意思,而據「刀」意,「裂」在句中意為「割斷」。

點評:此題不難,因為短文很淺顯。學習古文,要多加註意常用詞語的意義,古文中很多詞語都是一詞多義的,所以學習時對「多義」我識別記憶。

做題時要疏通文意,先把句子翻譯正確,再解釋字詞意思,所以注意的是,在字詞本義與句中意思有所差別時,最好本義和句中意都要寫出來。

小題1:試題分析:此題中「是」和「喧」是關鍵字,「是」為「此」意,指「母引刀裂其織,以此戒之」這件事,「喧」是「繁雜、嘈雜」的意思,這裡是指孟子內心「嘈雜」,意為「分心」。

文中說到孟子背誦時開始因分心不斷遺忘書中內容,而在母親的「引刀裂其織,以此戒之」後,不再「因為分心而遺忘書中的內容了」。

點評:此題不難,因為短文很淺顯。翻譯文言句子,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弄清句子前後的語境,做到句不離篇,其次要注意句中的關鍵字詞,要翻譯準確,不可遺漏,第三儘量直譯,不便直譯就要意譯,如「喧」,第四句子要通順,語氣要連貫,結構要完整,為此,在不影響句子原意的前提下可增加少量字詞來疏通句子。

小題1:試題分析:孟母沒有說大道理,而是對實際行支「引刀裂其織」來「以此戒之」,這不同與一般的母親,是孟母教子的獨到之處。

從孟母親具體的行為「引刀裂其織」和「以此戒之」的目的「戒」來看,孟母是以自己的織布的「半途而廢」從反面向孟子說明做任何事情要全神貫注,一心一意,不能分心,否則會半途而廢的道理。

點評:此題不難,因為這個故事家喻戶曉,很容易理解它講的道理。平時多閱讀,多積累這類故事的材料,閱讀時勤于思考,養成好習慣,考試時解答此類題目就會遊刃有餘。

主觀題的解答,陳述的觀點要明確,句子要簡練。

師曠論學閱讀答案,《師曠論學》文言文的閱讀答案

巧妙地點明老年時讀書雖然趕不上少年和壯年時,但與摸黑走路相比較,還是好得多。師曠論學 文言文的閱讀答案 師曠論學閱讀答案和翻譯 師曠論學文言文的閱讀答案 師曠論學 閱讀理解 為時過晚 人老了學起來困難 況且也沒什麼用處天黑奉勸平公有志不在年高,回活到老,學到答老 晉國的國君平公對一個叫師曠的著名樂師...

師曠論學文言文習題師曠論學文言文的閱讀答案

原文 晉平公 1 問於師曠 2 曰 吾年七十,欲學,恐已暮 3 矣。師曠曰 何不炳燭 4 乎?平公曰 安有為人臣而戲 5 其君乎?師曠曰 盲臣 7 安敢戲其君?臣 6 聞之 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 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 8 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 9 炳燭之明,孰與 11 昧行 12 乎?平公曰 善哉 ...

《兩小兒辯日》文言文,閱讀題,文言文閱讀題及答案

原文 孔子東遊,見兩小兒辯鬥,問其故。一兒曰 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一兒曰 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 y 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兒曰 日初出滄 c ng 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孔子不能決也。兩小兒笑曰 孰 sh 為汝 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