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連晚竹金錦
這句話就是說經濟利潤=經濟收入-經濟成本,經濟成本包含機會成本。
從最有利的另外一種廠商資源的使用中可以獲得收益這句話可以理解為如果這個廠商不從事現在的經營活動,能夠從其他地方以現在同樣的經營狀況可以獲得的最大收益,就是機會成本。
2樓:中博教育
經濟利潤是指廠商的收益與它的成本之差,後者包括從最有利的另外一種廠商資源的使用中可以獲得的收益。
經濟利潤排除所有者投入和分派給所有者方面的因素,期末淨資產與期初淨資產相減以後的差額。經濟利潤,可以表示為投入資本的回報減去資本成本,再乘以資本額。
3樓:釣叟蓑笠
不要看教科書的廢話,越看越不懂。
經濟利潤是和會計利潤相對的概念,是微觀經濟學裡面提到機會成本的時候要弄清楚的。
經濟利潤=收入-成本-機會成本。
舉例:你自己開店一年收入15w,總成本投入是14w,那麼會計成本就是1w。
15w-14w-機會成本(比如你這15w存銀行拿到的利息就可以算成機會成本,但是你沒有存,所以算成是損失,就是成本,比如5000)=5000,就是你的經濟利潤。
4樓:高頓會計職稱
經濟利潤(economic profit)是指廠商的收益與它的成本之差,後者包括從最有利的另外一種廠商資源的使用中可以獲得的收益。
5樓:泣聽
後面那句話難理解。或者就是如果廠商的資源得到有效利用的話可以得到更加多的利潤吧。
如何區分經濟利潤與正常利潤?
6樓:休閒娛樂助手之星
主要是性質不同。
1、經濟利潤。
economic profit)是指廠商的收益與它的成本之差,後者包括從最有利的另外一種廠商資源的使用中可以獲得的收益。
2、正常利潤(normal profit)是指企業主如果把資源用於其它相同風險的事業所可能得到的收入,它屬於機會成本。
性質。<>
經濟利潤計算的困難在於期初和期末淨資產的計量上。主要有以下幾種計價方法:
1、企業存在期間預計所可收到的未來現金流量。
的資本化價值。
2、企業各種資產的售價總額減去各種負債的總額。
3、企業發行在外的股份數乘以交換市場上所確定的**市價。
4、企業非貨幣性資產。
的投入價值(原始成本或現行成本),加上貨幣性資產的現金現值。
減去負債。以上各種方法,都有其合理和可行之處,但同時也都伴有相應的缺陷。由於對期初和期末淨資產的計量方法不同,經濟利潤的數額也不相同。
7樓:資料不詳
正常利潤是成本的乙個組成部分,支付給企業家資本投資的報酬。
經濟利潤是總收入和總成本之間的差額。要注意的是,總成本包括機會成本。
企業家利潤(正常利潤)通常是正數,但經濟利潤一詞則既可以是正數,也可以是負數(損失)。這就是包括機會成本的原因:完全競爭市場的情況下,當邊際成本等於邊際收入,利潤最大化或損失最小化的條件產生。
若市場**低於總平均成本,這意味經濟利潤為負,企業家便需要比較這損失和平均變動成本的數值。企業要繼續經營的話,負經濟利潤必須不低於平均變動成本,否則企業家寧可關閉企業,而不繼續承擔這損失。
供參考。
經濟學裡的正常利潤是什麼
8樓:網友
正常利潤(normal profit)是指企業主如果把資源用於其它相同風險的事業所可能得到的收入,它屬於機會成本性質。
在西方經濟學中,正常利潤指廠商對自己所提供的企業家才能的報酬及支付,正常利潤是隱性成本的一部分 。
正常利潤通常是指廠商對自己所提供的企業家才能的報酬支付。從機會成本的角度說,它是廠商生產成本的一部分,以隱成本計入成本。
9樓:網友
正常利潤是要素企業家才能的報酬。
因為企業的支出是企業的全部要素的成本,包括應支付的企業家才能報酬。
經濟利潤=收益-經濟成本(機會成本)。
10樓:夜雪之狼
樓上說的很對。因為企業家的管理監督等也是一種勞動,所以相應也應得到分配。以正常利潤的形式存在。
而機會成本是資本用於其他作用時的最大收益,其最主要的內容是資本利息,因為不投資就會放到銀行。機會成本是經濟成本,跟正常利潤是不同的概念。
經濟利潤,會計利潤,正常利潤的關係?
11樓:茂幹
會計利潤是指廠商銷售產品總收益與會計成本的差額。會計成本就是記錄在會計賬目旦老滑上的成本。 經濟利潤是指廠商銷售產品總收益與含皮企業經營的機會成本或者說經濟模臘成本的差額。
經濟成本不僅包括顯性成本,還包括隱含成本。由於人們在經濟活動中,隱含成本和顯性成本都要符合機會成本原則,因此,通常把會計成本(顯性成本)加隱含成本當作經濟成本,這是企業經營中所使用的各種要素(不管是否自有)的機會成本的總和。 正常利潤是指廠商投入經營活動的各項資源的機會成本超過會計成本的部分。
舉個例子說,假定某企業從一項經營活動中獲得的銷售收益是10萬元,會計成本是6萬元,則會計利潤就是4萬元;如果廠商機會成本是9萬元,經濟利潤就是1萬元,正常利潤則是3 萬元。廠商經營要求利潤最大化的利潤是指經濟利潤,因為廠商經營不僅要能補償會計意義上的各項費用,而且要能補償所用各項資源的機會成本,否則就是虧損了。
利潤怎麼理解
12樓:離別那個轉角
利潤的定義:收入扣除成本**和稅金的餘額。
歷史。摺疊資本主義制度下。
馬克思主義理論認為,資本主義制度下的利潤是剩餘價值的轉化形式或現象形態,它表現為商品價值超過成本**的餘額。即資本家銷售商品後所得的**總額超過其預付資本量的餘額。
利潤實際上**於資本家用可變資本購買的勞動力在生產過程中所創造的剩餘價值,也灶餘兆就是僱傭勞動者的剩餘勞動所創造的剩餘價值,即可變資本的增殖額。但卻在現象上表現為資本家全部預付資本所帶來的增加額。
同時,因為剩餘價值實現為貨幣是在商品的生產過程完成以後才出現的,它又進一步被看作是資本家為了生產商品所投入的全部預付毀備資本即所用資本(包括尚不計入成本**的那些固定資本)帶來的。
不僅如此,商品從生產過程進入流通過程,為了從事銷售活動還要追加資本(包括純粹流通費用),因此,剩餘價值不僅被看作是在生產隱租領域中的全部預付資本帶來的,而且還被看作是包括預付在生產領域和流通領域的全部資本共同帶來的。
從資本的總公式g-w-g′來看,剩餘價值是在直接生產過程中創造出來,爾後又是在流通過程中實現的。所以在資本家看來,剩餘價值這一增殖額是全部預付資本帶來的,因為,①就所費的資本來說,為了生產商品,他不僅以預付資本購買了勞動力,而且還購買了在生產過程中消耗掉的各種生產資料,這些所費資本作為生產要素的購買**都加入成本**的形成;
就所用資本來說,預付資本所購買的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在資本家的指揮監督下,在生產過程中結合起來,發揮著生產剩餘價值的職能,不僅所費資本參與了剩餘價值的形成,而且全部預付資本作為生產的物質要素(包括那些尚未耗費的固定資本),都進入了生產的全過程,參與了剩餘價值的形成過程,因此,全部預付資本都應該得到報酬。
剩餘價值不僅對所費資本表現為增加額,而且對全部資本也表現為增加額。這些都是被歪曲了的表面現象。其實,價值的增殖僅僅是僱傭勞動者在生產過程中耗費的活勞動所創造的新價值,扣除勞動力**(工資)以後的餘額,它作為可變資本的增殖額或僱傭勞動者無償的剩餘勞動的產物,就是剩餘價值。
而剩餘價值作為全部預付資本的這樣一種觀念上的產物,就取得了利潤這個轉化形式。
經濟利潤等於
13樓:智多星阿凱
經濟利潤=淨利潤-股權資本成本。經濟利潤是從企胡散業稅後淨營業利潤中減去資本成本後得到的餘額,此處需要扣減的資本成本不僅包括債務資本成本,而且也包括股權資本成本猛做遊。因此,經濟利潤與資本結構相關聯,在企業稅後淨營業利潤不變的情況下,經濟利潤將隨資本結構的變化而變化。
經濟利益。從經濟利潤折現模型的構成來看,經濟利潤折現模枝銷型是在評估基準日投入資本的基礎上,加上企業收益期的經濟利潤折現值,得出企業整體價值的,企業收益期的經濟利潤折現值與投入資本的歸屬口徑應該是一致的,均屬於全投資口徑指標。因此,對企業收益期的經濟利潤進行折現,應採用加權平均資本成本。
利益核算。
會計利潤和經濟利潤的計算,會計利潤和經濟利潤的計算
1 張三的會計利潤是46000元。會計利潤 銷售收入 會計成本 總的諮詢收入 廣告費 保險費 祕書薪酬 其他支出 70000元 3000元 2000元 12000元 7000元 46000元 2 張三的經濟利潤是 14000元。經濟利潤 銷售收入 會計成本 機會成本 總的諮詢收入 廣告費 保險費 祕...
如何理解經濟發展新常態的特點,如何理解經濟發展新常態的特點?簡潔點
新常態主要特徵 一是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二是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第三產業消費需求逐步成為主體,城鄉區域差距逐步縮小,居民收入佔比上升,發展成果惠及更廣大民眾。三是從要素驅動 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簡單的理解就是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速處於下行週期,並進入個位數增長時代。結構調整的深化是傳統追求數量...
怎麼理解經濟法,如何理解經濟法的本質?
經濟法是調整國bai家在協調本國經濟du執行過程中發生的zhi經濟關dao系的法律規範的總稱。內 1 經濟法屬於法的範疇容 2 經濟法屬於國內法體系 3 經濟法不同於國內法體系中的其他法的部門。我國經濟法主要包括四大方面內容 1 關於企業組織管理的法律規範,如 公司法 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 中外合作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