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上億噸石油隱藏沙漠底下,但為何無人去挖?

2025-02-10 17:00:08 字數 2933 閱讀 9563

1樓:真實一面

因為在沙漠底下的石油,我們國家是用來做戰略儲備的,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是不會去開採挖掘的。

2樓:浩宇星辰

我們現在的技術還不能完全開採利用,會浪費很多。

3樓:乾煸新鮮事

因為這是我國的儲備資源,一般來說是不能夠亂用的,這是造福國家用的。

4樓:故人嘆之

首先,是因為挖掘石油本身就存有難度,特別是在沙漠挖掘,更是難上加難,其次,沙漠的地理環境,並不適合長期的開採工作。

5樓:毛小仙時尚

提起石油,相信很多人都知道,石油是不可再生資源,而目前石油資源最為豐富的便是中東國家的,例如伊朗等地區都是依靠賣石油而賺錢的。

因此全世界的石油輸出大部分都來自於中東地區,但有一點讓人表示好奇的是,中國擁有有多少石油資源主要分佈在**?為何沒有人去挖呢?眾所周知,中國地大物博,幅員遼闊,更是擁有著眾多的資源。

而且相關專家表示,中國潛在的石油資源超過1257億噸,而目前已探明的石油資源有301億噸,事實上,上億噸的石油大部分隱藏在沙漠底下,即便如此在我國也沒有人去玩,其實原因很簡單,因為石油是非常寶貴的不可再生資源,而且我們也不需要依靠出口石油來賺錢。

因此考慮到戰略資源,所以一般都是以進口石油為主,而自產的石油為輔,這樣的方式來滿足需求的,而我國那些隱藏在沙漠底下的石油資源,作為戰略儲備不到萬不得已是不會進行開採的。

假如在沙漠開採成功,那必定是要運輸出去的,這就需要很便捷的交通了。眾所周知,在沙漠裡開的最穩當的就是效能極好的越野吉普,可是就算是駕駛越野吉普也很難在短時間內在沙漠中暢通無阻,因此就需要將陸地交通方式變成航空運輸了,那就只能是***充當運輸工具了,可是一旦啟動了***,就意味著石油開採的成本提公升了十幾二十倍,因此還不如直接進口石油。

也是原因之一,當然選擇這樣做也是有其他原因的,我國畢竟不是中東的石油大國,石油還是要靠著每年大量進口才能維持人們的正常使用,而且我們還需要一點未雨綢繆的心思,假設以後戰事再起,進口石油路線被斷,我國就只能依靠自己了,所以現在我國對於石油開採地要求是很嚴格的,進口為主,開採為輔,以備不時之需。

沙漠內曾發現35億噸石油,夠人類使用100年,為何無人敢開採?

6樓:秋風體育

因為開採難度是特別大的,而且在沙漠中開採可能會導致環境惡化。

7樓:農家小妹婉兒

沙漠裡的石油不敢採,主要是它們是地球的命脈,採了,就可以讓地球發生變化,導致嚴重的後果,所以都不敢採。

8樓:尕軋

因為沙漠中的環境是惡劣而且變化莫測的,去沙漠開採的話風險是很大的。

9樓:職場小吳老師

沙漠內的石油開採成本是非常高的,而且運輸成本也是非常高的,並不值得去開採。

10樓:乙隻糖糖呀

據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統計,目前全球每天的石油消耗量約為1億桶左右,且處於上公升的趨勢,按照國際平均的1桶石油的重量約為137kg計算,相當於全世界每天要消耗約1370萬噸石油,而一年則需要消耗掉約51億噸,這其中僅中國就佔了1/10。很顯然即使沙漠內發現35億噸石油,也不可能管用100年,大半年還差不多。

題中所設計的「35」應該是總面積約為35萬平方千公尺的**卡拉庫姆沙漠吧!如果把題目改成中亞35萬平方公里的沙漠中發現石油,夠人類使用100年,或許在細想之前我可能會信以為真,因為國土面積只有17818平方公里的科威特,已探明的石油儲存量就有990億桶,排名世界第五位,而卡拉庫姆沙漠的面積是科威特的倍,如果底下都是蘊藏石油,其規模就可想而知了吧!

土庫曼(簡稱「土國」,下同)是中亞五國之一(很好記,國名中都帶有「斯坦」二字),同時也是前蘇聯加盟共和國之一,其國土總面積約為萬平方千公尺,其中僅卡拉庫姆沙漠的面積就達35萬平方千公尺,也就是說土國百分之七十以上的面積被卡拉庫姆沙漠所覆蓋,是乙個名副其實的沙漠綠洲國家。

由於土國地處亞歐大陸內部,距離海洋較遠,且南部和西部分別被科佩特山脈和帕羅特公尺茲山脈等地形阻擋,使得海洋水汽難以到達,全國平均降水量約為300公釐以下,因此形成典型的溫帶大陸性氣候,在長期的風力侵蝕作用下,土國境內溫帶沙漠遍佈。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土國卻是靠沙漠「吃」沙漠啊。土國境內石油、天然氣、稀有金屬等礦產資源十分豐富,均居世界前列,因此石油天然氣工業自然而然就成了土國的支柱產業。

說到土國的石油天然氣工業,就不得不說一下其境內有著「地獄之門」的巨大的火坑了。資料顯示,這個直徑約70公尺的大火坑還是前蘇聯地質學家在一次鑽探時造成的,由於地面發生較大面積的塌陷並可能伴隨有毒氣體的外漏,當時專家以為靠「火攻」可以消滅掉這些有毒氣體,沒想到這一燒就是快半個世紀!

11樓:不畏將來不念過

你好!眾所周知石油屬於不可再生資源,也就是說開採完了之後就沒有,隨著社會的發展,人類的快速進步,對資源的消耗也日益加快,世界上所儲存的資源將會越來越少,在未來資源就成為乙個國家的立根之本。乙個國家能不能生存下來,就看你這個國家的資源儲存量有多大了。

在以後並不是你國力強大,你的國家就能生存,在未來看的是資源的佔有量,乙個國家的資源越多就代表你這個國家能夠存在的時間越長,像現在的某些國家,本國的資源儲存量也不小,但依然向另外的國家進口石油天然氣。開採本國的石油天然氣的成本肯定會低得多。甚至有的國家進口石油天然氣之後儲存在地下,以備未來的不時之需。

所以資源就成了各大國之前的競爭,每個國家都想在裡面分一杯羹。

因為35億噸的量實在太大了,想要的國家很多很多,好多國家都眼紅,尤其是那些資源少的國家,更加眼紅,然後就會造成好多國家都盯著這塊大蛋糕,如果某個過家家想要去強行拿下開採的話必然會被其它各國打壓。乙個國家都不敢輕易動的,其他的,不管是小國家還是僱傭兵就更加不敢動了。

開採肯定是都要開採的,現在估計就是各方在平衡利益,各方還沒有達成協議,等到各方達成協議之後便會開採了,在各方協議未達成之前誰開採誰就會被圍攻,所以都不敢開採的。

女孩養上億條蚯蚓每天消耗百噸垃圾,作為女孩為何要回鄉做這種工作

一 女孩養上億條蚯蚓每天消耗百噸垃圾女孩養上億條蚯蚓每天消耗百噸垃圾,這些垃圾包括人畜糞便 農業秸稈 園林樹枝 有害植物等。小小的蚯蚓雖然生命只有短短的幾個月,但是上一個小蚯蚓,每一天就能消耗幾百噸的垃圾,然後產生蚯蚓糞這種非常好的肥料,聽說是一種變廢為寶的,環保的創業方式。這也是這個女孩的初衷。二...

每年被吃掉的鱗蝦超過2億噸,為什麼它至今還沒滅絕

主要的原因還是基數大,鱗蝦這種動物在海洋中非常多,多到數量要以百萬億來計算,那麼就算有很多的動物捕食鱗蝦,其捕食的量不足以導致鱗蝦滅絕 而且鱗蝦的基數大就意味繁殖能力強,鱗蝦每年在夏季的時候要產卵很多次,且每次產卵的量都在數千枚以上。這些鱗蝦的卵一旦出生之後,就會慢慢的沉入到海底,最終它們又會孵化成...

格陵蘭島一日融化20億噸冰?為此我們能做些什麼

需要全人類都要有危機意識了吧,全球變暖的問題越發嚴重了,每個人少叫一次外賣,可能20億噸就變成19億噸了。我們能做的,就是呼籲大家提高環保意識,注意環境保護!肯定是要愛護好環境啊,然後儘量選擇低碳出行,多種種樹什麼的。我們能做的就是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我們能做的就是從我做起,自覺保護環境。我們只能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