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西入滅秦的途中經歷了哪些坎坷?

2025-02-11 08:55:19 字數 1516 閱讀 1594

1樓:體元說球論史

劉邦和項羽是如何滅掉秦朝。

劉邦四十多歲才起兵反秦,最終奪得天下,他是如何奪得天下的?

2樓:深更讀史

歷史上開國皇帝中年紀大的不在少數,比如大唐的開國皇帝李淵,年紀也不小了,他的兒子都可以為他南征北戰了。但李淵比較特別,主要是因為他本身就已經是隋朝的大官了。

可是漢朝的劉邦有所不同,他出身並不高,只是乙個亭長,完全可以忽略不計。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四十多歲的劉邦才起步,可見他的難度也是更大的。

在秦朝末年,四方豪傑也紛紛起兵,搶佔地盤。劉邦野心也很大,但他也知道這個難度不小,畢竟他以前只是乙個小混混,雖然混了個一官半職,但在當時估計也不會有什麼人把他放在眼裡。

可是劉邦有乙個本事,不是一般人都有的。那就是他擅長交際,深懂人意,所以他身邊的朋友很多。

其實當時沛縣率先揭竿而起的並不是他,而是縣令。只不過縣令也是想亂中貪點小便宜而已,當時跟著縣令混的縣中主吏蕭何和曹參等人和劉邦關係不錯,所以打算把他拉攏過啦。

當時的劉邦名聲在外,身邊也圍繞著一幫子人。可是等到劉邦來投的時候,縣令卻後悔了,還打算除掉蕭何等人,結果蕭何和劉邦等人配合,除掉了縣令,擁立劉邦為首領,走上了起義的道路。

客觀說當時的劉邦之所以能夠如此,完全是蕭何的作用,劉邦也是無奈之下上了賊船。當然了,這也是時勢造英雄。

四十多歲的男人再出來闖社會,的確有點晚了,何況這還是砍頭的買賣,稍有不慎就萬劫不復了。顯然,劉邦此舉一定是經過了深思熟慮。而且他這個年紀,還做過基層**,具有一定的閱歷,對當時的局勢把握還是很強的。

畢竟但是已經是亂世了,如果天下太平,讓劉邦做那個出頭者,顯然他要考慮的就更多了。短短幾年工夫,劉邦就在眾人的輔佐下,勢力也逐漸強大了起來,還可以與項羽一分高下,並最終取得了勝利,建立了大漢一朝。

這個過程雖然不長,但困難顯然只有他自己知道,危險也只有自己體會。不過就像劉邦說的那樣,運籌幃幄,致勝千里,他不如張子房。帶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克,他不如韓信。

守業後方,撫釁百姓,他不如蕭何。

從這句話也可以看出一二,大漢能夠建立這三位的功勞是不可磨滅的,而且在自己的特長方面簡直玩得爐火純青了。

可劉邦依靠著馭人之術,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3樓:莫九牧

我覺得劉邦能夠奪得天下,是因為他擅長交際,結交了很有有能力的人,而且他對當時的局勢把握還是很強的,所以才能夠取得勝利。

4樓:不爽的爽朗菌

因為劉邦的整體實力是非常強的,也是乙個善於思考的人,有著非常智慧的頭腦,也會做出合理的預判。也是非常有格局的,所以才能夠得到天下。

5樓:小l不一樣

可以說是投機取巧,但也少不了氣運,和膽量。

6樓:阿斯達歲的說

劉邦能認清自己的實力,不跟比自己強的人爭,而且依附項羽,慢慢壯大自己的實力,並且得到了張良韓信等許多人的幫助。

7樓:自己滴定

最終他是引領著自己的將士努力的去反抗秦國,然後才取得了勝利,因此奪得了天下。

劉邦入的是什麼關,劉邦入咸陽是怎樣的典故?

應該是函谷關 函谷關位於河南省靈寶市北15公里處的王垛村,距三門峽市約75公里,地處 長安古道 緊靠黃河岸邊。因關在峽谷中,深險如函而得名。由於函谷關易守難攻,秦朝末年各地起義抗秦後,新立的楚懷王為儘快平息戰亂,宣告誰先入關中,得為關中王,此處所提的關亦是函谷關,之後劉邦先入關中,不過並非直入函谷關...

秦朝是項羽還是劉邦滅的

滅秦的主要還是項羽,但這也只是一個重要的外因。事物的發展都是內外因相結合的結果。劉邦項羽只是順應時勢。他們一同攻進秦朝都城,只是劉邦早一步稱王。1 外因 就外因而言,滅秦,各路起義軍都有貢獻。但起決定性因素是鉅鹿之戰,項羽率領5萬楚軍同秦將章邯 王離所率40餘萬秦軍主力在鉅鹿 今河北平鄉 作戰,項羽...

秦滅六國完成統一的必要性

在戰爭頻繁,兼併不斷的戰國時代,任何國家都想要生存就必須改革圖強。因為舊的社會制度已不適應新形勢的發展變化,因此戰國七雄都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和變法,吳起在楚國變法 李悝在魏國變法 商鞅在秦國變法等。其中秦國的商鞅變法是最徹底,取得的成效最大。變法前的秦國是戰國七雄中較弱的一個國家,在各方面與六國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