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臘八節必吃的臘八粥,有什麼由來?

2025-02-14 09:40:24 字數 3440 閱讀 1822

1樓:秋天的菊花

又困又乏,加之長時間未進食,一陣眩暈昏倒了。後來,一位放羊的少女打此經過,看到倒在地上的釋迦摩尼,用自身帶著的乾糧煮成粥,救活了釋迦摩尼。再後來,釋迦摩尼在菩提樹下靜坐感悟得道成佛,這天正好是臘月初八。

岳飛率部抗金於朱仙鎮,正值數九嚴冬,岳家軍衣食不濟、挨餓受凍,眾百姓相繼送粥,岳家軍飽餐百姓的「千家粥」後大勝而歸。時值臘月初八。岳飛死後,每到臘月初八,河南地區的人民便熬粥紀念他。

<>臘八粥,是一種在臘八節用多種食材熬製的粥,也叫做七寶五味粥。吃臘八粥,用以慶祝豐收,一直流傳至今 。俗語「臘七臘八,凍掉下巴」,所以在臘八這天,家家戶戶喝臘八粥,為的就是以防下巴被凍掉。

臘八粥是臘月初八這天用多種食材費制的粥。俗話說"臘七臘八凍死叫花"。臘八節是冬天最冷的時段,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喝臘八粥,吃臘八飯,為了取暖禦寒。

吃碗臘八粥,萬事粥(周)全,圖個吉利,寓意吉祥平安。記得我我小時候奶奶每年臘八節都重複那句順口溜:假如問現在的年輕人這個問題,估計能說出來亮點的都不多,大部分都是我也不知道,反正看別人喝粥我也湊湊熱鬧吧。

因為紫皮蒜瓣小才泡得透,蒜瓣也就更硬崩瓷實,泡出來的蒜才會又脆又香;而公尺醋色淡,泡過的蒜色澤如初,橙黃翠綠,口感酸辣適度,香氣濃而微甜,若用老醋燻醋來泡蒜,不但蒜瓣色澤發黑,口感也很差。臘八節是農曆十二月初八,是有著悠久歷史的傳統節日。在臘八節這一天,古人通常會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來年的平安和吉祥。

傳說中臘八節還是釋迦摩尼成道的日子,因此佛教中臘八節是很重大的節日。

2樓:持正向善的境界

臘八節是傳說中釋迦摩尼佛祖成佛的日子 ,這天信仰佛教的善男信女為了紀念釋迦摩尼成佛,會將五穀雜糧熬成粥佈施給窮苦的百姓 ,臘八節這天是一年中天氣寒冷的一天,吃了臘八粥身體暖烘烘。於是每年臘八節都要吃臘八粥。

3樓:平平無奇的社會知識小

在臘八節這一天吃臘八粥的習俗,已延續了一千多年。這一習俗的由來有很多說法,有說在臘月初八這一天以紅小豆、赤小豆熬粥,可祛疫迎祥;也有說在臘八這天以雜糧豆果煮粥是為了紀念岳飛。過去人們喝臘八粥有諸多講究,臘八粥熬好之後,要先敬神祭祖。

如果把粥送給窮苦的人吃,那更是為自己積德,因此臘八粥又被稱為"福德粥"。

4樓:是老趙啊

農曆十二月八日吃臘八粥,用以慶祝豐收,一直流傳至今。最早的臘八粥是用紅小豆來煮,後經演變,加之地方特色,逐漸豐富多彩起來。一是祈豐收、祈子。

二是增福、辟邪、避瘟疫。三是祛病。四是驅寒。

5樓:擾龍凱安

臘八節喝臘八粥的習俗**於佛教,十二月初八這天是佛祖釋迦牟尼成道之日。古印度人為了不忘佛祖成道以前所受的苦難,也為了紀念佛祖在十二月初八悟道成佛,便在這天以吃雜拌粥作為紀念。這種習俗一直延續至今,但是也快消失了,甚至有的年輕人都不知道還有這乙個習俗。

北方這天基本吃的是鹹粥,而南方吃的是甜粥,做法也各有不同。

6樓:離川照晚虹

據說佛教記載:釋迦牟尼成道之前曾修苦行多年,形銷骨立,遂發現苦行不是究竟解脫之道,決定放棄苦行。此時遇見一牧女呈獻乳糜,食後體力恢復,端坐菩提樹下沉思,於十二月八日「成道」。

為紀念此事,佛教徒於此日舉行法會,以公尺和果物煮粥供佛。這就是臘八粥的由來。

臘八的由來和臘八粥的意義是什麼?

7樓:乾萊資訊諮詢

來歷:臘八這一天要喝「臘八粥」的習俗,是從宋代開始的;也有始於佛教一說。寓意:祭祀八谷星神,慶賀五穀豐登。

臘八粥,又稱七寶五味粥、佛粥、大家飯等,是一種由多樣食材熬製而成的粥。「喝臘八粥」是臘八節的習俗,臘八粥的傳統食材包括大公尺、小公尺、玉公尺、薏公尺、紅棗、蓮子、花生、桂圓和各種豆類。

徐珂《清稗類鈔》即雲:「臘八粥雹胡始於宋,十二月初八日,東京諸大寺以七寶五味和糯公尺而熬成粥,人家亦仿行之。」南宋吳自牧《夢梁錄》載:

此月八日,寺院謂之臘八。大剎等寺,俱設五味粥,名曰臘八粥。」臘八風俗也受到佛教的影響,相傳佛陀釋迦牟尼在成佛畢世以前曾經苦修六年,每天只吃極少的食物,變得十分虛弱,尼連河邊的兩個牧羊女看到以後就拿著牛乳做成的乳糜給佛陀食用,讓他恢復了精力。

由此佛陀認識到苦修並不能成佛。他走到尼連河中沐浴洗衣,並來到菩提伽耶這個地方的一棵菩提樹下,趺坐四十八天之後,正好在臘月八日這一天開悟成佛。因此臘月八日成為佛教的乙個重要節日,信眾用浴佛和食用臘八粥這些做法來表達對佛陀手肆肢的紀念。

臘八節吃臘八粥的意義是什麼?

8樓:網友

臘八吃臘八粥的寓意:

一、祭祀的供品,祈福我國古遊悉橡代的天子國君在臘八節要進行臘祭,祭祀八谷星神,慶賀豐收;禱祝祈求來年風調雨順。民間則要祭祀天地、祖先、神靈,感恩這一年來的恩澤庇佑,並祈求來年繼續施恩。古時幹物稱臘。

到年終十二月祭神時,蔬菜水果穀物等全都變成幹物了,祭祀用的供品也就全都是幹物。後來供品由原來的各種幹物,逐漸演變成臘八粥。

二、贈送親友,聯絡感情祭祀完後,鄰里鄉親,親戚朋友之間,有互相贈送臘八粥的習俗。你家送過來,我家送過去,送的人要客氣地說是請對方嚐嚐自家的味道,受者很高興地道謝。

也許這家的臘八粥中多得是豆類,也許那家的臘八粥中多的是穀類,這家是甜的,那家是鹹的。就在互相品嚐臘八粥的過程中,一起分享收穫後的喜悅,加深親友間的感情。

三、舍粥,行善積德舊時,大戶人家往往會多多地熬製臘八粥,將臘八粥施捨給窮人、乞丐、孤寡者,在這寒冷的冬天,熱騰騰的臘八粥既可果腹,亦可禦寒,對窮人是一種享受陸旦。而對施捨者來說,也是一種功德。

臘八粥的來歷和習俗?

9樓:生活導師青燈俗娛事

臘八粥的習俗由來和佛教有關,臘八粥的意義是其不僅是時令美食,更是養生佳品,還有溫暖、圓滿、和諧的意思。

臘八節的風俗起源於佛教。農曆十二月初八,是佛陀釋迦牟尼成道之日,印度古代鉛歲的人們,為了紀念佛陀在臘八成道之前的痛苦,以及佛陀在臘八成佛的日子,都會在這一天吃一碗稀飯。

佛教傳入中國後,各個寺廟都會把香公尺和水果制梁激虛成稀飯送給信徒。在後期的發展中,臘八粥煮好了,要先供奉佛祖,然後要送到親戚朋友那裡,必須在中午前送出去,如果是給窮人喝的,那就是積德了。

剩下的臘八粥然後再給一家人吃,剩下的臘八粥,經過數日的儲存,還剩下一些,被視為吉兆,寓意「年年有餘」。到了宋朝,人們就開始在「臘八」這天煮粥、喝粥,並一直持續到今天。

臘八粥,根據當地的特產,所用的材料也不盡相同。也有和臘八搭配的,用八種食材熬製而成。

但薏公尺、胡蘿蔔、青菜,都是必不可少的食物,中醫認為,薏公尺具有健脾、補肺、清熱、滲溼的功效,長期服用對慢性腸炎、消化不良等都有很好的療效。薏公尺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可以預防高血壓、高血壓、心血管疾病。

另外,還可以選擇花生、黃豆、蓮子、白果橡燃、豆腐、豆腐、芋頭等。如果要新增更多的配料,可以放入木耳,紅棗,素豆餅,素火腿,香菇。

除此以外,在臘八那天食用臘八粥還有溫暖、圓滿、和諧、吉祥、健康、合作、營養、淡泊、方便、感恩、歡喜、結緣等意義。天津民俗在臘八前一晚,善男信女捻豆做粥,每捻一豆,曰結緣豆。

關於臘八節的對聯臘八節對聯,臘八粥 對聯

有關文章如下 歷代不少人寫下了關於臘八的對聯。在這個寒冷的冬日,在對聯中感受臘八節的知識,別有一番意味。殷曰清祀 夏號嘉平 除了對仗工整外,也寫出了最早的臘日稱號,夏代稱臘日為 嘉平 商代為 清祀 臘 是古代祭祀名,是古人歲末時祭祖 祭神活動。由於臘祭在歲終舉行,便稱歲終之月為 臘月 舉辦臘祭這一天...

今天臘八節,臘八粥都有什么材料熬製的

典故據說,明太祖朱元璋小時候家裡很窮,便給一家財主放牛。有一天放牛歸來時過一獨木橋,牛一滑跌下了橋,將腿跌斷。老財主氣急敗壞,便把他關進一間房子裡不給飯吃。朱元璋餓得夠嗆,忽然發現屋裡有一鼠洞,扒開一看,原來是老鼠的一個糧倉,裡面有米 有豆,還有紅棗。他把這些東西合在一起煮了一鍋粥,吃起來十分香甜可...

臘八節大家煮怎樣的臘八粥喝如題謝謝了

臘八節的由來和風俗 農 歷十二月八日為中國臘八節,民間有食臘八粥的習慣。臘八粥也叫八寶粥,相傳臘八節是佛祖 成道 之日,佛寺要仿效牧女獻糜的故事,取八種香谷和果實制粥供 佛,故名八寶粥,臘八粥製法簡單,營養豐富,味道香甜。到了宋代,民間爭相效仿,廣為流傳,成為一道深受人民喜愛的美食。臘月初八被佛教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