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小黑弒神
1955年 9月,張海迪出生在山東省文登縣的乙個知識分子家庭裡,玲玲是她的小名。5歲之前,張海迪有乙個幸福的童年,快樂而活潑,成天蹦蹦跳跳跑來跑去。
張海迪5歲那年,一場災難性疾病降臨到了她的身上。一天,張海迪在幼兒園裡正在排練節目,她唱著、跳著,忽然覺得眼前一片發黑,她摔倒了。平時,她摔個跟頭,總是自己不聲不響地爬起來。
這次,她用盡全身力氣,還是站不起來。她著急了:「老師,我的腿,我的腿那兒去了?
父母把她抱進醫院,醫生們反覆會診,大夫拿著診斷書惋惜地說:「孩子得的是脊髓血管瘤,恐怕今後……」
這病據說起因是偶然的。在運動中,脊椎裡一條細細的血管突然破裂了。也許不過是一滴血,變成血塊,擋住了脊髓的通道,由於它的擠壓,脊髓的搏動變減弱了,甚至完全梗阻。
當時,數不清的醫生都希望拿出自己最大的本事,讓這活潑、可愛的小姑娘站起來。但是,就像人類在征服自然的程序中遇到許多疑難問題一樣——他們沒有放棄自己的努力,但眼下還只能是一籌莫展。
2樓:寧靜又清正丶愛人
張海迪的乙個小故事。
勵志故事之張海迪
3樓:我的士多啤梨你的美
他出生在江蘇淮安的乙個普通家庭,出生時因難產差點斷氣,從閻王那裡撿回一條小命的他得了腦缺氧後遺症,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腦癱。但是父母並沒有拋棄他,給他起名為甦,意思是死而復生,更寄寓為自力更生。多年以來家裡沒有放棄****,還讓他同別的孩子一樣求學,為此幾乎花光了家中全部的積蓄。
懷著一顆感恩父母的心,他打小就知道用功。因為腦癱,他發音不清,行動不便,在學習上、生活上遇到很多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然而他沒有向厄運屈服。
他通過抓象棋子、抓玉公尺粒來鍛鍊握筆寫字,右小腿經常綁著沙寬悶旁袋以穩固身體,防止跌倒。由於手不停地顫抖,寫字超慢,每次考試都答不完卷子。高考成績不好,只能在老家上電大。
儘管沒有考上好大學,他依舊沒有洩氣,相信總有一天會坐在名牌大學的校園內。為了這個夢想,他夜以繼日地刻苦學習,先後修完了大專、本科課程。在此期間,他為一些社會青年和下崗青年職工無償舉辦電腦培訓班10餘期,接受培訓的有100多人次,還罩遲為江蘇省人民檢察院免費開發了一套看守所檢察多**資訊管理系統。
由於寫字慢,他考研考了3年都沒過線,最後才考上了吉林大學電腦科學與技術學院碩士研究生班,接著又讀了博士,研究對殘疾人有幫助的計算機視覺和模式識別。在新的環境中,他沒有驕傲自滿,也不曾停止追求的步伐,在導師的指引下,他發表了20餘篇**,其中4篇sci期刊文章。在美國華盛頓舉行的最新一屆國際生物識慎橡別大會上,他是國內唯一的受邀者。
後來,他的事蹟經**披露後,感動了無數國人,很快被網友譽為中國版的霍金、21世紀的。張海迪。他就是腦癱博士王甦菁。
一位腦癱患者,身殘志堅以頑強意志與病魔鬥爭,不自怨自艾,通過自己的努力終成博士,刻苦鑽研獲國際學術界認可,達成自己的夢想,實現了人生的價值。而這背後是他夜以繼日的勤學苦練,是他拼搏奮鬥灑下的汗水和淚水。靠著即使跌倒一百次,也要一百零一次地爬起來的信念,王甦菁不向命運低頭,唱出了高昂激越的自強之歌。
張海迪的感人故事 5,張海迪的故事
她有什麼感人故事,說她感人,還不如說她的家人感人。她的妹妹從幾歲起就負責照顧起她的生活,包括照顧她的大小便,長大後又要為了照顧她不結婚。全國比她感人的殘疾人多了去了。他們都是默默的生活著。我身邊認識的重度殘疾人,在生活艱苦,又無人照顧的情況下頑強的生存著。甚至有一個人拒絕捐款,要靠自己掙錢攢錢治病,...
張海迪的故事,張海迪的故事400字
張海迪說 我像顆流星,要把光留給人間。她懷著這樣的理想,以非凡的毅力學習和工作,唱出了一首生命的讚歌。活著,就要為人民做事。張海迪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1970年,她15歲的時候,跟著父母到農村生活。在農村,她處處為別人著想,為人民做事。她發現小學校沒有 教師,就主動到學校教唱歌。課餘還幫助學生...
張海迪的故事,張海迪的故事100字
張海迪說 我像顆流星,要把光留給人間。她懷著這樣的理想,以非凡的毅力學習和工作,唱出了一首生命的讚歌。活著,就要為人民做事。張海迪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1970年,她15歲的時候,跟著父母到農村生活。在農村,她處處為別人著想,為人民做事。她發現小學校沒有 教師,就主動到學校教唱歌。課餘還幫助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