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軍事思想認為,維繫聯盟的紐帶是利,義,還是利義並舉?

2025-02-17 12:55:03 字數 1407 閱讀 4401

1樓:社會風土民情

維繫聯盟的紐帶是利義並舉。

1、重站思想。《孫子兵法》開宗明義、大聲疾呼:「兵者,國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認為戰爭是關係到國家民眾生死存亡的頭等大事,不能不認真研究和對待。

2、慎戰思想。即慎重對待戰爭,不輕易言戰。《孫子兵法》中這樣寫道:「亡國不可以復存,死者不可以復生,故明君慎之,良將警之」。

3、備戰思想。其意就是未雨綢繆。孫子受當時形勢的影響和思想的薰陶,提出了必須重視備戰的思想,並告誡人們思想上時刻不要忘記戰備,做到「用兵之法,無恃其不來,恃吾有以待也;無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

4、善戰思想。就是要會用兵打仗。 一是注重以「道」為首要因素的多因素制勝論。

道」就是政治,是「令民與上同意也。故可以與之死,可以與之生,而不畏危也。」當然,在注重道的同時,其他四個「天、地、將、法」因素也不可忽視。

二是「詭道」制勝論。《孫子兵法》裡講道:「兵者,詭道也」。

因此,他提出了「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的詭道之法,進而達到「攻其不備,出其不意」的目的。

5、選賢任能的用將之道。選賢任能,不僅是古人的用人之方,也是用將之道。 重將思想。

投筆膚談·軍勢第七》指出:「三軍之勢,莫重於將」。並且認為,「大將,心也。

士卒,四肢百骸也」。我們現代所說的「千軍易得,一將難求」。 選將思想。

在古代,選將標準有五,《孫子兵法·計篇》中明確提出「將者,智、信、仁、勇、嚴也」。

2樓:生生不息之謂易

義是表面文章,利是核心訴求,所以兩者都需要有的,不能單靠一方面。

3樓:噴火金龍

看三國志。可知利大於弊,合著存,分必亡,國亦如此也,故諸葛亮聯盟東吳,曹操聯盟名門望族,孫仲謀拉攏人心也。

4樓:江蘇熱擎

利字在前,義字再後!利益是聯盟的前提,義是紐帶的潤滑劑!

5樓:

摘要。利義並舉,中國古代軍事思想重視以仁為本,師出有名,而共同的利益是聯盟形成的必要條件。

中國古代軍事思想認為,維繫聯盟的紐帶是利,義,還是利義並舉?

您好,您的問題我已經看到了,正在整理答案,請稍等一會兒哦~

利義並舉,中國古代軍事思想重視以仁為本,師出有名,而共同的利益是聯盟形成的必要條件。

那成功操控聯盟戰略的乙個關鍵問題是自己要有強大的實力還是同盟國之間要有互信吶?

個人認為是同盟國之間的互信,聯盟雙方有很高的互補性,才能達到1+1>2的效果。

中國古代軍事思想形成於什麼時期,中國古代軍事思想的形成和發展經歷了哪幾個階段

形成於第一個奴隸制王朝夏朝。公元前21世紀 一說公元前22世紀 中國建立了奴隸制的夏王朝,從此戰爭成為階級鬥爭的最高形式。此時,儘管人們對於戰爭的認識處於低階階段,還是產生了以靠天命觀指導戰爭為中心內容的軍事思想。奴隸主對外族發動掠奪戰爭,或用武力鎮壓本族奴隸的反抗,都是以征討 違天命者 弔民伐罪 ...

中國古代思想家的名字,中國古代十九個思想家的名字

朱熹 周敦頤 慧能 王弼 王充 董仲舒 韓非子 荀子 莊子 孟子 墨子 孔子 晏子 老子 王夫之 李鋰 李斯 呂不韋 黃宗羲 希望幫到你,孔子,孟子,荀子,莊子,老子,韓非子,公孫龍,李斯,董仲舒,陸九淵,王陽明,朱熹,黃宗羲,顧炎武,李贄,王夫之,程頤,程顥,周敦頤 中國當代思想家有哪些?1 陳寅...

古代所有朝代的政治經濟思想文化,中國古代各個朝代政治經濟文化

一 先秦時期 政治 從夏朝時我國開始出現了早期國家政治制度 古代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內容是 王位世襲制 分封制和宗法制 宗法制的核心就是嫡長子繼承製 王位世襲制和宗法制決定了 政權的平穩交接,而分封制則是這一時期地方政治的制度,地方分權比較大。經濟 1 農業 商周時期出現了青銅農具,但是由於青銅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