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什麼傳遞故事,關於古代人傳遞資訊的故事

2025-02-21 03:45:27 字數 1489 閱讀 6081

關於古代人傳遞資訊的故事

1樓:手機使用者

烽火 在中國古代,為了傳遞軍事情報,人們曾設立過烽火臺,利用火與煙傳遞資訊。烽火臺白天燒狼糞,夜間點柴草。傳說燒狼糞時有很大的濃煙直衝藍天,在白天比火光更易被人發現,因此烽火有時又被稱為狼煙。

當發現敵情時,燃起烽火,臺臺相傳,一直傳到軍營。在2700多年前,中國周朝時的烽火告警系統就已經很完備了。

馬拉松長跑是為了報信。

在交通和通訊很不發達的古代,人們要傳遞資訊只能靠兩條腿或騎馬。馬拉松長跑專案,就是為了紀念一位2000多年前為傳送捷報而犧牲的英雄設立的。西元前490年,希臘軍隊在馬拉松平原擊退波斯王大流士一世軍隊的入侵。

傳令兵菲迪皮茨一口氣從馬拉松鎮跑到首都雅典報告喜訊,當他跑完千公尺的路程,趕到雅典廣場說完捷報之後,就精疲力竭,倒地而死。為了紀念這位戰士的英雄事蹟,1896年,在世界第一屆奧運會上,他跑過的距離被作為乙個長跑比賽專案列入運動會。

用驛站傳遞資訊。

文字的發明促進了人們的交往,從此通訊也就開始了。中國遠在周朝時就建立了專門傳遞官府文書的驛站,通過騎馬將文書乙個驛站接乙個驛站地傳遞下去,同時建立了一套較為完整的驛郵制度,以實現快速、準確的通訊。秦代統一六國後,就將驛站資訊傳遞系統作為國家的行政機構確定下來。

驛郵是以駿馬每小時奔跑15千公尺左右的速度傳遞資訊,來實現遠距離通訊的。在當時這已經很快了。

信鴿和信猴。

為了傳遞資訊,古時候的人們還想出了許多奇異的方法,比如漂流瓶、訊號樹、信鴿和信猴等等。

在奈及利亞貝喀薩地區,人們用猴子送信。人們將母猴和子猴分別關在兩地,並時常將母猴帶去尋找子猴,使母猴認得路線。當人們需要通訊時,將信裝在竹筒裡綁在母猴身上,放它出去尋找子猴,母猴總能將信送到目的地。

信鴿從古至今,一直是有效的資訊傳送工具。在通訊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信鴿仍有用武之地。在戰爭中,通訊聯絡至關緊要。

然而一旦爆發核戰爭,核**產生的強烈電磁輻射將使現有的各種電子通訊系統陷於癱瘓,但信鴿仍能自由飛翔。瑞士軍隊訓練培育出了能雙向投書的信鴿。這些信鴿不再傳送傳統的文字書信,而是攜帶著裝在膠囊裡的計算機晶元,內中的密碼情報也只能在專門的裝置上閱讀,保密性極高。

信鴿甚至有可能成為特種通訊兵。

古代傳遞方式的故事

2樓:書茶相伴不孤單

鴻雁傳書。

典故一2500年前,我們祖先就開始馴養信鴿。在西夏與北宋的戰爭中,西夏軍隊利用信鴿做軍事通訊。

南宋初,大將曲端的軍隊中也使用信鴿傳達訊息召集軍隊。古代稱信鴿為「飛奴」。傳說漢高祖劉邦被楚霸王項羽所圍時。

典故二另一種更為人所知所喜歡的是民間流傳的故事:唐朝薛平貴遠征在外,王寶釧苦守寒窯十數年矢志不移。一日,王寶釧正挑野菜,忽聞空中鴻雁連聲呼喚,遂請求代為傳書於平貴夫郎,然一時難尋筆墨,情急之下,撕下羅裙,咬破指尖,寫下血淚書信,傾訴對愛情忠貞和盼望夫妻團圓的心情。

前者是對國的忠心,後者是對感情的忠貞,這兩種故事的流傳,讓「鴻雁」成為古代通訊的使者,也讓這兩個故事本身成為一段千古佳話。

古代人 近代人 現代人各用什麼方法傳遞資訊

古代資訊傳遞的方式 1.用候鳥,特別是鴿,雁等作傳輸工具 2.作內餡的方 內式,如藏在魚肚,餅類,包子等容 古代人主要是信件 主要 還有烽火 飛鴿傳書 近代人也有信件 電報 主要 現代人有信件 電報 手機 網際網路 主要 飛鴿傳書 快馬 現代,信件,郵件為主 古代人用信件 東漢以前主要用竹簡或麻紙,...

古代人出生的時候可以有字嗎,為什麼古代人有 字什麼的 為什麼現代人沒有呢?

古代男子 之後才有字,由長輩賜字。成年之後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與本名涵義相關的別名,稱之為字,以表其德。凡人相敬而呼,必稱其表德之字。後因稱字為表字。古代的字不抄是出生有的,男子弱冠女子出嫁的bai時候起的,字一du般跟名字意思zhi相近,像李白,字dao太白 古人覺得直呼其名是不尊重的,所以才起...

古代的讀書的故事,古代人們愛讀書的故事有哪些?

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 古代故事 古代人們愛讀書的故事有哪些?王充辯董仲舒 三年不窺園 事 原文 儒書言 董仲舒讀 春秋 專精一思,志不在他,三年不窺園菜。夫言不窺園菜,實也 言三年,增之也 仲舒雖精,亦時解休 解休之間,猶宜遊於門庭之側 則能至門庭 何嫌不窺園菜 聞用精者察物不見,存道以亡身 不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