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卓子亞大學簡介,季羨林的簡介

2025-02-24 07:55:24 字數 1754 閱讀 9531

季羨林的簡介

1樓:帥帥的老木匠

季羨林先生簡介。

季羨林先生生於1911年8月,山東省清平縣人。他上高中時即發表過數篇短篇**,1930年入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專修德文,其間發表散文和譯文多篇。1935年,風華正茂的季羨林進入德國哥廷根大學主修印度學,先後掌握了梵文、巴利文、佛教混合梵文、吐火羅文等古代語言。

在德期間,他發表**多篇,獲得國際學術界高度評價,奠定了自己在國際印度學界的地位。1946年季先生回國受聘為北大教授,主持創辦東方語言文學系,開拓我國東方學學術園地。1956年他當選為中科院學部委員。

1978年後曾任北大副校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南亞研究所所長等職。

季羨林先生的學術研究領域主要有印度古代語言、中印佛教史、吐火羅文譯釋、中印文化交流史、比較文學、文藝理論、東方文化、敦煌學等,範圍之廣,國內外罕見。除了學術研究,季先生還是國內外公認的散文大家,創作了大量膾炙人口的優秀作品。他還付出大量精力擔任行政職務、參加各種社會活動、主持多個重要的學術團體。

季先生曾任北大東語系系主任長達40年,為我國亞非非通用語種的教學和科研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為我國的東方學、敦煌學、比較文學、佛教研究、中外關係史研究事業的發展傾注了大量心血,貢獻卓越。他主持編纂的《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傳世藏書》、《神州文化整合》、《東方文化整合》等大型叢書在傳播中國傳統文化、弘揚中華民族精神、構建全民族人文精神素質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他的100多部著作已彙編成24卷《季羨林文集》。

參考資料。

2樓:鍾揚映

季羨林(1911- )北京大學教授、中科院院士、中國語言學家、文學翻譯家,梵文、巴利文專家。山東清平(今臨清)縣人。

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0年考入北京清華大學西語系。

1934年畢業後,在濟南山東省立高中任教。

1935年考取清華大學交換研究生,赴德國留學,在哥廷根大學學習梵文、巴利文、吐火羅文等古代語文。

1941年獲哲學博士學位。

1946年回國,歷任北京大學教授兼東方語言文學系教授、系主任。

建國後,歷任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委員,***學位委員會委員兼外國語言文學評議組負責人,第二屆中國語言學會會長,中國外語教學研究會會長,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中國史學會常務理事,中國作家協會理事,中國外國文學學會副會長,中國南亞學會會長,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會長,中國民族古文字研究會名譽會長,北京大學東文語言文學系教授、主任,社會科學院南亞研究所所長,中國比較文學學會名譽會長,《中國大百科全書》總編委會委員、中國東方文化研究會會長、國際儒學聯合會顧問,亞非學會會長,語言學會會長。

1978年任北京大學副校長。1993年3月當選為澳門文化研究會名譽會長。是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第二至五屆全國政協委員。

對印度中進語言形態學、原始佛教語言、吐火羅語的語義、梵文文學等研究均作出重要貢獻。在印度中世語言形態學方面,全面而系統地總結了小乘佛教大眾部說出世部律典《大事〉偈頌所用混合梵語中動詞的各種形態特徵,著《〈大事〉偈頌中限定動詞的變位》(1941)一文。在原始佛教的語言問題方面,論證了原始佛典的存在是無可置疑的,它所使用的語言是中世印度東部方言古代半摩揭陀語。

主要譯著有《原始佛教的語言問題》、《印度簡史》、《中印文化關係史**集》、《印度古代語言論集》、《關於大乘上座部的問題》、《羅摩衍那初探》、《天竺心影》、《朗潤集》、《季羨林散文集》等,翻譯了:《沙恭達羅》、《優哩婆溼》、《羅摩衍那》、《安娜·西格斯短篇**集》、《五卷書》等,散文集有:《賦得永久的悔》。

主編有《四庫全書存目叢書》。1995年11月,「北京大學季羨林海外基會」成立。夫人:

彭德華。

季羨林簡介的,季羨林簡介200字的

季羨林 1911年8月6日 2009年7月11日 字希逋,又字齊奘,生於山東省臨清市,中國語言學家 文學翻譯家,梵文 巴利文專家。北京大學教授 輔仁大學教授。季羨林通曉梵語 巴利語 吐火羅語等語言,是世界上僅有的幾位從事吐火羅語研究的學者之一。季羨林支援聊城大學的發展,曾經幾次來聊城大學,並欣然受聘...

《孟子 告子》的簡介,《孟子 告子》 簡介

孟子 告子 記載的實際上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次人性論之爭,即孟子與告子之間的人性論之爭。孟子主張性善論。告子主張 生之謂性。孟子.告子 簡介 弈秋 2 通國 3 之 4 善弈者也。使 6 弈秋誨 7 二人弈,其 8 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 9 一人雖 10 聽之 11 一心以為有鴻鵠 12 將至,...

趙亞夫的簡介

首都師範大學歷史學院教授,陝西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兼職教授 曲江學者。1983年1月,畢業於北京師範學院歷史系。同年3月,留校任教 現首都師範大學歷史系 從事歷史教育理論與方法的教學和研究工作。1983年至1984年,在北京161中學從事歷史教學工作一年。1984年至今開設的課程有 中學歷史教學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