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論語的作文 你是否贊成孔子的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2025-03-14 11:00:29 字數 1363 閱讀 1237

1樓:牛牛_乖

雖然有點道理,但是俺覺得什麼都不是絕對的,有些東西有些事自己碰念雀不喜歡或者不需要了,不代表別人不需要不喜歡啊,蘿蔔高兆白菜笑早各有所愛,人和人都一樣的追求那還有什麼意思啊,是吧,那你就根據這個寫,小孩子不許偷懶,誰要是給了原文,那是不負責任,給不給分無所謂。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出自論語哪一篇

2樓:樂燕鈮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此語出於《論語·顏淵篇》,是孔子經典妙句之一,亦是儒家文化精華之處。中國的《論語》就如同西方的橘悄《聖乎伍禪經》一般,是對乙個民族或乙個區域文化的概括和統領。《論語》分二十篇,其中的《顏淵篇》主要講述了孔子對「仁」和「恕」的解釋。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指:自己不想要的東西,切勿強加給別人。孔子所強調的是,人應該寬恕待人,應提倡「恕」道,唯有如此才是仁的表現。

恕」道是「仁」的消極表現,而其積極表現便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孔子所闡釋的仁以「愛人」為中心,而愛人這種行為當然就包括著寬恕待人這一方面。《論語》中提到: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這句話所揭曉的是處理人際關係的重歲塵要原則。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孔子的這句話反映了?

3樓:漢匠文化

我看到題目就沒加思考就選擇了b,看到你說答案是a的時候我很詫異,於是我反覆校正了這句話,包括出處。

1.《論語·顏淵篇》

仲弓問仁。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仲弓曰:「雍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2.《論語·衛靈公》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生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這句話主要闡述了孔子對「仁」「恕」的看法,《顏淵篇》中仲弓向孔子討教如何為「仁」,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理解成倫理道德規範和為人處世標準似乎都說的過去,;在《衛靈公》這篇中,明顯是子貢向孔子詢問當怎樣為人處世,這時候理解成倫理道德似乎就說不過去了。

那我這樣總結了,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話反映了什麼,還得看在什麼樣子的語境中,一般認為是反映為人處世標準的標準。特定語境下反映倫理道德規範,注意了這裡是「為人處世」而不是「為人處事」.

孔子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反映的是()

4樓:愛讀書的呂老師

孔子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反映的是()

a.「仁愛」的精神。

b.創造性的生命精神。

c.中庸精神。

正確答案b

孔子說:"已所不欲,勿施於人"是什麼意思?

5樓:網友

自己所不喜歡的事情,不要強加到別人身上。即將心比心。

孔子寫的《論語》八則,孔子《論語》八則

編輯本段 1 修養 子曰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而 學習需要不斷複習才能掌握。學了知識,按時複習,這是愉快的事。這裡既有學習方法,也有學習態度。朋,這裡指志同道合的人。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在一起 問題,是一種樂趣。人家不瞭解,我卻不怨恨,是君子...

孔子所贊成的中庸,為什麼孔子提倡中庸之道?中庸之道是什麼意思?

為什麼孔子提倡中庸之道?中庸之道是什麼意思?孔子倡導的中庸之道的理論基礎是天人合一的思想。春秋時期時期,是在我國古代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時期,許多 思想家在那個時候明確提出了自己先進的思想,孔子就提起了中庸之道。中庸之道,說的便是人們要主動開展個人修養,形成完善的人格,造就出太平和合的境界,這類理論的...

論語孔子說的活,《論語》中孔子說過那些話?

人生態度 1 發憤忘食,樂以忘憂 不知老之將至 2 飯疏食 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3 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4 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5 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