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明明有自己的文字,姓名和法律卻用漢字書寫,這是為什麼呢?
1樓:視界速報
縱觀世界上各個國家的身份證,基本都是使用本國文字進行填寫。不過我們的鄰居南韓,在他們的身份證上不僅有韓文,而且還會給持有人印上乙個中文名字,這是為何?
眾所周知,英文、韓文以及法文,這都是表音文字。和中國的組合表意文字有著本質的區別。表音文字類似於我們的漢語拼音,但缺乏立體感。
也就是說,使用表音文字能夠準確的發音,但很少能夠通過文字的形象來傳遞資訊。
簡單點來說,韓文中的金三順、津叄瞬、今三舜用韓文書寫的話是完全一樣的,因此我們無法從韓文中準確的判斷乙個人的名字,而只能知道名字的讀音。
這在這漢語裡就叫做「同音不同字」,比如漢字中的:只比、紙筆、執筆等。雖然讀音相同,但意思卻南轅北轍。因此南韓人在製作身份證的時候,會在上面加一箇中文來明確自己的名字。
除了南韓人身份證上的姓名用漢字標註之外,2021年版南韓民法,封面字型完全採用漢字,正文名詞完全採用漢字,名詞解釋及細則有一半以上採用漢字,這又是為什麼呢?
西元3世紀(三國時代左右),漢字傳入朝鮮半島,直接就成為當地國家的官方文字,被稱為「吏讀文」,意思是上層貴族和官吏才能用的文字,而底層百姓,不用讀書寫字,用的還是自己的方言。
我在前文中已經說了,南韓的文字就相當於我們中文的拼音,因此只用拼音怎麼可能表達出準確的意思呢?尤其是法律這種莊嚴的檔案,如果因為表意不準確而產生歧義,這種後果是非常可怕的,因此南韓的法律是用漢字書寫的。
南韓也曾經嘗試過全面廢除漢字的使用,但最後卻失敗了,除了因為南韓字的缺陷之外,他們的古代文獻寫的也都是漢字,如果全面廢除漢字,多年之後就會導致他們的後人看不懂先人寫的是什麼了,文化出現斷代,也是一種非常可怕的事情,因此南韓至今都在使用漢字。
2樓:狙神哥
(⊙o⊙)…很簡單啊。漢字傳到朝鮮半島後,他們就使用漢字了,這和日本島的情況是一樣的。也就是說南韓和日本的文字型系裡,漢字是最重要的一部分,所以呢,韓文就包括從中國學來的漢字和他們自創的諺文,那麼姓名和法律條文用漢字書寫為了避免歧義。
漢字是很難學的,而且受教育不普及的原因,即使是中國,幾十年前文盲率也是很高的,那麼我國為了擺脫這種情況,那麼就是普及教育並簡化漢字,現在呢文盲率已經很低了,但是對於繁體漢字基本上是識字,但不會書寫。
南韓就是少用或不用漢字,教育改革後也不學漢字了,以使用諺文為主,所以南韓人的識字水平就是二三十個諺文字母再加上自己名字等幾個有限的漢字,那麼總共不超過一百個字。所以,南韓人絕大部分都是文盲。
3樓:沒結婚呢
這是因為韓文是表音字,雖然韓語交流的時候比較方便,但是書寫身份證的時候,名字不用漢字備註的話,就會非常容易誤解,所以為了讓其他人更加正確的認識自己的名字,他們才使用漢字做標誌。
4樓:雲貓君
因為南韓的歷史受我國的歷史影響很大,包括文化方面也是很受影響的。
5樓:大事發生的
我認為最主要的原因就在於南韓這些很多年都是中國的附屬國,當時南韓的文化也是受到了中國文化的影響,他們當時在寫字以及其他文化方面都是使用的中國漢字,直到近代的時候才研發出了屬於他們的文字。
南韓法律是用中國漢字寫的嗎?用的繁體漢字還是簡體漢字?
6樓:網友
2005年,南韓通手鋒枯過基悶「有關將法律韓文。
化的特別措施法案」。
該法案的主要內容為,將現行759項法律中混用的畢洞漢字標記全部以韓文取代。
就連南韓憲法法院的徽章上的漢字「憲」也被換成了諺文。
7樓:鳳凰潔潔雪
南韓法律還是用韓文寫的 不過到中國大家都翻譯成中文了。
司法解釋和政策解讀的區別是什麼,法律就法律,那司法是什麼意思
談幾點區別 1.二者主體不同 司法解釋的有權機關是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除此兩家,別無分店 你要求講的通俗 政策解讀,是不特定機關都可以作出的,法律對其主體並無限制2.二者的物件不同 司法解釋針對的是現行法律。政策解讀的物件是黨的政策。3,二者解釋的效力不同 司法解釋一旦作出即具有法律效力,...
關於高空拋物中的明確的法律規定和司法解釋
high芋頭小姐 根據 侵權責任法 第七十四條規定 遺失 拋棄高度危險物造成他人損害的,由所有人承擔侵權責任。所有人將高度危險物交由他人管理的,由管理人承擔侵權責任 所有人有過錯的,與管理人承擔連帶責任。從事高空 高壓 地下挖掘活動或者使用高速軌道運輸工具造成他人損害的,經營者應當承擔侵權責任,但能...
法律和司法解釋規定不需要提供證據證明的情況有哪些
1 眾所周知的事實。指的是在一定範圍內為人們所知曉的事實。2 自然規律或定理。自然規律是指客觀事物在特定條件下所發生的本質聯絡和必然趨勢的反映。如石頭的風化。定理是指在科學上於特定的條件下已被反覆證明屬於一定變化過程的必然聯絡。如幾何定理。3 推定的事實。是指法院根據已知的事實,利用日常生活經驗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