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通過教育改革應對青年就業問題?

2025-03-18 17:00:08 字數 5103 閱讀 8631

1樓:匿名使用者

多少年的教育改革對教育體制沒有多大變動,知識積累與社會需求嚴重脫節。我認為匯入自主式學習很重要,不要把每個人預設為全能精英,讓每個孩子在他感興趣的學科儘量走遠一點,另外要從小學開始增加社會實踐課,不是發本書了事,應該配備專門的老師言傳身授,提高學習感念拍亮觀社會的能力,再另外,把外語可改設為選修課賀寬,外語可在需用的時仔寬候突擊學習。

2樓:匿名使用者

目前的教育體制對教育改革是乙個很大的阻礙,所以改革的根本是教育體制的改革。 目前的應試教育體制,一定程度上造就了青年就業問題的加深,首先應試教育的弊端就是與社會的隔離,所以有諺語「兩耳腔兄不聞窗外事,一心唯讀聖賢書」的說法。這就嚴重限制了學生的動手能力的提公升。

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金牌幾乎中國包攘,可是有幾個跟諾貝爾獎有關係?當然不是說諾貝爾獎有多重要。只是側面給我們乙個提示罷了。

乙個比較好的方向便是向素質教育的轉變。當然這需要乙個過程,乙個漫長的過程。首先轉變的應該是我們伍首襲的老師,老師對學生起著最大的引導作用。

所以老師的素質影響了學生的素質。所以我覺得改革的首要重點在於對老師的素質提公升。老師的素質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著手,第一是老師的上崗的選拔機制。

第二是教育終端的培養機制,這重點在一些師範類的學校。應該努力培養未來老師的發散芹寬思維,學生的成績不應該是判定乙個學生優劣的唯一標準。 其次,就是學校與社會的溝通。

重點在於初中以上的教育。其實學校的一部分目的便是要培養對社會有用的人。那我們學校是不是應該讓我們學生了解社會呢,這個時候學校的作用就顯得尤為重要,學校應該採取什麼措施讓學生了解社會,而又可以保護學生。

記得高考填報志願的時候,真的特別盲目。因為對社會的不瞭解,對要選的專業也不明白,所以對以後沒有了方向感。這也反映出學校的教育弊端。

最後是對青年的乙個再教育。走出了學校的校門即將踏入社會,如果能有個職前技能的培訓,有一技之長在身,相信對青少年的定位會有乙個很大的幫助。個人覺得問題部分出現在技能培訓學校收費太貴的問題上,相關部門應該出力監管。

打了這麼多字挺累的,哈哈!希望對你有幫助和啟發!

3樓:匿名使用者

好高深的問題,是很多人,有很多想法的問題。

大學生就業問題及解決方案。

4樓:匿名使用者

目前國內做的好的是諾姆四達的,你可以搜下,從這方面瞭解比較好。

normstar還把中國人才測評理論與實踐領域的成果,包括r內部的測評專案服務經驗以及工具手冊等專屬知識整理出版為一套書。你可以參考下,挺全的。

人才測評概論》是總攬性、綱要性的,主要是搭建人才測評的理論框架,回答人才測評的一些根本性的問題,提出解決人才測評實踐問題的原則性觀點。

人才測評操作實務》是為解決人才測評實踐活動的操作問題而設計的,具有很強的操作性和參考性。在《人才測評實務》這本書中,首先對人才測評的基本流程進行了系統的介紹,然後重點介紹了心理測驗、筆試、面試、評價中心技術、多源反饋調查技術、履歷分析技術等幾種最常用的人才測評工具與方法的操作實務細節,對於實際工作者來說具有很大的參考價值。

人才測評案例集》主要介紹了企業組織中應用人才測評的經典案例,具有啟發性和借鑑性。《人才測評案例集》介紹了中國本土企業(包括在華跨國公司)在人才測評方面應用的實際經驗和成果,向讀者展示出了人才測評在人力資源管理,特別是在招聘甄選、晉公升選拔、後備人才選拔與培養、培訓與發展、績效考核等領域應用的獨特魅力。

面對就行形勢,結合自身實際,談談如何做好就業準備

5樓:愛管閒事的草

這是個初稿,自己要修改一下。

2009年我國將通過一系列措施的落實,用經濟的發展推動就業工作,完善就業市場機制,力爭完成城鎮新增就業不低於900萬人,甚至比900萬人更高一點的目標。預計今年城鎮新增的求職人員將會有2400萬人。通過努力,使城鎮的新增就業崗位加上城鎮退休人員所騰出的就業崗位,兩項加在一起,爭取能夠實現1200萬人的就業。

為自己的以後打算作為我們個人,第一 放低心態,先找份工作積累經驗,第二 可以自己創業。

前些年,由於國企改革和實行「減員增效」的政策,就業中突出的矛盾是下崗職工的再就業問題。為安置好下崗職工,**採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但近年來,青年就業問題卻日益突出。

據測算,今年16歲以上人口數量為億,勞動力資源增量達1749萬人,增量為近幾年的最高峰值。這其中,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問題更是不可忽視。

從2001年到2005年,全國高校畢業生平均就業率一直在70%-80%間徘徊。根據教育部的統計,大學本科畢業生待業累計人數正在逐年增長,2001-2005年的5年間分別為34萬、37萬、52萬、69萬和79萬。

我國未來幾年的就業壓力大,就業形勢嚴峻。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部長田成平13日表示,作出這樣的判斷有3條原因:第一,隨著企業改革的深化,還會不斷有一些工人下崗或者失業,這批人的就業難度是非常大的。

第二,城鎮新增勞動力就業人數比較大。比如說大學生,今年應屆大學畢業生將達到495萬人,這也是近幾年來最高的。今年要求職的大學畢業生在600萬人左右。

第三,中國農村有大量的富餘勞動力要轉移到城市裡就業。基於這三條原因,做好就業工作,今年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與此同時,國民經濟發展所能提供就業崗位的空間和機會卻難以大幅度增長,這愈發凸顯就業的嚴峻形勢。首先,通過加大國家投資以增加就業崗位的力度有限。今年不僅要減少國債規模和財政赤字,而且國債和預算內投資將主要用於農林水利、科教文衛、生態建設、環境保護和西部開發等方面,勢必會影響工業製造等行業的投資;同時,還要繼續搞好巨集觀調控,從嚴控制新開工專案,防止投資**;這些都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就業崗位的增加。

其次,通過增加出口、引進外資以擴大就業的機會在減小。此外,當前經濟生活中有十幾個行業出現了產能過剩,產能過剩將不可避免地會增加部分失業人員。

結合現實,從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的角度談談如何應對畢業生就業壓力

6樓:藍大紅花

重知識,輕能力,一直是高等教育的普遍問題。針對當前形勢,教育部要求各高校緊緊抓住畢業生離校前的教學環節,根據社會需要及時調整教學內容,增加必要的專業培訓,大力提公升畢業生就業能力。大力組織以促進就業為目的的實習實踐,確保畢業生在離校前都能參加實習實踐活動,增強畢業生的崗位適應性。

高職院校要普遍實行「訂單式」培養,確保學生至少有半年時間的頂崗實習。(摘自人民**)

當前教育改革所面臨的根本問題是什麼?

7樓:覆瞭如何

對教育事業的投資太少,比發達國家低百分之好幾。

如何應對「人口負債」的到來?

8樓:琦琛聊百科

過去數十年,「人口紅利」是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重要推動力,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約為25%。隨著出生率的降低,中國人口結構已經發生了根本變化。在「十三五」期間,「人口紅利」對潛在增長率的貢獻降低,而2020年之後,「人口紅利」將逐步變為「人口負債」。

這種背景下,要將勞動供給潛塵滲力轉變為實際勞動供給,政策部門需要瞄準關鍵群體和目標物件,採取有針對性的政策工具和手段。啟用「4050人員」資源。通過改革和完善退休制度激勵「4050人員」參與勞動力市場,尤其要嚴格規範提前退休,在正式腔兄凱實施延長退休年齡之前,可以統一法定退休年齡(60週歲)。

這一政策調整短期來看對女性影響更大,可以考慮採取彈性措施,確定乙個伍喚最低享受養老金待遇的年齡(如55週歲),但養老金水平要進行約束。

穩定和擴大城鎮青年人員就業。城鎮青年是挖掘「第二次人口紅利」的關鍵,可通過積極有效的政策包括加強高中階段的普通教育、職業教育以及技能培訓,鼓勵青年創業帶動就業,繼續深化教育體制的改革,解決教育與勞動力市場脫節問題。努力將就業困難人員轉變為勞動力資源。

社會政策託底同樣要堅持就業優先原則,儘可能地將支援物件成功地送回勞動力市場,優先選擇是加強就業援助、技能培訓等政策支援,輔之有效的失業保險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時,不能採取一般性的政策手段,需要瞄準具體人群,根據他們的實際需求設計政策工具。

如何看待當前的教育發展形勢

9樓:網友

「教育培訓」是「大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指除全日制教育(幼兒園教育、中小學教育、高等教育)之外的培訓。

中國教育培訓領域最早起步於公辦高校剩餘教育資源的利用與發掘。改革開放以來,肇始於出國潮、學歷熱、考試熱等市場需求情勢之下,很多公辦高等院校從培養公費出國語言類能力入手,開始了中國教育培訓的起始階段。很多中國知名高等院校成立的繼續教育學院,以及後來規模越來越大的各級網路學院,通過各種壟斷的學歷頒發等手段進行各種配套培訓課程,也是公辦教育資源涉足教育培訓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近年來,我國教育培訓市場高速增長。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釋出的《2014-2018年中國教育培訓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前瞻》,截至2011年年底,我國全國共有就業訓練中心2300所,共有民辦培訓機構2萬所,2011年全年共組織開展各類職業培訓1900萬人次;在市場規模方面,2009年中國教育培訓市場總值約6800億元,2011年約為8700億元, 2012年整個教育培訓市場規模達9600億元。

失業青年如何擇業

10樓:匿名使用者

青年是新增勞動力的主體,解決與青年能力相適應的就業機會,既是青年自身發展的需要,也是社會發展進步的需要。據統計,目前我國1000多萬下崗職工中,青年約佔35%,而且每年還要新增勞動力500萬左右。同時,以青年為主的農村勞動力也在不斷流向城市,下崗青工再就業問題日益緊迫。

為青年就業和再就業服務,是一項事關改革攻堅大局、事關青年切身利益的重要工作,也是當前共青團組織一項緊迫而重要的任務。 要著眼於促進經濟發展,創造新的就業機會,把服務青年就業和再就業的過程作為幫助青年再創業的過程。要對青年加強新的擇業觀的教育,引導他們全面走上勞動力市場,自主擇業,自謀職業。

要充分發揮團組織系統優勢,通過各種渠道積極為青年爭取接受職業培訓的機會,幫助青年提高職業素質和勞動技能,增強在勞動力市場上的競爭力。配合「千校百萬外來務工青年培訓計劃」等活動,加大對農村青年的培訓力度,拓寬他們的就業渠道和致富門路。聯合社會力量,積極為青年開闢新的就業渠道,依託社群、街道,大力發展社群服務和家庭服務業,努力在新的經濟增長點中為青年尋找就業位置。

鼓勵青年積極發展就業容量大的多種所有制經濟,通過爭取培訓、研修、掛職鍛鍊機會,提供專案資訊、提供政策諮詢和資金扶持等形式,引導、扶持和培養具有潛力的青年人成為青年興業領頭人,帶領並吸納更多的下崗人員走上新的工作崗位。還要注意爭取**支援和社會資助,為下崗青年提供切實的就業服務,推動再就業的實施。

德國教育改革的主要內容和評價,洪堡教育改革的基本內容

1.追求學校包括大學發展的民主化 在學校包括大學裡實施民主化與參與學校管理是德國教改的重要思想。20世紀70年代以來,在以大學生為首的青年社會運動影響下,國家與各級學校間的關係進行了若干調整,而其基本方向則是追求學校的民主化發展。這種民主化發展可視為學校教育的 解放 運動,在其過程中加強學校的獨立自...

2025年教育改革,對學校教育有哪些改變?

防疫各考點配備教育部對防疫副主考的要求,完善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的高考工作機制。各地各校要提前研究規劃,合理安排特殊型別招生等相關考試時間 認真落實國家教育考試組防疫要求,進一步細化防疫工作方案,制定疫情防控工作標準,在命題準備 考點 閱卷等場所強化防疫措施,確保廣大考生和考試工作人員的安全健康。做好考...

國家重視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原因,國家重視教育的發展有何重要意義

國家重視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原因應該是 教育是社會發展的基礎,是國家發展的希望。因為社會發展的動力靠科技的進步,科技進步靠優秀的社會人才,人才靠教育來培養,我國解放前一百多年的歷史經驗已經證明了教育發展的重要性,所以教育是每個國家必須重視和發展的。人才是國家發展的戰略資源,科技進步和創新的關鍵是人才必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