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江採芙蓉 最後兩句除了表達主人公黯然痛苦的心情,還能體會到什麼?

2025-03-20 16:00:13 字數 3143 閱讀 6766

1樓:小楓帶你看生活

愛而離居無法相守的悲哀。

涉江採芙蓉》

是產生於漢代的一首文人五言詩,是《古詩十九首。

之一。此詩藉助他鄉遊子和家鄉思婦採集芙蓉來表達相互之間的思念之情,深刻地反映了遊子思婦的現實生活與精神生活的痛苦。

賞析:

此詩開篇之「涉江採芙蓉」的人,有人認為是離鄉的遊子(即思婦的丈夫);但有人反對這種觀點,理由是遊子求宦在外,或者因慎型別的原因,是不可能去「涉」南方之「江」絕孝羨採摘芙蓉的。因此,有人認為「涉江並拍採芙蓉」者是在江南家鄉的思婦(即妻子)。

按江南民歌所常用的諧音雙關手法,詩歌中的「芙蓉」(荷花)往往諧「夫容」之音,即丈夫的面容。所以,「涉江採芙蓉」的人當為思婦。「蘭澤多芳草」,是說湖岸澤畔,還有很多的蘭、蕙草,發出陣陣幽香。

這裡是以花喻人。

因此,除了說蘭澤多芳草外,也暗示了說蘭澤有很多美女。這與《樂府詩集·江南》「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的景象有異曲同工之妙。

2樓:匿名使用者

個人所想 有憂傷,也能體會到一絲未來的迷茫,好叢鬧差比你暗戀的人,未語先休的無奈,失望,思念,整個一複雜的心情,明明已經有好滲皮多話想說已經準備傳送簡訊的時候又把簡訊刪了的那彎枝種感覺。。

3樓:默默然嗯哼

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表達了詩人對家鄉的思念之情。

4樓:一片鄉心隨水流

對動盪社會的不滿。

涉江採芙蓉全詩表達了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5樓:網友

全詩運用「借景抒情"及"白描手法",抒寫漂泊異地失意者的離別相思之情;從遊子和思婦兩個角度交錯敘寫,表現遊子思婦的強烈情感;運用懸想手法,在虛實結合中強化了夫妻之愛以及妻子對丈夫的深情。

原詩:涉江採芙蓉》兩漢:佚名。

涉江採芙蓉,蘭澤多芳草。

採之慾遺誰,所思在遠道。

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

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

釋義:我踏過江水去採荷花,生有蘭草的水澤中長滿了香草。

可是我採了荷花要送給誰呢?我想要送給遠方的愛人。

回頭看那一起生活過的故鄉,路途顯得那麼無邊無際。

兩心相愛卻不能在一起。於是我們要各在一方,愁苦憂傷以至終老異鄉。

註釋:1、芙蓉:荷花的別名。

2、蘭澤:生有蘭草的沼澤地。

3、遺(wèi):贈。

4、遠道:猶言「遠方」。

5、還顧:回顧,回頭看。

6、舊鄉:故鄉。

7、漫浩浩:猶「漫漫浩浩」,形容路途的遙遠無盡頭。形容無邊無際。

8、同心:古代習用的成語,多用於男女之間的愛情或夫婦感情融洽指感情深厚。

9、終老:度過晚年直至去世。

涉江採芙蓉表達了什麼情感

6樓:小小育小教

涉江採芙蓉所表達的,乃是故鄉妻子思念丈夫的深切憂傷,從思念物件的角度落筆,來襯寫詩人自己的思鄉懷人之情。

涉江採芙蓉》是遊子思鄉之作,只是在表現遊子的苦悶、憂傷時,採用了「思婦調」的「虛擬」方式:「在窮愁潦倒的客愁中,通過自身的感受,設想到家室的離思,因而把一性質的苦悶,從兩種不同角度表現出來」。

從這一點看,《涉江採芙蓉》為表現遊子思鄉的苦悶,不僅虛擬了全篇的「思婦」之詞,而且在虛擬中又借思婦口吻,「懸想」出遊橋扒燃子「還顧望舊鄉」的情景。

詩歌介紹

涉江採芙蓉》是產生於漢代的一首文人五言詩,是《古詩十九首》之一。此詩藉助他鄉遊子和家鄉思婦採集芙蓉來表達相互之此蘆間的思念之情,深刻地反映了遊子思婦的現實生活與精神生活的痛苦。

全詩運用借景抒情及白描手法抒寫漂泊異地失意者的離別相思之情;從遊子和思婦兩個角度交錯敘寫,表現遊子思婦的強烈情感;運用懸想手法,在虛實結合中強化了夫妻之愛以及妻子對丈夫的深情。

白話譯文:踏過江水去採荷花,到蘭草生長的沼澤地採蘭花。採了花要送給誰呢,想要送給那遠在故鄉的愛人。

回想起故鄉的愛妻,卻又長路漫漫遙望無邊無際。漂泊異鄉兩地相思,懷念愛妻愁苦憂傷以至終老。

以敏虛上內容參考:百科-涉江採芙蓉。

涉江採芙蓉抒情主人公是誰?

7樓:匿名使用者

關於《涉江採芙蓉》抒情主人公,歷來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有人認為抒情主人公是男性,「涉江」者和「還顧」者都是男子;也有人認為抒情主人公是女性,「涉江」者是女子,「還顧」者則是「所思」的男子。筆者認為第二種說法更為可信。

首先,「遠道」與「舊鄉」是對立的,那麼它們的動作發出者肯定是兩人,且為異性。根據中國古代常識可知,離「舊鄉」而走「遠道」之人大半都是男子,或服役戍守邊疆,或被貶他鄉,或隱居等等。如《詩經-小雅-采薇》中的主人公即為征戰而走「遠道」。

由此推斷,說話者應該是「思夫」的女子。

其次,把「還顧」接「所思」,作為女子思夫時以己推人的一種想象,可以看成是詩中虛寫的部分。「還顧望歸鄉,長路漫浩浩」彷彿是心靈感應似的,正當女主人公獨自思夫的時候,她遠方的丈夫,此刻也正帶著無限憂愁,回望著妻子所在的故鄉。這樣就寫出了女子對男子的愛情非常信任。

而且,與下文中的「同心」二字一脈相承、前後互應,顯得「同心」並不是空話簡判,而確實是相互深愛的。

再者,我們可以聯絡全詩的感情基調,本詩主要是表達了故鄉妻子思念丈夫的深切憂傷之情,可見情調「閨怨」而低沉。「憂傷以終老」,主人公的情緒哀婉之至。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出,抒情主人公不可能是男子。

最後,一年一度的採蓮活動,也是江南農家女旁猜子的一種風俗習慣。夏秋之交,正是荷花盛開的美好季節,農家女子穿行在「蓮葉何田田」的湖澤上採蓮,是情理之中的事。南朝樂府詩《西洲曲》裡有這樣的句子:

採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就集中描寫了青年女子思念意中人的痛苦。這不正是說明本詩主人公為女性的乙個有力證據嗎?

需要指出的是,本詩的主人公是女子,但倘若把本詩的作者也認定是這位女子,那就錯了。馬茂元先生說得好:「文人詩與民歌不同攔啟改,其中思婦詞也出於遊的虛擬。

因此,《涉江採芙蓉》最終仍是遊子思鄉之作,只是在表現遊子的苦悶、憂傷時,採用了「思婦調」的「虛擬」方式,即「在窮愁潦倒的客愁中,通過自身的感受,設想到家室的離思,因而把一性質的苦悶,從兩種不同角度表現出來」。

《涉江採芙蓉》的翻譯是什麼

涉江採芙蓉 選自 古詩十九首 收入樑代蕭統編選的 文選 雜詩 類,古詩十九首 包括漢代無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詩,是東漢末年文人五言詩的選輯,並非一人所做。涉江採芙蓉 從內容看,主要寫的是作者失意和哀傷,寫遊子 思婦的離愁和相思。清代沈德潛說 古詩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辭,一時之作。大率逐臣棄妻,朋友闊絕...

涉江採芙蓉的作者是男是女

是女的因為涉江採芙蓉的諧音是 涉江採夫容 夫容 就是她丈夫的容貌。當然是男的啦!全文是 涉江採芙蓉,蘭澤多芳草。採之慾遺誰?所思在遠道。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這是一首遊子懷念家鄉妻子的詩!會是女的嗎?詩中運用 詩經 楚辭 採香草贈美人的傳統比興手法,且多采 楚辭 中的辭語,...

《涉江採芙蓉》的主要意象是什麼?對全詩意境的營造有什麼作用

116貝貝愛 主要意象是 藉助他鄉遊子和家鄉思婦採集芙蓉來表達相互之間的思念之情。作用 深刻反映遊子思婦的現實生活與精神生活的痛苦。涉江採芙蓉 作者 佚名 朝代 漢 涉江採芙蓉,蘭澤多芳草。採之慾遺誰?所思在遠道。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白話釋義 我踏過江水去採荷花,生有蘭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