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的十阿哥(老十)的福晉姓什麼? 正史中記載

2025-03-21 06:55:24 字數 2147 閱讀 9330

1樓:匿名使用者

阿霸垓博爾濟吉特氏,烏爾錦噶喇普郡王之女。

2樓:匿名使用者

嫡夫人阿霸垓博爾濟吉特氏烏爾錦噶喇普郡王之女,繼夫人赫舍黎克特制佐領常海之女,妾郭絡羅氏,妾王氏。

第一子:未有名 康熙四十年辛巳八月初十日酉時生,本月十六槐滲公升日辰時卒,庶母郭絡羅氏。

第二子:弘旭(無嗣)康熙四十一年壬午十一月十九日午時生,康熙四十七年戊鉛老子二月初四日子時,年七歲,庶喊橋母郭絡羅氏。

第三子:未有名 康熙四十二年癸未十二月二十六日丑時生,康熙四十八年乙丑六月二十三日未時卒,年七歲,庶母郭絡羅氏。

第四子:未有名 康熙四十五年丙戌十月十三日子時生,本月十九日亥時卒,庶母王氏。

第五子:弘暄(一子)康熙四十七年戊子五月初一日午時生,母嫡夫人阿霸垓博爾濟吉特氏。

第六子:弘晙(三子)康熙四十九年庚寅十一月二十三日酉時生,庶母郭絡羅氏。

嫡夫人阿霸垓博爾濟吉特氏烏爾錦噶喇普郡王之女,繼夫人赫舍黎克特制佐領常海之女,妾郭絡羅氏,妾王氏。

清朝康熙時代各位阿哥的福晉分別叫什麼

3樓:陳阿銘

大阿哥福晉:伊爾根覺羅氏。

二阿哥福晉:瓜爾佳氏。

三阿哥福晉:董鄂氏。

四阿哥福晉:烏喇那拉氏。

五阿哥福晉:他塔喇氏。

七阿哥福晉:納喇氏。

八阿哥福晉:郭絡羅氏。

九阿哥福晉:棟鄂氏。

十阿哥福晉:阿巴亥博爾濟吉特氏。

十二阿哥福晉:富察氏。

十三阿哥福晉:兆佳氏。

十四阿哥福晉:完顏氏。

十五阿哥福晉:瓜爾佳氏。

十六阿哥福晉:郭絡羅氏。

十七阿哥福晉:鈕祜祿氏。

二十阿哥福晉:鄂勒特氏。

二十一阿哥福晉:郭絡羅氏。

二十二阿哥福晉:伊爾根覺羅氏。

二十三阿哥福晉:富察氏。

二十四阿哥福晉:烏雅氏。

康熙的八阿哥的福晉叫什麼名字

4樓:網友

嫡福晉只有乙個郭絡羅氏,和碩額駙明尚之女。

庶福晉(妾)有兩個:妾張氏,張之碧之女;妾毛氏,毛二格之女。

庶福晉只是乙個俗稱,正式的身份是妾。而且,在胤禩失去親王身份後,他的妻妾,無論是郭絡羅氏還是張氏、毛氏,都不能再用福晉的稱呼,直接稱作「嫡妻」和「妾」。

這是我搜來的。

5樓:老有才哥

皇八子原封廉親王允禩。

康熙二十年(1681年)生。嫡妻郭絡羅氏,和碩額駙明尚之女;妾張氏,張之碧之女;妾毛氏,毛二格之女。

6樓:匿名使用者

妾張氏,張之碧之女;妾毛氏,毛二格之女。

康熙年間八阿哥福晉的父母分別是什麼身份

7樓:瀋陽

八阿哥胤禩的福晉:

其為安親王嶽樂之外孫女,父姓郭絡羅氏(注:《清史稿》記為烏雅氏應為誤記。)。

嶽樂為阿巴泰第四子,初封鎮國公,因在戰事上屢有建樹,於順治十四年晉為安親王,卒於康熙二十八年。安親王一家可算得上是朝中顯貴,因之胤禩與郭絡羅氏的結姻,亦在無形中拔高了他的身價,削弱了因母家地位卑微而產生的影響,為其在宗室中奠定了廣泛的人緣基礎。(

康熙的十三阿哥福晉是誰

8樓:原來是exo啊

兆佳氏(1688年10月-1766年3月7日),清康熙帝十三子愛新覺羅·胤祥(怡賢親王)嫡福晉,尚書馬爾漢第七女,滿洲正白旗人,生於康熙二十七年。

為胤祥生兩女五子:康熙四十六年生第二女郡主;康熙四十九年生第三子弘暾;康熙五十二年生第四子弘晈(寧良郡王);康熙五十三年生第四女和碩和惠公主;康熙五十五年生第五子弘眖(kuáng);康熙六十一年生第七子弘曉(怡僖親王);雍正三年生第八子綬恩。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正月二十七日逝世,享年78歲。

康熙年間的太子、四阿哥、八阿哥、九阿哥、十阿哥、分別叫什麼啊?

9樓:網友

廢太子二阿哥允礽。

四阿哥胤禛。

八阿哥允禩。

九阿哥允禟。

十阿哥允鋨。

在老四即位前,大家都叫「胤」的,後來改為「允」

雍正王朝的十爺扮演者是誰,雍正王朝中十阿哥的扮演者是誰

一 雍正王朝十爺扮演者是 劉魁。二 作品簡介 雍正王朝 改編自二月河同名長篇 由胡玫執導拍攝,唐國強 焦晃 王繪春 杜雨露 徐祖明 杜志國 趙毅 李穎等主演,演繹了雍正皇帝一生的風雨經歷。該劇講述康熙皇帝駕崩,繼位者四阿哥胤禛,在當政後出現的 攤丁入畝 火耗歸公 士紳一體當差 一體納糧 河南罷考案 ...

康熙一生的功績,康熙皇帝人生的十大功績分別是他多少歲的時候完成的

第一,削平三藩,鞏固統一。第二,統一臺灣,開府設縣。第三,抵禦外侵,締結和約。第四,親征朔漠,善治蒙古。第五,重農治河,興修水利。第六,移天縮地,興建園林。第七,興文重教,編纂典籍。1注重恢復生產,緩和滿漢矛盾,攤丁入畝等 這個不多說都懂 2尼布楚條約 個人認為不太好,畢竟是讓了好多土地 3平三藩 ...

佛法當中的十法界依正莊嚴是什麼意思

法法皆平等,十法界依正莊嚴全都是平等,都是自性變現的,都是自性流露的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 世尊,當何名此經,我等云何奉持。若明佛理,隨拈一法,皆能窮其究竟,歸於平等。是知佛法,無淺非深,深亦可淺,直無淺深次第可說。故不可取著其相,而曰則非也。然為接引眾生,啟導進步,又不能不假設一淺深次第,以及種種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