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小賴探影
馬克思主義認為,哲學上的兩大基本派別:就是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的對立(或唯物論和唯心論的對立)。
一。唯物主義。
唯物主義按歷史形態分類: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近代形上學唯物主義。現代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
1.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認為某種物質的具體形態是世界的本源。
金木水火土。五行八卦氣陰陽。
2.近代形上學唯物主義:以自然科學為基礎產生的,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缺陷:機械性(萬物運動都是機械運動).形上學性(片面。靜止。孤立地看問題).不徹底性(自然觀是唯物的。歷史觀上的唯心的)
3.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即馬克思主義哲學。
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世界的本原是物質,物質為第一性,精神為第二性。
二。唯心主義。
唯心主義分為主觀唯心主義、客觀唯心主義。
二者的區別在於對「精神」的不同規定,但它們的實質都是手攜一樣的,都是把精神作為世界的本原。
主觀唯心主義--把人的主觀精神看成是世界的本原(我、心、感覺、人戚檔、觀念)
1.「萬物皆備於我」(孟子);
2.「萬物與我為一」(莊子);
3.「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陸九淵);
4.「心外無理。心外無物。心外無事」(王陽明) ;
5.「心包萬物,心包萬理」(王陽明);
6.「萬物皆在吾心中」(王高薯亂陽明);
7.「人的理性為自然界立法」(康德);
8.「我思故我在」(笛卡爾);
9.「存在就是被感知」(貝克萊);
10.「自由選擇的意志高於一切。」(尼采);
11.「物質是觀念的集合」(貝克萊);
12.「物是感覺的複合」(馬赫);
客觀唯心主義--把「客觀」精神當成是世界的本原(上帝、鬼神佛、理、道、天命、絕對)
l.「道是天地之根,萬物之母。」(老子);
2.「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生萬物。」(老子);
3.「萬物皆是一理」,「有理則有氣」,「天者,理也」。(程頤);
4.「有是理,後生是氣」,「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5.「理在物先,理在事先」。(朱熹);
6.「現實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柏拉圖);
7.「世界是上帝意志的創造物」;
8.人為天命所主宰。
9.聽天由命。
2樓:帳號已登出
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的關係問題,頃凱吵也是物質和意識的關係問題。對哲學基本問題的不同理念分成兩大派別: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
一。唯心主義 認為意識是第一性的,物質是第二性的哲學派別。
1.主觀唯心主義:把個人的某種主觀精神如感覺經驗心靈意識觀念意志等看作是世界的本源,一切事物是這些主觀精神派生的。
典型觀點:萬物皆備於我 (孟子)
我思故我在 (笛卡爾)
物是感覺的複合 (馬赫)
2.客觀唯心主義:把「客觀」精神當成是世界的本源。
典型觀點:道是天地之根,萬物之母 (老子)
萬物皆是一理 (程頤)
世界是絕對觀念的異化 (黑格爾)
二。唯物主義。
1.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肯定世界的物質本源性和統一性,把具體的物雀侍質形態視為世界本源。
典型觀點:水生萬物,萬物復歸於水 (泰勒斯)
永恆的活火 (赫拉克利特)
侷限性:直觀猜測性。
2.近孫橡代形上學唯物主義:原子是世界的本源,原子的屬性就是物質的屬性。
典型觀點:人歸根是一些在地面上直立爬行的機器而已 (拉美特利)
運動就是失掉乙個位置而獲得另乙個位置 (霍布斯)
侷限性:機械性形上學性不徹底性。
3.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
物質是客觀的實在,不依賴人的感覺存在。物質決定意識。
3樓:匿名使用者
1、劃分兩大哲學基本派別的標準。
對哲學基本問題第一方面的不同,是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兩大哲學基本派別的唯一標準。
哲學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係問題,或者說是精神和物質、意識和物質的關係問題。
哲學基本問題有兩個方面的(哲學基本問題包括兩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方面,精神和物質何者為第一性、何者是本原的問題。對這一問題的不同,是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兩大哲學基本派別的唯一標準。
凡是認為物質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物質決定精神的,就是唯物主義;
凡是認為精神第一性、物質第二性,派耐扒精神決定物質的,就是唯心主義。
第二方面,精神和物質是否具有同一性,即人的意識能否正確認識現實世界的問題。對這一問題的不同,是劃分可知論和不可知論的標準。
可知論認為人們能夠正確認識現實世界;不可知論認為人們不可能認識現實世界。
2、唯物主義的定義和發展階段。
唯物主義是同唯心主義相對立的哲學派別;它認為物質決定精神,物質是世界的本質。
唯物主義有三個發展階段:
古代樸素唯物主義;
近代形上學唯物主義;
辯證唯物主義即馬克思主義哲學。
3、唯心主義的定義和基本形式。
唯心主義是同唯物主義相對立的哲學派別;它認為精神塵昌決定物質,精神是世界的本質。
唯心主義分為主觀唯心主義畝槐和客觀唯心主義。
4樓:上海萬通職業學校
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
5樓:醇香巧克力餅乾
哲學的基本問題是劃分哲學派別的基本依據。它包括兩個方面(1)思維和物質何者是第一性(2)思維和物質是否具有統一性。 根據對第乙個問題的不同可以劃分為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
唯物主義認為世界的本原是物質,唯心主義認為世界的本原是意識。二元論的世界觀,不能算作獨立的一種哲學派別,因為他最終會滑向唯心主義。 根據對第二個問題的不同可以劃分為可知論和不可知論。
可知論認為世界是可以完全認識的,不可知論認為世界不可知的鬧纖局,不可知論的典型的液讓哲學家就是貝克萊。 哲學基本問題的兩個方面不是同等重要的,其中第二個問題從屬於第乙個基本問題豎或。 因此, 1,哲學中的兩大基本派別是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
2,唯物主義的基本形態有三種,他們是根據對物質的不同的理解而劃分的。分別是(1)古代樸素唯物主義,他們理解的物質是具體的物質形態,如中國古代的五行說,還有外國的認為世界的本原是水等。 (2)近代形上學的唯物主義,他們認為世界的本原就是原子。
3)辯證唯物主義。認為物質就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實在。 3,唯心主義的基本派別有主觀唯心主義和客觀唯心主義。
1)主觀唯心主義,認為主觀決定客觀。比方說,我思故我在,存在就是被感知等。 (2)客觀唯心主義,認為客觀決定客觀。
比方說,物是絕對觀念的集合。
哲學的兩大派別是什麼
6樓:科技阿胡
兩大哲百學基本派別分別是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
唯物主義,即是唯物派,馬克思主義認為唯物主義是哲學兩大基本派別之一,它與唯心主義對立,在哲學基本問題上主張物質為第一性、精神為第二性,世界的本源是物質,精神是物質的產物和反映。哲學裡關於本體論的一種基本觀點,在意識與型緩物質之間,物問質決定意識,鍵高意識是客觀世界在人腦中的反映,客觀世界獨立於意識之外。
唯心主義即唯心論,又譯作理念論,是哲學中與思想、心靈、語言及事物等彼此之間關係的討論及看法。唯心主義是哲學的兩大基本派別之一,是同唯物專主義相對立的思想體系。在哲學基本問題上主張精神、意識第一性,物卜亮模質第二性,即物質依賴意識而屬存在,物質是意識的產物的哲學派別。
哲學上的兩大基本派別
7樓:七七仔很忙
哲學的基本派別是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
1、唯物主義哲學。
唯物主義有三種基本形態: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近代形上學唯物主帶冊稿義、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
1)古代樸素唯物主義。
基本觀點:認為金、木、姿桐水、火、土等是世界的本原。
進步性蠢孝:否認世界是神創造的,認為世界是物質的,堅持了唯物主義的根本方向,本質上是正確的。
侷限性:a.是一種可貴的猜測,沒有科學依據。b.它把物質歸結為具體的物質形態,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
2)近代形上學唯物主義。
基本觀點:認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屬性就是物質的屬性。
進步性:豐富和發展了唯物主義。
侷限性:仍然把物質的具體形態等同於物質。具有機械性、形上學性、不徹底性。
3)現代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
基本觀點:認為物質是世界的本原,物質的本質屬性是客觀實在性。
進步性:終結了唯心史觀,創立了唯物史觀,做到了自然觀和歷史觀的統一。
2、唯心主義哲學。
1)主觀唯心主義。
把人的精神當成世界本原。
2)客觀唯心主義。
把獨立於人之外的「客觀精神」當作世界本原。
哲學的兩個基本派別是什麼
8樓:天羅網
哲學的兩個基本派別是唯物論與唯心論。
哲學基本問題有兩方面的內容:第一方面是思維和存在、意識和物質何者為本原的問題。對這一方面的問題歷來有兩種根本不同的,由此在哲學上形成了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兩大陣營、兩個基本派別、兩條對立的路線。
凡是認為意識是第一性的,物質是第二性的,即意識先於物質,物質依賴意識而存在,物質是意識的產物的哲學派別屬於唯心主義;凡是認為物質是第一性的,意識是第二性的,即物質先於意識,意識是物質的產物的哲學派別屬於唯物主義。除了這兩種根本對立的外,還有一種,認為物質和意識是兩個獨立的、互不依賴的本原。持這種觀點的哲學流派稱為二元論,它是動搖於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之間的不徹底的哲學,最終往往倒向唯心主義。
汽車發動機有兩大機構五大系統分別是什麼
1 曲柄連桿機構 如圖所示,曲柄連桿是汽車發動機實現工作迴圈,完成能量轉換的重要組成部件,它是由機體組 活塞連桿組和曲軸飛輪組等組成,在執行過程中,活塞承受燃氣壓力在氣缸內作直線運動,通過連桿換成曲軸的旋轉運動,並從曲軸對外輸出動力。並且在進氣 壓縮與排氣過程中,飛輪釋放出能量,又把曲軸的旋轉運動轉...
豐田精益生產管理方式的兩大支柱分別是什么
1 justin time 準時化生產 所謂just in time是指在各工序間的供給能夠作到 在必要的時間內只生產必要的東西及必要的量 這可以說以需求與供給關係為原理的,是生產管理的一種理想狀態。為什麼呢?藉此可以消除在各製造工序間存在的多餘的東西,使浪費 不合理 不均衡徹底消失掉,因而可以顯著...
易經兩大規律,易經的三大技術五大原則是什麼?
一 易經 全本分上經和下經 易經 共有64卦,上經為30卦,下經為34卦。上經從天地的混沌狀態 屯卦 開始講述宇宙萬物的形成與發展規律 下經則是從男女戀愛 鹹卦 開始,講述人類社會的繁衍發展變遷。上冊講的是自然科學,下冊講的社會科學。易經 從一種極簡的 樸素的角度來看待世界。二 易經 是以運動的 發...